首页 > 古代文学 > 文艺学 >

文艺学

  • 韩国盘瓠里与中国鼓词关系考

    摘要:在盘索里的诸多起源理论中,“中国人的唱和说的起源”一度受到学术界的质疑。中国的说唱文学作为“他的影响之源”的可能性,只能在承认当地“巫学渊源”的既定框架内,进行
    帮助指数:0
  • 对日神与酒神关系的再思考

    与希腊人的这两个艺术神祇——阿波罗(Apollo)与狄奥尼索斯(Dionysus)——紧密相联的,是我们的如下认识:在希腊世界里存在一种巨大的对立,按照起源和目标来讲,就是造型艺术(即阿波罗艺术)与非造型的音乐艺术(即狄奥尼索斯艺术)之间的巨大对立。因此,尼采就下了这样的结论:悲剧中阿波罗因素与狄奥尼索斯因素的复杂关系,确实可以通过两位神祇的兄弟联盟来加以象征:狄奥尼索斯讲的是阿波罗的语言,而阿波罗终于也讲起了狄奥尼索斯的语言——于是就达到了悲剧和一般艺术的最高目标。第三次提及“兄弟联盟”,则重回到了对两
    帮助指数:0
  • 音乐与英国文学中的共同形态

    内容提要:通过音乐来想象共同体,是英国文学中古往今来的普遍现象。在优秀的英国文学作品中,无论是音乐事件,还是音乐场景,或是音乐意象,都强烈地呼唤着民族认同感,都为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启示。二、音乐与民族认同感作为表意形式的音乐,除了能参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之外,还具有促进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菲莉丝的主要观点之一。此处须要留心的是“在这里刻入了英国音乐的作品”一句:“在这里”显然指的是莎士比亚的诗句,而后者又被等同于“英国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瞥见文学、音乐和民族/共同体想象之间的关系。
    帮助指数:0
  • 曾纪泽《立法日记》意象研究

    内容提要:晚清驻法公使曾纪泽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由是,我们便在曾纪泽日记中看到了他拜谒法国“伯理玺天德”(总统)、“上、下议政会首领”(参、众两院议长)及各部“首领”、“大臣”(部长)的记录,看到他递交国书、屡屡赴“外部”(外交部)谈判、约谈各国驻法使节、出席各种晚宴、“茶会”(招待会、酒会)……的记录。②大陆通
    帮助指数:0
  • 曾纪泽《立法日记》意象研究

    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形象研究孟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点击阅读全文】对曾纪泽使法日记的形象研究——以语词为中心。
    帮助指数:0
  • 麦克白的“原型”故事及“魔幻与现实”的象征意义

    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原型是从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编年史》“借”来,霍林斯赫德的“麦克白故事”吸收了约翰、安德鲁、波伊斯三位前辈史著的相关内容,包括“三女巫”、“班柯”、“麦克白”等原型故事。女巫与国王、女巫与麦克白、女巫、婴儿与孩童、敲门声等的象征意味是莎士比亚戏剧高明之处,以“魔幻”折射“现实”。1.女巫与国王毋庸讳言,莎士比亚写《麦克白》的主要动因(或唯一动因?)是为讨好国王詹姆斯一世,以至于长期以来一直有学者断言,这部悲剧就是专门演给国王看的,因为国王认定自己皇家血统的国王
    帮助指数:0
  • 俄罗斯象征主义与但丁

    中世纪诗人但丁提出的"诗为隐喻说"奠定了他与象征主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他本人经由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译介和阐释,从原初的"人文主义作家"成为了象征主义的导师。如果说贝阿特丽齐与永恒女性的关系是但丁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那么但丁与先知诗人的关系则可以当作但丁作品的外延性特征来理解,对于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俄国象征派诗人是如何看待自身与世界、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
    帮助指数:0
  • 沃波尔的焦虑与憧憬:《奥特朗托城堡》中哥特想象的政治解读

    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问世于英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十八世纪中后期,它融古代传奇与“现代”写实小说两种文体于一炉,开启了哥特小说创作的先河,其中的哥特元素形象地表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的焦虑。霍勒斯·沃波尔/《奥特朗托城堡》/哥特想象/社会转型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172)的阶段性成果。《城堡》主要讲述的是中世纪意大利某公国一冒牌统治者的故事,他因非法继承爵位惨遭超自然力量报应,最后不得不将爵位退还给合法继承人,但是它隐喻的正是英国十八
    帮助指数:0
  • 论20世纪90年代初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的创作

    摘要: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幻文坛出现的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时间旅行式的历史重述、外星创世的神话再阐释及时空本体的科普思考三种创作模式,认为用科幻手法重建民族文化历史,折射出知识分子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民族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詹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点击阅读全文】论20世纪90年代初神话与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创作.
    帮助指数:0
  • 阿特伍德《女仆的故事》中的身体政治

    内容提要:在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中,作者用文学的想象和叙事阐释了权力的无孔不入,权力政治的运作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主体都被它俘获。小说还呼应了福柯的身体权力力学机制,权力对身体的控制需要符合严格的物理学和力学原则,最终服务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功用目的。本文结合福柯有关权力的理论探讨了阿特伍德小说的权力描写,以此阐释作者的权力观。注释:①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到了mechanics of power这个概念,强调权力在规训身体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速度、节奏、姿态、角度等,把权力对人体的“微分权力”
    帮助指数:0
  • 当我们谈论“全球科幻小说”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对新节点的反思

    摘要:不久前还被用来定义国家、文化和科幻小说的条件业已为全球化政权的经济政治转型所破坏。科幻小说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霸权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密。对非霸权文化关注严重不足意味着非英语或未被英译的科幻小说影响力将十分有限。科幻艺术主要的突破或许可以寄希望于网络艺术形式,但我们很难预测届时英语霸权是否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当我们谈论“全球科幻小说”时,我们谈论什么:对新节点的反思。
    帮助指数:0
  • 手势生活中的音乐叙事与“他者”政治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英美音乐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WYC067),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审美政治的悖论——英美现当代音乐小说中的声音话语与意识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2ZFQ750001)。4即兴演奏:身份的突围如果说细心的听者可以在“合适”的音乐中听出自己被压抑的历史、欲望与身份的话,那么当他/她在亲自演奏“合适”的音乐时,便有可能从自身的困境中突围,将这被压抑的一切更为直接、彻底地表达出来,达到一种宣泄(carthasis)的效果。5结语不论是作为文化身份冲突场
    帮助指数:0
  • 辛波什卡的“崛起”诗歌:中国译者的介入与声音

    本文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两个诗选中译本为例,探讨一种"原文"相同、"源文"不同的翻译现象,同时提出一种逾越源文、直指原文的比较模式。本文指出,虽然两个译本所依据的源文版本差异极大,而编选的诗歌又极不相同,但基于两者同样以辛波丝卡的诗歌体系为原文,因此在看似极为不同的译本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比较意义。一方面,这种比较有助于解读原文、源文、译本的三角关系,译者在诗选翻译中的角色,以及译者的声音对原文的意义.
    帮助指数:0
  • 这种情况可以质疑: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和婚姻观

    内容提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以往学界对她从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可谓毁誉参半。她一生中创作了6部小说,她作品中关于爱情与金钱、理智与爱情的讨论在今天仍然极具价值,不断地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对其进行重读。简·奥斯丁作品的魅力何在?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对她进行阅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简·奥斯丁及她的文学作品非但没有消失速朽,反而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1]她之后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正是受她启发走上了文学道路,当玛丽安·埃文斯(乔治·艾略特改名前的名字)与她的
    帮助指数:0
  • 文学治疗的跨文化“翻译和介绍”功能

    摘要:自从文学治疗作为一个专门课题被学界提出以来,它的研究重心集中于文学的心理学功能,以及从治疗角度来解读文学文本。本文分析了跨文化医学交流的实际需求,通过译介学理论来论述文学治疗在医学实践中作为译介者的功能。文学与医学作者:章米力,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点击阅读全文】文学治疗的跨文化“译介”作用。
    帮助指数:0
  • 当代中西对话的另一种可能性

    摘要:本文试图从哲学和汉学的双重角度,介绍、分析和诠释于连的两个基本概念l’altérité和l’écart,旨在把他重新放入欧洲当代哲学脉络里看中国如何成为欧洲哲学未思之思的他者.同时透过他哲学汉学化的研究方式,看基于相异性的比较如何能让自我和他者彼此凸显.
    帮助指数:0
  • 南图少时山居日本内阁图书馆与十屋考

    笔者近来于内阁文库及南京图书馆分别发现两种少室山房本《诗薮》(以下分别简称“内阁文库本”和“南图本”),经过比勘,可以确认这两个本子均为胡应麟自刻本,内阁文库本即程百二本等系统的祖本,南图本为张本、江本等系统的祖本。三、内阁本与南图本的关系及《诗薮》版本系统由以上所述,内阁本、南图本分别对应了今存《诗薮》的两个系统,确认这两个版本的性质与关系对于厘清《诗薮》版本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由内阁本、南图本性质的判定,我们可以将《诗薮》的版本系统作出更为准确的描述:我们看到,今存《诗薮》各本构成一个复杂的文本系统,
    帮助指数:0
  • 成为经典:《傲慢与偏见》传播二百年

    肇始于1902年梁启超译作《端志安》的《哀希腊》百年翻译史,映射的是不同时代译者把拜伦诗歌纳入历史语境、注入个体生命的诠释过程,也直接促成《哀希腊》这篇诗作在华土的经典化,这部汉语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亦成为透视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的万花筒。梁启超、马君武的《哀希腊》译本把文学翻译视为变法救亡、启蒙大众的工具,这种为时局政教服务的认知取向,共同促使拜伦和诗歌主人公的形象成为结构于启蒙救亡意识形态的文化想象。因此本论文探讨《哀希腊》汉译活动的时候,将把诸家翻译视为其搭建汉语诗歌与源文本的对话沟通之勉行,将翻译文本的
    帮助指数:0
  • 比较文学、传统与创新——马歇尔·布朗访谈录

    摘要:马歇尔·布朗是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现代语言季刊》的主编。18、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专著,主编了《剑桥文学批评史》浪漫主义卷和《朗文世界文学文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2014年 11月,本文作者受《外国文学研究》的委托,在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访学期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布朗进行了采访。布朗教授首先就比较文学的历史与将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比较文学面临着各种理论的冲击,但他担心的并不是比较文学的将来,而是比较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割裂。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伦理批评的历时发展及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
    帮助指数:0
  • 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

    摘要:十四世纪的“珍珠”诗人,用中古英语的西方方言写作,与同时代的学者乔叟是语言大师。凭借其出色的结构和阐释能力,他对拉丁圣经进行了创造性的文学阐释。 本文同时在《朝
    帮助指数:0
  • 中国、西方和日本文化中的形象/形象/姿势

    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互动框架表现为一元/多元的冲突。中西日文化中的Image/形象/姿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符号,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古希腊时代的Image以外在的纯形为主,由"形"上升到"体"并在其中突显出几何形状的"Form",在"Form"中体现宇宙的大美。姿作者:奚皓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点击阅读全文】中西日文化中的Image /形象/姿。
    帮助指数:0
  • 流动性和现代性

    火车意象贯穿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小说,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全面考察了火车流动性的多个维度,展现了现代性的多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火车引起时间的标准化、空间的秩序化、地域的全球化等一系列现代性特点。另一方面,火车也显现出现代性的悖论——火车既是自由和进步的象征,也是束缚和压迫的途径。本文拟以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流动性理论为依据,从火车时刻表、车窗风景和车厢微空间三个方面探讨火车对于个体时空感知的重构以及对美国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宏观的美国国家交通地理叙事不同,美
    帮助指数:0
  •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流亡的后记谈起,进入萨义德对奥尔巴赫的“利用”与多重阐释,最终主要梳理了《摹仿论》所继承的德国心智史和语文学传统如何在美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中发挥的影响。而当今最新的研究质疑了奥尔巴赫身上真正的跨国人文主义及比较文学内涵,将全球比较文学的起点推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同在伊斯坦布尔的斯皮策。二、萨义德与奥尔巴赫从早期的《开端:意图与方法》之后,萨义德的作品中总是频
    帮助指数:0
  • 重建古典:艾略特研究的新趋势

    内容提要:2015年后,随着“艾略特研究计划”的展开及相关学术成果的出版,当代艾略特研究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其经典性也将以更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方式得以重构:首先,艾略特现存所有作品及传记资料的首次集中出版,将开启对他更全面、更系统的认知。另外,女性主义批评及其他新研究视角的兴起也将为当代艾略特研究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新版的《艾略特散文作品全集》按年代顺序收录了艾略特现存的所有散文作品,系统性地搜集整理了大量先前未出版的文献材料,如艾略特少年时期的短篇故事创作、本科和研究生时期的论文、《标准》(Criter
    帮助指数:0
  •  840   首页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