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英美文学

  • 论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回顾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英国文学因其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后现代主义试验性相对于美国和法国不那么强烈。然而从70年代下半叶开始至90年代,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试验性却开始下滑,倾向通俗化和兼收并蓄,同时出现"国际化"现象。兼收并蓄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11&ZD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汪筱玲。

    帮助指数:0
  • 绝望的力量:重读《大卫·科波菲尔》

    本文从小说主要人物之一斯蒂福的一段内心独白展开,分析这个人物所展现出的"绝望"的心境,并剖析这种"绝望"在思想史和维多利亚小说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从克尔恺郭尔关于"绝望"的论述出发,联系狄更斯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斯蒂福这个形象呈现出拜伦式的英雄(Byronic hero)、卡莱尔(Thomas Carlyle)笔下的纨绔子弟、缺少父爱表象下的"精神孤儿"等多个层面,继而追问这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大卫在其心智
    帮助指数:0
  • 《蓝登传》与斯末莱特的不列颠帝国想象

    1707年英苏合并之后,独立的苏格兰王国不复存在,苏格兰民族需要在新的不列颠框架内重新定义与构建自我。斯末莱特的《蓝登传》极力渲染伦敦的腐败与堕落,借此在情感上否定英格兰的中心地位,并试图以苏格兰人在海外殖民地发财致富的经历,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视野内重新定义苏英关系。不过,该小说虽然描绘了蓝登在英格兰遭遇的偏见与歧视,却又延续了英格兰传统中对爱尔兰"污名化"的描写惯例。小说关于加勒比的描写则表明,正是苏英两个民族在殖民扩张中共享的巨大利益,舒缓和遮盖了两者间的民族矛盾,推动了苏格兰对不列
    帮助指数:0
  • “我们选择的真相”

    内容提要:作为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合作历史剧,《亨利八世》既未采用其后期剧作的一般体裁,也不具备其历史剧的基本要素,因此一直是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本文认为,该剧既参与了莎士比亚后期戏剧重要话题(语言的特性与作用)的讨论,也反映了早期斯图亚特时期历史剧创作的发展方向,是一部质疑历史的莎士比亚后期历史剧。它将历史的成型过程搬上舞台,以戏剧来演绎事实如何在语言描述中被歪曲,演绎了语言描述的不可靠。第一对开本将其归入“历史剧”,但有些研究认为,它其实同其他莎士比亚后期戏剧一样,讲的不是皇权更迭、权力纷争,而是人生无
    帮助指数:0
  •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

    摘要:研究者们已认识到多恩诗歌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体现出了巴罗克文学特征,但较少从理论层面进行概括和解释。多恩诗歌在灵魂与肉身的关系、异质共存的认知取向、诗歌修辞策略等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巴罗克褶子属性,而多恩诗歌褶子的生成动因则是巴罗克时代的早期现代性焦虑。

    帮助指数:0
  • 伍尔夫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及其文化内涵

    本文以《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和《岁月》为例解读伍尔夫对乡村空间的构建,探讨其乡村书写的文化内涵。伍尔夫作品中的乡村形象和田园意境一方面与英国文化中的乡村情结息息相关,同时映射出在大英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背景下,英国文化界对英国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自觉思索。伍尔夫笔下的乡村空间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通,富含人文关怀,与刻板压抑、力图彰显和维护帝国权威的都市氛围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有效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策略。

    帮助指数:0
  • 勃发与拓垦:国内希拉里·曼特尔研究

    目前国内对希拉里·曼特尔作品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布克奖获奖作品介绍、曼特尔成长与创作经历研究及"克伦威尔系列"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解读。基金:2014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民族共同体文化视域下希拉里·曼特尔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014B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严春妹,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勃发与拓垦:国内希拉里·曼特尔研究。

    帮助指数:0
  • 人与物的交缠: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之物语

    偏移商品流通路径的玫瑰色茶杯,其社会文化意涵经由人物的个性化挪用、修改,最终被叙事者转义为悼念生命、纪念青春的载体.见证几代女性历史、参与她们身份构建的玫瑰色茶杯和缝纫机具有传记之物的价值,既是人物借以唤醒自身经验的物质依托,也是作家的叙事道具。物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身体视角下的拜厄特小说研究”(11CWW001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徐蕾,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点击阅读全文】人与物的交缠: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之物语。

    帮助指数:0
  • 冷战的核暴力与终结话语

    对核殖民和核暴力的持久关注是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小说中反冷战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典仪》中,西尔科用凝重而深邃的现实主义笔触详述冷战的核暴力和终结话语对印第安人的戕害,体现了作家对战争创伤的诘问,对环境污染的反思,对印第安退伍军人归家的两难境遇的抗争,在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爱的字里行间.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2014XJYB02 )的阶段性成果【点击阅读全文】冷战的核暴力与终结话语——以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为例。

    帮助指数:0
  • 斯蒂芬的美学与乔伊斯的反讽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中斯蒂芬所阐述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乔伊斯早年相关思考的翻版,无数学者将小说这一段作为研究他小说艺术的重要线索,将之等同于乔伊斯本人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宣言。小说中美学理论的逻辑矛盾、斯蒂芬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裂缝、过于宽泛失之精准的美学要素,无一不显示了斯蒂芬的美学实际上是乔伊斯反讽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反讽的前提则是乔伊斯对自己过去的审视与超脱。

    帮助指数:0
  • 作为“白色噪音”的日常生活

    本文分析德里罗《白噪音》里展示的后现代日常生活场景,指出在以物、消费和媒介为主导特征的后现代科层社会,日常生活成了后现代文化的演练场.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压迫及抵抗因素的观察和呈现,德里罗实现了他对当代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思考与批判。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意识形态批判研究”(NCET-11-068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周敏,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点击阅读全文】作为“白色噪音”的日常生活——德里罗《白噪音》的文化解读。

    帮助指数:0
  • 看不见的冲突另一方

    摘要:奥古斯特·威尔逊大部分戏剧作品的冲突表面上发生在黑人之间,而实际上冲突双方始终是黑人社区和白人主流社会,后者往往被刻意隐去,或者以符号代替,受众所见仅仅是类冲突或者亚冲突。威尔逊代表作《栅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其主要冲突被认为发生在男主人公特罗伊与妻子罗斯及儿子考瑞之间,表现的是黑人的责任意识与文化传承,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剧中反复出现的死神等超自然力量,也曲解了特罗伊的外遇等重要情节的内涵。

    帮助指数:0
  • 福克纳小说创作对后/印象主义画派技巧的借鉴

    摘要:后/印象主义画派重户外写生,追求视觉印象的真实,用奔放的笔触糅合相互并列而并不融合的色调,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造型功能,善于捕捉瞬间光感下物象色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坦言受该画派影响的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明显可见对后/印象主义画派技巧的吸纳,主要表现在对意象、光线和色彩的处理,内心独白与并列对照的大量使用及小说内在结构的营建三方面。

    帮助指数:0
  • 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

    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的互动变化。

    帮助指数:0
  • 碎片之美与另类真实

    这些故事展示给读者的往往是断裂的碎片以及碎片与碎片之间不和谐的拼贴,令读者很难找到确定的文本意义,似乎完全背离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但是这种背离恰恰显示了另一种真实,即不仅揭示文学创作的人为虚构性,更指向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时代需求,触及到读者的灵魂深处。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罗伯特·库弗元小说创作中的‘虚’与‘实’”(14YJC75201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李琳,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碎片之美与另类真实——论罗伯特·库弗的“立体派”元小说。

    帮助指数:0
  • 论希尼的“倾听”诗学理念及其实践

    在对希尼作品中听觉和声音要素的研究里,有关他"倾听"的诗学思想及其实践鲜有评述。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文本揭示其"倾听"思想及其诗学实践:通过"听觉地窖"的储存、"原始音调"的模仿和"个人音调"的探测这一系列的"倾听"实践,使得诗歌能够缔造一种既忠实于外部真实的冲击,又敏感于诗人存在的内部法则的秩序。

    帮助指数:0
  • 身体符号的限度:拜厄特与当代激进身体话语

    她在《巴别塔》中质疑了1960年代残酷戏剧的暴力语言对人类身体尊严与价值的侵越和践踏,通过《中国龙虾》的迫害妄想症个案,指出被无限放大的女性身体解放话语会扼杀女性审美想象力、扭曲自我认知,借助《原材料》暗示了表征身体欲望和语言的"阴性写作"之外.拜厄特对当代激进身体话语的反思,为深入理解她与后现代艺术理念以及女性主义思潮的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帮助指数:0
  • 《爱的进程》: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

    小说不展开情节,也不塑造人物,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解构和颠覆了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叙事形式。本文探讨门罗小说的写作形态,认为在先锋实验文体后面蕴藏着更新的现实主义因素。作家在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加入后现代的维度是以后现代派写作技巧对当前多变的现实生活做出的反应,折射出作家寻求恰当的写作形式表达生命复杂样式的努力。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4]23号)资助作者:赵晶辉,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爱的进程》:现实主义叙事中的后现代维度。

    帮助指数:0
  • 互文性与反讽:论麦克尤恩小说《阿姆斯特丹》的叙事策略

    互文性与反讽:论麦克尤恩小说《阿姆斯特丹》的叙事策略推荐CAJ下载PDF下载CAJViewer下载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免费订阅当代外国文学,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编辑部邮箱, 2015年 02期[给本刊投稿]。【摘要】伊恩·麦克尤恩可谓当代英国文坛的常青树,他的诸多作品已经从评论家的最爱变成了普通读者的宠儿。本文着眼于1998年为麦克尤恩夺取布克奖的小说《阿姆斯特丹》,聚焦作品的叙事策略,从互文性和反讽两个方面展示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南京理工大学“卓越计划”、
    帮助指数:0
  • 空间化的时间: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大众媒体记忆政治

    本文结合伯纳德·施蒂格勒对外化的记忆的探讨,分析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时间,并揭示其深层原因是大众媒体导致的记忆内在性的丧失及记忆的外化。它反映的是60年代后大众媒体浸染中的后现代美国社会,自由主义政治理想的衰落和保守主义的回归。记忆的外化作者:李荣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点击阅读全文】空间化的时间: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大众媒体记忆政治。

    帮助指数:0
  •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吃与权力

    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本文将透过食物与吃的多棱镜来审视卡特小说中性别与权力的运作机制,分早、中、后期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对吃与权力关系的不同认识及再现,从而揭示出卡特女性主义思想的转变与提升过程。关键词:安吉拉·卡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点击阅读全文】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吃与权力。

    帮助指数:0
  • 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叙事传统与当代印第安自传

    邹惠玲,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印第安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外国
    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朱文瑶,江苏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
    (11BWW05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2002)和江苏省研究生培养
    创新工程项目(CXZZ13_097)的阶段性成果。

    帮助指数:0
  • 交融中的创新:21世纪英国小说创作论

    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浪潮以及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洗礼,英国小说在迈入21世纪后非但没有死,反而涌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势头,展示出令人振奋的盎然生机。本文试图以若干当代英国主要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从"叙事形式"和"创作主题"的双重层面考察英国小说在21世纪的发展。21世纪英国小说家们批判性地继承英国文学固有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充分吸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创新精神,不仅在叙事形式上消解了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虚构与非虚构、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历史小说与侦探
    帮助指数:0
  • 舌尖上的身份:《茫茫藻海》中的食物政治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从克里斯托芬褒扬本土食物、贬损英国食物,到安托瓦内特徘徊于殖民地食物与宗主国食物之间,再到罗切斯特起初尝试接受殖民地食物,而后通过食与色的污秽之举来征服附属地的他者,所有这些人物的身份求索和恩怨情仇都与作为身体本能和文化载体的吃喝行为紧密交织在一起。琼·里斯借助食物书写揭示了餐桌及厨房中蕴藏的政治符码和人类情感。20140682504
    帮助指数:0
  • 舌尖上的身份:《茫茫藻海》中的食物政治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从克里斯托芬褒扬本土食物、贬损英国食物,到安托瓦内特徘徊于殖民地食物与宗主国食物之间,再到罗切斯特起初尝试接受殖民地食物,而后通过食与色的污秽之举来征服附属地的他者,所有这些人物的身份求索和恩怨情仇都与作为身体本能和文化载体的吃喝行为紧密交织在一起。琼·里斯借助食物书写揭示了餐桌及厨房中蕴藏的政治符码和人类情感。

    帮助指数:0
  •  306   首页上一页78910111213下一页尾页

    英美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