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拟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天体星辰表达,指明莎士比亚对占星学的怀疑态度以及对新科学——天文学转向——的支持。⑥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天体星辰现象的表述进行分析,梳理出莎士比亚对待占星学和天文学的态度,以进一步探讨在这一转折时期莎士比亚的宇宙观。卡姆登看到莎士比亚剧中大量不同观点后,认为很难确定莎士比亚对待星体预测的态度,并质疑科泽尼以下一种观点,即认为莎士比亚的“信仰似乎给出了名义上我们不知道的貌似正确的答案”。尽管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中似乎没有提及哥白尼的日心说,但天文学家彼得·阿瑟在《哈姆莱特的宇宙》和《莎士比亚与现代科学的开端》以及一系列的文章中指出,《哈姆莱特》是一部关于哥白尼主义(Copemicanism)的复杂寓言。
关键词:占星学;天体;星辰;河北教育出版社;戏剧;莎士比亚全集;哥白尼;地球;宇宙;英格兰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在16、17世纪的英格兰甚至整个欧洲,占星学是大众普遍接受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天体、星辰的比喻和占星学的相关知识。但是随着某些天文现象(如新星的出现、彗星、流星雨等)的突然出现,其发展出现了巨大转折,古代占星学逐渐没落,而现代天文学则慢慢发展起来。本文拟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天体星辰表达,指明莎士比亚对占星学的怀疑态度以及对新科学——天文学转向——的支持。 关 键 词:占星学/天文学/莎士比亚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早期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2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胡鹏,南开大学文学院 占星学(astrology)肇始于古代巴比伦人对天体的探索,经过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发展及中世纪早期阿拉伯占星家的进一步完善之后传入欧洲。占星学的影响在16、17世纪的英格兰达到了顶峰,人们有着广泛的共识,即星辰有着巨大的力量。不管是赞成抑或反对占星学,众多得以保留的年历和相关书籍便是其知识普及的明证。①天体知识深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而文学作品中也大量涌现相关内容,正如胡家峦先生在《历史的星空》中提到:“宇宙……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②而德瑞克·帕克的《众人皆知:威廉·李理和17世纪占星学》(Familiar to All:William Lilly and Astrolog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中就以莎士比亚为例指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占星学在大众心中的重要地位。③实际上,占星学一词并未直接出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他仅使用了astronomer,astronomical,astronomy三词共四次。④《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忒西忒斯提到:“天文学家(astronomer)会预告说,天象将会发生奇异惊人的某种变化。”《辛白林》中依摩根说:“啊,星象家(astronomer),你看天识星的本领,像我认他的自己,你就能明察未来一切。”《李尔王》中埃德加问弟弟:“你几时变成了一个星占家(a sectary astronomical)?”而astronomy只是在十四行诗第十四首中出现。⑤但是,间接的相关知识如太阳、月亮、地球和其他行星(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的意义和天体变化现象(如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等等)则大量出现在戏剧中。实际上1572-1620年间所发生的众多天文事件更是将占星学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激烈的讨论并导致了现代天文学的诞生。⑥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天体星辰现象的表述进行分析,梳理出莎士比亚对待占星学和天文学的态度,以进一步探讨在这一转折时期莎士比亚的宇宙观。
内容摘要:本文拟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天体星辰表达,指明莎士比亚对占星学的怀疑态度以及对新科学——天文学转向——的支持。⑥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天体星辰现象的表述进行分析,梳理出莎士比亚对待占星学和天文学的态度,以进一步探讨在这一转折时期莎士比亚的宇宙观。卡姆登看到莎士比亚剧中大量不同观点后,认为很难确定莎士比亚对待星体预测的态度,并质疑科泽尼以下一种观点,即认为莎士比亚的“信仰似乎给出了名义上我们不知道的貌似正确的答案”。尽管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中似乎没有提及哥白尼的日心说,但天文学家彼得·阿瑟在《哈姆莱特的宇宙》和《莎士比亚与现代科学的开端》以及一系列的文章中指出,《哈姆莱特》是一部关于哥白尼主义(Copemicanism)的复杂寓言。
关键词:占星学;天体;星辰;河北教育出版社;戏剧;莎士比亚全集;哥白尼;地球;宇宙;英格兰 作者简介: 一、自然占星学 桑德海姆指出,频繁提及的占星学不单单只出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观众对这一现象和相关的民间传说相当熟悉。占星学可分为两类:自然占星学(astrologia naturalis)和决疑占星学(astrologia judicialis)。自然占星学研究的是对自然现象的推测预言以及天体(包括太阳、月亮)对气候、潮汐和所有生物的诞生、成长、死亡的影响;决疑占星学则运用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尤其是太阳系内的行星的位置)来解释或预言人的命运和行为。⑦但两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被混淆。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前者与其说是真理信仰不若说是物理研究的分支,更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而后者可视为一种神秘主义。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所进行的一般性天体现象陈述(即自然占星学)。自然占星学认为星体会影响天气以及人的身体(如出生、成长和死亡),正如李尔王所说:“凭太阳的圣光,黑夜女神的魔法,主宰人类生死的天体的运行。”(28页)莎士比亚在其诗歌中分享了同时代关于自然占星学的观念,在第15首十四行诗中这样写道: 我这样考虑着:世间的一切生物 只能够繁茂一个极短的时期, 而这座大舞台上的全部演出 没有不受到星象的默化潜移; 我看见:人类像植物一样增多, 一样被头上的天空所鼓舞,所责备。⑧在笔者看来,莎士比亚戏剧中有两类关于自然占星学的表述:一是单纯的记述,二是间接反映历史上出现的天文现象。 第一种以《暴风雨》为例,卡力班对普洛士帕罗说:“(你)教给我:白天升起的大亮光叫什么,黑夜升起的小亮光那又叫什么。”⑨这明显是自然占星学的基本知识,即以光亮来区分太阳和月亮。而且在西方传统中,《圣经·创世记》开篇就说,“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很明显,这里所反映的正是古人对天体的最初认识。⑩ 第二种则可以在《哈姆莱特》中发现,戏剧一开篇就出现了关于超新星的描述。霍拉旭这样说道:“就在昨天那一晚,就是北极星西边的那颗星星移到了它现在闪耀光辉的位置。”(11)实际上英格兰1572年11月的星空中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新星(之后被命名为第谷超新星,因为是第谷·布拉赫于11日首先观测到的),甚至在白天同样肉眼可见,并持续数月之久。莎士比亚创作戏剧最重要的来源——霍林舍得的《编年史》中也这样记述:“11月18日的清晨,北边仙后座的星群中出现了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它比木星还要闪亮,不比金星差多少。而且这颗星星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位置……几乎有16个月。”(12)而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也借斯蒂芬之口说道:“当那颗星消失的时候,他年方九岁。”(13)正如利维所说,“莎士比亚对天体星辰的兴趣很有可能就始于8岁时目睹的1572年超新星”,“虽然我们无法证实莎士比亚是否喜爱观察夜空,但他的作品无疑证明了这种兴趣”,而《哈姆莱特》中的这段描述无疑是这一天文现象的反映。(14) 同样,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记述了行星相聚的场景。《亨利四世》中,太子提到:“土星和金星聚在一起了!不知道这一年的历书上要怎么说?”波因斯回应:“你看,伺候他的那个人,那个火焰熊熊的三角星群(Trigon),也在跟他的主人的心腹、手册和记事本说体己话呢。”(15)显然太子把福斯塔夫比作土星(年老而又纵欲狂欢之神),把桃儿比作了金星(青春和爱的女神)。正如格勒瓦指出的那样,1583年木星和土星相聚的天文事件有着重大的文化影响,年轻的莎士比亚显然也受到了影响。(16)而奥斯顿进一步阐释了莎士比亚在可能创作于1590年代的《亨利四世》中所描述的两星相聚就是对这一事件的回忆。(17) 因此尼尔森指出文本中描述的已发生天文现象的文化意义是“带着明显的意图和历史形式使得文本产生某种变化感以拉近时间距离”,“是作为一种将经验转化为戏剧设计的象征形式”。(18)可见莎剧中新星的出现、木星和金星相聚的历史事件的植入正是他对宇宙的原初体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