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文艺学 >

文艺学

  • 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纲

      报告文学与“亚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报告小说、非虚构文学等)已成为20世纪全球主流文学倾向。这是我们梳理包括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线团时不能不正视的事实
    帮助指数:0
  • 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再解读”思潮

      摘要:“再解读”思潮主要以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左翼文学作为研究对象,是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文学的“历史化”以及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话语的
    帮助指数:0
  • 2019年报告文学:聚焦聚力新时代 萃取淬炼新人物

      2019年报告文学创作最耀眼的成绩体现在新时代叙事上。报告文学对新时代的书写几乎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家们的开掘越来越深入,发现也越来越独到,涌现了一批令人振
    帮助指数:0
  • 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

    摘要:别林斯基和果戈理的书信论战是19世纪中期俄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但关于它的评价却长期存在偏颇。本文通过解读果戈理的《与友人书信选》和别林斯基的《致果戈理的信》来把握论争双方的逻辑和思想立场,并在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思想论争的大背景下看待这场论争,试图对这场一个半世纪前的书信论战做出更贴切、更公允的理解。[19]在这里,别林斯基收到了果戈理的抗议信,当时陪同别林斯基前往萨尔茨勃鲁因的安年科夫,后来在回忆录中描写了别林斯基接到果戈理的信后写作回信的情形:在我朗读果戈理的来信时,别林斯基漫不经心地听着,似乎毫
    帮助指数:0
  • 全面回顾与多向度的开放式写作

      2019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异彩纷呈。尽管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本文是年度阅读印象与综述,理应直入主题,对2019年的少数民族文学进行盘点和评价,但在这特别的一年,纵观共和国少数
    帮助指数:0
  • 俄罗斯诗学研究的大检阅

      收到程正民教授寄予我的六卷本跨文化研究丛书“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研究”,十分高兴。掩卷沉思,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粗浅地讲几点读后感。
      19世纪后半期,维谢洛夫斯基
    帮助指数:0
  • 【文萃】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

      中国报告文学在近代发生,定名于20世纪30年代,自成一体、蔚为大观则到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新时期,推衍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相比其它文体,报告文学与时代关联更为紧密。同时,报告
    帮助指数:0
  • 【文萃】郭沫若剧作阅读和评价的几个问题

      对于郭沫若的剧作,批评向来难得中正,不是捧杀,就是棒杀。对郭沫若剧作的批评,往往不是“奉”了某种政治势力的旨意,就是尊“奉”某种非政治或去革命化的思想,终归逃不脱“认识
    帮助指数:0
  • 少数民族文学:新的空间与可能性

      主持人:陈涛
      嘉 宾:石一宁 刘大先 阿舍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悠久的文化传统,对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巨
    帮助指数:0
  • 倾心“融合”还是漠然“旁观”?

    内容提要:川南调研使沈从文初步接受了“封建剥削”这一经典社会历史阐释原理,这直接导致他对过往作品乃“做风景画”的自我批评。痛心于川南农民对“如画山水”“土改巨变”的“双重无知”,沈从文发愿以“如游离却融洽”的状态倾心融入历史,将个人代入体验与理性认识有机融合,完成对“真正”“新中国的人民”的“叙录”。但写作的“不成功”并没有彻底摧毁沈从文为民族保留生活、文化和政治记忆的信念,他将“劳动——心”的观念转化到文物研究中去,回归于“人民”“劳动创造”的传统。[62]张新颖总结过沈从文建国初期的精神转变:“沈从文
    帮助指数:0
  • 【文萃】“世纪”视野与新诗的历史起点——《女神》再论

      在新诗史上,有关《女神》的历史定位,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话题。相较于《尝试集》,《女神》晚出了一年多的时间,但甫一问世,就隐隐然挑战了《尝试集》的地位,甚至被看作是新诗得以
    帮助指数:0
  • 《美国悲剧》的还原性阐释:乡下人进城的命运之殇

    在本文看来,《美国悲剧》这部小说描绘的就是一个乡村青年进城的故事,克莱德的悲剧并不是性格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他的遭遇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众多乡下进城青年的命运之殇,这部小说不但表达了德莱塞对进城乡下人的生存困境与悲剧的同情。一、克莱德的休闲克莱德跟随桑德拉参与系列的娱乐活动经常被当作是他追求享乐生活、生活奢侈化的表现,这恐怕是错会了克莱德的意图。二、克莱德的爱情选择一直以来,克莱德也被认为是一个薄情郎,即使中文版电影也翻译成了《狼心如铁》,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缺乏对克莱德当时生存状态进行深入的探讨。
    帮助指数:0
  • 拉班·扫马的丝路之行

      摘要:蒙元时期,维吾尔族景教徒拉班·扫马与弟子拉班·马可从汗八里(元大都北京)出发,沿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期望到圣城耶路撒冷朝觐,并传达东方中国的信徒对基督的虔诚信仰
    帮助指数:0
  • 【文萃】石一枫与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

      石一枫曾经在一篇访谈中自称是“那种特别传统的作家”。他所谓的“传统”其实是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主要在于要体现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与道德
    帮助指数:0
  • 郭沫若新诗的汉语精神

    摘要:郭沫若有他自己对汉语的感知,有他对汉语历史与未来的思考,有他对二十世纪全新的汉语文学的信心,有他已然成竹在胸的中国新诗的理想图景。二句法的自由——汉语本质的并置句法与新文化运动中部分主张者不同,郭沫若并不是刻意地在诗句中引入“现代的”句法,而是准确地把握汉语句法的本质特点,秉承着古今汉语一以贯之的文法精神,让古老的汉语句法传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本文原题为《郭沫若新诗创作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刊于《郭沫若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出版。

    帮助指数:0
  • 移动短篇小说文体建构和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摘要:通过追溯小小说文体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梳理世界范围内为小小说及其相似文体命名的学术史,可以看出小小说文体发生的必然性。我国始自先秦的语词“小说”在性质与功能上的互相界定,对建构小小说理论有所启发,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取由价值论回溯认识论直至本体论的立场,以确立处于活动状态的小小说文体建设与批评的基本原则和理路,以“移用”、“通变”等文学观念渗透于文体探究。笔者曾撰文考察当前小小说活动的社会功能,注意到了小小说活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独特价值,并初步将其价值的落实放在社会和自我的教育方面,本文提出和努力解决
    帮助指数:0
  • 两次文学“演讲”的话语意义分析

    内容提要: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文艺领域的政治话语符号实践,体现了党对文艺政治领导的内在逻辑。两个“讲话”在人民本位上的文化自立叙事立场,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在话语策略上对外来强势文化所作的意识形态阻击和理论思想抵抗,这有效防止了中国文艺沦为外来强势话语的附庸对象,对于保存中国文艺传统、巩固中华文化共同体具有催化和粘合作用。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和贩卖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
    帮助指数:0
  • 关键词法的含义及局限性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属于历史语义学范畴。威廉斯试图通过梳理、考辨和叙写一些词汇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寻找有效研究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方法。《关键词》的学术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兴起的重要标识。该书曾产生很大影响,但也遭到不少非议,剑桥学派领军人物斯金纳对《关键词》的质疑尤为严厉。不少中国学人对《关键词》的方法论缺陷以及不足之处缺乏足够认识。德国“概念史”是历史语义学的标志性范式之一,把德式《历史基本概念》同与之有着不少相通之处的《关键词》做比较,很能见出二者的异同和得失,也有助于对
    帮助指数:0
  • 中国文学视野下文学奖项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

    以文学评论“资格评价”和“品质评价”区分为基础,朝向“品质评价”方向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文学评奖。获得事实性发现:其一,政府文学奖作为国家意志体现,处于圆心的主导地位;呈现权力场内文学场建构与配置;“品质评价”标准在总体稳定中随着文学发展水平而不断调整与变化;具有促进文学繁荣与发展的总体效果。其二,国际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理解体认的产物,与中国文学形成互动;民间文学奖项被政府奖积极纳入。总体上,文学评奖遵循文学场自主运行逻辑,在艺术特性和权力资本两极摆动和游移。理论性问题体现为:其一,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品质评价
    帮助指数:0
  • 解构主义批评与文学生产

    杰弗里·哈特曼在《荒野中的批判》中说:“德里达学派让我们面对一个本质问题。“批判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之间,或者“初级”文本和“次级”文本之间的独特关系是什么?《[
    帮助指数:0
  •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理论?

      一、文学或文学性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用文字写作的所有著作,它包含了物质文化之外的人类精神和思想的结晶,包含了学术、创作、文史哲等各个领域
    帮助指数:0
  • 从“中西对比”到“求异归同”

    宗白华的形上学系列笔记改变了他的美学的知识属性,由艺术美学变成了哲学美学,从而体现出了完整的系统性、现代性和跨文化性。宗先生的形上学美学是一个以天道为宇宙本体、以体悟为人生意义、以观象为具体方式的哲学理论系统。这些特性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宗先生对于中西方哲学的融会贯通,其融会方式是通过中西对照、以中化西、中西互补和西说中解建立形上学美学,不仅为中国美学与西方的对话提供了通道,也为建构涵盖中西方不同哲学传统的跨文化美学建立起了基本框架。宗先生的这种融会中西的形上学美学给跨文化研究带来的启示是,以文化融合为跨文化
    帮助指数:0
  • [·崔雯]中国文学视野中的文学奖项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

    文学批评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是中国特色当代文学理论的重要任务之一。从中国文学场域的角度对文学奖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是一个关于理论与中国文学批评实践互动方式的问题
    帮助指数:0
  • 文学反思理论、艺术生产理论和审美实践理论

    此后,艺术生产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呈现了更明确的解释和定义,有关艺术生产的几个核心问题被逐一指出,如艺术生产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资本主义制度下艺术生产者的状况与艺术生产本身的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真正的艺术生产的对立。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三个层面上解决艺术的问题:其一,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这一基础的决定性影响,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结构中来讨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和消费以及背后的生产关系问题。审美实践论并不是独立于艺术生产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生
    帮助指数:0
  • 从空与+s之间的正义看中国文学史观的价值维度

    概而言之,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新的述史可能主要指向三大向度:一是叙事视野公平,即要求述史者勇敢告别“虚构/非虚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接近“文学性”的文学本原。这种超越了“虚构/非虚构”二元对立思维的大文学观念,要求中华民族文学史在既往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四体”论的版图上,认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文学等非虚构文学的入史资质,以促成文学史书写行为中文体正义的整体实现。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叙事视野公平,敦促述史者尤其是当代主流文学史的撰著者摆脱文学虚构与否的理论纠缠与语用纠结,特别是要克服报告文
    帮助指数:0
  •  840   首页上一页24252627282930313233下一页尾页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