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和发展成熟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期。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我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创新”、“形象”、“典型”、“创作方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 “文学风格”等概念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成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演说”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 用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构建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蔡仪的“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有着重要的创新,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理论体系/构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06BZW605 )。 作者简介:季水河、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成熟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期。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方面,马克思主义古典作家的文学理论着作基本上被翻译成汉语出版,有些着作出现了许多翻译,这在为构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提供丰富理论资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方面,是周扬、胡风、冯雪峰、毛泽东、 出现了以蔡仪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在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成熟、为构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提供直接理论成果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经历了从范畴体系的形成到思想体系的建立、理论体系的构建的发展过程,初步构建了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 一、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体系的形成表明,“范畴作为《帮助认识和把握自然现象的网络结合》,反映了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 也就是说,文学观念的革新也多表现为类别体系的革新,理论革新的道路首先依靠“用语革命”。 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首先依赖其文学理论范畴的变革。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中,主要形成了下述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不同的范畴体系。 1 .构成文学本质范畴体系的文学本质,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第一要素,大部分文学理论家和文学理论书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文学本质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是文学,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等,涉及文学本质问题的主要范畴有“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创新”等。 “社会生活”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有“文学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就不能文学”的想法。 “人民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原料矿床,这是自然形态的,是粗糙的,但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使所有的文学艺术相差甚远,它们是所有文学艺术都无法用尽、无法用尽的唯一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有这样的源泉,所以没有第二个源泉”。 ③第二,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反映的对象。 “文艺反映生活”“文艺内容来自实际生活”。 ④“文学和科学、哲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 ⑤第三,社会生活是文学价值的体现对象。 文学的价值是“让读者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 ⑥“意识形态”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主要用于文学本质的定义和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的阐释。 在文学意识形态论中,物质和存在是第一性的,精神和意识是第二性的,文学作为精神产品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反映在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文学被称为意识形态或特殊意识形态。 文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某个社会中产生的作品,当然反映了那个社会底层的生活,那个社会底层的特定风貌,特定的色彩,特定的性格”。 但同时,“文艺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文艺不是生活的底层,文艺作品所表现的必须是作家从生活中提取出来,在作家底层发挥主观活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 文艺不是生活的奴隶,不是屈服于眼前的生活,而是要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具有使生活前进的力量”。 ⑦在阶级社会和政治斗争复杂的时代,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大众多有利,应该成为革新政治的工具”。 “继承创新”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中一直是话题,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文艺大众化争论到40年代的文学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继承和创新是重要讨论的领域。 关于继承和创新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文艺大众化讨论中,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利用过去文学传统中民间文艺的有益成分和大众化语言,为人民大众服务。 例如瞿秋白主张利用白话小说中的一些有益因素和浅滩语言来创造大众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冯雪峰主张的“中国传统和现有民间艺术”中“利用宝贵的智慧和特色的艺术表现麟片,作为我们艺术的积累,我认为是我们新的艺术创造出来的”“综合重构新的大众艺术”。 ⑨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中,重点是利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的方法,即旧形式和新内容共存的“旧塑料瓶新酒”。 鲁迅认为,要确立新的民族形式的文学,必须继承和改革旧的形式。 “旧的形式应该采取,必须删除,删除,必然有利。 这一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即改革”。 ⑩周扬认为“旧形式是抗战政治宣传的必要和有力武器”,但由于旧形式也存在问题,“民族新形式的确立,不仅仅依赖于旧形式”“即使利用旧形式也不能保存整个旧形式,而是改造艺术思想,批判利用旧形式,改造新形式 ( 11 )在处理外国文学作品的讨论中,重点是如何处理外国文学遗产,如何吸收外国文学作品。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期,代表性的观点有鲁迅的“带来的主义”,周扬的不学者用毛皮理解精神,胡风的“从生活和作品理解”等。 鲁迅的“带来的主义”,对外国文学作品认为“我们要用脑髓,用眼睛,自己带来”,在带来的过程中,首先“占有”,然后“选择”,其态度是“沉着,勇猛,有分量,不利己”,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新文艺”的食粮 ( 12 )周扬强调“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始于西方文学的进口”,学习西方文学,强调“不仅要满足西方的毛皮,还要了解西方的精神,取外国所长,已经修复国家的缺点。 ( 13 )胡风对外国作家不是直接接受他的“思想”,而是机械地学习,我们应该从他的生活和作品中理解,他在当时的历史限制下如何接触现实生活,如何从社会的真实中创造艺术的真实, 他的作品哪些要素在文学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增强我们对生活和艺术关系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艺术认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 14 ) 2、文学创作范畴系统的构成文学创作,作为文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同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注讨论的重要课题,文学创作论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创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文学创作的特点、文学创作的方法、文学创作的要求等。 文学创作研究所的主要范畴有“形象”“典型”“创作方法”等。 “形象”是20世纪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形象”一词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中包含三个意义。 一是文学反映生活的特点。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之一,文学与哲学、宗教、伦理学等同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与哲学、宗教、伦理学相比,特殊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文学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即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周扬从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到了那个。 文学和科学、哲学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不同之处在于文学通过具体的形象达到了客观的真实。 ( 15 )大致同一时期,胡风也是“艺术和科学是一样的,因为‘为了表现客观的真理’,它概括了社会的事物但是艺术和科学不同,其中的真理是由感觉的个体( this one )来表现的,艺术中的社会的东西是通过个人的东西,个人的东西是温暖的 到了40年代初,冯雪峰强调“要认识到形象性这一“艺术的根本特性”,就必须从“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真理出发”,艺术也强调“进行诗的创造来把握客观现实的真相”( 17 )。 二是文学思维方式。 文学与哲学、宗教、伦理学反映了生活的不同特征,也为两者的不同思想所决定。 如果在概念体系中反映生活的哲学、宗教、伦理学中以抽象思维为主,在形象体系中反映生活的文学中以形象思维为主。 文学这一观点的特征,在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期的中国文学理论界,有很多理论家认识到。 周扬认为,形象思维是艺术特殊性的表现,也是塑造艺术形象的要求。 “艺术的特殊性是“借鉴形象的思考”,没有形象就不存在艺术。 ( 18 )胡风也强调艺术有特殊的目的,艺术家有特殊的能力,“感觉世界是艺术的基础目的,‘形象的基础思维’才是艺术家的基础能力”( 19 )。 冯雪峰没有直接说形象思维这个词,他强调了感性和感觉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艺术的形象,自然需要根据感性和感性,赋予感性”,“在艺术中,直接的经验是否广泛,感觉的敏锐和真实, 是决定艺术和艺术形象真实性和生命贫富的关键之一”( 20 )三是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如鲁迅《阿q正传》的阿q形象、《孔乙己》的孔乙己形象茅盾《子夜》的吴荪甫形象、《幻灭》的静态形象等。 “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占有特殊位置,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典型的讨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1935年至1936年,胡风与周扬就典型内涵、典型与类型差异、典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展开了争论。 胡风认为“典型”和“类型”中,“典型”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们”所写成功的“特殊人物”,“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典型”包括五个含义。 “第一,包含了看起来普遍和特殊两者矛盾的观念。 但是,普遍性对于该人物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个人来说,特殊的东西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的个人来说是特殊的”。 “第二,从特殊的社会群体中的各个个体中提取共同的特殊的东西,就是必须从现象中去除偶然的东西,把社会必然的特殊东西注入他的人物中。” “第三,所谓综合和艺术摘要,是一定条件的历史界限”。 “第四,所以文学典型一定是这个人物所来源的社会相互关系的反映”。 “第五……前进的有才能的作家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性格,给予艺术摘要,可以送到普通人面前,因此被视为“时代底层的预言家”。 ( 21 )周扬是“典型与个性”的文章,讨论了胡风的观点。 周扬先生的意思是“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群体的人,每个人都有群体的共同性,但在同一群体的边界中,每个人对现实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接近和体验,所以是群体利害的表现者,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沿着不同的独特方向 “典型必须是同时存活的个体”。 ( 22 )胡风和周扬的共同点是,典型认同普遍性和特殊性、共同性和个性的统一,而胡风更加强调普遍性、共同性,周扬更加重视特殊性、个性。 1940年冯雪峰发表的《关于典型创造》一文论述了典型的内涵和特征,他说:“典型的艺术创造命题不是用个人的东西来弥补典型的人物,而是用社会、典型的、突出的东西来使典型的人物更加生命。 ( 23)40年代,蔡仪、毛泽东等谈到了典型的问题。 关于建国后典型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持续了三十年代的命题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关于三十年代的胡风、周扬、冯雪峰的典型论述,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典型的理论基础和地位。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文艺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文艺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文艺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文艺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文艺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文艺学最记录:2620
  •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