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

摘要:十四世纪的“珍珠”诗人,用中古英语的西方方言写作,与同时代的学者乔叟是语言大师。凭借其出色的结构和阐释能力,他对拉丁圣经进行了创造性的文学阐释。 本文同时在《朝圣》的叙事传统中解读其长诗《珍珠》,试图论证诗人在空之间典型的“T-O”中世纪地图上构建叙事主人公的梦幻之旅,并以主人公的感官体验为中心,以身体、精神和神秘三种感性模式描绘一次天堂之旅 【/h/】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世纪感觉史语境下的中古英语诗歌研究”(16PJC005)和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JIH3152119)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珍珠”/中古英语/“T-O”地图/朝圣/ 作者简介:鲍(1985-),女,中世纪文学博士,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语系,讲师,复旦大学英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英语和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稿图文解读  。 一、《珍珠手稿》的背景与珍珠批判史概述 用中古英语西文方言写成的《珍珠》、《洁净》、《忍耐》和《加韦恩爵士与绿骑士》四首长韵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一篇手稿,即大英图书馆的考顿·尼禄A 这份抄本的抄写年份大约是1400年,抄写纸条和文字证据指向一个更早的书写时代:十四世纪下半叶,最有可能在1360年到1400年之间 ① 这四首长诗(共6000多行)是14世纪英国“头韵文艺复兴运动”的巅峰之作。(2)他们精湛的诗歌艺术,优雅的规则,一丝不苟的逻辑,几乎等于他们在语言上的晦涩程度。 以林恩·斯塔利·琼森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学者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古英语诗歌的最高水平,可以直接挑战英语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的声誉 ③就批评史而言,这是一个迟来的认识:与同时代的诗人乔叟、威廉·朗兰和约翰·高尔不同,这四首长诗的匿名作者的身份仍然是一个谜,整理者不得不根据他的代表诗的标题称他们为“珍珠”诗人或“高文”诗人 在《珍珠》手稿被发现后,加韦恩爵士和绿骑士于1839年首次进入读者的视野,并被收录在弗雷德里克·马勒爵士编纂的亚瑟王传奇选集中;其他三首诗直到1864年作为早期英语文本协会的新文本系列的第一卷才为评论家所知 除了上面提到的客观因素(世界上只剩下一份手稿),文学批评史上“珍珠”诗人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语言: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伦敦人,乔叟在写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时使用的从伦敦到方圆60英里的“中央母语”,是后来莎士比亚使用的文艺复兴英语的前身,即现代英语。 语言一脉相承,让今天的读者借助注解大致读懂他的作品;然而,珍珠的诗人使用了晦涩的西方英语方言(中国西北部的柴郡方言和中国西部内陆的斯塔福德郡方言的混合)。即使在十四世纪,不使用这种特定方言的读者也可能无法理解全文 ⑤总之,“珍珠”诗人可以无障碍地阅读乔叟的作品,但乔叟很可能无法流畅地阅读珍珠手稿。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中世纪,这种西方方言的影响一直局限于英格兰的偏远地区,从未进入过像伦敦这样的文化中心 珍珠手稿中记载的四首长诗中,“洁净”和“坚忍”直接改编自拉丁圣经,是典型的宣扬基督教美德的训诂诗;最长的《加韦恩爵士和绿色骑士》(2530行)是一部亚瑟王传奇,它结合了许多凯尔特元素,诠释了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 虽然在篇幅上仅次于高文的珀尔(1212行)大量使用了《圣经启示录》中福音书的作者约翰所看到的新耶路撒冷视野,道歉性质的神学对话占了全诗的一半以上,但其体裁主要属于中世纪的梦诗传统,可能受到了早期宗教梦如三世纪圣保罗启示录的影响。 ⑦第一人称叙事英雄,梦想家“我”,在一个夏日花园里寻找一颗丢失的“珍珠”时睡着了。在梦里,他游历了“人间天堂”的风景,遇见了化身为女孩的珍珠。他与河对岸的珍珠女展开神学辩论,在后者的指引下见证了新耶路撒冷的辉煌愿景。最后, 全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开头和结尾词语的拼接、头韵的变异、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象征意义等。,这不仅使诗歌本身变得优美,而且使其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成功地将试图解读其内涵的学者们分为两个阵营 “挽歌派/自传派”批评家认为,珍珠是诗人因思念幼女而创作,旨在通过写作来治疗丧母之痛;或者是一个由贵族或皇室成员指定的“珍珠”诗人,他最近失去了一个女儿,就像乔叟的《公爵夫人之书》的写作来源很可能是为了悼念兰开斯特公爵的第一任妻子布兰奇 属于这一阵营的学者有理查德·莫里斯、伊斯雷尔·贡拉兹爵士、卡尔顿·布朗、奥斯古德、奥克顿、托尔金等 ⑧与“挽歌派”针锋相对的“意蕴派”批评家,坚持认为《珍珠》这首诗是教父中的道德阐释方法和圣经阐释学在文学领域的应用,并为诗中的核心意象“珍珠”和其他意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象征体系,如将失落的珍珠解读为污秽的灵魂或圣餐 属于这个阵营的学者包括肖菲尔德、加里奥特、玛丽·文森特·希尔曼修女等等 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了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中间阵营,认为《珍珠》可以看作是一首现实的悼亡诗,一首可以进行多重解读的宗教诗 这些学者包括杰弗逊·弗莱彻、杰特·韦勒克、戈登和小罗伯逊 ⑩ 借助文本细读和对当代神学文本和文学文本的观照,本文旨在探讨《珍珠》的叙事结构空并分析叙事主人公如何以三种不同的感知方式探索诗歌中的物质和精神地貌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诗歌中空与感官的关系,试图摆脱“挽歌派”与“道德派”之争,提出一个解读珀尔的新视角 其次,中世纪的“T-O”地图范式和方济各会主席珀尔·波拿文都拉在Deum的Mentis巡回展览中对冥想者的灵魂如何分三个阶段升起并与上帝相遇进行了著名的阐述。《珍珠》的诗人很可能很熟悉这个论述: 我们要经过肉体的、转瞬即逝的、外在的(多余的nos)路径,这是被引入神的途径。 接下来,我们必须进入我们自己的头脑,这是我们内心的永恒形象,即行走在上帝的真理中 最后,我们必须上升到我们之上永恒的、最有灵性的地方(见上文),专注地观察第一原则 (11) 巧合的是,“外”“内”“上”也出现在一篇神秘的论著《酒神的秘密神性》中,该论著由“珍珠”诗人的同行和“无知之云”的匿名作者(俗称“云”作者)翻译成中古英语 《云》的作者在这篇论著中论述了先放弃外在的身体感官,再放弃内在的精神感官,最后与神的意志完美融合的过程,并指出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禅修者的灵魂必须做到: 抛弃你的身体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你的精神感官,后者是你的智力活动;也要抛弃所有能被你外在的五种身体感觉感知到的事物(福尤博德利维特无福),以及所有能被你内在的精神感觉感知到的事物(古灵精怪维特福)...你必须在上帝的恩典中与我一同上升,以一种你永远无法理解的方式,超越一切事物和所有认知方式(阿布恩) (13) 以上两个书写时期的神学文本,与珍珠相差不到一个世纪,将灵魂分为三段,非常类似于物理学空的三部结构和珍珠中主人公的精神地貌 路易斯·布兰科纳是第一个详细讨论这种相似性的学者。基于此,他将珍珠的“精神地理”分为三个部分:“外区”(我入睡前所在的花园)、“内区”(我梦后游历的“人间天堂”)和“上区”(我在梦的高潮时所见) (14)布兰科纳认为,珀尔的神学结构严格模仿了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教父们的文本中的一系列三分法,包括奥古斯丁关于灵魂功能的三点(记忆、理解和意志力),马赛的圣维克多的休关于认知模式的三点(认知、冥想和冥想),波拿文都拉关于神学所探索的真理层面的三点等。 (15)这种严格从基督教解读中世纪文学文本的结构主义方法在半个多世纪前是主流,但现在似乎过于僵化和狭隘 虽然“外区”“内区”“上区”的划分在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珍珠》的叙述者打破了空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体裁的界限。整首诗总是穿梭在宫廷挽歌(如乔叟的《公爵夫人之书》)、世俗爱情梦诗(如《玫瑰传奇》)、道德教导书(如波蒂乌斯的《哲学的慰藉》)、基督教视觉文学(如《圣保罗的启示》)等常见的中世纪体裁之间,哪怕我们只关注《珍珠》的第三部分。 在《珍珠》第一部(珍珠:1-60)中,叙述者——梦想家“我”通过“向下”的动作从真实的花园陷入了梦境:“我倒在盛开的花坛上...我沉沉睡去”(我在花坛睡着了...一次就睡着了。第二部(珠儿:61-972)中“我”在幻境中的漫游以“向前”的动作开始:“从那片森林,命运引领我前进……我狂喜地前进”(珠儿:98)第三部(珠儿:973-1212)“我”在珠儿姑娘的指引下,爬上了山顶(见珠儿:974-981),眺望着新耶路撒冷的辉煌景象 因此,就叙述者灵魂出窍和完成梦中朝圣的三个阶段而言,“向下、向前、向上”是《珍珠》全诗的空轴核心 其次,这位“珍珠”诗人用一整套中古英语的感觉词汇绘制了一张我灵魂旅程的地图 诗人的“我”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衡量梦里的幻境,并与千变万化的三大周边环境建立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感性关系——花园里的现实风景,“人间天堂”里的超现实海市蜃楼,“新耶路撒冷”里的神秘景象。同时,通过第一人称的亲密叙述,邀请读者在想象中体验一个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珍珠的信仰地图是在流动的感官盛宴中绘制的 “mappa”一词在中世纪拉丁语(16)中是“桌布、布、餐巾”的意思,中世纪的“mappamundi”(直译为“世界的布”)一般画在一块圆形的牛羊皮上,呈“圆桌”状(现实意义上或亚瑟王系列传奇意义上) (17)我们可以把“地图”这个比喻引入到对“珍珠”的多层次解读中:圆桌上的“世界之布”包含了很多不同层次的精神食粮,等待在地图上不同阶段完成旅程的朝圣者来品尝。 14世纪是英国口语文学和朝圣叙事文学的黄金时代 (18)这个时代朝圣的坚持也体现在地图绘制上 现代地图追求精确、客观和“有用”,被视为混沌世界的缩影和精细测绘仪器对浩瀚的征服 相反,中世纪的地图从来不是从“有用”开始的 它们是由颜色、事件、物种和概念编织而成的被子,其中一页从普林尼式古典自然历史的角度继承了百科全书式的插图 现代地图只在空之间的维度上展开,而中世纪地图包含时间和空之间的二维 换句话说,中世纪的地图不仅是关于地理的,也是一部基督教视角的世界史,记录了从创世之日到审判结束的所有关键事件 中世纪世界的地图体积庞大,没有比例尺,地理信息也远不准确。它的实际作用“似乎是激励信徒去沉思一次朝圣,赞美踏上朝圣之路的朝圣者的虔诚,并思考这一广为流传的中世纪观念:基督教生活本身就是一次持续的、隐喻性的朝圣”(历史:107) 在现存的中世纪欧洲世界地图中,1300年左右绘制的英格兰赫尔福德的T-O地图尺寸最大 “赫尔福德地图”用鲜红色标注着基督教核心的三个朝圣地(耶路撒冷、罗马、圣地亚哥·德·坎皮斯特里亚),从英格兰到圣地沿途的必经城镇也标注得十分细致;同时,为了重现他同时代人(14世纪的英国信徒)的真实朝圣经历,制图员还在圣地周围复制了58个地名,其中12个从未出现在任何当代地图上 (19)《赫尔福德地图》虽然不是现实中用户可以放在口袋里作为朝圣指南的路线图,但它的制作意图和本质,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精神上,都离不开朝圣的启发和启迪。 (20)每一个使用这张地图的朝圣者,都需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起点,参考有限的已知地标,在迷宫般的地图上为自己找到一条独特的“朝圣之路”。 由此可见,以各种线索鼓励观众在“世界之布”上反思和梳理自己的信仰之路和朝圣的经纬度,可能是教会监管的Herford Map等巨型T-O地图的核心目的之一 《珍珠》中的叙事英雄“我”也是这样一个潜在的朝圣者 如果用同时期的“T-O”地图作为视觉参照物,珠儿的“我”之旅可以看作是沿着“向下、向前、向上”的路线去新耶路撒冷朝圣 “珍珠”诗人通过丰富的感官语言和高超的文本结构能力,在象征性的世界地图上描绘了以上帝的恩典为源泉,以自由意志为工具的“寻找道路”的过程 所谓的“T-O”型是中世纪全盛时期最常见的世界地图范式 圆形的O勾勒出地图的边界,T的三个分支标志着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三个中心水系:尼罗河、顿河、地中海。同时,世界分为三个部分:上半圆是亚洲,左下和右下四分之一部分分别是欧洲和非洲 我们现在熟悉的地图模式是“北上南下,西留东右”,但在“T-O”地图上,顶部是东方:人们相信它是伊甸园所在的地方,是文明开始的地方;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也适合迎接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所以也是新耶路撒冷(或“天堂的耶路撒冷”、“上帝之城”)的所在地 (21)事实上,将一张“T-O”地图向右旋转90度,就可以显示出现代地图定位方法的线索 另一个重要的位置点位于地图的中心:地面上的耶路撒冷,它是一个世俗的国家,也是天堂耶路撒冷的不完美副本 也许圣经的来源是《以西结书》中把耶路撒冷放在地图的中心:“这是耶路撒冷。我曾将她安置在列国中,万民都围绕着她。” (22)在赫尔福德的地图上,基督坐在天庭的宝座上进行地图顶端的末日审判,他的圣光和手指几乎碰到了牛皮的上缘,这表明“顶端”(新耶路撒冷)而不是“中心”(地上的耶路撒冷)是中世纪朝圣者的最终归宿,也是信徒手持“世界之布”最后停留的地方。 《珍珠》中“我”灵魂朝圣的最后一程,只是爬上山坡俯瞰新耶路撒冷的“向上”的登顶之旅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文艺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文艺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文艺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文艺学最记录:2709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文艺学最记录:2648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文艺学最记录:2624
  •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