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杨素与廊庙山林兼之的文学范式

    隋代权臣杨素不仅具有廊庙山林合一的人格结构。本文拟解析杨素廊庙与山林兼之的文学范式的内涵,并追溯廊庙山林合一人格结构形成的历时性过程,探究廊庙山林合一人格结构和文学范式在初盛唐时代的发展轨迹。一杨素与山林文学杨素现存完整诗歌共19首,除了两首边塞诗外,其余17首都是写给薛道衡的赠答诗。二杨素与廊庙文学杨素的《谢炀帝手诏问劳表》是一篇向隋炀帝剖白心扉的表文。三廊庙与山林合一的人格结构溯源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的分野。四廊庙山林人格模式与文学范式在初盛唐的发展廊
    帮助指数:0
  • 从“盛唐之音”到盛世悲鸣

    这一创作潮流的产生和兴起,反映了盛唐士子为实现“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从追求到失落的心路历程。而盛唐士子之所以理想落空、壮志冥寞,既有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政治文化政策已经有所变化的现实因素,也因他们自身具有普遍性的人格和才能缺陷,更反映了盛唐文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与封建君主集权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文化矛盾。这种文化心态的渐变,就盛唐诗人个体而言,虽有或快或慢、或多或少的差异性,但对整个盛唐诗人群体而言,却又带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普遍性,是整个一代士子在开元天宝年间这个貌似能实现政治理想的“盛世”“明代”,为追
    帮助指数:0
  • 阮刻本《礼记注疏校勘记》质疑

    内容提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以元代翻刻宋十行本为底本,用闽本、监本、毛本《十三经注疏》为对校本,进行汇校整理,功绩卓著,堪称善本。③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第1420页下栏,《清经解》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相同,《清经解清经解续编》第6册第7305页下栏,凤凰出版社, 2005年。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第1420页下栏、第1421页上栏,《清经解》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相同,《清经解清经解续编》第6册第7305页下栏。⑦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
    帮助指数:0
  •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举凡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文学的系列流程,都可以看到《文心雕龙》的这一思维和言说。关键词:上善若水/文心雕龙/以水喻文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这一水性水质渗透在中国军事智慧、政治智慧、人生智慧及文化艺术智慧等各个方面。三、以水喻文受先秦以来以水体道、以水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
    帮助指数:0
  • 出土文献与当下的《楚辞》研究

    内容提要:《楚辞》研究必须在文献材料上有所突破,而出土文献是解决《楚辞》疑难问题最好的佐证材料,对《楚辞》文献的文字校勘、词义考证、屈原作品真伪的甄别、楚国典章制度及礼仪等稽钩、楚史研究的发明,均极有参考价值。但是,利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楚辞》,必须讲求谨慎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战国时的荆楚版图内,即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接连出土战国楚简帛书和秦、汉简帛书,比较著名的有:湖北省江陵市望山楚墓竹简,包山楚墓竹简,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王家台秦墓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湖南省长沙市马王
    帮助指数:0
  • 创造和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

    能否超越“殊途”而求得“同归”,融会“百虑”而达臻“一致”,这应该是我们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当今置身世界文化格局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终极追求。首先,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人对文学文本、文学现象、文学历史的研究成果中,撷取价值丰厚、意义深远的概念和命题,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概念和命题,借以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者认为,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根本旨趣是,在古今中外的学术对话中,经由对中国古
    帮助指数:0
  • 明代词谱对唐宋词选的接受

    一、《词学筌蹄》:脱胎于词选《草堂诗余》的词谱明代张綖编纂的《诗余图谱》曾被人认为是第一部词谱。二、《诗余图谱》:增补《草堂诗余》未收的词调词作与《词学筌蹄》比,张綖的《诗余图谱》也是在学习、借鉴《草堂诗余》等词集选本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但其体例更为细密、完善,影响也更大一些。三、《词体明辨》:增录《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选中词调张綖《诗余图谱》问世三十余年后,又有一部词谱问世,并在《诗余图谱》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这就是徐师曾编纂的《词体明辨》。《词体明辨》共录词调329调, 421体,与《诗余图谱》所
    帮助指数:0
  • 论金圣叹的“杜诗”诠释美学观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评点家,金圣叹在其所评诸书中不但多有立异标新、别开生面的诠释,而且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诠释美学命题,尤其提出了“先生未必如此作,吾不可不如此读”的诠释美学观。二、与杜甫情感的契合杜甫《咏怀古迹》曾以“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缅怀宋玉,抒发异代同悲之情。21)金圣叹正是在杜甫身上看到了自己,从杜甫诗中读出了自己的心声,所以才会在批《发潭州》时说:“此不知当日先生是何心血作成,亦不知圣叹今日是何眼光看出……特地留此一段话,要得哭先生,亦一哭圣叹,所谓回首伤神,辈辈皆有同心
    帮助指数:0
  • 从“辞赋不分"到 “以赋论赋"

    中国古代的赋文体论述,虽历经变化反复,但总的趋势仍是由探索赋与诗骚等文体的外部关系到辨析赋的内部体类, 即由两汉“辞赋” 不分、魏晋六朝“骚别于赋”,到唐宋以后在“以赋论赋” 的前提下具体分析赋的“古、俳、律、文” 诸体;同时, 尚有对赋体特征及其分类的理论探索。明乎此,对于当代赋体认识及其研究均极有启示:一是从体制上认定赋为诗之一体;二是区别楚辞与赋,明确赋始于荀、宋和“辞赋” 连称多单指赋而非辞与赋;三是参酌“别门类、叙朝代、列体裁”之法以分类赋体。诚如是,则能使赋体划分科学化,进而纠正辞、赋不分乃至
    帮助指数:0
  • 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地位及意义

    内容提要: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词籍校勘产生的不晚,据吴熊和先生考证,较早的校勘词籍的记载为宋庆元间吉州罗泌校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但由于词为小道的观念影响,词体校勘一直不为学人所重,词籍于元明散佚严重。万树又在编制《词律》时校勘过词调的调名,分章、分句、字声、用韵等问题,得到了清代中后期词学家的肯定与采用,系统总结了依律校勘的具体对象,如清
    帮助指数:0
  • 文学史撰写应充分重视社团文学研究

    今后对社团文学研究要把握三个方向:把文学社团放在文学史视野下进行考察,不能再把社团研究游离于文学之外;要细心观察社团文人群体文学运作过程与方式,这是理解社团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关键,又是考察社团如何作用于文学的基础;应始终抓住社团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研究社团文学的中心与重点。在研究方法上宜采用文学关系法,即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社团组织与文学建立一种存在关系,探讨社团组织与文学发展之规律,为文学史撰写提供方法论意义,这种“关系法”正是当前文学史著编写所思考的新方法。

    帮助指数:0
  • 先秦两汉“吟唱”文体的非常态化与传播效应分析

    男,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文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吟、唱”等通俗文体被先秦诸子关注——文体的跨界运用。《荀子·成相篇》以民间说唱艺术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是荀况把“口出以为言”的方法用来著书,以求利于更广大的世俗群众的接受的一个实例。文章对“吟唱”文体的非常态化运用地阐述,都是建立在关注接受者的基础上的。作者在文末总结道,从普遍意义上说,文体要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第一要素是要考虑到接受者。上述“吟唱”文体达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是在所
    帮助指数:0
  • 元代文人的赏曲之风

    考察元代文人的赏曲之风,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生存状态,认识元代雅俗文学之间的真实关系,并进一步认识元代的士风。赏曲在元代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著名文人与一流艺妓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建立在对品格与才艺的相互倾慕基础之上的。一、文人赏曲之风何以盛行元代文献中有大量文人赏曲的记载。二、赏曲是元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赏曲是文人们雅趣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雅会,不能没有伎乐,一曲清词酒一杯,又可呈才较艺。在文人别集中,也可看到有关文人赏曲活动的记载,如贡师泰《跋王宪使朱县尹倡和诗卷》,就记有南北统一之初
    帮助指数:0
  • 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探析

    宋人较前代更为频繁地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具有唯一性与特殊性、尚未在诗歌写作传统中形成固定审美联想的物象纳入诗中,赋予物个人化的审美意义。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即带有个人化的诗意,其内涵需在对诗的文体特点、游戏性写作语境以及诗人经历的具体还原中呈现。本文将以苏轼与仇池石相关的三次写作及黄庭坚对苏轼的追忆之诗为考察对象,在对诗的文体特点、游戏性写作语境及诗人经历的具体还原中,细致描述苏轼为仇池石赋予意义的过程,呈现仇池石在苏轼生命中的独特位置。凭借对“仇池石”相关诗作的细致阅读,我们得以探知苏轼如何通过想
    帮助指数:0
  • 晚明“山人现象”影响下的闲适词创作分析

    女,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词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中的明词特质研究”(16YJC75102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2014SJD433)的阶段性成果。可以说,晚明“山人身份”虽不占士人阶层的主体,而“山人之思”却构成当时知识阶层意识形态的主流,促使“闲适”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愈发为晚明士人所推崇。二、晚明闲适词的世俗化趋向在明代闲适词创作中,易震吉可谓独当一面,其闲适词所呈现的世俗化取
    帮助指数:0
  • 《诗经》的结集及其对《周公之琴舞·敬之》的选编

    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诗歌选集的《诗经》之诗亦并非为孔子所选录。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仅《敬之》一章入选《诗经》,此与诗歌选集的书写载体的形制关系密切,也与西周前期沿袭了殷代颂铭类文本短小的体制相关联,即出于统一颂诗风格的需要而仅录组诗中的一章。二、周代《诗经》的结集及修订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诗歌选集的《诗经》之诗亦并非为孔
    帮助指数:0
  • 陆游的醉态、醉思与饮酒诗

    陆游的这类诗歌,继承了前人饮酒诗的优秀传统,丰富了古代饮酒诗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段,同时体现出宋诗关注日常生活和使日常生活艺术化的特色,在中国诗歌史应该引起重视。关于陆游对饮酒的态度,陆游饮酒诗的内容与特点,饮酒诗抒发了陆游的哪些情怀和块垒?学界已有初步归纳和概括。三、在饮酒诗的历史长河中陆游描写醉态、醉思的诗歌,无疑属于中国古代饮酒诗的范畴,那么在饮酒诗的悠久历史中,又该如何评价陆游的这些诗篇呢?另外较重要的论文还有:王景元《陆游的诗书酒》(中国陆游研究会编:《陆游与越中山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帮助指数:0
  • 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

    陆续推出了《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古小说论概观》《近代文学批评史》《原人论》《文心雕龙汇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七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中国分体文学学史》等一系列。接着,我又沿着先辈老师的路继续走下去,与研究室的同仁一起搞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中国分体文学学史》及新编《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到最近完成“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编写工作,始终围绕着“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转。李:《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中国分体文学学史》两部大著总结学术史、探讨研究史,工程浩大
    帮助指数:0
  • 《广新闻》为顾广圻所作考

    关于无闷居士的真实身份,《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认为是金匮孙洙,而国家图书馆等图书检索目录中均注为阳湖陆鼎翰。根据作者别号以及《广新闻》中提到的有关其籍贯和交游等情况考证,该书作者无闷居士应为清代文献学家元和顾广圻。关键词:《广新闻》/无闷居士/顾广圻/孙洙/陆鼎翰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清代江苏稀见文言小说汇考”(1002060C)、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晚清文言小说叙录”。二、作者“无闷居士”歧说两种至于《广新闻》的作者无闷居士,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郑州大学
    帮助指数:0
  • 《典论·论文》之“气”“体”辨正

    《典论·论文》的文体学意义在于:气成文则化为体,在此意义上文体即风格,文类的风格应该是古代文体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学者认为应将风格研究与文体学脱钩,其实理解了曹丕关于“气”与“体”的论述,我们就能理解文体本身是气的化身,体即风格,进而明白古人为何将各种风格称之为“体”。二)文体学的风格研究应侧重文类风格而非个别篇章风格曹丕所说的“体”并不是泛指文章的个别之“体”,而是专指文类之“体”。63)这与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取向不太一样,像孔融体气高妙,他的论体文应该是很有个性风格的,但却受到文类之体的排斥,所以古
    帮助指数:0
  • “文气”新论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12&ZD153);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气’
    帮助指数:0
  • 魏晋复仇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审判及其叙写

    内容提要:魏晋以复仇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多对司法审理和判决过程进行了叙写,分析这些叙写的基本状况,探索其产生的法律背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窥探当时社会对待复仇的态度及相关法律的执行状况。当禁止复仇的法律规定被明确提出并逐步完善时,相关复仇文学作品的叙写方式也带有明显特点,这些文学作品是当时立法与司法对复仇问题逐步完善规约历程的见证,对当时法律规定具有间接的宣传普及作用。一、魏晋复仇司法审判的文学叙写表面上,在一个有相关法律制度的社会,复仇行为与对复仇者的司法审判从意愿上并不趋同,采取复仇行为意味着置司法审判
    帮助指数:0
  • 尤袤的文献学思想与实践

    其《遂初堂书目》是现存第一本著录版本的目录学著作,其所刻李善注《文选》在《文选》版本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在综合研究尤袤现存若干序跋、题辞、书信,以及《遂初堂书目》、尤袤本《文选》之后,发现尤袤在文献学领域有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包括重视古籍的版本问题,注重保存本朝历史资料问题,校勘时广罗众本、谨慎为之,疑则阙之,不敢轻改等。清代更加注重版本,尤其是宋元版,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偶注版本,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钱曾《述古堂书目》“卷首均别为宋板书目”④,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更直接以板本命名。我们能够看到
    帮助指数:0
  • 唐诗悲剧意识审美类型论要

    内容提要: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来源于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与人生有限性之间的冲突,对待悲剧意识的思考追索、奋斗抗争、默认消解、妥协屈服和审美超越等不同的态度构成了不同的悲剧精神,唐诗则是其重要的载体。依据唐诗中表现出的悲剧意识及其精神指向等诸方面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生存真相的暴露与弥合、在悲剧真相中深情地追询、在对人生与历史的深沉体认中进行质疑、在虚空与绝望中导向价值的崛立、历史悲剧意识的兴起与价值建构等诸多审美类型。与古希腊悲剧中的悲剧意识不同,唐诗中的悲剧意识往往在撕开人的生存悲剧真相的同时,又指
    帮助指数:0
  • 明代小说对牙行的反映

    内容提要:古代小说作品是法律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言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牙行设置的地点、开设牙行的条件、牙行与客人的关系、牙行所提供的服务、牙行的违法行为等。小说中不仅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还原为具体生动的人的意识与实践,而且提供了律例、史书、笔记等文献较少涉及的方面,弥足珍贵。李潇《明代牙人、牙行的职能与商牙关系的探讨——以明代小说材料为中心》[2](PP.121-125),从《包公案》《明珠缘》《禅真后史》等明代小说中发掘资料,就代客收买货物、代客出货、充当歇家、代雇车船人丁、平稳物价等方面,揭示了牙人的
    帮助指数:0
  •  979   首页上一页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页尾页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