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英语诗歌中荒野景观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将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景观置于空间理论视阈下考察,它们呈现出多层次含义:既表现为《贝奥武甫》里与文明空间的对立存在,也可具象《流浪者》等抒情诗歌中人物内心的荒凉,还在《古特拉克A》等宗教性诗歌里体现为人物发展的阈限阶段。一、文明城墙外的荒野——以史诗《贝奥武甫》为例置身于都市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常常渴望回归荒野,因为那是喧嚣城市之外的一方世外桃源。三、通往永恒家园的阈限荒野——以圣徒传记《古德拉克A》为例《流浪者》中诗人已表达在海上的磨难是远离家园的流浪者获取永恒幸福的必经阶段,荒野的阈限性(liminal)功能在宗教诗歌尤其是圣徒传记里有着更明确的阐释。

关键词:荒野;诗歌;英语;流浪者;古德拉克;贝奥武甫;景观;文明;人物;家园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将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景观置于空间理论视阈下考察,它们呈现出多层次含义:既表现为《贝奥武甫》里与文明空间的对立存在,也可具象《流浪者》等抒情诗歌中人物内心的荒凉,还在《古特拉克A》等宗教性诗歌里体现为人物发展的阈限阶段。这些个人、社会、宗教方面的指涉意义折射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日耳曼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合力作用下人们对社会关系、身份构建和家园概念的认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蕴涵。

  关 键 词:古英语诗歌/荒野景观/空间理论/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1150-1500》(批准号:11YJC752040)。

  作者简介:张涛(1981- ),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20世纪末叶出现在人文研究领域内的“空间转向”热潮引发学者们对空间问题进行了多方向深层次解读,空间理论渐渐形成跨学科的立体式发展:涉及建筑、地理、文学、哲学等不同方向①。就文学评论而言,这种综合性的空间视角不仅仅可运用于考察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古代的文本亦大有裨益。正如空间批评理论的奠基者——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其代表作《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中提到的空间特征不是单一层面,可以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方面来思考其特性[1]11。受这种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启发,古英语文学中的空间讨论可以拓展至社会生产关系、个人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等层面。

  文化地理学的引进丰富了空间讨论中对地理景观的理解,现代英语的地理景观(landscape)同源词出现在古英语中为“landscipe”②,意为土地。这一概念发展到现代衍生出极丰富的内涵:包含地面景观与历史文化二位一体的形态。著名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Mike Crang)强调应在文化的视角下解读空间,不再把空间看作是纯粹的客观景观,其实“地理景观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实践塑造出来,以符合自己文化特征的产物”[2]27。由此地理景观的社会性被凸显出来。

  同时地景这一空间性元素在各类文学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常以地域、场景、建筑等形式”[3]6出现,特定的地理空间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是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相对简单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某些地理空间也绝不只是事件发展的场所,它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具有推进作用。甚至这些地理空间本身就可被当作是一种精神建构而存在,是关于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表征形态。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特征和复杂象征涵义的地理空间。本文借助列斐伏尔有关社会空间和段义孚、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理论,分析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地理景观在基督教和日耳曼两大传统合力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功能和涵义。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将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景观置于空间理论视阈下考察,它们呈现出多层次含义:既表现为《贝奥武甫》里与文明空间的对立存在,也可具象《流浪者》等抒情诗歌中人物内心的荒凉,还在《古特拉克A》等宗教性诗歌里体现为人物发展的阈限阶段。一、文明城墙外的荒野——以史诗《贝奥武甫》为例置身于都市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常常渴望回归荒野,因为那是喧嚣城市之外的一方世外桃源。三、通往永恒家园的阈限荒野——以圣徒传记《古德拉克A》为例《流浪者》中诗人已表达在海上的磨难是远离家园的流浪者获取永恒幸福的必经阶段,荒野的阈限性(liminal)功能在宗教诗歌尤其是圣徒传记里有着更明确的阐释。

关键词:荒野;诗歌;英语;流浪者;古德拉克;贝奥武甫;景观;文明;人物;家园

作者简介:

  一、文明城墙外的荒野——以史诗《贝奥武甫》为例

  置身于都市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常常渴望回归荒野,因为那是喧嚣城市之外的一方世外桃源。但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人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不能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对未知的自然世界充满了畏惧。他们认为“社会既为个人提供必要的防御同时又是脆弱的,随时会遭遇未知力量的攻击”[4]88。这种恐惧心理投射到文学作品之中,表现为各种怪物栖身于自然荒野,时刻威胁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城邦和蛮荒的自然虽敌对存在,却也紧密相关。文明和荒野的存在本就是相对而言的,“文明创造了荒野”[5]xiii,二者比邻而居,互相影响对方的存在。正是由于早期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这种对峙,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社会性方才体现出来。

  文明和蛮荒的空间对立在古英语长诗《贝奥武甫》(Beowulf)中尤为显著。这首诗歌具有“时序前后跳动,空间不断变换的非直线式叙事结构”[6]69,但主要叙述事件都集中在一些重要场景下。荒野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叙述空间,它的出现总是和大厅这一重要意象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学者对大厅的意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与之相对的荒野则一直遭遇忽视。实际上人物在荒野中的实践展现了当时社会空间和自然空间的冲突,以及人们对文明易逝的焦虑。

  宴会大厅占据了诗歌开始部分的中心地景。在《空间的生产》中列斐伏尔提出空间不仅仅为社会关系的发生提供场所,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关系,内含于财产关系之中,又和生产力息息相关”[1]85。《贝奥武甫》中的大厅就是这样一个直接体现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地点,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社会的价值观念。诗歌早在第五行就出现了有关大厅的描写,在介绍丹麦王希尔德战胜敌人获取王位时,用的是“夺来酒宴的宝座”(5)③,[7]这样的描述。希尔德过世之后,他的后代统治王国,国力日渐强盛,罗瑟迦继承王位后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军事成功,因此国王想要在丹麦建立一座蜜酒大厅,“要向老将新兵颁发/上帝赐给他的全部礼物”(71-2)。随后大厅落成,取名“鹿厅”,罗瑟迦国王大摆宴席,招待扈从。由此可见,鹿厅的功用不只是提供宴会的场所,建立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更多象征着国王的统治力和社会的安定。

  除了体现日耳曼领主—扈从的社会关系外,鹿厅里的活动也展现出基督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国王与扈从们一起飨宴时,歌手大赞造物主的伟绩:

  上帝全能,创造这世界,

  丰饶的平原,环之大洋。

  胜利之王,指定了日月,

  为芸芸众生,照亮黑暗。(92—95)

  这段颂歌表明当时在文明的城邦内基督教教义已经产生影响,人们歌唱上帝的力量,这样歌声环绕、觥筹交错的鹿厅,仿佛一个充满阳光和生命力的伊甸园,是得到上帝恩宠的美丽空间。而大厅围墙之外,却是一片荒芜。

  前面提到古英语文学作品中,荒野常设定为怪物的出没地,这一特点在本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第一个敌人葛婪代正式登场时,就和荒野联系在一起:“茫茫荒原,全归他独占/戚戚沼泽,是他的要塞”(103-4)。明亮的大厅和黑暗的荒野间的强烈反差直接激起葛婪代的杀戮之心:它无法忍受文明之地传出的欢声笑语。当夜幕降临时,就从荒野走出,攻击吞食卫士,霸占鹿厅。怪物入侵鹿厅的行为是野蛮对文明的破坏,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侵犯,从而迫使武士们晚间不能栖居在大厅内,打破了国王和随从们的联系,稳定的社会空间失去平衡。

  随着情节的推进,大厅和荒野不再只是简单的对立,诗人在叙事上巧妙地设计了二者之间相互投射。《贝奥武甫》的叙事主线是主人公和怪物间的三次搏斗,这三次斗妖的地点分别是鹿厅、母妖的巢穴和火龙的洞穴。第一次搏斗发生在鹿厅,第二次搏斗是贝奥武甫率领随从去葛婪代母亲的巢穴中去降妖。此时争斗的性质已悄然生变:人类从第一次的被动防御到这次主动深入无人居住的空间。因此有学者指出,这场斗争是国王和怪物的领土之争,贝奥武甫旨在清除邪恶力量的行动实质上是在将丹麦王罗瑟迦对空间的控制延伸至怪物们居住的荒野[8]50。这种阐释将文本中建构的空间实践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反映出各部落不断迁徙、争夺土地和空间的情势,也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一个不断扩张领土的过程。

  后两次搏斗发生地——洞穴的外部场景描写都充斥着典型的荒野元素,景观非常相似。首先是葛婪代母亲住的地方:

  狼群出没的山坡,

  狂风扫荡的海岬,

  阴险的沼泽小径。

  那儿山泉泻下悬崖下的黑雾,

  在大地深处泛起洪流;向前不远

  再走几英里路,便是那口深潭。(1358-1362)

  而火龙盘踞在:

  巨石下露出一个阴森森的穹洞,

  山溪从水中急急奔出,

  湍流夹着滚滚毒焰。(2044-2046)。

  两处场景的描写均成功渲染出荒野的危险和神秘,也预示着贝奥武甫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两个洞穴的内部场景还与大厅的意象实现了某种并行。首先大厅一词反复被提及指称母妖居住的潭底洞穴(1513,1545,1557,1570);贝奥武甫也被戏称为“大厅来客”(1545)。而在介绍火龙盘踞的洞穴内景时,和大厅有关的表述也被多次使用(2410,2422)。这种戏仿似的方式巧妙地将两大对立空间并置起来。戏仿是更生动的对比:两类地点皆藏有财富,但性质截然不同。怪物们的洞穴即使储存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不能生产社会关系,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因而在鹿厅里体现国王和武士紧密社会关系的财富在这里只是静止的存在,怪物居住的荒野没有被纳入到社会发展的范围,是落后的自然空间。

  即使荒野是隔绝在文明城墙外的落后空间,二者之间的界限却不稳定牢固。诗歌开始,丹麦王国的鹿厅甫一建成,诗人就指出它在静静等待“战争的火焰、恐怖的焚烧”(83)。而诗进行到后半部分时高特王国的大厅落得被火龙烧毁的结果。这首史诗最后的结尾类似挽歌:英雄死去,大厅被毁,文明社会的根基已然动摇,王朝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荒野是文明对立物,反证着社会空间的存在。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英美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英美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英美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英美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英美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英美文学最记录:2620
  • 英美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