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被称为“当代狄金森”、荣膺2011年普利策诗歌奖、2012年度“国家人文奖章”的美国诗人凯·瑞安认为诗歌多为游戏,倡议以一种游戏式的姿态建构诗歌,在一种貌似游戏娱乐的轻松氛围中作出思想的审视和批判。本文主要借助游戏批评,兼容日常生活批判视角审视诗歌中习语的“老调新谈”游戏主题,探讨瑞安如何从最平凡、最俗套的习语引入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在主流文化圈外寻求自我的独特艺术。 344)瑞安不愿被流行的学院派诗歌同化,意图寻找一种诗歌形式:倡议以游戏诗歌新的形式去刷新旧有的诗歌形式,摆脱传统的理性思维对创作的全方位的垄断,反抗诗歌在校园里的重复循环。②本文诗歌均选自瑞安的《尼亚加拉河》、《瑞安诗歌精选集》和《象岩》三部诗集。
关键词:诗歌;瑞安;生活;习语;诗人;艺术;知识分子;文化;石灰;语言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被称为“当代狄金森”、荣膺2011年普利策诗歌奖、2012年度“国家人文奖章”的美国诗人凯·瑞安认为诗歌多为游戏,倡议以一种游戏式的姿态建构诗歌,在一种貌似游戏娱乐的轻松氛围中作出思想的审视和批判。她的诗歌蕴含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游戏精神。本文主要借助游戏批评,兼容日常生活批判视角审视诗歌中习语的“老调新谈”游戏主题,探讨瑞安如何从最平凡、最俗套的习语引入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在主流文化圈外寻求自我的独特艺术,从而揭示诗人对历史、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游戏元素的思考和强烈情感的表达。 关 键 词:凯·瑞安/老调新谈/游戏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当代诗人凯·瑞安研究”(项目编号:13WLH2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诗人凯·瑞安的游戏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4BWW0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吕爱晶,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英美诗歌研究 著名诗人凯·瑞安(Kay Ryan,1945- )凭其独特的游戏诗歌在当代美国诗歌多元并存的局面中脱颖而出,于2008-2010年间两度荣膺桂冠诗人的称号。瑞安是美国历史上以公开的女同性恋者身份,获选为国家桂冠诗人的第一人。她崇尚诗歌是一种高级娱乐,善于从陈词滥调的习语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习语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奇特事物。它富有诗意并蕴含人类神秘的经验,是一种转移了的空间,或者说是一种隐喻的地方。但它被瑞安精心编织在诗歌中且加以时代韵律的演奏,立刻散发出老调新谈的游戏异彩。在瑞安看来,习语是来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形形色色的生活经验的产物,具有完整而独特的意义。习语镶嵌在瑞安的诗歌中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的计谋与策略,也是诗人构建游戏诗学的重要元素。 一、习语的游戏空间:日常生活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认为游戏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职能,是生命存在的自我表现(34-35)。游戏体现了一种近乎绝对自由的精神。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文之悦》(The Pleasure of Text)中指出游戏文本能给予人摆脱束缚后的自由感和快慰。瑞安与伽达默尔、巴特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认为诗歌创作是一种高级娱乐游戏。2009年10月,她发起了“心之悦诗歌”(“Poetry for the Mind's Joy”)①项目,倡议诗歌文本的游戏性。而习语在瑞安的游戏诗歌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习语是日常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生产活动和生活经历的结果。日常生活是人们每天所做、所想、所感觉的事物。它是一种普通文化的场所,也是瑞安诗歌习语的游戏生存空间。 瑞安偏好安静,常静静地待在家里或骑着自行车细细品味日常生活中的愉悦游戏。在诗歌中其着重描写日常生活中游戏瞬间的美丽,找寻游戏美学的艺术维度。兹举《一只猫/一个未来》(“A CAT/A FUTURE”)为例: 猫随时 可以决定 拉上眼后的 百叶帘, 而凝视 中的一切没有 改变,但猫已 不在那里。同样 未来可以关闭: 但它仍在那里, 没有丝毫的无礼。(11)② 有关猫眼睛的习语比较常见。如:“掩耳盗铃;猫闭眼偷吃奶油”(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猫也可看国王;小人物也有相应的权利”(cat may look at a king)。猫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宠物之一。与一般人的观察视角不同,诗人从猫的生活习性游戏般地跳跃到了“未来”,赋予未来新的思想维度。未来如同猫的凝视,看似百叶窗可以随时拉上拉下,掌控一切。“而凝视/中的一切没有/改变,但猫已/不在那里”。未来看似可以掌握,但未来的容貌似乎永远无法知道。这里的猫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意蕴。在瑞安看来,日常生活现场是生活最本真的实在,是一种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生活的意义就是体味其中呈现的丰富感性和实现其感性满足。人类需要通过理性逻辑去分析和认知世界并从中得出客观真理,应该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感受生活世界,呵护和体验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证实生命存在的细节与点滴、琐屑与片断、感性与美感等游戏审美元素。这与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思想颇为相似: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被称为“当代狄金森”、荣膺2011年普利策诗歌奖、2012年度“国家人文奖章”的美国诗人凯·瑞安认为诗歌多为游戏,倡议以一种游戏式的姿态建构诗歌,在一种貌似游戏娱乐的轻松氛围中作出思想的审视和批判。本文主要借助游戏批评,兼容日常生活批判视角审视诗歌中习语的“老调新谈”游戏主题,探讨瑞安如何从最平凡、最俗套的习语引入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在主流文化圈外寻求自我的独特艺术。 344)瑞安不愿被流行的学院派诗歌同化,意图寻找一种诗歌形式:倡议以游戏诗歌新的形式去刷新旧有的诗歌形式,摆脱传统的理性思维对创作的全方位的垄断,反抗诗歌在校园里的重复循环。②本文诗歌均选自瑞安的《尼亚加拉河》、《瑞安诗歌精选集》和《象岩》三部诗集。
关键词:诗歌;瑞安;生活;习语;诗人;艺术;知识分子;文化;石灰;语言 作者简介: 与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玛丽安娜·穆尔(Marianne Moore)等相似,瑞安也倾向于描写日常生活,挖掘和表现其中蕴藏的不同美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瑞安诗歌中的日常生活混合着一种熵的场景。兹举《苦药》(“Bitter Pill”)为例: 一粒苦药 不需要 吞下去 才有药效。只需 读药瓶上 你的名字 就有作用。 仿佛有 某种抗 安慰剂效用。 仿佛自我 被毁掉。(13) 诗歌的标题令人联想到习语“吞下苦果”(bitter pill to swallow),表示难以接受的苦事。这里以药丸为例引发了一种生活的痛楚。苦涩的药丸,不管是否吞下,只要读到药瓶上的说明书,药丸的苦味已是一种深深的痛楚潜入心房。如同济慈《夜莺颂》(“Ode to Nightingale”)中的发话者喝了毒酒一样,心在痛!这种痛楚又令人想起瑞安恬淡寡欲的生活。诗人被称为“现代隐士”,常常远离繁华的城市生活,在自己有限的空间思考和体会生活的意义。或许,科技发达带来的喧闹生活对于诗人来说就是一剂苦药。科技就像一粒苦涩的药丸,它可以治愈生活中的一些“疾病”。但是药三分毒,“仿佛自我/渴望/被毁掉”。诗中的自我或指人类。今天的人们用倍增的速度和心态去苛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定律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从可利用的到不可利用的状态,从有效的到无效的状态转化。这种无效能量已从人们那里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尽管它现在并未湮灭。熵就是这种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当熵达到最大值,一切能量差别均趋向于零,所有可能的有用能量消耗一空,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将是永恒的死寂。也就是说,宇宙正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过分追求物质和能源,只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才是人生游戏的一剂终极苦药! 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脉动——宏大叙事消解,日常生活回归人们的视野中心。战后,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人们生活中一步步建构,文学的审美意识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高雅、严肃和纯粹色彩的文学正渐渐被日常生活文学所替代。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说过:“永远不会有一首最终的诗歌。”(319)人们不再苦寻终极和完美的事物,转而关心此在。把持当下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旨。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欲望与需要、严肃与轻浮、自然与文化、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结合点和冲突点。”(转引自吴宁173)“日常生活绝非只是社会生活中那卑微烦琐的一面,它同时也是社会活动与创造性的汇聚地和策源地。”(Lefebvre 19)日常生活蕴含超常的惊人活力与无限的游戏创造能量。它是人生存的领域,也是习语的生存空间。离开日常生活,习语就不存在。 瑞安用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习语游戏空间——日常生活的璀璨,构筑“心之悦诗歌”大厦,意欲从永恒轮回的日常生活深处发现历史的无穷希望与可能性,寻找人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