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聊斋志异》写作转益多师,除《四书》、《五经》、《楚辞》、《战国策》等先秦文献外,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类史书中的词语典故,也是蒲松龄刻意效法或化用的对象。本文从注家理解《聊斋志异》所涉及的前四史书证正确与否、从蒲松龄如何巧妙灵活运用前四史词语典故等方面立论,同时涉及利用前四史书证对《聊斋志异》文字加以校勘辨析的问题。一、前四史书证的正确把握欲真正读懂《聊斋志异》,蒲松龄有关前四史词语典故的书证确认而外,读者对所涉及的书证文字的正确诠释与准确把握也不可忽视。二、前四史书证的灵
    帮助指数:0
  • 文本层次与经典化

    《文选》左思《蜀都赋》注有扬雄《蜀都赋》11则,注者对扬雄《蜀都赋》文字采取了各种处理方式,以合注文文本之地位与左思《蜀都赋》之文旨,体现了注者对《文选》注文与正文文本的特殊考虑。这在《文选》中呈现出正文文本、注文文本、二者合成的新文本三个文本世界,体现出特殊的文本层次。这在扩大读者阅读眼界的同时,又将包括扬雄《蜀都赋》在内的一个个独立文本引入《文选》正文文本之下,割裂了读者对《文选》正文文本的完整认识。二、左思《蜀都赋》注对引文的处理方式与文本考虑左思《蜀都赋》注引同题赋作材料,能体现注者对选者的文学、
    帮助指数:0
  • 论《老残游记》《孽海花》并非谴责小说

    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为了论题的统一,分析《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两部小说极力举证其对官场的批判。然而,所有分析《孽海花》的文章,都很少在金雯青、傅彩云这两个主要人物身上落笔,而是去分析小说的历史内涵以及在小说中占篇幅很少的对名士的讽刺,这恰好表明小说对金雯青、傅彩云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刻画是失败的。细读了小说的两回,竟然没有任何讽刺与谴责的痕迹,而小说的主干又是对小说主人公金雯青、傅彩云的刻画,仍然与讽刺与谴责无缘,小说中对名
    帮助指数:0
  • 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缺失考论

    内容提要:元代“开国题材”小说在清中叶以前的缺失,是小说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元代开国讲史平话及其史料的阙如导致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缺乏现实的创作基础,史学上之正统论“严华夷之分”观念是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缺失的深层原因,二者共同制约了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的创作。明代小说《英烈传》开篇的元代开国史书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前后版本对元代开国的不同叙述,真实地反映了明代政权前后期对蒙古的不同政治策略。从元代“开国题材”小说的缺失,到蒙文版《青史演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到《痛史》强烈的华夷色彩,最终到《元史
    帮助指数:0
  • 也谈坊市制及宋初词坛沉寂原因

    对于宋初词坛沉寂原因,可依据传播学理论,从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把握。按照传播学理论,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包含了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部分,而所有的传播过程,又都是在一定的传播环境中进行的。据此,我们对宋初词坛沉寂原因,可从传播对象的角度提出两点看法:首先,五代战乱对于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而建国后持续不断的战争又延缓了这一恢复过程,由此导致词的民间传播市场迟迟未能形成,缺少能够使词得以
    帮助指数:0
  • 身份、知识与文学创作

    内容提要: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关键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类型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13YJA75106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文化转型与文学流变研究”(11FZW006)。汉代文学主体身份呈现多元化态势,既包括帝王妃后,公卿大夫、郎官、史官,也包括太守郡丞、郡县小吏,以及岩穴隐逸之士,在不同的社会身份及知识背景下,这些以个体身份呈现的文学主体运
    帮助指数:0
  • 晏殊、欧阳修“采莲”词论略

    ⑧十六首作品依次为:《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渔家傲》(粉笔丹青描未得,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叶下眠未稳),《渔家傲》(罨画溪边停彩舫)。《渔家傲》(宿蕊斗攒金粉闹),《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渔家傲》(幽鹭慢来窥品格,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另题为欧阳修作),《渔家傲》(绿嫩堪裁红欲绽),《雨中花》(剪翠妆红欲
    帮助指数:0
  • 论古代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从1949年之前编纂的某些家谱中,我们可以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获得一定认识,从而还原出更为全面、立体的古代文学生态系统。底层文人对待文学写作和批评,既有和精英文人一致的地方,即写作态度很认真,写作精神很投入,对作家和作品的批评内容也非常接近;同时又有着鲜明的区别:底层文人写作在粗粝和稚嫩中表现出更多的自然和真诚,他们更惯于从现实生活、现实经验出发去理解作品的情趣和意旨。这虽然不是文学创作及批评的最佳状态,但对促进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启示。尤其对于纠正文学创作中的矫揉
    帮助指数:0
  • 明代赠序文中的政治文化

    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权力、自我为切入点,可以对明代赠序文进行整体研究。权力制约下的自我仍有着不同的存在空间,以时代为序可梳理出“自我”在赠序文中的三种存在方式:或成为循守法律、克己奉公的官员,或表现为激烈的政治批判,或疏离政治,寻找真实自我。他们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批判精神,还有着突出的政治建设意识,毕竟政治还需要更全面的梳理,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政治建设做出贡献。作为流行文体必然使得赠序文成为权力工具,可以说,明代官场士人自觉地运用赠序文来实现权力运作,或以儒学思想和精神为中
    帮助指数:0
  • 大数据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图像检索等技术的发展,古典文学信息化的重点应当由数据检索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转型。在图像处理领域,针对疑难文字的OCR技术与利于版本校勘的图像检索,是值得期待的方向。

    帮助指数:0
  • 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相关文献梳理及其关系考论

    利用二重证据法,系统梳理《尹诰》《咸有一德》相关的文献记载,并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论,通过比对、分析,认为《尹诰》篇与真古文《咸有一德》、今本《尚书·咸有一德》皆无关系,是独立成篇,名之为《尹诰》没有问题,其不能为证明今本《咸有一德》之伪提供有力证据。二、《咸有一德》篇及其相关文献的梳理《咸有一德》有真古文与伪古文之分,其真古文已经亡佚,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今本《咸有一德》是伪古文《尚书》中的一篇,处于《太甲》三篇之后,其文如下:伊尹作《咸有一德》。三、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之关系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
    帮助指数:0
  • 从“辞赋不分"到 “以赋论赋"

    中国古代的赋文体论述,虽历经变化反复,但总的趋势仍是由探索赋与诗骚等文体的外部关系到辨析赋的内部体类, 即由两汉“辞赋” 不分、魏晋六朝“骚别于赋”,到唐宋以后在“以赋论赋” 的前提下具体分析赋的“古、俳、律、文” 诸体;同时, 尚有对赋体特征及其分类的理论探索。明乎此,对于当代赋体认识及其研究均极有启示:一是从体制上认定赋为诗之一体;二是区别楚辞与赋,明确赋始于荀、宋和“辞赋” 连称多单指赋而非辞与赋;三是参酌“别门类、叙朝代、列体裁”之法以分类赋体。诚如是,则能使赋体划分科学化,进而纠正辞、赋不分乃至
    帮助指数:0
  • 唐代李善《文选》注引《水经注》考

    内容提要:以唐代李善《文选》注中引用《水经注》的资料为考察对象,管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在唐代的流传情况,可得出如下结论。16.《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李善注:“郦道元《水经注》曰: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奎章阁本《文选》电子本缺少从“世俗号为东瓯王……良曰凄。笔者按:《文选》李善注两引郦元《水经注》来解释“剑阁”,而两次文字与今本《水经注》文字皆有差异:《文选·左思〈魏都赋〉》:“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四、不同《文选》注本中引用《水经注》的文字也存在异同,这些
    帮助指数:0
  •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据他的学生张惠英回忆:“先生说,白居易《琵琶行》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为-t尾,有的本子作飒-p尾,都不能和客-k尾相押,而白居易诗押韵对-p、-t、-k尾分的很清。值得注意的是,《全芳备祖》刊刻于宝祐年间,卷端题“江淮肥遁愚一子陈景沂编辑,建安祝穆订正”,可见最晚在宋理宗宝祐时坊间已并存作“索索”和“瑟瑟”的白集本
    帮助指数:0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和提问方式,占据主流的都是“西方式”的
    帮助指数:0
  • 《山海经》称“经”考论

    《山海经》之称“经”,体现了汉代学术思潮以儒家经术为主而兼收并蓄其它各家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山海经》一书接受中的“尚实”(记载矿物)与“尚奇”(神怪)并存的状况。第三,刘歆及《汉书·艺文志》将《山海经》列入“数术类”“形法家”之首,固然可以说明《山海经》与某种术数有关,但也不能成为《山海经》称名的直接证据。最近陈连山《山海经学术史考论》一书系统地梳理了前人关于《山海经》研究的成果,对以往《山海经》研究中的一些难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山海经》称“经”的两个取向笔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记录远古时
    帮助指数:0
  • 仇兆鳌及其《杜诗详注》

    这两年,杜甫著作的出版迎来了一个不小的高潮,各种形式的杜集著作集中面世,有全集有选集,有排印有影印,可谓洋洋大观。康熙五十一年,皇帝召见年迈的仇兆鳌闲谈民间见闻,仇兆鳌竟直言:“去年江督噶礼免官,张伯行留任,江南士庶欢腾,臣不胜大庆。到康熙四十一年仇兆鳌65岁时,《杜诗详注》初稿历时13年终于完成,仇兆鳌带着稿本从鄞县赶往杭州进行刊刻,并在次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刊刻完成。《杜诗详注》的刊成也是仇兆鳌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这一年恰好赶上康熙南巡,仇兆鳌到吴江恭迎圣驾,将初刻的《杜诗详注》进呈御览。康熙四
    帮助指数:0
  • 出土文物与汉乐府《秋胡行》古辞考

    汉代流传的“秋胡戏妻”故事以及汉代画像石“秋胡戏妻”画像等一系列文物的出土使我们考察《秋胡行》古辞的本来面目成为可能。1993年江苏东海尹湾汉墓编号为13号的木牍上记载的书目《列女傅》应该是刘向编撰《列女传》的重要取材之一,其中“鲁秋洁妇”故事,应是《秋胡行》演唱的记录。12),而且因为有故事,所以乐府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反过来,也是因为被写进乐府作品,故事也得以更广泛地流传。五、古辞《秋胡行》考察对汉乐府歌辞留存研究的启示《秋胡行》歌辞的考察给我们研究汉乐府歌词的留存以很大的启示,如今文体分类比较具体甚至
    帮助指数:0
  • 由谶纬说“神守文化”、“社稷守文化”对先秦文学的影响

    内容提要:谶纬反映着上古“神守文化”的某些内容,从文献记载可见,上古时代至少存有长江流域的“神守文化”和黄河流域的“社稷守文化”两大系统。“神守文化”“社稷守文化”分别对先秦韵文、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内容、风格以及文学思维、表现手法等方面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诗经》之质实与《楚辞》之浪漫,《孟子》多用社会历史故事而质实,与《庄子》兼用自然事例特别是喜用虚幻怪诞故事而风格奇幻等,都主要与“神守文化”和“社稷守文化”的影响有关。三“神守文化”“社稷守文化”与先秦文学可与包含楚地“神守文化”在内的长江文化并称为华夏
    帮助指数:0
  • 清代《诗经》的文学阐释及其文学史意义

    20世纪学界对清代《诗经》学的研究以经学领域为主体,间或论及《诗经》的文学阐释,但大多集中于王夫之、姚际恒、方玉润三人身上,整体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够。这一诠释方式的转变,能够进入到作者与文本的情感世界里,把握住《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本质,凸显《诗经》的个性审美特征,为《诗经》去经学化走向现代转型铺平了道路。四、清人《诗经》文学阐释的部分成果得到了五四时期一些先锋学者的认同和赞赏,对文学观念及《诗经》阐释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者在文末指出,清代《诗经》文学诠释者以他们富有反叛的精神,力图对传统
    帮助指数:0
  • 《史记》文学特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司马迁通过反省记言、记事的局限性,通过为人物立传以文学笔法提出了新史学追求的文化目标,大大地改变了先秦史学旧有的结构即在历史叙述真实性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用充满文学气息的笔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关注他们在历史中的价值。一、司马迁以文学承担历史哲学观的表达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二、《史记》以六经为最高范本司马迁以六经为最高范本,有两
    帮助指数:0
  • 论宋元散文的“平”

    摘要:“平”是宋元散文最具根本性的审美意识之一。宋元散文的尚“平”之风源于对晚唐浮华文风的反拨纠偏。宋元散文之“平”,既体现为外在的“平易晓畅”的形式特征,更导源于内在的“平淡自然”的审美心境。其中的“平易晓畅”和“平淡自然”所蕴含的对于前代的反思与超越,实已达到中国散文审美的一个高峰。关键词:宋元散文“平”平易晓畅平淡自然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项目编号:11AZD052)的阶段性成果.

    帮助指数:0
  • 《班马异同评》研究三题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班马异同》是南宋倪思所撰,宋末元初刘辰翁评语与之合刻,题为《班马异同评》。此书有明嘉靖十六年李元阳刻本和
    帮助指数:0
  • 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连环结构

    之所以在话本小说中会出现这种结构,与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本事改编的需要以及话本体制的特性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联系话本小说的发生机制可以看到,叙事性的“头回”与“正话”不只是小说开头部分的引子与正文,还有可能在小说内部复制,形成连绵往复的状态,这是故事连环结构在话本小说中大量出现更为关键的原因。一、话本小说中的故事连环在宋元话本小说里,连环结构颇为常见,并且存在于不同类别的小说中。三、“头回—正话”在小说内部的复制由头回与正话的模糊化倾向着眼也可以看到,如果换一种眼光,不将头回视为小说正话部分之前出现的
    帮助指数:0
  • 新世纪以来的上博简《诗论》研究

    《诗论》研究在篇题、作者及竹简形制,竹简编联、拼接、复原,《诗论》字、词及相关《诗》篇名考释,《诗论》与《诗序》的关系,《诗论》与学术史、经学史、思想史、制度史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丰硕,异彩纷呈。笔者认为,《诗论》与《诗序》的相关研究空间仍然巨大,是最富挑战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学术界为此共同努力。作者:刘信芳,安徽大学历史系关键词:上博简诗论研究学术批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简帛诗学文献释读与研究”(13AZD034)。

    帮助指数:0
  •  979   首页上一页26272829303132333435下一页尾页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