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英美文学

  • 身体政治和历史书写:《没有指针的钟》解读

    基于身体意象和文化历史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填补以上空白:首先,小说秉承麦卡勒斯对“怪诞性”的一贯偏好,以身体残缺隐喻精神困顿,并进一步指向奴隶制意识形态。其次,小说人物力图将自卑情结转化为优越情结,但遭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物化,呈现出幻觉性的审美主义本质。再次,在文化批评视野下,该文本中的音乐和身体本能具有革命的颠覆性,它们都对理性主义和专制统治实行解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主题”(项目编号:14BWW068)、江南大学自主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
    帮助指数:0
  • 古诗英译“自我”之变化及原因探讨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的“天人意识”,即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独特感知与体悟,体现了诗歌中诗人相对于宇宙自然的“自我”存在,而后者部分地造就了独特的“诗味”与“意境”。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自我”固然可以基本保持不变,但更多时候会发生种种偏移,主要表现为“无我”到“有我”,从“隐我”到“显我”,或者从“显我”到“异我”的变化,其原因可归结为中西方在“天人”哲学、审美、艺论、语言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中华文库的中国典籍英译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BYY034
    帮助指数:0
  • 对话形式与身份焦虑——叶芝的《乌辛漫游记》再解读

    其实不然,叶芝在《乌辛漫游记》中就已经有意识地探讨诗歌形式的变革如何更好地呈现主题,通过"失效"的价值主体对话和并置不同的价值主体叙事,叶芝借表达自身艺术身份的焦虑进一步阐述了对如何表达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焦虑。基金:上外社2014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编号2014XJ0002A)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欧光安,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对话形式与身份焦虑——叶芝的《乌辛漫游记》再解读。

    帮助指数:0
  • 庞德《诗章》的赋格结构模式研究

    《诗章》的整体结构究竟是什么,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也是庞德自己想要弄清的问题。从庞德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他曾企图用赋格作《诗章》的基本结构,而《诗章》的文本也确实具有赋格的基本特征。在意象塑造上,《诗章》的众多意象不但是声诗、形诗、理诗的具体内容,也是赋格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诗化再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庞德《诗章》的结构研究”【项目批号:SWU120943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晏清皓,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帮助指数:0
  • 凝视中的暴力——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读解

    摘要:保罗·奥斯特在小说《纽约三部曲》中,设置了三个凝视结构,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主人公们虚构理想自我、又在理想自我的凝视之下摧毁现实自我的过程,形象地阐明了凝视所蕴含的暴力的运作机制,并揭示了凝视的暴力给主体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武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资助作者:李金云,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点击阅读全文】凝视中的暴力——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读解。

    帮助指数:0
  • 菲利普·罗斯:在自传和自撰之间

    摘要:国内学界对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常冠以"新现实主义"作家的称号,而对其"新现实主义"的表象缺乏细致的考察。本文选取其后现代主义手法之一的技巧——利用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和生活素材来建构其小说世界为基础,以作家的传记《事实》和"菲利普·罗斯"为叙述者的《夏洛克行动》为例,追溯了作家这种创作手法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认为在罗斯的后期创作中.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课题“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他者书写研究”(编号:2014SJB040)的研究成果作
    帮助指数:0
  • 舌尖上的身份:《茫茫藻海》中的食物政治

    内容提要:《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阿莎·申(Asha Sen)在她2013年出版的著作《后殖民渴望》中多次使用“错置”(displacement)一词来形容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这三位主要人物的生存状态,指出罗切斯特和安托瓦内特的悲剧源于他们无法超越自身有限的视角(44-46)。从克里斯托芬褒扬本土食物、贬损英国食物,到安托瓦内特徘徊于殖民地食物与宗主国食物之间,再到
    帮助指数:0
  •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吃与权力

    内容提要: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本文将透过食物与吃的多棱镜来审视卡特小说中性别与权力的运作机制,分早、中、后期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对吃与权力关系的不同认识及再现,从而揭示出卡特女性主义思想的转变与提升过程。一、吃与被吃:二元对立的角色关系在卡特的早期小说中,吃意味着权力,隐含着权力斗争,体现着二元对立的角色关系:即男性与女性,猎食者与被猎食者,消费者与被消费者。二、角色的易变性:超越二元对立随着卡特女性主义思想的日益提升,她在中
    帮助指数:0
  • 恐惧之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阈限空间”阐释

    摘要: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向来关注时间与空间问题。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真实与想象的互动与转换,麦卡勒斯建构了"既不在此亦不在彼"的"阈限空间"。作者借助镜子、里屋与外屋等一系列的阈限空间意象,将时间空间化,以空间叙事的形式打破了"时间性的万能叙事"的窠臼,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边缘人群的普遍生存状态。阈限空间的体验是生存体验的内在形式,麦卡勒斯对阈限空间的关注也是她对美国南方社会中"他者"的生存困境与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询。浙江
    帮助指数:0
  • 叶芝诗歌:民族的吊诡与东方的悖论

    内容提要: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成为其构建爱尔兰民族性的基础,爱尔兰原始的乡土文化被视为其民族根性的源泉,然而这种民间性又与诗人精英性的气质相抵触。本文拟通过对叶芝诗歌中民族主义这一颇有“问题”的问题梳理,来探讨叶芝对东方文化的挪用和误读,试图解释为何东方这个叶芝诗歌中历久弥新的主题却构建了诗人西方的、现代的、民族的身份。一、精英文化民族主义与爱尔兰文学复兴的
    帮助指数:0
  • 劳伦斯·达雷尔的多重身份与艺术伦理选择

    摘要: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混杂身份中的"殖民情结"和"殖民态度"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和鲜为人知的政治原因所决定。在自我流放的过程中,凭借对印度佛教的感悟,达雷尔完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文学世界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学创作实现了作为"西方佛教徒"的自我救赎。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4027)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徐彬,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英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劳伦斯·达雷尔的多重身份与艺术伦理选择。

    帮助指数:0
  • 空间·身份·归宿

    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本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尝试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家》的空间叙事特点,以此探讨历史记忆与黑人身份主体性建构的关系,以及黑人群体如何通过重新记忆来获取自我认识。马晶晶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

    帮助指数:0
  • 18世纪中期想象话语和传奇的复苏与《奥特兰托城堡》

    内容提要:本文从《奥特兰托城堡》的两版序言入手,剖析它们看似截然不同的叙述策略下的内在连贯性,这种似非而是的手法暗合作者沃波尔的创作意图,即开创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把被主流文学传统排斥在外的超自然素材容纳进小说的疆域之内。本文把沃波尔反复强调的两个核心的创作理念——“创造性想象”和“自然真实”——置放在想象话语与传奇复苏的18世纪中期英国文化语境中,认为《城堡》应和了这种潮流,实现了两者的融合,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①此后对这本小说的研究大多延续了把它与哥特小说的传统联系起来的路径,
    帮助指数:0
  • 《激进主义者菲力克斯·霍尔特》政治思想探源

    《激进主义者菲力克斯·霍尔特》涉及19世纪英国社会的民主改革进程,乔治·爱略特的政治思想在这部小说中更具中产阶级倾向。本文从"激进主义"的定义入手,以19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现实为参照,通过解析民主气氛下菲力克斯和哈罗德分别代表的两种激进主义的内涵,对小说的政治思想进行探源。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乔治·爱略特小说社会政治思想研究”(11YJC75202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王海萌,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帮助指数:0
  • 《金色耶路撒冷》中的原型伦理与神话复魅

    原型改写及其价值僭越功能作为强调多元异质、反叛正统的后现代认知方式,在逐渐右转的当代西方社会已显示出作为问题性存在的狭隘与偏激,多部倡导复归神话与童话所蕴藏的整体、确定性、权威等传统伦理维度的英国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回归人们的视阈。本文从伦理学和原型批评的双重视阈分析主人公克拉拉如何采用宗教伪文字主义和童话魔幻变调的原型改写策略为自我实现寻找合理性依据,最终却陷入伦理物质化和理性伦理的成长悲剧,以及前景化政治正确性认知下对神话中“意识形态”的过度阐释。童话魔幻变调与理性伦理如果说克拉拉建立在宗教伪文字之上的去
    帮助指数:0
  • 《失乐园》中的时空模式与17世纪宇宙论

    摘要:《失乐园》的读者由文字的推移所牵引,见证了从创世经堕落到救赎的整个历程,阅读成为一种时间中的延异运动。时空两个维度的阅读体验呈现出一个十字交叉的"世界之轴"形象,在这里它指的是一种文学隐喻的结构, "世界之轴"是弥尔顿用诗性语言建构起的自足宇宙,该宇宙从时与空两个维度表达了诗人及其时代的文学想象模式和生存体验模式——一个四层面的时空体.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对四层面时空体验的描写表达出他个人及时代的文学想象模式和生存体验模式。

    帮助指数:0
  • 后主体的伦理学僵局:论《逃离》中的丧失主题

    摘要: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表现出女性在21世纪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要求个体成为强健主体的自律性话语沦为无法企及的神话.他者伦理或许可以克服虚无,却又会让个体失去自由。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新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阶段性成果(14BWW003).作者:李昀,华南理工大学外国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后主体的伦理学僵局:论《逃离》中的丧失主题。

    帮助指数:0
  • 论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

    摘要:《楼梯口的门》以远离纽约的中西部女孩柯尔津在20岁这年的人生故事为显性线索,以"9·11"恐怖袭击,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等政治历史事件为隐性背景,将主人公的个体创伤叙事融于集体创伤的宏大叙事中。本文拟探讨作品中多维的创伤叙事,其中的隐喻言说预示了创伤,并体现了其悲情叙事风格.个体的创伤记忆通过自白叙事实现了创伤展演和创伤应对,转为叙事记忆.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基金项目“‘后9·11小说’的创伤研究”基金项目(2013-069).

    帮助指数:0
  • 爱欲与城邦:科里奥兰纳斯的命运

    科里奥兰纳斯热爱自身的高贵即“勇武”的德性更甚于城邦本身,并以城邦为实现自身高贵之工具。科里奥兰纳斯公然蔑视大众,竟被后者逐出家园。罗马贵族马尔休斯·科里奥兰纳斯(Martius Coriolanus)的故事初见于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120)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后来尤特罗皮乌斯(Eutropius)在《罗马史略》(约370年)中也有简略记载(I.在这一刻,“孤龙”科里奥兰纳斯死去,而罗马之子科里奥兰纳斯复活了。19)科里奥兰纳斯后来深情祝祷他的儿子——另一个马尔休斯和未来的科里奥兰纳斯(
    帮助指数:0
  • 女作家的创作与出版困境

    摘要:19世纪中末期的美国女性文学发展势头虽猛,但出版业仍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康斯坦斯·费尼莫尔·伍尔森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最负盛名的短篇《忧伤小姐》再现了有着作家身份的女主人公试图发表作品的心路历程。亨利·詹姆斯与文学市场研究”(项目批准号:14BWW03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李晋,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点击阅读全文】女作家的创作与出版困境——康斯坦斯·费尼莫尔·伍尔森的《忧伤小姐》。

    帮助指数:0
  • 《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说谎了吗?(英文)

    有学者从新历史主义出发,认为华兹华斯在骨子里一直是保守的,包括他早期的《抒情歌谣集》也是如此,因此他在该诗集的序中声称这部诗集是一个文学实验,并不能支撑他去世之后被认为是一位政治激进诗人的声誉。本文对这一怀疑主义观点提出反对,通过论证华兹华斯在序中宣称诗集作品的实验性时的真诚态度,重新肯定了华兹华斯在诗歌和政治上的诚实品格。本文借用阿多诺有关实验的观点,即实验是对未知的测试、对文艺史上某一时期尚未得到认可的技术手段的凸显,认为诗人在该诗集的序中针对诗歌的实验性所流露出来焦虑无疑是一种真诚流露,尤其是当我们
    帮助指数:0
  • 超越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观

    摘要: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王子出行记》具有丰富的互文性因素,深入挖掘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其时代内涵。《王子出行记》是"基督教寓言"的说法稍显肤浅,本文运用互文性视角,挖掘这首童话长诗的深层涵义,探讨诗人在改写前文本的过程中,与时代展开的对话,强调她在爱情观上对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突破。

    帮助指数:0
  • 浅析苏格兰小说创作发展因素

    苏格兰小说的发展历经沉寂与崛起。本文从苏格兰小说本身发展的历程考察它的起步,探寻其创作的历史情怀与源头.由此指出,苏格兰小说创作在历史与现实的拉锯中,复杂的历史情怀、创作语言的杂糅、作家身份的多重性等因素的融入,成为它自身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原因。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吕洪灵,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浅析苏格兰小说创作发展因素。

    帮助指数:0
  • 论德拉布尔《七姐妹》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德拉布尔在小说《七姐妹》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前后矛盾,展示小说的构造过程,揭示其虚构性.元小说叙事策略的运用展示了德拉布尔对后现代小说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也昭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基金:笔者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研究”(批准号:11CWW01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王桃花,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论德拉布尔《七姐妹》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帮助指数:0
  • 回归心灵与叙事意义

    本文解读了斯威夫特的三部小说,从中不难看出,作家对心灵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本质和意义的独特理解。他通过小说告诉读者:回归心灵是一切叙事的意义所在。心灵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文学视域中的历史叙事——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研究”(项目批号:13YJC75202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王艳萍,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回归心灵与叙事意义——评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中的历史叙事。

    帮助指数:0
  •  306   首页上一页678910111213下一页尾页

    英美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