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 11&; ZD078 )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孙文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孙文宪( 1947—),男,四川剑阁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老师。  ; 在论述20世纪文学批评的六大倾向时,韦尔库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作为揭示文学作品潜在社会和意识形态意义的一种方法,显示了其优点”,但他仍然无法摆脱自己的成见。 像梅林和普雷卡诺夫这样“承认艺术独立性”的批评家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客观科学,规定了解决美学问题,为作家写题材和文体的学说。” [1]328-330的确,与现代文学批评揭示文本审美价值不同,马克思主义批评关注文学艺术作品审美取向的社会意义及其思想意义,在阐述文本的同时探索文本生产的社会机制和历史语境,文本的创作和接受实际上是怎样的呢 韦拉克表示,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宗旨不同的做法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但这样操作的批评始终是关于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研究的合理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2]73因此,他断言从事“外部研究”的批评“不能解决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对象的说明、分析、评价等问题”[2]155,文学批评被定义为审美文本解释活动。 这样,界说文学批评反映了现代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上的基本定位,它不仅对当今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通过教材的编纂和大学的文学理论教育,使审美论的文学观成为了理解文学的知识或常识。 文学研究有“内部”和“外部”的区别,有判断文本是否“文学性”的标准。 文学批评在解释各种文学现象时,在审美性/思想性、艺术/政治、自律/他律等“矛盾或对立”两个项目中,陷入必须作出其他选择的两项对立的操作方式。 从这种文学理论知识的语境中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中国形态的特征和性质,与其说文本解释的文学价值常常成为疑问,倒不如说马克思主义批评自身的文学身份是否合法可信也成为问题。 如果上述看法单纯表达了韦拉克们的认识,倒不如说是有情面,不够考虑。 因为他们原本主张自己和马克思主义批评有不同的文学观念。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承认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人都接受了这一点,在“内部研究”中提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批判不足的建议。 这引发了所有承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我们承认文学理论中存在“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区分实质上是基于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批评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批评与之不同的文学观念和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批评在文学研究中否定“内外”的存在,坚持所谓的“外部研究”,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批评本来就是与现代文学理论不同的独立系统的文学研究范式。 其说明活动不是由自己的一般文学理论而是由“问题意识”规定的。 多年来,人们似乎习惯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解决各种文学问题的诠释活动,但是忽视了作为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法则性首先依赖于文学观念、问题意识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与他人不同,也是自己的方法 正如贝尼特所说,明确这些关系的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特质只是表现在方法上而与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没有关系,“马克思主义批判只是在方法层面上与资产阶级批判区别开来(用不同的分析原则处理同类问题),而在批判对象的理论形态这一重要层面上则是完全不同的 结果,这种马克思主义批判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缺乏马克思主义的部分”。 [3]206或者马尔哈恩说:“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判断结果,如果是在先前的唯心主义传统下断言的幽灵,就会愕然。” [3]206贝尼特在此提出了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将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从理论体系中分离出来,忽视了理论知识体系批判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必然混淆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 贝尼托指责这种马克思主义批评其实缺乏马克思主义,决不会让人吃惊。
那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是什么呢?这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 problematic)①)中需要找出答案的话题。 在阿尔图塞尔提出只有把握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领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创见后,探讨马克思问题领域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的论题。 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领域被认为是“资本与现代性的关系”,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比如说,吉登斯通过比较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和杜肯和韦伯的差异,认为马克思的特征是从资本主义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吉登斯说:“关于资本论的大多是经济分析,马克思在这部着作中最关心的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动力学。 也就是说,“资本论”的首要目标是考察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基础的原动力,明确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4]54盖尔顿也表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特征是资本主义矛盾,不能同时生产财富和贫困,两者都是物质条件。 [5]108美国学者劳罗说:“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马克思的真正遗产和他的研究宗旨。” [6]628等说法显示,马克思把资本与现代性的关系作为他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使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比其他思想家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本”的现代性,指出“只有资本创造资产阶级社会,社会成员普遍占有自然界和社会的联系本身”。 创造了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所有社会阶段都创造了只表现人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的社会阶段[7]393; 认为只有经过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和社会才能愚蠢落后,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的现代性,指出了“资本”的现代性历史,指出“现代生产力只不过是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资产阶级及其支配存在条件所有制关系的历史”[8]37。 马克思通过在上述问题领域开展的理论研究,为了解释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文学问题,构建了与现代文学理论截然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讨论语境,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问题意识就是基于这种知识产生的。 批判“资本”的现代语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语言对于关系到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批判审美语言有着深刻的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域与现代文学观念的构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资本现代性原则普遍贯彻的社会历史中,在审美文学活动为何可能的问题意识中发展开来。 确认文学活动审美是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构建。 这种认识从康德开始,经过黑格尔的系统阐明和浪漫运动的实践和宣传,终于成为关于文学现代知识的经典表现。 康德面前,由于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关系,文学艺术活动一直被视为广泛的文化活动。 当前现代的文学观实际上是一大文学观。 人们关注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用价值,如认识、教育、德育、娱乐等,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实际上只是许多实用功能之一,而且往往置于从属或辅助的位置。 正如霍拉斯所说,文艺的价值是“教音乐、劝读者、取悦他”[9]155。 学者们通过历史考察,认为“在现代思想中,艺术总是与美联系在一起,但在历史上,艺术、实用和知识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 [10]51用审美性来界定文艺,其实是非常近期的思想。 威廉姆斯的关键词研究也告诉我们,到19世纪中叶为止,Aesthetic在英语中一直被使用。 其“特殊意义”超越了社会评价……“美学上的考虑”与“实用性”上的考虑和“功利性”上的考虑不同[11]2-3。 也就是说,只有在现代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康德才强调文学艺术的存在依据在于审美,艺术审美鉴赏的功效性和文学艺术审美活动的自行性、自律性。 康德说:“美不是概念,而是普遍快乐[12]57; “鉴赏是完全没有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愉快所产生的对对象及其表现方法的判断力”[12]47康德的美学思想以现代文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文学指为实现审美目的而存在和发展的活动。 现代文学观的确立推进了文学研究和文学知识的学科化,同时使文学艺术在审美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就像很多现代知识和现代理论一样,与这个现代社会的生成过程同步形成的文学观念,包括在其引导下开展的文学活动,必然产生弊病。 艺术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是其弊病最极端的表现,更常见的现象是现代社会的文学活动在审美追求中与社会、人生失去了广泛的联系,文学在审美追求的同时淡化、消除和抛弃了对其他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和表现。 同时,审美文学论的传播掩盖了文学活动与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实际存在的多重关系,掩盖了文学活动与社会运营的密切关系和作为意识形态生产者的身份。 从这个意义上讲,执着于审美的文学批评无法认识和阐明现代社会中文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因此,与一般的现代文学批评不同,马克思主义批评并不容易接受以审美为核心的现代文学观念,或者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审美价值上保持了沉默”[3]208。 作为反思资本现代性的论域解释文学的理论性语言,贝尼特表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目的不是要创造审美对象,而是要揭示已经预先构成的文学,而是要介入阅读和创作的社会过程……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必须从战略角度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批评实践形式 [3]222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研究必然具有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的特点,说明文学活动与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