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闻
奇闻怪事
灵异事件
未解之谜
探索发现
历史趣闻
奇异生物
奇风异俗
世界百科
世界排行
明星秘密
世界之最
人类之最
动物之最
科技之最
体育之最
文物之最
娱乐之最
植物之最
军事之最
商业之最
天文之最
建筑之最
机械之最
自然之最
奇葩之最
艺术之最
其它之最
吉尼斯
中国之最
世界十大
中国十大
世界最长
世界最大
世界最高
世界最贵
世界最小
世界最重
排行榜
装修建材
餐饮行业
母婴用品
家具生活
食品饮料
化妆美容
家用电器
电脑用品
办公用品
箱包首饰
汽车用品
体育用品
美女
富豪
景点
中国文学
诗歌
诗词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散文
寓言
童话
小说
剧本
句子
三字经
随笔
日记
摘抄
成语
近义词
反义词
谜语
汉语拼音
同义词
阅读答案
对联
课件
故事
文学首页
诗歌
诗词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散文
寓言
童话
小说
剧本
句子
三字经
随笔
日记
摘抄
成语
近义词
反义词
谜语
汉语拼音
同义词
阅读答案
对联
明星秘密
奇闻之最
首页
>
古代文学
>
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
日本古典文论中“心”范畴及其与中国之关联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日本古代文论中的“心”范畴,涉及到文论中的创作主体论、心词(内容与形式)关系论、审美态度论、主客统一论。日
帮助指数:0
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整理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孙继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研究》(批准号为06BZS003
帮助指数:0
金陵罹难的艺术观照与人性反思
《龙子》和《金陵十三钗》分别是赛珍珠和严歌苓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题材来源,都以揭露日军“性暴力”为主体内容,都表现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人心之“变”的主旨。在叙事方式上,《龙子》运用宏大叙事模式,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现了战前战后中国社会和人性的巨大变化,在试图对沦陷的人性进行拯救时,情节安排出现脱节。《金陵十三钗》采用微观叙事模式和多种叙事视角,逐层透视人物心理变化,内在张力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帮助指数:0
程抱一和他的小说《此情可待》
本文对程抱一的长篇小说《此情可待》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程抱一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一个爱情故事。小说通过对人物和社会背景的描写展现了这一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作品中对女性的歌颂,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及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思考。作品通过对中西文化交往过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底蕴的挖掘和对
帮助指数:0
佐藤春夫《女诫扇绮谈》的台湾叙事
佐藤春夫 女诫扇绮谈 殖民地 台湾
帮助指数:0
鲁迅论索洛古勃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迅揭示了索洛古勃作品艺术特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他是“死的赞美者”;表现“无可挽救的哀惨”是索洛古勃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索洛古勃的寓言也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不时运用索洛古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描写参与现实生活,或规劝青年,或批判社会,从中亦显现出鲁迅对索洛古勃的某些方面的评判,鲁迅在
帮助指数:0
邻人眼光见细微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隋唐小说研究》是日本知名学者内山知也的代表作,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原书初版于1977年。此番经中日两国学者的共同
帮助指数:0
讲授世界文学
内容摘要:
关键词:世界文学;教学;经典;文学史;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文章从世界文学的定义出发,通过讨论“什么文学?谁的世界文学?如何穿越时空,在
帮助指数:0
商伟:换个角度激活《儒林外史》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商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一版48.00元
安徽人
帮助指数:0
杨乃乔:比较诗学的翻译与译者诗学的操控
雷纳·艾田伯曾准确地预言了比较文学将不可遏制地导向比较诗学,从而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比较文学研究倾向于理论化的学术迹象。实际上,后来崛起的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美学姿态一反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在学术策动的逻辑上推动了比较文学研究向批评、理论与美学的转型。如果在西方学术史上再往前追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化倾向更受制于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文学思潮的影响,即总体文学。比较诗学的翻译行为其本身即推动了诗学在语际之间的移动与融合,因此,诗学也在翻译中不可遏制地走向了比较诗学。西方华裔比较诗学文本被翻译为汉语后,在中
帮助指数:0
中文世界的汉学研究还比较年轻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尽管与《剑桥中国史》齐名,且培养了当今世界汉学界的一批顶尖学者,但中文世界对《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并不熟悉,对丛刊主编
帮助指数:0
论谷崎润一郎首次中国之行后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内容摘要: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中国形象;礼赞;轻视;东方主义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谷崎润一郎在其首次中国之行后,创作了大量描述中国形象的文学作品。作
帮助指数:0
晚清民初的“世界意识”与“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中一个核心的术语概念和理论范畴。“世界文学”观念在中国的演变及话语实践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集中考察晚清民初中国“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问题,认为近代中国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与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出现密不可分。世界意识的出现是导致近代中国世界文学观念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前提。随着世界意识的出现和世界知识的普及,中国人在对“世界文明”、“世界文化”的言说中,在创立近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尝试中,逐步将世界意识引入到文学变革,发现并确认了世界文学的存在,并逐步开启了此后
帮助指数:0
重建经典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孙康宜(Kang-I Sun Chang)和苏源熙(Haun Saussy)主编的《中国古代女诗人作品选》(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帮助指数:0
疯狂的前奏曲:初探果戈理与鲁迅作品的“黑暗世界”
果戈理与鲁迅在早期作品与创作生涯的发展中,具有高度同构型与相对相似性。两位作家在俄、中两篇《狂人日记》生成之前,已经各自继承了两国传统文学遗产中早已具备的共通性——对“黑暗世界”里种种精神现象所展现的兴趣、观察与探讨。两位作家文学知识生成的背景与发展阶段中,对于所谓的“黑暗意识”、“黑暗闸门”与“小传统”的喜爱,确立未来作品中对于异类、异端与异化的接受与关注。在早期作品中,两位作家连结了原始、黑暗与疯狂,在手法上选择了滑稽感与笑,展现其衍生的种种问题。他们藉由这些来自黑暗世界的非理性与精神现象,展现了远比
帮助指数:0
两位超拔的“死的赞美者”
鲁迅盛赞索洛古勃是“死的赞美者”。鲁迅本人亦如此。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都能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层面对死亡进行表现和思考;都认为死亡是对恶的抗争与终结;都将“死”视为追求自由和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视为“爱”的等价物;均通过死亡仪式的描写,强化死亡深藏的意义与功能。两人也都认识到死亡的负面意义;都用死亡描述和概括自己所处的专制社会的状态。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索洛古勃的死亡观受到基督教和西方其他宗教及神话的深刻影响,鲁迅则更多地基于其生物学的人生观和进化论;索洛古勃对形而下的意义上的死亡的关注程度不如鲁迅;两人对
帮助指数:0
借你的眼,看到另一个我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图说》 [德]阿塔纳修斯·基歇尔著 张西平 杨慧玲 孟宪谟译 大象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版 526
帮助指数:0
从多层级文本序列看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的演变,并不是在某个单一的文本层级上展开的,而是在“多层级文本序列”以及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的相互关系之间建构起来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受到特定社会条件及历史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构成了福斯特中国形象变迁的重要原因。在福斯特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变迁过程中,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构成了一种生产性关系,推动并且巩固着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建构。福斯特在中国的声誉,受益于其在中国的形象建构中所具有的多层级文本序列的建设性对话关系。
帮助指数:0
中国女娲创世神话与《创世记》1至11章的叙事
对希伯来圣经《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女娲“创世”故事进行“跨文本”解读,透过“人类创造”、“秩序重建”的叙事,可以弄清中国文化文本和犹太-基督教信仰的圣经文本之间存在的显著平行和本质差异:在中国传统里,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女神,但她的主要功绩在于再造倾颓的世界和毁坏的宇宙,因此她被擢升至九天,和天地之道融合;这种神人相续的观念,给神人分际的基督教一神论带来挑战。因此,不能简单地否认滋养亚洲基督徒的文化传统和宗教遗产。盘古开天辟地神话认为宇宙是由创造主的身体化形而来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都是亚洲神学里
帮助指数:0
尤金·奥尼尔90年中国行程回眸
自1922年尤金·奥尼尔被介绍进中国,至今已历90周年。90年中,中国在翻译、评论、上演及借鉴其创作方面,先后于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两次高峰。前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为曹禺、洪深等提供创作助缘,却被连天烽火阻断了发展行程;后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和阐发,在戏剧界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考察这一旅程,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接受外来作家的规律,还可考察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得与失。
帮助指数:0
正义的乌托邦
清末民初福尔摩斯的翻译,尤其是刘半农主编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消解了福尔摩斯与官方的紧张关系,并对福尔摩斯僭越法律、以寻求法外正义的行为加以解释。清末民初正在向法制社会进行着痛苦的转型,现代法律、司法、警察、监狱系统在逐步建立,正义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西方的法制社会成为国人向往和艳羡的对象。在翻译中,译者将福尔摩斯视作西方法律体系的象征,通过对原文的改写,重塑了福尔摩斯的乌托邦正义形象。
帮助指数:0
反调:从被遗忘中召返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反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才子书,有些新潮,有些愤世嫉俗。作者李炜,名门之后。母亲是台湾作家曹又方。他十五岁迁居美国
帮助指数:0
服饰背后的多重符码
不禁唏嘘倘若张爱玲续写《更衣记》,行至1990年代她当如何着笔?在此时代语境下,《世纪末的华丽》似乎开始了昭告西方现代服饰一统天下的宣言之旅:加利亚诺、罗蜜欧吉格利、香奈儿、圣罗兰、李维、皮尔卡登,满眼晃过都是西方设计师设计的服饰品牌。这次东西方服饰文化的角逐,在“书写的服装”中、在铺陈夸饰的极态写照下透出了忧虑,如同作者给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写下的悼文。如果说《更衣记》中服饰与身体的关系尚地位相当,到了《世纪末的华丽》,服饰则不仅上升到了与身体对等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反客为主:不穿时装的米亚始终虚幻缥
帮助指数:0
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很多朝鲜古代文人曾出使中国,塑造出一系列中国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考察和分析,我们既可以通过外部视角审视自我,也可以具体了解朝鲜民族的对华认识及其特点。
帮助指数:0
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两次实践
1954年12月,吉洪诺夫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世界进步文学"观念,并据此建构起以苏联文学为核心的世界文学新体系。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被全盘接受,导致在当时中国大学的世界文学教育中,苏联文学被特殊化,西方文学被污名化,中国文学被矮化。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学者积极支持和参与亚非作家会议,从而将世界文学的视野扩展到东方文学,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东方文学知识系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二分"世界文学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总结世界文学观
帮助指数:0
316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比较文学排行(TOP10)
作为“世界文学”的“东方文学”
07-17
文化批评与“两个东方”
12-17
异国形象:作为兽类的日本
12-17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
12-17
比较诗学:异曲同工的美学追求
12-17
从越南俗文学文献看敦煌文学研究和文体研究的前景
12-17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代语境与危机问题
12-17
时代的困惑与人的探求——《约伯记》与《离骚》比
12-17
试论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
12-17
一朵盛开在不毛之地的玫瑰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