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民族文学 >

民族文学

  • 傣-泰民族的泼水节起源神话及其祈雨本源

    中国的傣族,以至于跨境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傣-泰民族,可以分属于两个大的文化圈,一是信仰佛教的文化圈,一个是持原始宗教的文化圈。

    帮助指数:0
  • 东巴经的解读已成为学科发展瓶颈

    纳西东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以东巴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纳西学现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字释合集》是第一次大规模东巴文献字释的实践,对于民族古籍译注模式的探索有积极的意义。

    帮助指数:0
  • 对故土的温情抒写——读吉布鹰升的《彝人族语》

    我想,在遥远的大凉山,吉布鹰升用带着温情的文字静静地书写凉山,轻轻地感觉凉山,默默地守望凉山,他是快乐和幸福的。

    帮助指数:0
  • 民族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抗日文学

    从中国抗日文学的整体格局来看,山东抗日文学的创作成就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也绝非平庸二字所能概括的。

    帮助指数:0
  • 建立健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摘要:中国十余年来已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却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保护体系。

    帮助指数:0
  • 朝戈金:一个有传统、有理想、有方向、有追求的学术共同体

    朝戈金:研究员所领导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偏重史诗学)。各位亲爱的中国民俗学会的会员朋友们:我因病不能前往昆明参加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和2014年年会,深感遗憾。社会生活在飞速发展,民俗学共同体自身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俗学学科以及民俗学者的自我意识都在不断加强,对学科存在价值的认识也在日渐深化,特别是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也在更广阔的幅度上展开。大
    帮助指数:0
  • 记录步履与行踪——评特·赛音巴雅尔游记散文

    特·赛音巴雅尔的散文集《从阿尔卑斯到罗马》(作家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蒙古、印度、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陪同印度作家代表团访问我国多地而写的几十篇游记结集。

    帮助指数:0
  • 从满族视角到中华文化眼光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了“《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出版座谈会”。

    帮助指数:0
  • 女神与神女——羌族神话中女神群体形象解读及文化阐释

    笔者采用女性主义神话学的观点,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全面审视和解读羌族神话里的女神群体形象和羌族社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发现羌族女神社会角色感强,形象覆盖面广,人性色彩浓厚。神化的社会女性角色是绚丽的羌族女神世界的真正源泉。

    帮助指数:0
  • 略论北宋理学与喀喇汗智学的认识论

    北宋理学与喀喇汗智学发生在同一时期,北宋理学体现了中原汉族儒家文化的变革,既从单纯注释的学术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始用思辨性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解读儒家经书,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格物致知理论。喀喇汗智学体现了维吾尔文化的变革,既从专奉伊斯兰教经书的桎酷中解脱出来,开始研磨古希腊、波斯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并融合这些不同思想中有益的成分,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智慧对认识世界和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认识论是哲学的基本元素,也是根本元素。通过比较我们将会发现,北宋儒学与喀喇汗智学的学术旨趣十分一致,而且两种学术思想的哲学追求
    帮助指数:0
  • “十七年”文学经验之承继与反思——评苗族作家伍略的《虎年纪事》

    伍略被学界誉为继沈从文之后20世纪苗族汉语写作的又一位代表性作家,《虎年纪事》是伍略在新时期创作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承继"与"反思"可视作其新时期创作的两大重要特点。伍略也试图通过文学书写,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反思历史,发掘、重建民族的文化精神。对苗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观照为伍略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支撑点,其苗族主体性意识也在这一寻找过程中慢慢确立。

    帮助指数:0
  • 论达斡尔族文人诗歌的知性特征

    【内容提要】“知性”是达斡尔族文人诗歌的重要特征。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沉思让达斡尔族文人诗歌具有冷峻的诗风。笔者认为,“知性”或许是达斡尔族诗歌区别于其他民族诗歌的关键所在,也正能揭示出达斡尔族诗歌独特的精神构成与诗歌质地。具体到诗歌领域,知性诗歌除了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更应该在哲学的或日形而上的层面去理解,并且哲理性的内核应该是知性诗歌的重要构成,即该类诗歌偏重理性思考,具有玄学色彩。四、冷峻的诗歌风格对历史和宇宙的沉思赋予达斡尔族知性诗歌以冷峻的风格。可由于与达斡尔族生活几乎是血肉般的联系,达斡尔族文人
    帮助指数:0
  • 西王母神格探原——比较神话学的视角

    摘要:文化之间的相通,为西王母神话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由于《山海经》本是"述图之作",有理由认为其中保存了西王母神话的早期图像信息。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中亚东干民间文学与陕西民间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 2014115)阶段性成果作者:苏永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点击阅读全文】西王母神格探原——比较神话学的视角。

    帮助指数:0
  • 社会变革中坚守文学的人民立场——重读纳·赛音朝克图

    前辈作家优秀作品中的人民立场,是一种自觉的文学信念,发自他们个体生命的鲜活体验和道德良知,来自于对底层民众的责任感,来自于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情感,又升华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践当中,是前置的而非后置的。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一生坚守文学的人民立场,以完美的人格和优秀的作品感染了民众,赢得"诗人中的牧民,牧民中的诗人"的美誉,成为真正的"人民作家"。

    帮助指数:0
  • 少数民族“80后文学”比较论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界较多关注80后文学与其他代际文学间的"断裂"或"对立",强调80后文学的私人化表述与亚文化特征。不过,作为边缘存在的少数民族80后文学的书写特征、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等,却被遮蔽在主流文学话语规约之内,影响到当代中国80后文学多元性特征的敞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审美观照”(项目编号:13FZW03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李长中,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少数民族“80后文学”比较论。

    帮助指数:0
  • 民间文学:转向文本实践的研究

    只有把民间文学文本还原为体裁叙事的表演行为,体裁和人共有的形式意志、表演者和观众的责任伦理以及民间文学的实践特性才能被彰显

    帮助指数:0
  •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民族语文翻译概述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公认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中外许多种文字。

    帮助指数:0
  • 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

    杨利慧2015-01存档-杨利慧-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中国民俗学网-与先民对话,与田野亲近,与传统对接……-Powered by X-Space杨利慧。

    帮助指数:0
  • 论当代大凉山彝族诗歌的社会情感符号

    【摘要】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诗歌是一种生活情感的符号形式,他们常常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提炼成纯粹的诗性概念,通过诗歌的审美追求,完成了大凉山从自然地理向艺术社会符号的诗意栖居的诠释。【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研究”(项目编号:13BZW169)阶段性成果【作者】李骞,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点击阅读全文】论当代大凉山彝族诗歌的社会情感符号。

    帮助指数:0
  • 南方民族史诗的类型问题探析

    20世纪初,西方的“史诗”概念传入中国以来,南方史诗的类别研究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深层影响,呈现出不断扩大化、复杂过趋势,先后提出了“神话史诗”、“原始性史诗”、“创世史诗”、“迁徙史诗”、“英雄史诗”、“复合型史诗”等不同概念类别。

    帮助指数:0
  • 新时期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

    【摘要】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由于身处民族、国家、性别、阶级的多重关系内,而呈现出女性意识、民族意识、地域意识与宗教色彩杂糅的复杂面向。文章通过将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内容划分为"内"、"外"两部分,以此考察回族文学中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并尝试揭示出历史、民族和国家话语给女性话语书写带来的巨大潜在影响。

    帮助指数:0
  • 玛拉沁夫:莫悲落花白头翁 依旧文学美少年

    今年将迎来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85岁寿辰,同时也是他创作成名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65周年。随着这些重要日子的来临,玛拉沁夫也格外忙碌,《玛拉沁夫与民族文学》《玛拉沁夫与草原文学》这两本书即将出版,这些日子他正在紧张地进行书稿的最后整理。记者对玛拉沁夫的采访也是在他整理书稿间隙进行的。

    帮助指数:0
  • 文学的民族性:五个阐释维度

    民族的特质大体包括地域、语言、宗教、共同先祖和外貌特征等,也包括对本民族的情感和认同等心理。无论是口传文学还是书面文学,都以语言作为其载体。语言往往是民族性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标志,虽然有不同民族共用一种语言的情况,但就一般情形而言,民族语言与文学民族性的关联最为紧密。

    帮助指数:0
  • 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结构模式分析

    中国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突厥语民族的英雄史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彼此关联的历史文化背景,长期彼此交融互动并且各具特色的口头传统和民间文化,使我们对于这些民族口头史诗的研究始终成为我国史诗研究中最引人入胜的课题之一。尤其对其结构与母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拓展的学术空间。本文通过对突厥语民族十多个典型史诗情节母题的分析,试图总结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的结构模式和母题特征。为我国学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帮助指数:0
  • “杂语”的意义:文学发展史视角下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呈现和阐释,更重要的还在于表现本民族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外界的交流融合后形成的给本民族文学内容、形式带来嬗变的文化理念内容。【点击阅读全文】“杂语”的意义:文学发展史视角下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帮助指数:0
  •  367   首页上一页567891011121314下一页尾页

    民族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