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关键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类型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13YJA75106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文化转型与文学流变研究”(11FZW006)。汉代文学主体身份呈现多元化态势,既包括帝王妃后,公卿大夫、郎官、史官,也包括太守郡丞、郡县小吏,以及岩穴隐逸之士,在不同的社会身份及知识背景下,这些以个体身份呈现的文学主体运思泼墨,创作出了大量彰显个体身份特征的诗文辞赋,铸就了色彩纷呈的大汉文学。
关键词:知识结构;文学主体;史官;社会身份;太子;文学创作;庄子;文学言说;审美;老道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所思所想有异,因此,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与身份相应,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身份、知识结构、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关 键 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类型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13YJA75106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文化转型与文学流变研究”(11FZW006)。 作者简介:杨允,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辽宁 锦州 121013;许志刚,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 文学主体的社会身份、知识积累不同,必然导致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感受及审美取向有异,见诸文学表现,即形成了文学言说的内容、方式、风格等的个性化特征,形成了身份、知识与文学创作的相关。汉代文学主体身份呈现多元化态势,既包括帝王妃后,公卿大夫、郎官、史官,也包括太守郡丞、郡县小吏,以及岩穴隐逸之士,在不同的社会身份及知识背景下,这些以个体身份呈现的文学主体运思泼墨,创作出了大量彰显个体身份特征的诗文辞赋,铸就了色彩纷呈的大汉文学。本文仅从作家身份及知识体系的差异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趋向予以探讨。 一、汉代作家社会身份的不同类型 汉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兴盛期,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居于不同社会身份的作家耽思运藻,为文为赋,亮丽了汉代文学的天空。依据汉代文学主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可将其分为尊贵层、上层、中层、下层、隐逸五个类别[1](p.135)。这五个类型的文学主体,既有居于社会等级结构最顶层的、权倾天下的天子,也有为汉王朝藩卫一方平安的诸侯王;既有协天子佐理政务的“三公”,分管王朝各部门具体事务的“九卿”,也有出纳王命、为王朝重大建设献言献策的“大夫”;有“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的郎官,史官,郡县小吏,也有幽隐山林市井、无涉政事的“岩穴之士”。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构成了汉代作家的多样形态。对于这一点,班固的《两都赋序》曾有所揭示: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闲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2](p.3)。 班固历数武帝、宣帝朝的著名作家,如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倪宽、孔臧、董仲舒、刘德、萧望之,这些作家社会身份各异,既包括言语侍从之臣,也包括御史大夫、太常、太中大夫、宗正、太子太傅。当然,班固此处只是列举了汉代社会等级和身份结构中的一小部分作家,其他如皇帝、后妃、诸侯王、史官、幕僚、郡县小吏、岩穴之士等身份的作家此处尚未提及。汉代作家人数之多、社会身份类型之多样,前人已有所发现,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关键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类型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13YJA75106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文化转型与文学流变研究”(11FZW006)。汉代文学主体身份呈现多元化态势,既包括帝王妃后,公卿大夫、郎官、史官,也包括太守郡丞、郡县小吏,以及岩穴隐逸之士,在不同的社会身份及知识背景下,这些以个体身份呈现的文学主体运思泼墨,创作出了大量彰显个体身份特征的诗文辞赋,铸就了色彩纷呈的大汉文学。
关键词:知识结构;文学主体;史官;社会身份;太子;文学创作;庄子;文学言说;审美;老道 作者简介: 二、汉代作家知识结构的多元繁复 汉代作家生活在一个学术知识多元并立的时代,尽管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曾使儒学一度成为名义上的“显学”、“官学”,但儒家之外的学说和思想从未彻底走出汉代士人的知识和思想世界。黄老道家、刑名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术数、医药、星历、音乐等知识,为作家知识素养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外在条件。虽然由于时代久远,我们无法尽观当时知识界、思想家的全貌,但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献足可使我们透见汉代学术知识的斑驳多样。 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包括:《孙子兵法》孙子佚文、《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守法守令》《务过》《为国之过》《唐勒》赋、佚书政论、兵法、阴阳、占侯之类数十篇。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二十多种,主要包括:《老子》甲本及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及佚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六十四卦》《二三子问》《系辞》《要》《昭力》《缪和》《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相马经》《筑城图》等;《养生方》《胎产方》《合阴阳》《十问》《天下至道谈》等。 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竹简主要包括:《周易》《庄子》《吕氏春秋》《万物》《苍颉篇》《诗经》《离骚》《涉江》。 河北定州八角廊西汉中山怀王墓出土竹简主要包括:《太公》《文子》《日书》《论语》《儒家者言》《哀公问五义》《保傅》等。 上述汉墓从汉初到宣帝时期,出土文献既有儒家、道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著述,又有《诗经》《离骚》、汉赋等文学典籍,还有医学、养生、气象、犬马等方面技能知识,这表明当时有关知识、技能的文献十分丰富,传播地域广泛。汉代作家正是在这样一个内蕴繁富、多元并存的学术思想空间,涵养储纳个人的知识养分,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借此进行理论思考与文学言说。 学术思想的丰富蕴藉,决定了汉代文学主体知识结构的复杂多样。董仲舒、班固具有典型的儒家知识背景,晁错文章彰显法家话语风范,主父偃言辞多纵横长短之术,司马相如恢宏的艺术想象与博闻多识的素养融合,蔡邕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他在术数、天文、音律方面的修养,司马迁的文学、史学、哲学修养成就了空前绝后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