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词旨》的版本颇为复杂,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作为丛书之一种的形式存世的,并且有的版本在丛书中与其他词话混为一谈,在目录中不能觅得其名。丛书所录《词旨》跋文中已经说明《乐府指迷》的作者为沈伯时,而在辑录《乐府指迷》时为何还题为张炎所著呢?从署名、题名张冠李戴以及书内小标题错误的情况来看,编者对《词源》及《乐府指迷》的内容与作者混淆不清,纂辑者好像也不想弄明白。从此丛书所辑录《乐府指迷》上、下卷内容来看,显然编者只是把《重订欣赏编》中所收《乐府指迷》与《词旨》纂入此丛书而已,但它比《重订欣赏编》本更离谱,更令人不可理解:既然跋文中已经提到《乐府指迷》为沈伯时所作。
关键词:陆辅之;《词旨》;版本;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词旨》的版本颇为复杂,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作为丛书之一种的形式存世的,并且有的版本在丛书中与其他词话混为一谈,在目录中不能觅得其名。其版本流变经历了三个时期:明后期至清初丛、类书中所辑录的《词旨》;清代中后期丛书及词学书中辑录的《词旨》;清末民国时期“畅其旨”的《词旨》。从《词旨》版本的三个变化时期,可约略勾勒出词学发展的大概面貌。
关 键 词:陆辅之/《词旨》/版本/丛书
作者简介:岳淑珍(1963- ),女,河南长葛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代词学理论研究。出版过专著《明代词学批评史》等。
《词旨》的版本颇为复杂,一直以来,学界对其版本的流变关注不多。现存最早的《词旨》版本是作为丛书之一种的形式存世的,并且有的版本在丛书中与其他词话混为一谈,在目录中不能觅得其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旨》中指出:“是编陈继儒《续秘笈》中,以为《乐府指迷》之下卷。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则题曰《词旨》。莫详孰为本名,孰为改名。明自万历以后,诈伪繁兴。所纂丛书,往往改头换面,不可究诘。曹溶生于明末,故尚沿积习,以侈储藏之富也。其目一曰词说;二曰属对;三曰乐笑翁奇对;四曰警句;五曰乐笑翁警句;六曰词眼;七曰单字集虚。词不可解,似有残缺,八曰两字,则有录无书矣。其言皆无甚高论,佚无足惜。”①可见,在编纂《四库全书》的乾隆年间,四库馆臣还不明白《词旨》到底为何名。随着词学的发展,《词旨》越来越被关注,以致到清末,有学者“畅其旨”,阐释其意,丰富了其版本的种类。从存世版本来看,《词旨》版本的流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因为《乐府指迷》《词源》在《词旨》版本的流变过程中与之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文中在考述《词旨》版本时会适当涉及之。
一、明后期至清初丛、类书中的《词旨》
《词旨》在明后期至清初被纂辑在多种小品小说丛书中,这种现象当与明代后期文坛上重视小品小说有很大关系。应该说,《词旨》在元代别有版本,因为从这一时期丛书所辑录的《词旨》内容来看,后多有元人所作跋文,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存世的元代《词旨》版本。
(一)明沈津、茅一相《重订欣赏编》本
《重订欣赏编》刻于万历八年(1580),每半页9行,行20字。此本名为《词旨》,卷端题“元陆辅之著,武林黄灿阅”。我们简称为“《重订欣赏编》本”,国家图书馆有藏。此本内容包括陆辅之序文、词说、属对、乐笑翁奇对、警句、乐笑翁警句、词眼、单字集虚、两字缺。书后有跋文:“此本还在沈伯时《乐府指迷》之后,古雅精妙较是输他一着也;若新巧清丽,是册亦未可少也。元跋。”蔡嵩云《乐府指迷版本考略》认为,“元跋”即元人为《词旨》作跋[1]。此丛书亦收有《乐府指迷》,实为张炎《词源》卷下,卷端题为“西秦张玉田撰武林朱炜阅”,并把张炎所作《词源序》加上小标题径直曰“词源”,与“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字”“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杨诚斋作词五要”置于并列位置,并且对“杨诚斋作词五要”存在明显错误不予纠正。丛书所录《词旨》跋文中已经说明《乐府指迷》的作者为沈伯时,而在辑录《乐府指迷》时为何还题为张炎所著呢?从署名、题名张冠李戴以及书内小标题错误的情况来看,编者对《词源》及《乐府指迷》的内容与作者混淆不清,纂辑者好像也不想弄明白,明人刻印丛书“往往改头换面”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
(二)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
《宝颜堂秘笈》有明万历绣水沈氏刻本,每半页8行,行18字,花口。其中收录有《宝颜堂订正乐府指迷》。辑者分《乐府指迷》为上、下二卷,卷之上端题为“白云散人西秦张玉田纂,华亭仲醇陈继瑞、绣水天生沈德先校”,实为张炎《词源》之下卷内容,与《重订欣赏编》本;《乐府指迷》卷之下为《词旨》,卷端题为“元陆辅之识、沈天生、沈尊生同校”,所收内容亦同《重订欣赏编》本,并且后亦有跋文,我们称之为“《宝颜堂秘笈》本”。从此丛书所辑录《乐府指迷》上、下卷内容来看,显然编者只是把《重订欣赏编》中所收《乐府指迷》与《词旨》纂入此丛书而已,但它比《重订欣赏编》本更离谱,更令人不可理解:既然跋文中已经提到《乐府指迷》为沈伯时所作,为何编者还在其卷之上与卷之下分别署名为张玉田与陆辅之?可能的原因是辑者无缘见到《乐府指迷》,即便如此,其卷上、卷下作者已了然,为何用《乐府指迷》之名呢?《宝颜堂秘笈》本在当时影响挺大,明目录学家祁承(1563-1628)在其《澹生堂书目》中著录道:“《乐府指迷》二卷,张玉田,《续秘笈》本。”[2]显然,祁承所著录的《乐府指迷》下卷仍然为陆辅之所著之《词旨》。
新丰出版公司印行的《丛书集成新编》本《词旨》,影印《宝颜堂秘笈》本[3]。此本末附有胡玉绳(1859-1940)撰《四库总目提要补正》:“《乐府指迷》一卷,旧本题宋张炎撰,而附以杨万里《作词五要》五则。案:此编乃陈继儒改窜张炎《词源》一书而袭用沈义父《乐府指迷》之名。详阮元《揅经室外集·词源下》。又《作词五要》为杨守斋作,守斋名缵,字继翁,号守斋,非杨万里也。”
(三)陈继儒《古今诗话》本
《古今诗话》为明刻本,扉页题为“陈眉公先生集”,书名页题为“古今诗话”。每半页9行,行20字,凡八卷,辑录唐至明代诗话78种,但所录有些诗话非全本。第七卷收有《词旨》,署作者名为元陆辅之,所录内容与《重订欣赏编》本同,我们称之为“《古今诗话》本”,国家图书馆有藏。另,此丛书没有收录《乐府指迷》。此本是这个时期为唯一一种诗话丛书中辑录的版本。
(四)无名氏《锦囊小史》本
明刻本《锦囊小史》前有王道焜《锦囊小史》引,每半页9行,行20字。所辑录《词旨》与《重订欣赏编》本同,我们称之为“《锦囊小史》本”,国家图书馆有藏。所辑《乐府指迷》亦同《重订欣赏编》。卷端题撰者及审阅者亦同,也就是说此本即是把《重订欣赏编》中的内容进行转录而已。
(五)明陶珽重辑《说郛》本
清顺治三年(1646),李际期宛委山堂重梓陶珽辑录的《说郛》120卷,此丛书题为“陶九成辑,宛委山堂藏板”,每半页9行,行20字。卷八十四辑有《词旨》一卷,署作者为元陆辅之。我们称之为“宛委山堂《说郛》本”。此本与上述几部丛书中所选一样,仍与《重订欣赏编》本同。在《说郛》120卷后附有《说郛续》46卷,卷三十四中辑有《乐府指迷》一卷,署名张炎撰,仍为张炎《词源》下卷。因为《说郛》版本系统比较复杂,从宛委山堂《说郛》120卷及《说郛续》46卷所选书目来看,《词旨》有可能出自陶九成《说郛》(还有待考证,因为100卷本《说郛》没有辑录《词旨》),若此,从现有文献来看,陶九成所辑《说郛》本《词旨》当是存世之最早版本,上述明代几种丛书中所辑录的《词旨》可能皆依此本。
(六)明冯可宾《广百川学海》本
《广百川学海》所辑录《词旨》《乐府指迷》皆与《重订欣赏编》本同。只是《乐府指迷》卷端仅题为“西秦张玉田纂”。此丛书所选《词旨》我们称之为“《广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广百川学海》云:“旧本题明冯可宾编。可宾,益都人。天启壬戌(1622)进士。是编于正续《百川学海》之外,捃拾说部以广之,分为十集,以十干标目。然核其所载,皆正续《说郛》所有,版亦相同,盖奸巧书贾于《说郛》印板中抽取此一百三十种,别刊序文目录,改题此名,托言出于可宾也。”②《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广百川学海》云:“明冯可宾编。可宾事迹不祥。是书用天干名编,亦分十集,汇辑古今小品著述。据其可宾序云:‘近所刻逸史稗乘,至五秘笈,真若万花谷、多宝林,速搜粉蠹之遗,近探青缃之秘,其宏钜足以补正史而裨掌故之阙,余亦怡神辅志,非物外闲谭,即林间韵事。又出沈天生三数公订授,虽中郎玄赏,束皙通微,殆无以过。余犹疑骈语问奇之类,必坊贾所益。近喜友人重校《学海》正续,精美典瞻,因责篇同相近者为之广,并附燕都所挟抄本数种,俾玉鱼金碗,并出人间。后之藏书家,知兢流布为藏,而不以秘惜为藏,洵海内读书一快事也。’按沈天生曾刻《草堂诗余》等书,为明末公安、竟陵一流,是编者亦其流派也。所编诸书,多半出于《宝颜堂秘笈》《说郛》等书,且是本子目与《丛书举要》所列亦不相同,盖出于贾人凑集《说郛》《秘笈》等书之残版,而汇成是书也。”[4]由此可知,此丛书所辑多出《宝颜堂秘笈》及《说郛》诸书。
(七)明清之际曹溶《学海类编》本
明末清初的曹溶(1613-1685)在编辑其《学海类编》时,于《集余三·文词》中辑入《词旨》。《学海类编》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木活字排印本,每半页9行,行21字,单鱼尾,花口。此丛书所辑录《词旨》内容与《重订欣赏编》同,末尾仍有“元跋”。《学海类编》所辑《词旨》,我们称之为“《学海类编》本”。另,《学海类编》亦辑有《乐府指迷》,并且所辑仍是张炎《词源》下卷内容。可见,在清初词学渐渐复兴的环境中,人们仍然理不清楚《词源》与《乐府指迷》的关系。辑者曹溶为清初著名词人,他没有解释他所辑《词旨》与《乐府指迷》的版本来源,也没有指出《宝颜堂秘笈》误将《词源》与《词旨》杂糅为一书的错误做法。
(八)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
《古今图书集成》成于雍正三年(1725),每半页9行,行20字,有清雍正铜活字本,为类书。此书把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乐府指迷》上卷、下卷分别辑入,书名分别为《张炎乐府指迷》与《陆辅之乐府指迷》,所录内容皆与《宝颜堂秘笈》本相同。只是《词旨》跋语后无“元跋”二字。同样,辑者亦不知道《乐府指迷》《词源》与《词旨》的关系。不过,此类书在辑入的他书所引用《词旨》对句时,其出处皆标为陆辅之《词旨》。我们把《古今图书集成》所辑《词旨》称之为“《古今图书集成》本”。
(九)清乾隆年间姚培谦、张景星《砚北偶钞》本
《砚北偶钞》辑录书籍12种,凡17卷,刻于乾隆壬午年(1762),为袖珍本。每半页6行,行15字,白口,单鱼尾。其中所辑《词旨》卷端题为元陆辅之述,云间张景星西圃、姚培谦述斋阅;内容为词旨序、词说、属对、乐笑翁奇对、警句、乐笑翁警句、词眼、单字集虚。此本无跋语。我们称《砚北偶钞》所辑《词旨》为“《砚北偶钞》本”,国家图书馆有藏。其所辑《乐府指迷》卷端题为元沈伯时撰、云间姚培谦述斋、张景星西圃阅,所录内容及各节小标题与《古今图书集成》本同。似乎此丛书的辑者知道《乐府指迷》为沈伯时著,但不清楚其内容为何。
此期丛、类书中所辑《词旨》各本,卷端皆属名陆辅之,文后除《砚北偶钞》本外,皆有题为“元跋”的序文。除了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把《词旨》辑入《乐府指迷》卷下、《古今图书集成》本辑录为《陆辅之乐府指迷》,把《词旨》与《乐府指迷》混在一起外,其他各本所著录的《词旨》作者、内容皆相同,这当是因为它们同出一源所致。阮元(1764-1849)在《词源二卷提要》中指出:“是编依元人旧钞影写,上卷详论五音十二律律吕相生以及宫调管色诸事。厘析精允,间系以图,与《姜自石歌词》《九歌琴曲》所记用字纪声之法大略相同。下卷历论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五要14篇,并足以考见宋代乐府之制。自明陈仲醇改窜炎书,刊入《续秘笈》中,而又袭用沈伯时《乐府指迷》之名,遂失其真。微此几无以辨其非,盖前明著录之家,自陶九成《说郛》广录伪书,自后多踵其弊也。”[5]阮氏似乎在告诉我们,陶宗仪《说郛》中辑录有《词旨》与《词源》,即上述丛书中辑录的版本。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是前明著录之家“踵其弊”,清初不少“著录之家”仍在“蹈其辙”。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词旨》的版本颇为复杂,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作为丛书之一种的形式存世的,并且有的版本在丛书中与其他词话混为一谈,在目录中不能觅得其名。丛书所录《词旨》跋文中已经说明《乐府指迷》的作者为沈伯时,而在辑录《乐府指迷》时为何还题为张炎所著呢?从署名、题名张冠李戴以及书内小标题错误的情况来看,编者对《词源》及《乐府指迷》的内容与作者混淆不清,纂辑者好像也不想弄明白。从此丛书所辑录《乐府指迷》上、下卷内容来看,显然编者只是把《重订欣赏编》中所收《乐府指迷》与《词旨》纂入此丛书而已,但它比《重订欣赏编》本更离谱,更令人不可理解:既然跋文中已经提到《乐府指迷》为沈伯时所作。
关键词:陆辅之;《词旨》;版本;丛书 作者简介: 二、清代中后期丛书及词学书中的《词旨》 清代中后期《词旨》的辑录较前期一个时期而言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如上所述,明代后期至清初,《词旨》多出现在小品小说丛书中,此期《词旨》共有9个版本,有7种是出现在此类丛书中,一种出现在类书中,只有一种出现在诗话丛书中,没有一种出现在词学丛书中。而这个时期,《词旨》除了《艺海珠尘》本外,全部被辑录在诗词丛书及词学书中,尤其是词学丛书中。一种词书版本的辑录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个时期的词坛繁荣的状况,同时也可以说明随着清代朴学的进一步发展,明后期小品小说的风气在清代逐渐不被重视。 (一)清张宗橚《词林纪事》本 此书成于乾隆戊戌(1778),有张氏贝叶山房刻本,凡22卷。此书在附录中辑入《乐府指迷》《词旨》《词韵考略》三部词书,《词林纪事》所辑《词旨》,我们称之为“《词林纪事》本”。此本《词旨》在目录与文中卷端皆题为“元陆韶辅之撰”。而其所辑《乐府指迷》在目录及文中卷端皆题为“宋张炎玉田撰”,且内容收录仍为张炎《词源》卷下。《词林纪事》卷首有陆以谦作于乾隆戊戌十一月的序文,序文称张宗橚“家有藏书,园林池馆之胜甲于一邑,先生乃得闭关养素,留恋著述,晚年得辑是书”。由所辑《词旨》及《乐府指迷》的内容来看,其所藏版本仍是“踵其弊”之本。扫叶山房曾影印《词林纪事》本。 (二)朱琰《诗触》本 《诗触》有嘉庆三年、道光四年刻本,属于诗话丛编,其中收诗话著作16种,凡5卷。有词话2种,即陆辅之《词旨》与题为张炎的《乐府指迷》。嘉庆三年刻本书名页题为“嘉庆戊午年(1798)新镌《诗触》”,卷首有乾隆二十五(1760)年春正月海盐朱琰序,每半页9行,行22字。其中卷五辑录《乐府指迷》,卷端题为张炎叔夏撰、云间姚培谦迷斋、张景星西谱问(当为阅),内容仍为张炎《词源》下卷;卷五辑录有《词旨》,题为元陆辅之述。此本所辑录的两种词话,显然与《砚北偶钞》本同。《诗触》所辑《词旨》,我们称之为“《诗触》本”,国家图书馆有藏。 (三)清道光八年(1828)与《词源》《乐府指迷》合刻本 此本为每半页11行,行20字,黑口。其中所辑录《词源》书名页为“词源二卷”,卷一、卷二卷端皆题为“西秦玉田张炎叔夏编”,所录内容与现在通行的《词话丛编》本同。后有丁巳正月江村民钱良祐、嘉庆庚午三月谷雨后五日澹生居士秦恩复、道光戊子八月词隐老人、竹西词客、江藩等所作多篇跋文。所辑录《词旨》署名与内容皆与《砚北偶钞》同。我们称此本《词旨》为“道光八年合刻本”。另,此本所辑录《乐府指迷》题为宋沈义父伯时撰,至此,终于可以看到名副其实的《乐府指迷》内容了。其实,《词源》《词旨》《乐府指迷》三种词话的关系秦恩复(1760-1843)在其《词学丛书·刻词源跋》中有过详细明确的考述:“《词源》二卷,上卷研究声,探本穷微。下卷自《音谱》至《杂论》十五篇,附以杨守斋《作词五要》,计有六目。元明收藏家均未著录。陈眉公《秘籍》只载半卷,误以为《乐府指迷》。又以陆辅之《词旨》为《乐府指迷》之下卷。至本朝云间姚氏又易名为沈伯时,承讹袭谬,愈传而愈失其真。此帙从元人旧钞(元起善斋钞本)誊写,误者涂乙之,错者刊正之,其不能臆改者姑仍之,庶与《山中白云》相辅而行。读者当审字以协音,审音以定调,引伸触类,各有会心,洵倚声家之指南也。”③秦恩复明确辨析了陈继儒辑录误拼之谬误,理清了《乐府指迷》《词源》与《词旨》的关系。秦恩复《词学丛书》始刻于嘉庆十五(1810)年,即享帚精舍刻本,道光戊子(1828)秦恩复勘订重印,是谓道光本。比对《词学丛书》及《词源》《乐府指迷》《词旨》合刻本可知,《词源》源于《词学丛书》。随着清代词学的中兴以及考据学、辑佚学、版本目录学的兴盛,在明清之际辨别不清的三种词话此时终于以真实的面貌还原于词坛。 (四)张惠言、张百禥《词选汇编》本 此本目录为:词选二卷;续词选二卷;附录一卷,卷首有张琦重刻词选序、张百禥序,刻于道光十年(1830)。《词选》《续词选》后附有《词源》二卷、《词旨》一卷。《词旨》署名元陆辅之述,结束在“单子集虚”一节,无跋文。我们称此本为“《词选汇编》本”。此本与《砚北偶钞》本同。 (五)无名氏《诗话合钞》本 此本书名页破损,卷首没有任何信息,一册,虽辑录的是诗话,但其中有《词旨》一卷,署元陆辅之,但正文没有陆辅之词旨序,具体内容为:词统、属对、乐笑翁奇对、警句、乐笑翁警句、词眼、单字集虚。后有跋文。我们称此本《词旨》为“《诗话合钞》本”,国家图书馆有藏。此本非为完本,重要的《词旨序》被遗漏掉,并改“词说”为“词统”,不知何据。 (六)清吴省兰《艺海珠尘》本 金山钱氏漱石轩《艺海珠尘》刻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此丛书每半页10行,行21字。在《癸集·集部词曲类》辑录有《词旨》,并在书名后双行小注云:“《续秘笈》以张叔夏《词源》下卷与此并为《乐府指迷》上、下卷,误甚。”题为陆友仁撰,并在撰者后双行小注云:“友仁字辅之,吴郡人,元初尝从张炎游,著有《吴中旧事》。著录《四库全书》。”辑录内容为词旨序、词说、属对、乐笑翁奇对、警句、乐笑翁警句、词眼、单字集虚、两字已下缺。文后有跋文。此丛书所辑录《词旨》,我们称之为“《艺海珠尘》本”,国家图书馆有藏。另,《艺海珠尘》没有收录《乐府指迷》。 (七)清光绪间与《词源》《乐府指迷》合刻本 此合刻本为每半页11行,行20字,黑口。所收录三个词话的排序与道光八年合刻本不一样,依次为《乐府指迷》《词源》《词旨》,其他内容皆与道光八年合刻本同。我们称此本所辑录《词旨》为“光绪合刻本”。 (八)王氏家塾《四印斋所刻词》本 此本光绪戊子(1888)年刻印,其中所辑录《词旨》卷端署元陆辅之述,半页10行,行20字,白口,单鱼尾。内容结束在“单字集虚”处,无跋文,与《砚北偶钞》同。此本我们称之为“《四印斋所刻词》本”。 此期,清代词学高度繁荣,以前被淹没的词学文献不断被发现,在词学家务实的考证、校勘中,终于理清了《词旨》《乐府指迷》《词源》三者之间的关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即《词旨》作者著录的多样化。在明代中期至清初这一时期,《词旨》版本中对作者的著录相当统一,即为陆辅之。但此期除此之外,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局面,《词林纪事》本题“元陆韶辅之撰”,《艺海珠尘》本题陆友仁撰,并在撰者后双行小注云:“友仁字辅之,吴郡人,元初尝从张炎游,著有《吴中旧事》。著录《四库全书》。”这说使得后来的词学家对《词旨》作者陆辅之的家族、生平事迹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文献挖掘、考证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