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以其文化地位、内在容量和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遗产中的“巨神” 黔南民族师范大学吴教授在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吴的专著《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中,我们会深切感受到吴所引用的扎实而丰富的史诗文献和民间记录及田野资料 它系统而简洁地梳理了苗族古歌的叙事传统,其对苗族古歌的理论分析是必要而准确的 通过阅读,读者会突然对苗族古歌的研究领域感到困惑 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苗族古歌的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对苗族神话的探索乃至苗族传统文化的现场传播都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吴热衷于苗族古歌史诗形态、口头传统与程式理论、史诗创作与现场表演、史诗民族志等领域的拓展研究 在他的研究中,苗族古歌的叙事语境、民俗风情、叙事形式和叙事方式大多是他们直接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你家有很多名师,很多祖师爷都很会唱歌。” 你爸爸教你爸爸,你爸爸教你你更强。 锋利如客家上好的铜针,胜过织缎和挑春 这是一首古老的苗族歌曲“宋花”,由吴的祖父演唱 这首歌一直激励着他在苗族古歌的传承和研究道路上探索和努力 吴虽然出生在一个汉族农村,但他从小就在苗江腹地的清水河畔跟随父母学习苗语、和苗族风俗 这是一个讲述和研究苗族古歌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祖母是当地著名的歌手,他的母亲和几个叔叔叔叔精通苗族古歌、传统医药、木铁制作工艺等 他的父亲金丹先生是最早提出中国科学名称“苗族古歌”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和马学良先生就共同进行了苗族古歌的翻译和整理,并在60多年的苗族古歌研究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为吴的民族志观察和史诗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译安排不仅是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研究的基础 虽然苗族古歌的汉译本在过去已经有过好几个版本,但吴深深地感到,如果没有的原作,单靠研究汉译本是很难走进这个房间的,有时翻译的不准确会导致对文学的期待甚至错误 在此基础上,他和他的父亲整理和翻译了苗族和中国人收集的古代歌曲和苗族语言的原文 这时,由于贵州民族出版社的倡议,加上俄亥俄州立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马克·本德博士的参与,苗族汉译英版苗族史诗的诞生成为必然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是以七个字为基础的,信、达、雅是他们的目标。中英文注释六七百条,有助于苗、汉、英读者的阅读理解 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外史诗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有学者在书评中指出,该书是“苗族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苗族典籍多语种翻译空的空白,也为逐渐成为国际名校的苗族古歌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2年11月,在国际史诗研究峰会上被学者誉为“跨国合作的经典文本” 这一80万字的成果获得了贵州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当今时代,如何利用多媒体科学、全面、立体地记录苗族古歌这样的生活形态口头传统?这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的专项项目《苗族史诗(黔东南)》的立项,为吴实现这一夙愿提供了便利 他和他的学术伙伴们冒着酷暑进入苗族乡镇,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背景下录制、录像苗族古歌的表演,用苗语采访叙述者,并用多媒体进行录制 这是用这种方法对苗族古歌进行科学采集和记录的唯一结果 古歌同步录音录像直播9小时,近4000行文字 特别让他高兴的是,在这次田野调查中,原本被认为已经失传的苗族古歌《哈李咏》被收藏了起来 这首1000行左右的古歌,由于其悲剧性的叙事,无法在一般场合描述,以至于学术界和民间曾经认为它失传了。这一发现为苗族古歌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为了研究苗族古歌及其文化,20多年来,吴坚持每年至少在苗族乡进行三四次田野调查。一个节日活动、一个简单的祭祀、一场婚姻和一座新房子都完成了...都离开了他的身影。连续15个春节,他都是在苗乡和歌海里度过的。 30岁时出版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是吴第一部研究苗族古歌的著作。它是以原始的苗族古歌、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苗族文化生态为基础的 从苗族古歌所反映的苗族的起源、名称、迁徙,到社会形态、民族关系、支系关系;从哲学、原始宗教、婚姻家庭、生活习俗,到农业、畜牧林业、手工业、天文历法等。 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苗族古歌热”以来,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系统、全面地研究苗族古歌历史文化价值的书 苗族学者李炳泽曾评价为“百年来资料收集和研究的积累(苗族古歌),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