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文艺学 >

文艺学

  • 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走向

    二、延伸与拓展: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变迁从美学史的发展和演变的宏观视野来看,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走向有着复杂的关联。三、从马克思的美学到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一个关联路径分析考察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的关系,还需要考察马克思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维、范畴及体系建构的影响,或者说,从马克思的美学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即马克思美学当代化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即考察马克思原本相对偏重于政治经济学维度的美学问题、准美学问题、问题域如何演变为艺术、文化、上层建筑层面的美学问题,清理与评估马克思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批判视域下的文学事件论

    三、作品/文本作为历史文化事件“事件论”的作品/文本观念,试图对文本主义和传统的历史主义进行会通融合,它不再在文学与历史、文本性与历史性之间设立等级秩序(如“背景”和“前景”等),而是将文本和历史放在事件的话语平台上等量齐观。当然,在打通历史与文本之间的传统界限方面,文本主义也意味着一种积极的探索,与之声气相通的文化诗学,即对“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轴线进行了调整,以一种整个文化系统的共时性的文本取代了原先自足独立的文学史的那种历时性的文本”[39](P156)。仅止于此的话,那只是在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建立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吸收与借鉴

    摘要:詹姆逊是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话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吸收和借鉴形式主义,进而对二者进行辩证综合是他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基础,渗透到了他的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全过程。詹姆逊认为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应该是一种“元评论”,这种评论把历史、政治和形式看作是三位一体的,并把“形式的意识形态”作为研究对象。”[29]可以说,“形式的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或者把形式的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长期以来持续
    帮助指数:0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尴尬与问题构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艺学关系问题上,先后展开认识论文论转化为审美反映论文论的思考、对文艺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进行开放性理解与思考,及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艺学问题的思考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建构,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体系性问题、审美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建构问题等问题性建构中收获成果。在该教程中,审美意识形态的提法是基于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理解,即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表现中才会现实地存在,正是这各种表现使意识形态可以区分为哲学意识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的意识形态,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文学批评的语用读法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由于马克思关于文学问题的言论具有话语简略的文本特点,以及苏联学者以现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梳理这些言论,使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批评话语成为一个长期争议不休的话题。本文提出在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中理解其文学言论是一种可行的读解方式,对马克思批评话语的读解说明马克思主义批评其实是一种自成系统的文学研究范式,以艺术生产理论阐释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构建新的研究对象和对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把马克思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种言论放在其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去理解,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区别,就在
    帮助指数:0
  • 胡亚敏: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中国形态的民族维度

    摘要: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需要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重新审视和辩证研究。基于此,赋予中国形态的民族观以新的理论特质: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的核心在于文化,民族与人民同构,中国形态民族维度的视域即文化身份和价值尺度。3.民族沙文主义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沙文主义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对犹太民族和德国民族的批评中看出。同时,中国形态的民族之维又是一种价值尺度,它不仅仅像后殖民批评那样保持对殖民文化的警惕和批判,而是将“民族”置于突出位置,把民族认同和民族振兴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尺度,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探讨

    在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过程中,须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有所探索和更新,即跳出历史描述和归纳整理的思维范式,以核心范畴为基石,通过“问题域”的构架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发现其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批评形态的整体差异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实现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这一根本目标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基础和基质围绕这一目标,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已经提出并正在创造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存在的合理
    帮助指数:0
  • 董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

    摘要:习近平的文艺思想从多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把习近平文艺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继承性、原创性、时代性、民族性,看到它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和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巨大价值与意义。将习近平文艺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上来考察,是因为它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血脉相连,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创造性阐发,是因为它带有极其鲜明
    帮助指数:0
  • 赵利民: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再解读

    刘锡城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论文《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是国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较早的一篇论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有开创之功。马克思、恩格斯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重视和其对时代的文化精神乃至审美状况的关注直接相关,具体而言,他们是把民间文学与处于“异化”状态中的资本主义艺术相比较从而肯定其价值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艺术的批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及其艺术生产的强烈批判中,彰显出他们对民间文学及其赖以生存的民间文化优秀成分的肯定。②恩格斯:《恩格斯致泰
    帮助指数:0
  • 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古典文艺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历史、现实和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古典文艺思想的选择、接受、融合、发展
    帮助指数:0
  • 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来得及对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其他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现象做出分析,但他依循资本批判逻辑透视西方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被渐次纳入到“资本”体系中的过程,并在其中分析各类社会关系以及文化现象,进而建构起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话语。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末尾对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做初步思考的时候,他沿用德国古典美学中对希腊艺术的偏爱之词——“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这一比喻,来解释希腊艺术和史诗穿越时空的魅力。他们在20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中
    帮助指数:0
  • 四种辩证法超过四种

    近年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理论也存在如何与传统文化相通相容、共同发展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外来理论只有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有机融合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虚实相生”:文艺作品构成上的“相生”辩证法辩证思维源自于人们对于天地自然之规律的观察和抽象,这一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不例外。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视角将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的辩证思维概括为四种辩证法,分别是:“相生”辩证法(虚实相生)
    帮助指数:0
  •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年,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中,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走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然而,成绩不能掩盖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不断进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笔者看来,改革开放30年,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理论研究阶段、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阶段。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吸收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精神的现代反思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精神在反思与转换过程中,诸如过时论、本土无用论、“激进化”等观点先后出现,如何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精神是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须直面的课题。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精神的当代反思内在于理论的反思性、去蔽性、开放性以及对于人的生存现实的关注之中,而批判锋芒的重现有赖于知识分子自身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本土语境无用论则更具迷惑性,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而实际上却是在消磨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创新的基本逻辑,它将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精神狭隘地理解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批判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深度认知和阐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新世纪的重要标志,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构体系及强盛的生命力。[1]蕴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深度认知和阐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新世纪的重要标志,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构体系及强盛的生命力。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学术研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

    从其具体实践看,延安文艺大众化活动以早期革命苏区的文艺大众化实践经验为借鉴,在战时的延安通过诗歌大众化(如街头诗)、戏剧改革(如旧戏改编)和新文艺推广运动(如新秧歌、新歌剧的“文艺下乡”)等各种文艺大众化实践形式,拓展了文艺大众化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意义延安的“文艺大众化”绝非单纯的文艺议题,它不仅是属于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建设性探讨,更是承载着共产党人和知识分子探求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的实践活动。由于在实践操作层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化大众”变成了“大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问题框架

    但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认为,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阐释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是恩格斯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恩格斯在阐释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是有偏差的,西方学者甚至以“恩格斯主义”来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西方学术界将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统称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为了区别,同时又将前者称为“老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后者为“新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
    帮助指数:0
  •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理性

    内容摘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还是构建的历史进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都具有鲜明的理论批判特色。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实践论是文学与文学理论实践批判论。 中国
    帮助指数:0
  • 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构建

    文艺的人民本体论命题重心由此呈现为: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意义本源、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利益主体以及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现实动力。第一在于,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意义本源,决定了作为文艺逻辑起点的人民本体论,或者说文艺的人民本体论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的意义本源性,使得命题建构在“大地”之上而非飘忽不定的空中楼阁。第三在于,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现实动力,决定了以文艺作为逻辑起点的人民本体论,或者说文艺的人民本体论强调人民对于文艺存在的现实驱动者地位,从而使得命题建构着眼于社会发展时代活性,以及现实生活内容对时代精神文艺凝
    帮助指数:0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转变及其理论意义

    在布尔迪厄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区隔研究、朗西埃的“感知的再分配”理论和当代审美资本主义研究中,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生产维度上进一步拓展了理论空间,着重探讨艺术生产、文化资本、审美趣味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对当代美学问题域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学的生产视角及其理论属性研究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化批判理论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当代文化生产、文化资本、文化消费介入审美文化经验的过程与机制越来越复杂的语境下,法国学者布尔迪厄、朗西埃等将文化批判功能不断延伸到当代文化生产与审美实践领域。生产问题作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代形态问题

    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在当下时代与世界语境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内,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形态的坚持与发展。文学批评研究者需要有效而明确地确立其总体理论态度,形成一些基本的理论观念,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特质与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其四,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是已经长久开展而当前依然还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中的一个基本的构成环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其独立性,但它显然不是一个孤立
    帮助指数:0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初探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特别是50年代以来,在东欧社会主义体制中出现的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至今仍受到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关注。 这些批判理论在探索哲学语言的过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19世纪英国文学

    内容提要:19世纪英国文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重要文学来源之一。19世纪英国文学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学方面的资源与材料。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也对19世纪英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世纪英国文学/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实主义/社会主义因素赵炎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世纪英国文学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贡献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许多内容,是在对19世纪英国文学的评论
    帮助指数:0
  • 习近平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产生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迎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的出现是历史形成的。习近平文艺思想结合时代召唤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期盼,在解决实际文艺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内涵、问题指向、话语风格、系统构成作出综合创新,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处在历史机遇期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二、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熟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
    帮助指数:0
  •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四十年中国文艺理论

    诗化时期的中国文艺理论主要在价值空间建构文艺的自律性,离中国现代性社会经济现实距离较远。散文化时期受工具理性影响,中国文艺理论开始承认文艺商业属性的存在,并尝试在这种社会他律性和自律性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张力关系。随后《上海文学》1979年第四期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同样是从反映论、文艺自身丰富性角度批评文艺的政治工具论,说它忽视了文艺自身的特点。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10]22-23,继而同年7月 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帮助指数:0
  •  840   首页上一页28293031323334下一页尾页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