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古典:艾略特研究的新趋势

摘要:2015年后,随着艾略特研究项目的启动和相关学术成果的发表,当代艾略特研究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其古典性将以更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方式进行重构:首先,第一次集中出版艾略特的所有现存作品和传记,将开启对他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次,学术界对艾略特的个性化和日常生活的日益关注,会改变他长久以来固有的形象,呈现出隐藏在公众人物面具下的另一面;此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等新的研究视角也将为当代艾略特研究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艾略特研究/古典/私有化/女性主义批评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奖学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共研究生项目”(刘进法[2015]3022)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资助项目”(PY2015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自从哈拉尔·布鲁姆(1930-)将艾略特排除在西方经典之外,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似乎见证了艾略特文学霸权的进一步衰落,他文学遗产的古典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调查结果,从1960年到1980年,艾略特的书占所有与该领域相关的书籍的12%;1980年至2000年间,这一比例降至5%;从2000年到2015年,它继续下降到3.5% 有评论说,这标志着“长期占据文学研究中心位置的艾略特已经失势了”(2) 然而,预测艾略特研究的衰落还为时过早。进入2015年后,国际艾略特研究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又一个小高潮 ③(T.S .艾略特研究项目,一个大型的研究、编辑和出版项目,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版了艾略特现有的所有写作作品,包括他的诗歌、戏剧、散文(评论、论文、书信、演讲、采访)等 因此,相关的学术著作将艾略特的研究推回到学术前沿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艾略特的研究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以往研究的低谷恰恰预示着新研究范式的兴起 艾略特的当代研究不再是“亲切地看着冰冷的纪念碑”,而是成为与“活的经典”的互动。④艾略特的古典也将以更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方式进行重构 首先,艾略特作品、书信和传记资料的空前大规模出版是其文学经典重构的标志之一 一方面,它标志着对其文学遗产的全面挖掘,系统地固定了文本的古典性;另一方面,艾略特研究项目在修订已出版的原著的基础上,还收录了大量以前未出版的文献资料 这些新的文献将打开对艾略特的新认识,还原更全面完整的艾略特形象,激发当代艾略特研究新焦点的形成,促进其经典重构 新版《艾略特散文作品全集》按年代顺序收录了艾略特现有的全部散文作品,系统地收集了大量以前未发表的文献资料,如艾略特青年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本科和研究生论文、Criterion杂志的编辑、讲座和公开广播等。 《T.S .艾略特诗歌全集》是目前艾略特最完整的诗集(其诗剧卷仍在编)。在比较和修订其他诗集的基础上,本集收录了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一系列诗歌作品,包括:《三月黑尔的发明》,克里斯托弗·里克斯(1933-)编的早期诗集《荒原》(1921),艾略特的遗孀瓦莱丽·艾略特(Valerie Eliot)主编(1926-2012);艾略特的儿童读物《老负鼠的实用猫之书》(1939),法国诗歌翻译《远征》(1970)等等 《艾略特的信》的出版无疑是艾略特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仅标志着对他的文学遗产的进一步深入和全面挖掘,也表明他的作品范围从公开出版的作品扩展到日常和私人信件等材料 书信集几乎最大程度地涵盖了艾略特文学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每一个重要部分,包括:(1)工作、文学创作、银行工作、杂志编辑、公共活动等;(2)私生活方面,与第一任妻子薇薇恩·黑格·伍德·艾略特(1888-1947)等恋人的爱恨纠葛,与庞德、伍尔夫、奥登、艾肯、罗素等时代友人的私人关系;(3)个人信仰、宗教活动、与教职员工的联系等 鉴于艾略特的传记并未出版,这本历时数年的庞大书信集自然成为最接近历史真相、涵盖范围最广的传记材料 新文学将刷新我们对艾略特的内在认知,还原一个更全面完整的艾略特形象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新的文学资料填补了艾略特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空白和空空白,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思想的完整轨迹。 如《艾略特散文全集》中就有艾略特1924年在剑桥大学的演讲《查普曼被忽视的一面》,补充了艾略特对文艺复兴文学的看法 ⑦另一个例子是长期被忽视的《现代诗歌倾向》(1920),论述了诗人生活与诗歌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他著名的“非个人化”理论的形成;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新材料有助于更系统、更全面地探讨艾略特的文学和思想体系 比如《散文全集》不仅包含了艾略特的文学理论批评,还包含了他在人类学、宗教、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相关批评,如人类学中的《原始仪式的阐释》。1913)、哲学中的“道德判断的相对性”(1915)和“教会代表什么?”,1934),《现代教育与教育学中的经典》,等等 《诗歌全集》第一次刊登了艾略特的私人诗作,这些诗作只在艾略特的密友中小范围流传,比如艾略特为取悦哈佛兄弟会成员而写的粗俗的“波洛”诗,以及他晚年送给第二任妻子的手写诗作——瓦莱尔的私人诗集等。 这些私诗和他们严肃的作品不一样,水准参差不齐。诗人的创作目的不是纯粹的审美,而是常常夹杂着交流、戏谑和戏谑。然而,这些幽默、粗俗或色情的诗歌为诗人的一些生活片段提供了一种新的私人开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完整地接触到艾略特过去被遮蔽的诗歌的原貌 新文学 引起了学术界对艾略特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杰森·哈丁在《新艾略特剑桥指南》的序言中肯定了《新剑桥指南》的意义之一是在新文献和新材料出版后重新思考当代艾略特研究 ⑩《年轻的艾略特:从圣路易斯到荒原》一书的作者也在序言中承认,得益于新出版的书信、随笔等文献的支持,这本书可以详细描述艾略特在以往传记中一扫而空的青年生活,以及他在波士顿、巴黎和伦敦的求学生涯 (11)巴里·西博在他的《宗教天主教:艾略特与基督教》一书中强调了艾略特新出版的书信在理解他的宗教信仰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艾略特的天主教信仰不仅是他思想发展的结果,而且与他的个人交往密不可分(新:187-202) 杰里·布鲁克还强调了新文学对艾略特哲学研究的启发意义。例如,新近发现的论文《柏格森唯心主义的不一致性》(1913-1914)和艾略特研究生阶段的《原始仪式的阐释》,将为艾略特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阐释通道 (新:175-186) 其他学者也反思了新文学资料对艾略特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局限性。《艾略特情结》一文指出,虽然新文学必然会导致对以前被忽视的领域的重新解读,但对于追求“非个人化”的诗人艾略特来说,他的生活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值得深思的。在使用新材料的过程中, (新:1-25)女性主义批评家盖尔·麦当娜也指出,虽然新文学对当代艾略特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新文学能在本质上更新文学研究,而是研究范式的转变。 (新:172-174) 其次,艾略特个人传记资料如书信、手稿的重新发掘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艾略特研究对艾略特个性化、日常化形象的关注,势必颠覆其传统的古典主义 在他的一生中,艾略特是他著名的“非个人化”理论最忠诚和坚定的实践者。他很清楚自己作品所塑造的公众形象和日常私人形象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不仅在诗歌中尽可能少地透露自己的个人情感,而且在有生之年也尽力维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他拒绝为他写传记,抵制公开征集信件,并在去世前多次销毁他与亲友的信件(包括他与父母和第一任妻子的大部分信件),以便尽可能少地留下传记信息 他希望未来的读者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而不是挑剔他们的私生活 (12)然而,与艾略特最初的愿望相反,他的所有东西不仅引起研究者和读者的好奇心,而且具有瓦解和摧毁固有观念和形象的力量 长期出现在公众视野和祭坛上的艾略特,早已无法满足学者和读者对“真实性”的追求 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头脑中固有形象的“真实性”,或者他们用21世纪的思维来重塑一个他们认为“真实”的艾略特 他们将私人的、日常的、以生活为导向的信件和手稿归类为艾略特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并以审美、研究或观察的态度重新审视这些信件,试图挖掘隐藏在已出版作品和公众人物面具下的更私人的艾略特 从出版的艾略特书信集来看,艾略特和他第一任妻子的关系成为他早期生活的核心之一 这本书的主要编辑,瓦莱尔,艾略特的第二任妻子,在前言中讨论了她的“情敌”和她的丈夫之间的个人关系 不管她的观点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如何,这一评论本身反映了艾略特关注个性化和日常生活的倾向 作为首批受艾略特研究项目影响的研究作品之一,2015年出版的传记《年轻的艾略特:从圣路易斯到荒原》也强调了艾略特的个性化 在序言中,作者谈到受到艾略特的遗孀瓦莱尔的启发:当她谈到艾略特时,她总是亲切地称他为“汤姆”(艾略特的昵称),“这提醒人们,艾略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雕塑”(杨:5) 与之前的传记相比,如彼得·阿克罗伊德的《艾略特:一个生命》(1984)和林德尔·戈登的《艾略特:一个不完美的生命》(1999) 在他的私生活中,艾略特不再是一个不苟言笑、博学严肃的学者和诗人,也不再是一个彬彬有礼、百依百顺、追求信仰的天主教徒。相反,他似乎是一个住在隔壁的普通大男孩,“喜欢冰淇淋和恶作剧,调皮而自负”(杨:7) 为了使艾略特的形象更加人性化,作者强调艾略特也像普通人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创伤和困难 青春期的软弱和疾病使他在性格上缺乏自信和优柔寡断,所以他在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对两性关系特别被动,这也成为他婚姻不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以往的传记作者不同,作者并没有过分强调艾略特的文学成就,而是以他的文学作品为窗口窥探他内心的波澜 同时,他没有掩盖艾略特的思想缺陷,如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艾略特不是圣人,也不需要被描绘成圣人." 像所有生物一样,他也有“复杂,有时微妙,但难以描述人性”(扬:7) 通过强调艾略特的日常和私人方面,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艾略特长期以来固有的形象 类似的研究有:巴里·西博的《宗教天主教:T.S .艾略特与基督教》探讨了艾略特与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私人交往和日常宗教活动,表现了艾略特对生活的宗教信仰(13);摘要:《波罗王短暂而惊人的私人生活:艾略特的粗诗及其读者》一文探讨了艾略特青年时期的私人诗歌《波罗王》,并探讨了他在严肃的诗歌创作下的私人写作 (14) 此外,批判范式的转变和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为当代艾略特经典性的重构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一些传统领域得到复兴 以2017年出版的《T.S .艾略特研究年鉴》和《T.S .艾略特新剑桥指南》为例,艾略特的哲学思想研究,尤其是他早期的哲学研究生涯,重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剑桥指南》前一版侧重于哲学家(如罗素和伽达默尔)的创作成熟,而新版则不同,新版本讨论了艾略特早期的哲学研究和在此期间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如柏格森(1859-1941)、弗雷泽(1854-1941)和布拉德利(1846-1924) 同样,《T.S .艾略特研究年鉴》也收录了艾略特早期的哲学研究:《艾略特在柏格森的演讲,1910-1911》,2017,通过分析艾略特在柏格森演讲中的笔记和手稿,探讨艾略特与柏格森的思想联系。《变形的布拉德利:艾略特的诗论评论》讨论了艾略特对布拉德利的借鉴和再创造(艾略特:99-113) 艾略特的宗教信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列入新《剑桥指南》的《宗教天主教:T.S .艾略特与基督教》,与传统侧重于作品宗教主题的研究方法相反,以艾略特的日常宗教活动和与教职员工的接触为切入点,将他的宗教信仰与人类学和哲学联系起来,展现了宗教研究的新维度 (15)在经典阅读中,对于艾略特的诗剧而言,“准确的思考和感受方式”:艾略特及其诗剧注重艾略特诗剧的仪式化特征,并指出其诗剧内在的“双重结构”(新:116-130) 《力士斯威尼》中的阿里斯托芬斯结构,空心上人与大教堂谋杀案是根据新出版的《斯威尼·斯威尼》(1930)[《上等地主》]草稿,结合古希腊戏剧的分析,提出了这部戏剧大胆创新的人物结构,认为这部戏剧的主角应该是另一位女主角多丽丝,而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斯威尼(艾略特:157-176)。 在传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触角伸向了被忽视的领域。比如《在黑暗的马背上:艾略特与劳埃德银行情报局》,重点讲述艾略特在劳埃德银行的工作经历,一直被学术界忽视。作者认为,这种与文学无关的银行职员生涯,实际上催生了《荒原》(艾略特:131-156)中的许多重要场景 与此同时,新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 艾略特书信集的出版为艾略特的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新的传记证据,其中包含了大量艾略特对其第一次婚姻的描述 这段婚姻一直被认为是艾略特女性观的重要生活来源。艾略特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表现了他第一次婚姻所遭受的痛苦和压抑,如《荒原》中的两性矛盾、《家庭团聚》(1939)中杀死妻子丈夫的幻想等等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后,研究者开始质疑艾略特主导的男性话语体系,并试图从薇薇安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这种婚姻关系:如1984年,迈克·黑斯廷斯(Mike Hastings,1938-2011)创作了以艾略特和薇薇安为原型的戏剧《汤姆和薇薇》,1994年又将其改编成电影;《画影:T.S .艾略特的第一任妻子薇薇恩·艾略特的一生》,卡罗尔·西蒙-琼斯(1943-2015)于2001年创作 除了艾略特的单方面信件,新版还包含了几十封薇薇安写给他的精神病医生和朋友的信 在这些信中,无助的妻子的形象出现在页面上。薇薇安不仅长期被压抑在丈夫名声的阴影下,还总是被丈夫文化圈的其他朋友孤立 这些信件的出版颠覆了艾略特的形象,即一个被妻子折磨的痛苦的丈夫 有评论说,艾略特的书信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薇薇安固有的“阁楼疯女人”概念,这使得艾略特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焦点 (16) 同样,新的《剑桥指南》也包括了旧版本中没有涉及的性别研究 作者盖尔·麦当娜认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艾略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充满了对两性关系的描写和隐喻,尤其是两性之间不满足的不安和痛苦 这种身体与灵魂的紧张关系延续到中后期的宗教诗歌中 艾略特的性别研究也与宗教研究交叉。对艾略特来说,性就像贝雅特里对但丁一样,是通向最高智慧的具体表达 艾略特的早期诗歌《圣塞巴斯蒂安情歌》(1914)不仅可以被解读为一首充满感官享受的同性恋诗歌,也可以被解读为一首将感官享受转化为精神追求的基督教诗歌。 同时,作者还指出,艾略特的性别研究已经跳出了传统女性主义批评的“战斗意识”,转向了“历史与多学科交叉”的方向 引用女性主义学者丽莎·莱伊·达在《重读现代性:女性主义批评的新方向》(1994)中的态度,她想,“反复证明海明威、福克纳或乔伊斯是厌恶女性者有什么意义?”指出超越审美意义和历史意识去框定女性主义的政治本质是没有意义的,女性主义批评应该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理解现代性的一种手段 (17) 1964年,艾略特应邀为《莎士比亚研究指南》(1964)撰稿。他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当代性时,强调学术批评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学批评。 (18)艾略特的断言只能为他自己研究的当代性质做一个注脚 在当今多元化的批判语境下,艾略特的研究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艾略特已经从固有的单一象征意象中解放出来。他不再只是一个维护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高级现代主义旗手,而是变成了一个“走下神坛”的普通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性格缺陷。他甚至可能是一个“暴力厌恶女性者”、“秘密同性恋者”或“反犹太种族主义者” 2012年,他的遗孀、艾略特文学遗产经典化最坚定的捍卫者和守护者瓦莱尔·艾略特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艾略特去世前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段联系的断绝,这表明那个特定时代的荣耀和想象已经悄然结束,而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艾略特研究也即将到来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文艺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文艺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文艺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文艺学最记录:2709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文艺学最记录:2648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文艺学最记录:2624
  •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