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理论自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作原有的经典信息,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就会把原有的信息内化在自己身上,有意识地发展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理论形态。 在古典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实践紧密结合,推动跨越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创造,表现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自觉理论建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土化/理论自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古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现代化研究”( 17ZDA269 ),国家社会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研究——以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为重点”( 12AZD091 )。 作者简介:傅其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 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 如何推进这项研究,需要更有效合理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的普遍合法性、语言范畴和研究方法论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的深度和广度,也涉及到本土化的价值判断。 本土化是人类实践存在的领域。 对于集体、民族或单一个体,本土化赋予人类意义。 从哲学角度看,本土化是由两种信念、价值观念、知识、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构建的不同系统的接触与转变,由于接触与转变的载体是人自身,本土化是人实践中存在的特殊交流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人的唯物存在和社会存在,明确了人的存在的交往关系。 具体来说,人的存在没有本土化,其中包括个人自我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人从诞生开始就接触外界信息,在自己的有机构成部分内部化,积极适应外部信息,吸引自己,受到他人的冲击,影响自己,导致自己的变革。 这本质上是代理人与对象的互动过程,也是历史性、社会性产生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于跨产业的世界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跨文化的革命活动、学术研究、文学体验和生存体验中,深入论述了“世界文学”这一本土化意义的文学理论命题。 马克思主义重视本土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表现,是逻辑性和历史统一思想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发现社会历史发展和精神生产的规律性,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提出人类存在意义的实践概念,批判性地审视人类文化,实现必然性和自由性的内在统一。 这些理论具有语言范畴的普遍性,包括物质的实践性、历史的丰富性和意义的多样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和文化、民族间旅游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历史、民族和特殊问题就在其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多彩国内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本土化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有机部分。 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看作文化本土化的原始信息,其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将自身内化,有意识地发展具有本土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可以说是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自觉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本土化理论。 一、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俄罗斯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列宁为代表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当时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辩证批判的结果,是俄罗斯思想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论战的体现,融合了俄罗斯革命实践和文艺创作的丰富经验。 列宁积极辩护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实践认识论命题[1](P49 )实践认识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客观真理,而经验批判主义继承了康德唯心主义的传统,存在虚假、反动,是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党性。 唯物主义和党性为核心的语言体系着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积极的本土化创造性杰作,实践认识论本身就是本土化理论。 列宁认为,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表现。 他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一些特征》中阐述了恩格斯的观点。 “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针”[2](P157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不是教条,而是具体的实践行动的指针,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生活的灵魂在于有说明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意味着处理历史新变化与实际任务的关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题。 列宁在1906年讲述斗争形式时的文章《游击战争》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考虑历史分析形式,从具体环境出发思考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条件不同,各种斗争形式首先被提及,成为主要斗争形式,各种次要斗争形式也会发生变化”[2](P100 )列宁的这些论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命题思想,或者是列宁马克思 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实践性品格为立足点,列宁反对文化,与世隔绝,主张吸收人类思想和文化精华,发展俄罗斯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他充分肯定了19世纪柏林斯基、切尔尼耶夫斯基等俄罗斯民主主义者文学创作的世界意义。 列宁强调了俄罗斯社会的现实,融入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发掘了以托尔斯泰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的理论意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罗斯本土的语言形态。 因此,列宁反复强调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及其批判性、革命性特征,反对拘泥于教条、口号和个别引用,要把革命实践与民族自身特征结合起来推进本土化,实现不同民族的革命实践和自由解放。 当然,列宁的本土化形态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俄语和现实有关。 据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懂俄语,读俄语书,很关心俄罗斯的情况,同情地注视着俄罗斯的革命运动,和俄罗斯的革命家取得了联系。” [2](P59 )该本土化也与马克思主义书的俄语翻译密切相关,列宁有意识地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书已被翻译成俄语,比其他任何文字都要多”。 [2](P39 )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土化的思考,包括本土化理论的重要命题,研究本土化源头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传播能力,翻译、公共领域争议、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变异、修正等接触和接受的社会历史结构机制 巴赫金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理论奠定了新的基础,确定了交往与对话的本体意义。 在《关于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的文章中,他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具有启发性作用,表现出内在和外在的复杂辩证关系,个人认为其环境和周围不仅有自己的视野,认识者的视野和被认识者的视野相互作用,内在表现要素将我的意识和他人的意识交织在一起,“我认为他人的 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决不是自主的,而是在两种意识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渗透保持距离,是两种意识相遇的地方,是内在相交的区域”。 [3](P3)巴赫金提倡的人心存在特性是对话性和交际性,只能在他人的交际中特定个人的心性。 这意味着人们不断需要他人的交往,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本地化。 没有“所有有文化的人都接近人群,深入人群,与之结合,融化”的憧憬[p5]。 巴赫金在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时强调了人类思想对话的本质、思想观念对话的本质。 “思想只有与他人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即形成、发展、探索、更新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创造出新的思想”[4](P112 )在此,巴赫金在个人与他人的交流中确立了狂欢的存在和艺术语言的哲学基础, 同时也是人类存在本土化的哲学基础,交际命题不仅是人类存在的维度,也是人类创造性存在的维度,这些思想从个人层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的哲学命题研究。 巴赫金作为苏联时代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不是根据教条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释文学艺术,而是从唯物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和欧洲民间文化、俄罗斯文学传统中探讨长篇小说的文学类型和语言范畴,解释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命题,重调特征、 在确立具有狂欢色彩、对话性的马克思主义长篇小说理论的同时,展开对唯心主义文学观念的批判,是因为在他看来,唯心主义文艺观是凝视自己,强调语言独白性,不体现对话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根据本土化理论,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立足于民族文学实践经验,自19世纪以来,有着以切尔尼斯基、贝林斯基等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传统,面对俄罗斯知识学界深厚的历史诗学传统、神话学传统,随时与俄罗斯形式主义文学观念交流 在苏联本土化过程中,具有俄罗斯本土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多样化。 尽管面临批评和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仍然成为苏文艺理论界的重要命题,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苏联本土化的新理论词。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多传统现代语言构建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论有意识地立足于多元文化传统和历史基础,面对各自现实的重大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深刻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觉提出本土化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问题、社会困惑和文化危机。 关于俄罗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有差异的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扎根于东欧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实践的土壤和时代知识共同体,有意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进程和多元创造。 以霍克海默、阿道诺、本雅明、马库塞、哈伯马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擅长从德国的文化传统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出黑格尔的马克思主义特征的莱福尔、萨特、 以阿尔图塞尔为代表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法国革命中汲取政治热情,结合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习性,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极端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态,以葛兰西、沃尔佩等为代表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扎根于本国的现实和需求,受克隆美学的影响, 以威廉姆斯、伊格尔顿等国家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关注传统人民文学和文化,在英国政治传统、劳动者文化和新批判的基础上,重视解释英国审美文化经验的詹姆逊等美国理论家关注和支持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些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跨文化异族本土化的语言实践,不能自觉探索本土化的理论。 葛兰西的本土化理论是自觉的。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关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及其文化意识形态如何进入意大利人民的生活,通过研究意大利宗教传播机制反思实践哲学与人民接受之间的机制,探讨新概念取代旧概念的机制 “传播过程(是旧概念的替代过程,是旧概念和新概念结合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着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什么样的范围,是说明和表现新概念的合理形式吗? 还是说论说者和被论说者招来了支持他的思想家和专家的权威(这一点得到承认,被意识到,即使是普通的事情)。 还是说,他们与拥护新世界观的人属于同一个组织(也就是说,他们是否参与了这个组织,假设人们同意了新世界观以外的原因)? [5](P20 )这些问题见血,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理论的构建有很多启发,包括传播机制和本土化机制的思考。 他认为,这些问题因素根据文化水平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人民群众的接受有独特之处,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变化缓慢,而且没有形式上的纯粹性,世界观的变化总是夹杂着其他传统思想观念。 葛兰西的这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思想非常重要,实际上也参与了深入的教育理论和语言交流研究,也参与了他的领导人意大利着名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克隆的思想。 在新的世界观本土化机制中,葛兰西特别关注知识分子的中介作用,有机知识分子集团是介入新世界观知识生产和大众化水平的人民大众。 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本土化时,葛兰西比较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关系,马克思是世界观的创造者,列宁等于建立领导阶级国家,创造世界观。 列宁主义文论是马克思思想的创造性本土化,可以说体现了本土话语的创造性和差异性,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 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鲜明的本土化推进中揭示了多元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柯西的具体辩证法涉及捷克斯洛伐克卡夫卡哈萨克奇异世界,深入挖掘本国幽默传统与政治民主的关系,同时,与结构主义密切、复杂纠葛的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和现代思想,关注匈牙利文学和美学传统, 尤其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关注歌剧和戏剧解释,挖掘马克思的叙述和规范的实践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义自治理论思想,深入整合民族自治传统。 例如,1872年马克思主义者斯特扎尔·马尔科维奇编辑的《东方塞尔维亚》,从1949年到1950年左右,在南斯拉夫,“基于南斯拉夫革命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古典作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特别是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经验的分析,将斯大林主义 以沙赫、科拉科夫斯基、莫拉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波兰新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波兰的语义学和逻辑实证传统,形成马克思主义语义学等思想的罗马尼亚马克思主义无法分离现代主义的判断和数学逻辑学的传统,表现了哲学、美学和文学的多元相互作用等。 本土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通过描述其他人的信息在本土传播和接受的痕迹,可以追寻原始信息在不同地域空间扎根、萌发、开花、结果或遭遇的困惑、尴尬、危机和抵抗。 这是本土化理论的历史维度。 但本土化理论在本体层面和历史层面包含价值维度,即规范性价值判断他人信息本土化,评价本土化的意义和局限性,指出本土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个体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政治形态、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生产、自由和生命意义的提高 这需要通过辩证方法和历史、实践意识把握本土化的事实和规范价值。 卢卡作为欧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重要代表,对文学本土化价值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启发。 他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学文化影响的重要性和价值标准。 据他介绍,真正伟大的文学创作不仅仅是文化空间,总是吸收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有机地内化于自己,实现了他与自己的创造性融合。 路加在世界影响作品中有外来因素和本土因素,希拉的诗歌在俄罗斯翻译出版后成为俄罗斯诗人,他的文学重要性在新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他的民族特征已经在影响这种新文化的结合中升华,路加反对两个显着的倾向。 “一个是消极的倾向。 为了把异国诗人全面地传承给自己国家的文化,否定了民族的一面,这样就没有什么有益的收获。 这些例子不像法国处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杜赛斯。 另一个例子是,在想要完全同化的态度下,同样什么都得不到”[7](P450 )因此,外国文学本土的影响与本土的内在因素相结合,实现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的深层接触,实现文学创作的真正的新升华和飞跃,成为文化本土化的重要尺度。 卢卡对托尔斯泰在西欧文学本土接受的矛盾过程的描述,以及法国布隆迪在形式主义美学上对托尔斯泰小说的批判,杜布德从历史和美学深刻理解托尔斯泰艺术,接受的幅度和深度表明西欧文学的伟大进步传统已经复活,与真正的古典文学遗产的联系 有助于正确理解强化、新的、活泼的现象,这一现象使福楼拜后的文学创作大为丰富。 卢卡奇关于外国文学影响发展的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跨文化传播的理论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比较文学理论形态。 这表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的创造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效果,才是有价值的文化本土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作为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关注中国问题,而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构成了意义深远的跨文化本土化理论命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产物,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己构建本土化理论的产物,有着独特的中国思想、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这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本土化理论的自觉结晶,其中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丰富的民族性、本土化、全球化等命题探索。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称霸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完成民族解放,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工程。 毛泽东反对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文化语言的欧美化和西方化,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强调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形式的采用,提出了最原始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本土化思想。 他创造性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本土化思想,充分把握列宁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理论,提出“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原则,体现鲁迅“带来的主义”思想,表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本土化理论的构建。 面对中国革命的现实形势、民族传统和自身的审美文化创造体验,毛泽东主张不是模仿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文化革命论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列宁主义的独特思维和中国本土要素的融合,探讨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特征和具体的历史阶段和未来方向。 毛泽东反对日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书”要学习,但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书本”,但必须纠正偏离实际情况的书本主义”。 [8](P111-112 )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倡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具有全球意义。 他阐明了民族特征和全球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深刻本土化理论,主张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其他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相互建立吸收与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全球性和全球性的新文化。 因此,他主张应大量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精华,但决不能批判性地吸收,必须以有益于自己的原则去做。 “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在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中国革命队没有他们的下落。 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 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9] ( p 06-707 ) 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演讲》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从接受者的角度提出了推广和提高的理论问题,充分注意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中介机制——语言问题。 要打成一片,就必须认真学习大众的语言”。 [10](P851 )对毛泽东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社会生活的融合,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事实上,毛泽东在列宁的基础上,构建了更系统的本土化理论思想。 多年来,作为党的领导人和国家主席,作为原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着名的文学创作者,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介机制在他那里形成了有效的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在他那里达到了自然化和日常生活化,在无意识的经验和想象中,政治无意识地取得了成功实践 毛泽东本土化理论不仅涉及本义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而且涉及本土化进程的复杂机制,毛泽东提出本土化价值维度,强调本土问题的解决与创新,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要素的融合,创造新中国,形成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艾思奇也进行了理论探讨。 他的文章《关于中国的特殊性》全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制,整理了“中国化”的诸多问题,反对思想封闭自主主义的特殊性,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 他提出了本土化的价值标准命题。 “马克思主义,即真正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具有“创造”的作用”[11] 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提出了本土化论题。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不坚守马克思主义古典语言本身,自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现实历史使命进行多样化的现代探索和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文论民族化、时代化、 提出现代化理论命题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要继承各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开放的交流中扎根于各民族的现实实践和人民审美文化需求。 这些本土化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涉及跨文化本土化的复杂机制,如意识形态、语言媒体、接受机制、民族选择等,涉及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和本土化价值创造问题,特殊性、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自我性等 当然,这些本土化理论的构建也有差异,俄罗斯本土化理论着重于实践认识论和话语命题,欧洲更多地表现了哲学思想的体系性和文化意识形态命题,中国更加重视革命实践的指向性和实用性。 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因素紧密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和创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理论的自觉构建。 自觉的理论构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体现了理论的成熟和解释的创造性,体现了历史进程中的逻辑力、实践品格和物质力。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文艺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文艺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文艺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文艺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文艺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文艺学最记录:2620
  • 文艺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