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唐宋词的定体问题

    早期的词集里出现若干词调之作品在字数、句式、字声平仄和用韵的差异,以致词学界自来即有“花间诸词无定体”之说。在花间词里虽有一些词调存在较多的别体,但常用的小令已经定体,并为宋人沿用。在柳永词里虽有不同宫调之词调的词体制差异,但同宫调同词调之作品多是格律严密的律词。这种情况仅在《乐章集》中出现,此后张先、周邦彦和吴文英词集中凡注明宫调之词调皆未出现不同宫调之词调,应是词乐发展过程中避免音谱杂乱,仅传某宫调之词调了。在柳永的作品里虽因某词调之宫调不同而有别体,但其同调作品里已有格律严密的律词,尤其是为许多长调
    帮助指数:0
  • 清:清代前期词学风格论的核心范畴

    内容提要:在清初词坛矫治鄙俗淫艳之风的过程中,词学风格论的核心范畴从“艳”向“清”发生转变。“清”范畴在构成态势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概念,涵盖了清初词学中有关创作主体、表达方式与审美特质等多个层面,构成了一套以“清”为核心的风格理论体系,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词风转变和流派构成。风格范畴是批评家对于创作风格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总结,它会反过来影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的路径选择。所以,当以“清”为核心的一系列风格概念在清代前期为大多数论词者所认同而居于风格范畴中的核心位置时,它对当时
    帮助指数:0
  • 《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从对数据的分析来看,《全元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元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故宋都城临安(杭州)的周边省县,前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山西和河南,后者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和江苏。一、《全元文》对作者籍贯的著录《全元文》对作者籍贯的著录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著录籍贯,并注明现今的地名和所属省级行政区域。三、按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如果说前述“《全元文》作者省级行政区域分布表”反映了《全元文》作者在当代省级行政区域下多寡的分布情况。四、《全元文》浙江籍作者地理分布分析考察了《全元文》作者的全国的地理分布情况
    帮助指数:0
  • 从语汇语句角度对《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再审视

    内容提要:从语汇语句这一内证视角,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两者存在有相同的语汇语句是一种普遍现象,三曹七子中曹植的诗歌与《古诗十九首》所用相同语汇语句的相对值是偏低的。第三,《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间早于建安三曹七子的诗歌,是建安三曹七子在创作中引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语汇语句。二、《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是否为同一创作群体所作的再审视既然从相同语汇语句的角度,我们得不出《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为曹植所作的结论,那么下面我们详细地列举出三曹七子诗歌和《古诗十九
    帮助指数:0
  • 顺治右文与燕台诗人群体的复古诗风

    燕台诗人群体的代表人物魏裔介通过编选今诗选本,重申儒家道统论性情观,发扬美刺、比兴的诗教传统,追求浑沦磅礴的审美效果,与“兴文教,崇儒术”的圣意相互呼应,同时也体现其辅佐帝治的政治目的。魏裔介的复古诗论一方面与清初诗坛反思晚明诗学弊端的旨趣不谋而合,另一方面还通过田茂遇、魏宪等选家影响至康熙诗坛。此期出自燕台诗人群体成员之手的今诗选本有韩诗、陈祚明的《国门集初选》,魏裔介的《观始集》《溯洄集》和施闰章等人的《燕台七子诗选》,简称燕台“四选”。三魏裔介与地方诗人的交互影响正当燕台诗人群体为顺治的右文而鼓吹休
    帮助指数:0
  • 袁枚的咏史诗批评观念与风格追求

    袁枚对咏史诗创作提出了两条具体要求:一是“新义”,即思想内容上的高超识见,需要借助学识与想象两套方法来获得。一、引言:咏史诗在袁枚诗学世界中的地位袁枚是清代诗坛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学界对其诗学观念的研究已有相当积累,但很少从单一题材类型入手。而赵翼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在写作咏史诗这件事上,他都被袁枚比下去了,足见袁枚对咏史诗确实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三、“隽永”:咏史诗的艺术追求袁枚认为,咏史诗除了在思想内容上要有“新义”,在艺术效果上还要富于“隽永之味”。研究袁枚对咏史诗的批评观念和风格追求,一方面有
    帮助指数:0
  • 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

    时代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帮助指数:0
  • 《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

    内容提要:据《毛诗序·六月序》、《仪礼·乡饮酒礼》、《汉书·谷永传》、郑玄《毛诗谱》等文献的记载,可发现周礼演乐的诗次、《诗序》诗次、《毛传》诗次和三家诗次略有不同。以《左传》所载季札论《诗》材料、《尔雅·释训》与《毛传》关系、《毛传》上源等问题为基础,亦可判断《毛传》内部埋藏了孔子时代之前的《诗》文本特征。一、《毛传》与《尔雅·释训》之关系《尔雅》与《毛传》有大量重文,其中卷三《释训》一卷几乎全与《毛诗》相关,正是解决《毛传》是否存在上源的关键文本。联系上文的论述,特别是《尔雅·释训》与《毛传》的关系,
    帮助指数:0
  • 从有“来历”到“没来历”①

    关键词:杜诗/自作语/口语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诗歌词语演变研究”(编号16BZW048)阶段性成果。杜甫诗歌是否乃至如何实现从有“来历(处)”转向“没来历”?在杜诗中究竟有哪些词语属于这种没来历的“自作”“自铸”词语?对此,需要像查实其用语“来历”那样,通过调查一一加以说明。除了以上扩大词语来源的努力外,杜诗最重要的语言创新还体现在诗人所使用的一批自造新词,也就是黄庭坚所谓“自作语”、袁枚所谓“没来历”的最典型形式。综上可见,杜甫在尽力扩大诗歌词语来源、从而比其他诗人显得更为重视袭
    帮助指数:0
  • “元”的构成与明清戏曲“宗元”观念

    “宗元”即指在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元代戏曲为宗尚的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亦有“尚元”“崇元”“尊元”“趋元”“佞元”“遵北”等提法。“宗元”揭示了戏曲创作和批评依旧是借复古而创新的运行策略,戏曲观念的复古与新变、戏曲文体的演进特征以及戏曲史的诗性运行规律等,都可能因之以窥斑豹。一、“元”的内涵与戏曲“宗元”观念的发生戏曲“宗元”倾向在元代时已然发生,这不仅来自大一统帝国的所谓文化自信,与元代戏曲创作的繁荣以及取得的杰出成就关系更为密切。二、“元”的外延与戏曲“宗元”观念的展开“元”对明清戏曲的
    帮助指数:0
  • 倚声改字与词体的律化

    内容提要:《词源》中关于张枢倚声填词、审音改字的记载,表明南宋文人词已采用雅乐一字配一音的协音方式,这既有其音谱、歌法与声律方面的依据,也有颇多不合乐理及与倚声传统抵牾之处。通过张枢审音改字与姜夔、沈义父、杨缵、周德清等有关词曲倚声改字的比较分析,可知这种变化是当时文人以雅乐改造词乐、重新规范倚声填词与唱词所致,它赋予“倚声”以新的含义。沈括的唐人填词不复用和声、李清照的词分五音六律、朱熹的词是泛声逐一填实等说法,与姜夔、杨缵、张炎等人的主张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就是主张声字对应,一字一音,进而引导人们填词、
    帮助指数:0
  • 颂美、诉灾与民族意蕴

    从先秦至唐代,黄河作为神衹、家园、航道、名胜、边塞、祥瑞,得到诗坛广泛的吟咏,出现了有关黄河的系列专题诗作,确立了独立的题材门类价值,奠定了古代黄河诗创作的基础。本文侧重选取以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与黄河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作为表现主题的作品为考察对象,其中又以整体观照黄河、反映黄河干流状况的作品为重点,同时也不忽视那些局部书写黄河的典型作品。至晚唐薛能《黄河》更是以排律的体制,既写足了黄河雄奇险峻的风光,又写出了黄河柔肠曲抱、润泽阡陌的气象,同时还描摹了黄河显瑞通灵的神圣色彩,相当全面地吟咏了黄河的自然和人
    帮助指数:0
  • 屈原图像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接受

    内容提要:屈原图像在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石刻、纸绢和版刻三种媒介进行传播,艺苑点评、题画诗文和仿写临摹是人们接受屈原图像的三种基本方式。一、屈原图像的传播媒介所谓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它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②。二、屈原图像的接受形式观画者在欣赏屈原图像时往往有感而发,将内心独特的审美感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元王沂《题屈原渔父图》颇具特色,该诗语词区别于上述题画诗歌咏屈原时采用的或慷慨、或沉郁、或悲凉的风格,而是运用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屈原的浓浓思乡情、拳拳爱国心
    帮助指数:0
  • “史、论、释”:中国古文论研究的理论自觉

    内容提要:古文论研究是百年来在世而淑世的现代事业,思想重构和传统体认是其相反相成以求重获整体性自觉的一体两面。这里试图概括百年来古文论研究中较为主流的三种“做法”,主要通过对诸种学问样式、历史意识及其文化效果的考察,辨析其优长劣短,期望形成古文论研究的自我认识或理论自觉。就20世纪古文论研究现状看,整体而言,“史”和“论”的研究,包括各种形式的文献辑佚、观念辨析、源流疏通和专题研究,在海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里,古文论研究就不再是纯粹的古文论研究,它其实已经与历史中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想一起进入文化世
    帮助指数:0
  • 清代文坛上的六朝风

    在清代骈文复兴的历程中,持续性地激扬回旋着一股六朝风,牵动文坛风尚的进路。对于晚清骈文领域而言,不仅六朝骈文仍是取资的渊薮,而且清中期效慕六朝的骈文大家也成为晚清人的典范或“伐柯之则”。再如王先谦于光绪二十七年编成大型骈文选本《骈文类纂》时,此编在为骈体溯源酌例时,涵摄了骈文家与桐城派两家之见:“推宾谷《正宗》之旨,更溯其源。37)拙文《异辕合轨:清人赋予“古文辞”概念的混成意趣》(《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论及“在此一时期的骈文名家之间,这样的交相赞誉反映了骈文复古创新的新气象”,但尚未照顾到“精神
    帮助指数:0
  • 论古代诗歌中的三句一节结构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偶句相须是《诗经》篇章的主要特征,但相当数量的三句一节结构依然存在,且覆盖《风》、《雅》、《颂》,呈有序与无
    帮助指数:0
  • 新出土唐代文学家韦瓘墓志考论

    《韦瓘墓志》提供了韦瓘生平事迹的诸多信息,不仅可以纠正和补充传世文献失实、失载之处,而且对于考察韦瓘的家世生平、科举仕宦、文学成就及其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韦瓘墓志》/文学世家/仕宦/牛李党争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4ZDB065)阶段性成果。《韦瓘墓志》是近年新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的一方唐代墓志,志主是中唐著名文学家韦瓘。然该文之功重在公布墓志拓片,对墓志的考释或有缺误之处,韦瓘文学家世、文学身世及其文学与政
    帮助指数:0
  • 李贽的文学观念与晚明小品文的勃兴

    晚明小品文的勃兴,显然受到文学发展观念与心学哲学的影响。明代中后期的李贽,不仅创作出很多脱俗的小品文作品,而且以童心说这一哲学理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论主张。新锐的思想,灵动的表现方式,成就了晚明小品文的独特魅力,但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明代中后期的李贽不仅创作出很多脱俗的小品文作品,而且他以童心说这一哲学理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论主张,深刻影响了晚明小品文的创作面貌,可以说,晚明小品文的勃兴。一、童心说与小品文李贽在他著名的《童心说》一文中有一段重要文字:“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帮助指数:0
  • 诗之声与乐之心

    由于《诗经》的基本文化属性是以音乐为母体的歌诗。因此,我们对其中的每首歌诗或者说乐诗的观察,都离不开音乐以及产生音乐的媒介——人和人所操作的乐器。本文通过追溯我国的口簧艺术史,从口簧的演奏技法及其作为原始乐器的一以贯之的文化功能出发,结合其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对《诗经》中的三首涉及鼓簧艺术的歌诗重新进行阐释,以期恢复其思想旨趣和艺术特色之本真。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追溯我国的口簧艺术史,从口簧的演奏技法及其作为原始乐器的一以贯之的文化功能出发,结合其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对《诗经
    帮助指数:0
  • 西晋诗歌中洛水之滨的情感世界与民俗风尚

    洛水触发了西晋诗人的情感及对美的崇尚,他们创作出大量与洛水相关的诗歌主题。其一,游仙与骋怀:在西晋诗人笔下,洛水是神仙居住、游玩之所,是勾起诗人游仙情愫的绝佳媒介,亦是西晋诗人的骋怀、游览之地,这类诗歌折射出西晋诗人对洛水神秘文化意蕴及骋怀功能的体认。其二,赠别与离情:洛水之滨是西晋诗人的送别之地,在洛水之滨创作的赠别诗,流露出西晋诗人真挚的离情,与游仙、骋怀诗一起,折射出西晋诗歌中丰富的情感世界,此为西晋诗歌“缘情”风貌之一斑。一、游仙与骋怀在西晋诗人笔下,洛水是神仙居住、游玩之所,是勾起诗人游仙情愫的
    帮助指数:0
  • 宋代医学典籍歌诀类作品探论

    尤可注意的是,宋代医学著作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歌诀,南宋刘信甫《活人事证方》(前后集)中即存录了不少当时流传的医歌。如何评价宋代包括歌诀在内的“医科文学”的意义,需要理解宋代“儒而知医”的文化背景,同时应对民间实用性文学写作有观念上的理解与同情。关键词:宋代医学典籍/医科文学/刘信甫/活人事证方/歌诀作者简介:罗时进(1956-)。二、刘信甫其人及所存录之医药歌诀宋代“医学文学”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概念,它不仅体现在士林阶层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较为庞大的医家群体的写作中。三、《活人事证方》(前后集)歌诀的来源与
    帮助指数:0
  • 也谈《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问题

    内容提要: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1.孔子是《诗》本的最终编定者虽然孔子时代可能有《诗》的不同传本,如董治安《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对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引诗、赋诗,战国诸子百家引诗情况做了统计,距孔子不远的《墨子》共引诗12条,其中3条不见于今本《诗经》。其实,抛开经学今古文之争,抛开对孔子的圣化,“孔子删诗”问题究其实质乃是对《诗经》编纂结集问题的回答,是在探讨《诗经》的
    帮助指数:0
  • 汉大夫的身份特征与文学言说

    “材知深美,可与图事”“登高能赋”的群体身份特征,重在论议以及进贤达能、讲经校勘、循行州郡、出使胡羌、戍边安邦、宣览风化等职官职责及言说语境,使他们经常言出为论,就国家的政治及文化建设等建言献策,汉大夫的文学言说鲜明带有大夫群体的身份特征。周代时,大夫有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之分。到了汉代,除了位为“三公”的御史大夫之外,公卿之下、备顾问者主要有太中大夫、中大夫(后更名为光禄大夫)、谏大夫之别。二、汉大夫的群体身份特征大夫是国君的股肱和腹心,能成为大夫必然是不易之事。《毛传》提出的大夫“九能”后为
    帮助指数:0
  • 新出土唐代文学家韦瓘墓志考论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韦瓘墓志》提供了韦瓘生平事迹的诸多信息,不仅可以纠正和补充传世文献失实、失载之处,而且对于考察韦瓘的家世
    帮助指数:0
  • 《虞初新志》中士人的志趣人生及其表现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辑录成集的笔记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多为明代遗民,其本身就是士人。在《虞初新志》中,这类士人形象从现实的直接意义上而言是迫切需要又不可强求的存在,因此篇目中各传主多为作者虚构而非实人真事,大多是文人笔下的豪侠形象,不过这类豪侠身上往往投射着现实中遗民士人的影子。但遗民士人这种志与趣共融共生的志趣人生及其独特的审美表现,反映了这一时期遗民士人阶层个性化的人生选择和普遍性的精神旨趣,超越了一直以来遗民士人作为民族气节的政治符码的身份表达,在某种意义上确证和巩固了士人阶层自身作为知识者的社会
    帮助指数:0
  •  979   首页上一页323334353637383940下一页尾页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