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内容提要: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大历史叙事。斯威夫特在阈限空间中找到当代英格兰性的典型地理,并用“普遍的人文主义”的文学叙事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的归属感。一、地方与英格兰性英格兰性(Englishness),顾名思义是指英格兰的民族性格和身份。三、地方迁移与英格兰的差异多元现实地方不仅以记忆的承载者身份与英格兰性的历史维度相连,也影响和体现着英格兰性的现实维度。四、阈限空间与英格兰的人文主义故事讲述斯威夫特从地方视角出发,不仅解构了英格兰的光荣历史和同质现实,也探讨了本质主义的英格兰性解体之后英格兰人如何寻找归属感的问题。
关键词:创伤;故事;英格兰性;英格兰人;身份;斯威夫特;阈限;人文主义;乡村;叙事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大历史叙事;通过讲述包括少数族裔在内的少数群体地方迁移的故事,用英格兰的差异多元现实解构了同质化的英格兰性。斯威夫特在阈限空间中找到当代英格兰性的典型地理,并用“普遍的人文主义”的文学叙事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的归属感。 关 键 词:地方/英格兰性/乡村/阈限空间/普遍的人文主义 基金项目:安徽工业大学2014校级青年项目“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中的地方悖论研究”(QS201422)。 作者简介:宁静,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斯威夫特(Graham Swift)新作、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2014)是他自创作《水之乡》(1983)以来的七部长篇小说、一部随笔集之后,时隔三十余年向短篇小说形式的一次回归。与上一部短篇小说集《学游泳与其他故事》(1982)相比,新作分量更重,题材更为丰富多样,笔力也更加大胆矫健。作品扉页引用了斯特恩(Laurence Sterne)《项狄传》中的一句话:“天哪,我的母亲说,这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纵观全书,一个答案无疑是英格兰。正如斯威夫特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所说,(故事集中)“每一个故事完全可以单独来读,但我希望它们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本质已由书名所提示”。(Swift:“Graham Swift on Englishness”) 作为“英格兰生活的编年史家”,(Scholes)斯威夫特对英格兰这一地方和英格兰性的关注由来已久。他承认自己对英格兰风景怀有真诚的热爱,并且无论他对自己的国家有多么不满,他始终认为自己祖国的土地本身是好的,称这种强烈而原始的感情为“土地之爱”。(Swift,2009:302)《水之乡》里东安格利亚的芬斯沼泽地、《从此以后》(1992)和《但愿你在这里》(2011)的西部乡村德文郡、《杯酒留痕》(1996)中的“英格兰花园”肯特郡等,无一不是这种“土地之爱”的明证。在回答“您是否觉得一直在写作中考虑做英格兰人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时,他说: 这从来不是一个有意识的目的,但是,我的写作反映了我的国家和属于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尽管我对我的国家的外表有一种真挚的热爱,我还是喜欢走出去看它,仿佛带着陌生人的眼光。……非常显然,当“土地”和“乡村”与国家的观念混为一谈,被用来“以国家之名”行事的时候,我的小说是持复杂而质疑的态度的。(Swift:“Graham Swift on Englishness”) 这说明,尽管他承认自己对英格兰地方的本能热爱,却有意识地与民族主义感情和宏大叙事保持批判的距离。他一直强调“地方是路径,是通往普遍性的入口”,他的书“或许是关于英格兰的,但可能主要是关于我们每个人都占据的内在领土的。除了人的身体界限,这片领土没有边界”。(同上)也就是说,他是通过写英格兰人来写普遍的人,通过写英格兰性来写普遍人性的。斯威夫特对英格兰性的理解既包含又超越了英格兰的地方特性,体现了普世的人文关怀。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大历史叙事。斯威夫特在阈限空间中找到当代英格兰性的典型地理,并用“普遍的人文主义”的文学叙事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的归属感。一、地方与英格兰性英格兰性(Englishness),顾名思义是指英格兰的民族性格和身份。三、地方迁移与英格兰的差异多元现实地方不仅以记忆的承载者身份与英格兰性的历史维度相连,也影响和体现着英格兰性的现实维度。四、阈限空间与英格兰的人文主义故事讲述斯威夫特从地方视角出发,不仅解构了英格兰的光荣历史和同质现实,也探讨了本质主义的英格兰性解体之后英格兰人如何寻找归属感的问题。
关键词:创伤;故事;英格兰性;英格兰人;身份;斯威夫特;阈限;人文主义;乡村;叙事 作者简介: 一、地方与英格兰性 英格兰性(Englishness),顾名思义是指英格兰的民族性格和身份。很长时间以来,英格兰性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与英格兰人长期的帝国缔造者、历史胜利者身份有关。英格兰性被掩盖在帝国的光芒之下,甚至与英帝国性等同。这一切在20世纪,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帝国的衰亡而改变:前殖民地的独立,英联邦政府的权力下放以及以苏格兰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入欧盟导致的主权部分丧失,美国等世界大国的崛起,全球化背景下移民的涌入等,深刻改变了英国的国内外状况和英格兰人的心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寻找和定义英格兰性成为众多英格兰人的选择,也成为学术界,包括文学评论界的热门话题。 其实,英格兰性虽然缺乏准确定义,却有一个明确的指代——英格兰这一地方本身。很多人认为,正是英格兰本土风景的神秘和独特性,给英格兰人带来民族认同感。福特(Ford Madox Ford)有一句经典名言:“整个盎格鲁-撒克逊人都不是种族的问题,而仅仅是地方的问题,地方与精神,精神是环境的产物。”(转引自Baucom:3)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在《英格兰:一曲挽歌》中提出,英格兰人没有现代国家意义上的民族身份,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由“与英格兰这个地方的个人关系”形成的,是由“家的体验”造成的,这个地方因为这种个人关系而“具有神秘色彩”。(15)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在《阿尔比恩——英格兰想象力的起源》一书结尾写道:(英格兰文化)“最强大的冲动见于我所说的地方精神中,意思是一个地方可以对所有在其中生活的人产生影响和引导的作用。……地方精神可以被用来包括整个民族本身。”(464) 在所有蕴含着英格兰性的地点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当属英格兰“美好的绿地”(“green and pleasant land”)了。这一表述最早见于英国诗人布莱克(William Blake)1804年的诗作《耶路撒冷》。①“美好的绿地”无疑是指英格兰乡村的美好田园风光,因此这一特性又被称为“乡村神话”——“自工业革命以来,常常存在于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中的对英格兰乡村的深深眷恋和渴望”。(Taylor)“神话”一词暗示,用对乡村的向往表征英格兰性是一种文化的建构,而非内在、本质的属性。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对民族下过著名的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Anderson:6)霍布斯鲍姆强调民族建立过程中人为因素的重要性,认为民族主义早于民族的建立,而不是相反。(10)据伯布里克的研究,田园风光崇拜起源于古代,在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蔚然成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格兰受贵族阶层的推崇而重现生机,工业革命开始后更是作为工业革命弊病的解药,被英格兰社会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新兴中产阶级所追捧。它在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风景画中得到展现和发展,却往往刻意抹杀了画面中不尽如意的部分(如下层阶级的贫苦生活等),成为中产阶级趣味的反映。(Berberich:209—11)一直以来,乡村神话在文化(文学影视作品、音乐、广告和旅游产业,等等)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深深影响着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而这一“想象和理想化的风景”(213)作为一种刻板印象,其背后所隐藏的不稳定因素和权力斗争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