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的傣族,以至于跨境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傣-泰民族,可以分属于两个大的文化圈,一是信仰佛教的文化圈,一个是持原始宗教的文化圈。只有信仰佛教的傣-泰民族才过泼水节(东南亚各国称为“宋干节”)。过泼水节的族群中,关于泼水节的起源神话大同小异,但是对泼水节的认识和定位并不相同,有的将泼水节视为新年,而有的仅视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无论是从泼水节的起源神话故事,还是从“采花取水”和“放高升”等节日环节,都可以发现,泼水节本质上是服务于稻作农业生产的祈雨仪式,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关键词]傣-泰民族;泼水节(宋干节);起源神话;祈雨
[作者简介]屈永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傣族在中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跨境民族,大量分布在东南亚区域,特别是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遵照国际学术惯例,分布在这些国家中的傣族其官方名称为泰(Thai)。因此,本文总称他们为“傣-泰民族”。
一、泼水节的起源神话和不同定位
傣-泰民族可以划分成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信仰佛教的,另外一个是保持原始宗教的文化圈。前者在中国主要包括西双版纳和德宏州傣族,泰国泰北人,缅甸掸邦的掸族,老挝中部、北部的泰族。后者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元江流域、红河流域两岸,特别是在元江、新平、元阳、金平等县,由于多姿多彩的服饰,被外人简单地统称为“花腰傣”,他们随着元江、红河不断往下进入越南莱州、老街、奠边府、山萝,老挝北部的丰沙里、乌都姆赛、弄南塔、琅勃拉邦、川圹,有的继续南下到达泰国东北部的那空帕农、卡拉辛各府,形成东南亚的“布傣”族群。[①]
以上两个文化圈中,只有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才过泼水节(东南亚各国称为“宋干节”);不过,不同地域的族群对泼水节的认识并不相同。有的将泼水节视为傣(泰)历新年。例如,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泐支系,老挝、泰国的泰族都将泼水节视为新年,称之为“宋干比迈”,[②]“比迈”是指新年,“宋干”也写成“尚罕”、“尚键”、“尚鉴”,均源自梵语samkrAnta。[③]不过,而有的傣族仅仅将之视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已。例如,中国德宏州的傣族,缅甸掸族的掸族并没有将泼水节视为新年。不同地域的傣族之所以会对泼水节产生不同的定位,其实与历法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德宏傣族与掸邦掸族使用的历法称为“大傣历”,[④]其实是受中国秦历的影响,“大傣历”以公元前94年开始纪元。而西双版纳和老挝的傣(泐)族使用的历法称为“小傣历”,[⑤]是受到中国周历的影响,从公元638年开始纪元。以公元2013年为例,小傣历则是1374年,而大傣历是2107年。“小傣历”认为泼水节是新年,但是“大傣历”并不这样认为。例如,2107年“大傣历”新年庆典是公历2012年11月12日-14日,与泼水节不是同一个时期。
(一)泼水节是新年
在中国,西双版纳傣族将傣历六月(公历四月)的泼水节视作一年的起始。泼水节活动持续三、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中间的一、二天称作“宛脑”意为“空日”;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沐浴盛装,到佛寺里堆沙造塔,浴佛听经,放高升,互相泼水祈福。以景洪傣族为例, 泼水节的头一天,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先到佛寺拜佛,用清水洒在佛像上为佛洗尘。开始泼水时,年轻人向年老长辈身上洒一点清水,表示祝福,为在新的一年里消灾除病。在节日中还要举行群众集会放高升、赛龙船和赶摆等群众性的集会活动。放高升时,一群男子围在高升架周围,一边唱《放高升》,一边跳傣族集体舞。过去还得先由寨长(波曼)主持仪式,才开始放高升。哪一个寨子的高升最高,哪一个寨子最荣耀。
关于泼水节的起源神话,各地有不同的版本。在西双版纳流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其中在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为了杀死不腐神捧麻远冉,他的七个女儿合计用发弓割断了他的头颅而引起的火灾,于是天神罚她们每年抱着头颅来洗清罪孽。散文本故事则从“七个女儿”变成了“七个妃子”,下面简述一下故事内容:[⑥]“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的本领很大,水淹、火烧、弓箭、刀矛都不能伤害他。他的七个妻子都是抢来的民间美女,她们都对魔王恨之入骨。有一天,魔王又抢回来大批金银珠宝,并且在他最喜爱的年纪最小的第七个妻子面前夸耀自己的本领。聪明的第七个妻子乘机向魔王试探,问他的弱点。魔王无意中把自己的机密泄露了出来:只要拔掉魔王头上的一根头发,拴住他的脖子,就可把他杀死。第七个妻子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的六个姐姐,她们决定当天晚上杀死魔王,为民除害。夜里魔王睡熟了,她们轻轻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地拴住魔王的脖子。一刹那间,魔王的头颅果然扑通一声掉落在地下,滚到地下的头颅顿时起了浓烟烈火,许多魔鬼在火光中向她们扑来。大姐情急智生,赶快把恶魔的头抱起来,地下的烈火熄灭了,魔鬼也消失了。她们为了不再使别人受害,就七个人轮流抱着魔王的头,每人抱一年,轮到下一个人抱着的时候,大家为了洗去魔王头上流到她身上的血迹,就向她泼水。后来傣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这一天互相泼水。”
泰国关于泼水节的起源神话名为《陶宋干》:[⑦]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没有子女……天天举行仪式向太阳神和月亮神求子……菩提树神同情富翁,就飞到天堂去禀报帕英神,请帕英神赐给富翁子女。帕英神派发护男神到富翁的妻子那里投胎。后来富翁妻子生下一男孩,取名坦曼古满……当坦曼古满长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学鸟的语言,七岁时就懂得三吠陀,成为为民众预卜先知的人。那一时期,世界上的人类崇拜陶嘎苠帕拉宏,认为它是能预卜人类吉祥的人。当陶嘎苠帕拉宏得知坦曼古满的名声以后,就下凡问坦曼古满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早上人的黄道宫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正午时分人的黄道宫在哪里;第三个问题是傍晚时分人的黄道宫在哪里。并说如果答对了要砍下自己的头来祭拜坦曼古满,如果答不出来要坦曼古满砍下自己的头……(答案是)“早上,人的黄道宫在脸上,所以人在早上用水洗脸;正午,人的黄道宫在胸脯,人们用香料香水涂抹胸脯;傍晚,人的黄道宫在脚上,人们用水洗脚。”……坦曼古满能一一回答,陶嘎苠帕拉宏只好按照协议办。陶嘎苠帕拉宏把自己的七个女儿叫来,说它要砍下自己的头祭拜坦曼古满,叫七个女儿轮流用供盘装着头抱着。因为如果把头放在地面上,地面就会起火焚烧世界;如果把头扔在空中,就会天旱、不下雨;如果把头扔进大海,大海就会干涸……后来就有了宋干节,人们又称陶嘎苠帕拉宏为陶宋干。所以,古时候的日历,在宋干节处就有七个美女抱着装着装有陶嘎苠帕拉宏头的图像。
内容摘要:中国的傣族,以至于跨境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傣-泰民族,可以分属于两个大的文化圈,一是信仰佛教的文化圈,一个是持原始宗教的文化圈。
关键词:祈雨;起源;民族;神话;本源 作者简介:(二)泼水节不是新年
与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比较起来,德宏傣族在过泼水节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采花取水树仪式,[⑧]没有放高升的活动。各村寨泼过泼水节有几个重要环节:首先,老人们准备泼水节的传统食物“泼水粑粑”、“马打滚”、染色糯米饭,献供于“赏鉴水树”[⑨]旁以求神灵降雨,同时犒劳“采花”归来的年轻人;其次,男女青年上山“采花”,也称为“取水树”,到山上采折鲜花、绿枝、青苔等植物制作“赏鉴水树”。老人们都说此举就是为了迎接天风天雨,只有“采花”的村寨,才会迎来降雨,庄稼才能有好的收成。这种“尚鉴水树”有时扎成一个花瓶的样式,表示接收天雨。人们将“赏鉴水树”从山上扛回寨子中心,在树边燃香点烛,敬献食物,口诵祈雨之词。例如,德宏州盏西镇弄帽寨过泼水节的时候,老人们所念诵的词:[⑩]
第一次洒水,祝福宝石般珍贵的奘房,
第二次洒水,所有病魔灾祸远离我们,
第三次洒水,全勐行人车辆出入平安,
第四次洒水,稻田中的秧苗茁长成长,
第五次洒水,祈愿天神降雨五谷丰登,
第六次洒水,迎请金银财宝进寨入仓,
第七次洒水,子孙后代读书学业有成,
第八次洒水,全寨青年男女幸福美满,
第九次洒水,祝愿全寨老者健康如意。
最后,全民歌舞悦神,并洒水狂欢。在过泼水节的两三天内,处处可见敲锣打鼓的景象。老人们说,一定要让村寨热热闹闹的,这样佛祖和各方神灵才会高兴,村寨祥和,庄稼丰收。要注意的是,泼水节中的浴佛环节并非各村都有,而象征迎接风雨的“采花取水树”才是泼水节的必要环节。
图1:德宏州芒冷寨村民上山“采花”,老人带着赕佛的工具上山祈雨,屈永仙摄,2010年4月15日图2:德宏傣族村民到山上“采花”归来,屈永仙摄,2010年4月16日图3:德宏州盏西镇傣族在江边围绕着“尚鉴水树”跳舞欢庆,屈永仙摄,2010年4月12日德宏的泼水节起源故事与西双版纳的“魔王与七个妃子”几乎相同,只是在尾处有一些说明:[11]……当其中一个王妃抱着魔王的头时,其他姐妹就帮忙浇水,以此来灭火。久而久之,人们每年都要泼水,魔火才会被浇灭。后来,人们制作尚鉴树,并制作各种食物,一方面是用来迷惑魔王,让大家平安如意,另一方面,六月份最热,天气最毒,所以大家泼水,希望空气中潮湿一些。
缅甸关于泼水节的神话故事说:[12]据说在宇宙创造的时候,帝释和大自在天的儿子阿室争辩一个问题,以头颅相赌,结果,阿室输了,被砍下头来。但是他的头若是丢在地上,陆地将成为一片焦土;若是丢在海里,海水便要沸腾;若是抛向空中,便会干旱不雨。于是帝释命七位仙女轮流捧托,每传给一位仙女,便是新的一年开始。
西双版纳、德宏的传说都是“七姑娘杀火魔”的类型,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族其泼水节起源故事却独具特色:[13]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