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文艺学 >

文艺学

  •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范式建构三题

    新时期以来40年,中国文学理论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在汲纳西方理论资源的过程中,走着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之路,并且已形成范畴、命题、方法、视域、阐释域、问题域各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成就。这类理论范式可以区分为认识论范式、实践论范式、文化论范式等。范式是理论研究规范化的规定,范式规定是在理论研究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们分别有各自的基本范畴及研究方法。上述三个范式交互影响、交互构成又各有要领,代表性地综合地体现着几十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全貌。 
    帮助指数:3
  •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这种审美经验还强调通过超现实感官体验和情感契合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深陷其中的心理状态。前者带给观众的是“震惊”,而后者则是“沉浸”。以此为基础,意欲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范畴中获得传播能量的新主流电影还要在审美特质中选取最大公约数,通过审美的普遍价值来凝聚最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观众,并利用类型结合与虚
    帮助指数:2
  •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范式建构三题

    新时期以来40年,中国文学理论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在汲纳西方理论资源的过程中,走着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之路,并且已形成范畴、命题、方法、视域、阐释域、问题域各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成就。这类理论范式可以区分为认识论范式、实践论范式、文化论范式等。范式是理论研究规范化的规定,范式规定是在理论研究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们分别有各自的基本范畴及研究方法。上述三个范式交互影响、交互构成又各有要领,代表性地综合地体现着几十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全貌。 
    帮助指数:0
  •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这种审美经验还强调通过超现实感官体验和情感契合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深陷其中的心理状态。前者带给观众的是“震惊”,而后者则是“沉浸”。以此为基础,意欲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范畴中获得传播能量的新主流电影还要在审美特质中选取最大公约数,通过审美的普遍价值来凝聚最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观众,并利用类型结合与虚
    帮助指数:0
  •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当代文艺发展道路问题,阐明了当代文艺的根本是文艺的人民性,文艺创作要处理好文艺家和人民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倡
    帮助指数:0
  • “强制阐释论”的基本立场、理论建树与学术关怀

    强制阐释产生的原因、发生的影响以及怎样使当代阐释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强制阐释的误区,一直是“强制阐释论”的问题意识所在。六年来,“强制阐释论”虽然不断深化与调整,但理论首先应当来源于实践、阐释对象的确定性、阐释者的中介地位、公共理性为阐释设定边界等作为其基本立场却没有改变。“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对于强制阐释发生原因的深入解析、对阐释伦理的强调、对阐释公共性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中国阐释学思想的总结与借鉴等方面,而学术研究是否还保有科学性与客观性一直是其学术关怀的焦点。
    帮助指数:1
  • 巴赫金表述诗学的他性意识与主体边界

      摘要:表述诗学涉及世界观、艺术观、表达观、接受观以及据此而来的对话、复调、外位性、超语言学诸问题,客观上成为巴赫金学术体系的中轴和话语体系的根基。巴赫金认为,任何
    帮助指数:0
  • 文学理论:已有的和应有的

      而今的文学理论,从中国到西方,充满上下求索之心,弥漫多方困惑之态。仅从新近出的中国学人和西方学人论著之名称,就可感受到这一求索和困惑。在西方译著可以看到:安德鲁·本尼
    帮助指数:0
  • 文学的传播场域

      摘要:传播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互联网技术使这一属性问题性地凸显出来,成为须予求解的文学理论问题。文学传播是域与非域的场域,它的场域性体现为阐释、转化与批评交互作
    帮助指数:0
  • 试论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若干理论问题

      内容提要:知识体系问题,是我国人文社科界继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问题之后,一个新开辟的理论研讨领域。后现代思想的双重影响构成我们今天重新提出知识问题的特殊语
    帮助指数:0
  • 语言转向与文学研究

    语言转向从两个层面推进了文学研究,一是促使文学研究的重心转向文本自身,产生了独立的文学科学,二是把文学研究的范式推及到人文科学,完成了对文学的扩容,形成了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整合,借助语言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对人文科学的嫁接与渗透。
    帮助指数:0
  • 自然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

    自然物之喻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种譬喻方式,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自然物喻文有着内在的学理依据,它与中国文学的发生论、中国美学传统、中国哲学的认识论与生命观相关。自然物喻文有着多方面的批评意义,它沟通了人文世界与宇宙自然世界,拓宽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与审美空间,打通了文学批评与其他艺术批评之间的界限,彰显了中国文学批评以及中国美学的生命意识与抒情精神。
    帮助指数:0
  • 及物批评亟待重返现场

    当下文艺批评常与创作脱节,凸显了批评必须及物的重要性。好的批评家必须有洞察的本能和介入的意识,以时刻准备出发或已在途中的姿态,投身到变动不居的创作大潮中,既对作者有感同身受的了解,又对自身保持高度的警惕,由此将一种深刻的洞见赋予对象,开显出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当然,过程中须注意拿捏好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真正的及物应与对象既契合又疏离,两者的博弈尽显饱满郁勃的生命张力。此外,又须注意思想的可视性,不故弄玄虚,故弄玄虚也是批评不能及物的表现之一。最后,为及物批评能早日建成,批评家须加强人格修养,有明确的岗位意识
    帮助指数:0
  • 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

    本期《现代语言季刊》中有关“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论述,其作者都认为需要发展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论。王宁关注让·保罗·萨特、雅克·德里达和阿兰·巴迪欧自1950年以来对中国的影响。张江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家几乎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所做的是“强制阐释”,他抛开文学批评中的一般公式或模式,而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独特的、自成一格的东西来阅读。朱立元则详细论述了笔者的“文学终结论”文章在中国的影响。这三位中国作者都未强调这期“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结束部分所讨论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的文学理论
    帮助指数:0
  •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

      内容提要:伊格尔顿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起步是从研读和述评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开始的,这为其日后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起点。伊格尔顿将“艺术生产”界定为
    帮助指数:0
  •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思想史研究体系

    在当前提倡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中国理论方法的语境下,认真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学者自己独立创建的理论方法与学科体系,它以还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真实历史内涵为研究目的,以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学术方法,以文人心态研究作为连接文学思想与社会历史环境的中间纽带,以总结中国优秀文学思想的传统与增强民族自信为基本学术宗旨,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的研究体系,为中国理论话语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帮助指数:0
  • 全球化时代特征与文艺理论研究论纲

    “全球化”与“全球化时代”二者不能等同;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全球化在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进行着,但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加速发展,但那时有“全球化”,却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20世纪至21世纪,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时代”大变样,世界才真正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反对建“隔离墙”,它是空间界限崩塌、全球大融通的时代;“全球化时代”反对“单边主义”,是多边化、多元化、多样化、无限丰富多彩的时代。“全球化时代”使得社会的物质生
    帮助指数:0
  • 问题与方法:西方学者对中国叙事的研究

    虽然也有西方学者依据中国叙事传统来研究中国的叙事,但多数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叙事所依据的是西方的叙事理论。西方叙事理论产生的基础是西方的叙事理念和叙事作品。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叙事理念和叙事作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这样的叙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叙事,虽也有些帮助,但也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或“文不对题”。本文拟从西方学者对中国叙事的基本认知、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批评及其视点以及中国传统叙事技巧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梳理和评介西方学者对中国叙事研究的现状。因事件和文献众多,本文只能对一小部分文献进行扼要地梳理和评介,
    帮助指数:0
  • 文明阐释视野下的中国文论重构

    目前学界在反思中国文论面临的危机时,多集中在其未能充分将西方文论中国化,而是一味地简单照搬,导致文论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实践脱节。不过,从文明阐释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文论之所以缺乏原创力,其根源在于中国现代以来面临着古今断裂,这首先是一种文明的断裂。中国文论难以有效地从传统中吸收思想资源,而中国当代的古典学研究也难以为文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只有回到中国文明的源头,才能真正获得自身话语的理论资源,才能对当代文学构成批判意义的理论。经学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经学阐释构建了中国的文明秩序。正因此,
    帮助指数:0
  • 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三种时间想象与当代社会焦虑

    当代人工智能焦虑来自于对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恐惧,而这一失控的焦虑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潜在影响。科幻叙事树立了一个未来的影像,我们将技术发展与这未来影像相联结,产生了各种焦虑或乐观的版本。这一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叙事,引发脱离实际的焦虑或乐观情绪。这里区分科幻叙事中的三种时间想象:远景想象、中景想象和近景想象,指出不同时间想象的不同社会叙事功能,将技术发展与科幻叙事所赋予它的想象成分相剥离,以客观的方式看待人工智能,这样一来,人工智能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平息。
    帮助指数:0
  • 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合法性反思

    富有中国特征的传统文论在世界文论体系中具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具有稳定性和制度性的审美意识形态结构,规范着对文学经验的阐释与逻辑,为文学公共趣味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代,中国传统文论遭遇着文学观念的合法性危机、概念范畴的普遍性问题、阐释文学经验的失效等困惑。要确立传统文论的当代合法性,则需要进一步展开对传统文论的知识学梳理,在跨文化交往中凸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法,有效推进传统文论阐释世界文学经验的能力,从而使传统文论资源化成当代文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帮助指数:0
  • 从图像到文学

    “艺格敷词”即“以文述图”,是西方文学史、美术史和修辞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对某一物品(主要是艺术作品)或某个地方进行形象描述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格敷词”试图达到的是一种“语词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西方古代的“艺格敷词”与“诗画互通”观念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而这两种观念的渊源则可以追踪到西方古典修辞学中的“记忆术”。一方面,“艺格敷词”以语词作为表达的媒介,这决定了它首先必须尊重语词这种时间性媒介的“叙述”(文学)特性;另一方面,“艺格敷词”又追求与其所用媒介并不适应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特性,所以它体现了
    帮助指数:0
  • 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口诀研究

    文章对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的程式研究主要从语词、句式、修辞、主题及典型场景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以期将口头叙事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程式的稳定性、规律性及变异性,从而开拓达斡尔族口头传统叙事研究的新领域。变异性作者:李飞,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点击阅读全文】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口头程式研究。
    帮助指数:0
  • 维吾尔经典文本与世俗生活

    在维吾尔文化系统中,《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等经典文本发挥着"道统"和"文统"的功能。这些文本体现了注重日常生活中朴素的生活哲理和信仰的世俗化表现,同时可见多元文化、多重话语共同发生作用的错综脉络。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喀什地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D06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张春梅,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帮助指数:0
  • 嵌入与重构:乌赫图创作转型研究

    乌热尔图的创作在新世纪出现转型,由早期从族群口头传统汲取营养的虚构写作到重新书写族群历史,这一转型背后直指族群的文化记忆问题。文化记忆作者:陈珏,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嵌入与重构:乌热尔图创作转型研究。
    帮助指数:0
  •  840   12345678910下一页尾页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