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习近平文艺思想创新应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脉络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古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结合。 不同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可以得到创新和发展,因为它起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语境,重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文艺发展问题。 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大创新发展,从全球化视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文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文艺和中国精神的形成,文艺和市场, 在文艺与人民的重要联系、社会和文化生态多分化状况下重新确立了主流文化价值内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次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中心”本位立场,把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引向重铸中华民族灵魂的大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精神/文艺市场/人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研究”(批号: 12AZW001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宣传部委托课题“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蒋述卓,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石,暨南大学文学院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从2014文艺工作座谈会演说到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协同九大开幕式演说,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形成同样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紧密结合,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文艺思想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从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强调文艺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引领文艺的价值,重塑文艺的主流价值内涵,在文艺功能、文艺价值、文艺标准、文艺组织、文艺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
从理论渊源看,习近平文艺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毛泽东继承、发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古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形态。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文化批判性不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重视文艺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教育功能。 20世纪初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进程,并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走向极端的政治化、口号化、教条化的错误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重新整理了文艺与政治的逻辑关系,确立了正确的文艺发展路线,再次走上了轨道。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发展成熟,对形成具有时代性、体系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总体而言,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高度,明确了文艺与国家民族的密切关系
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作用”。 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确立了文艺的时代功能和文艺工作者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从历史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不是习近平最初提出的,而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想实现的共同理想。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倡的“驱逐鞑靼囚犯,恢复中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命题。 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中,文艺成为革命机械的一部分,最终团结人民群众抗日,完成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逐渐成为时代命题。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家在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强调,文艺应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向广大群众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活动。 ③2001年,江泽民在“第六届中国作家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说”中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还需要先进的精神文明”。 实现这两种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途径。 我们的文学艺术家在推进两种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 ④文艺事业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首次结合。 2006年,胡锦涛在《第七届中国作家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说》中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时代和人民期待着出现许多优秀的文艺家,出现许多精品力量。 ⑤本次演讲进一步强调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在这个阶段,文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共识,但两者之间更具体的逻辑关系尚未具体阐明。
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开篇就旗帜说:“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发达文化的积极领导,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其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森林中”习近平不仅强调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而且这一强调基于新的时代形势和时代课题。
习近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以世界的视角看待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 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重新确立了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多元共存关系。 因此,他特别提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等文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倡的思想原则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影响了人类生活。” ⑦事实上,雅斯贝斯于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他以新的历史视角考察中国和印度两个古代东方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处于同等地位,是因为当时欧洲正处于二战后的精神文化危机中, 雅斯贝斯放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追溯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重新审视了欧洲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进而从整体的视野来考虑重建更多样化的世界文化秩序的方法。 正如亚斯帕斯所述,人类历史的轴心期基本上是“人类精神的一切历史由此产生了依赖的创造成果”“直到今天,人类都是在轴心期产生、思考、创造的一切”。 ⑧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每次重要的社会变革,都离不开轴心期思想提供的精神动力,所以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各有各的独特性。 中国当代的现实语境与雅斯贝斯当时所处的西方历史语境不同,习近平对于“轴心时代”,我们如何以多样化、全球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不是排斥性的,不是自闭性的,是多种多样的对话关系。
习近平在此基础上强调,多数文艺工作者应该把艺术理想纳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事业中,通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其“远方人不服,修文德以来”的“德服人”和“文化人”的传统。 习近平指出:“古今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不是贫苦的士兵行使武力,而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的强大动力和魅力。” 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增强感动力,内部增强团结力。 习近平多次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现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现代中国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独特的实践创新。 这样伟大的实践必须为创造文化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反映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所有文学家、艺术家的优秀创造活动中”。 习近平的这一三段论构成了“国家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创造——文学艺术创造”的逻辑发展,文艺工作者要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提取精华,吸收能量,对自己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保持高度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保持高度自信,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二、文艺阐明了中华民族形成灵魂、中国精神的作用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是明确说明社会主义文艺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12 ),因此社会主义文艺毕竟是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 习近平强调:“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脉络,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动荡中坚定的根基”( 13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载道”传统,“文载道”与“文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构成了同一个结构关系。 但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道路”之间存在着联系和根本的差异。 “文以载道”中的“道”是儒家文化体系确立的人文伦理,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也离不开党和人民的伟大吗? 在中国长大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众多文化传统修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发展丰富,最终通过文艺创造成为真正的“中国精神”。
那么,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呢?为什么习近平要多次强调文艺创作? 这些问题都是基于新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习近平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变革与变革带来的社会分化现实。 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同时,我国社会处于思想活跃、观念大相径庭、文化大相径庭的时代,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一些人的价值观,观念无善恶,行为无下划线,违反党纪国法,敢于行事不道德,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无论正邪,无论善恶,不知美丑,知香 现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各种问题都在这里。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十四、这句话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在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迅速变革和变革、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了过去一体化的国家体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崩溃,文化观念越来越多样化,导致了现实社会中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失序、文化的根本现象的产生。 因此,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现代化变革与变革中重建稳定普遍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普遍价值的重建必须经过漫长的实践过程。 2006年3月,中国共产党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15 )。 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十二个词汇,即在国家层面,在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层面,在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市民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实、友好。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建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表示:“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维护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灵魂的归宿,也没有归宿。 为什么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地传递工资,能够坚持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一贯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上的文脉。 十六、习近平也从这个意义上强调了文艺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因此,习近平不仅强调“不仅呼吁全社会行动,而且通过教育指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培养、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的精神追求、外部化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文艺创作实践来表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形式上看,文艺工作者不仅意识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创作中,以生动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应该肯定和赞赏的东西,反对和否定的东西是春风化雨, 要实现润物沉默”( 18 ),即文艺创作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感性艺术形式的具体功能来看,文艺一方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在人们追求真正的善美价值观过程中逐渐重建社会普遍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要表现真正具有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
三、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揭示了艺术与市场的正确关系
改革开放后,社会中心由“阶级斗争为纲领”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主”,把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计划迅速提升了中国产业化的趋势。 在艺术领域,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大大改变了国内的艺术体制和艺术观念,也给中国的文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前后关系来看,对于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只区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文化批评的角度批判批量生产的文化工业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 基本以1930年以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阶级斗争为重要基础,邓小平主要解除对政治文艺的强制干预,为文艺提供更多创作自由,迄今文艺市场化尚未成为显着现象和问题。 因此,习近平论述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空间。
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具有强烈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口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同时,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数量质量不足、高原“高峰”不足的现象,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不可否认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消费的问题。 有些作品崇高,歪曲经典,称霸历史,丑化人民大众和英雄人物,没有善恶之分,没有善恶之分,丑陋之为美,过度表现社会黑暗面,有些奇特的猎奇、色彩、下流的趣味,追求作品利益的“金钱树”, 作为感官刺激的“头脑圆”有一种胡编乱写、粗制滥造、欺骗,也有追求创造一些文化“垃圾”的奢侈、过度包装、奢侈的人,形式迷恋于比内容更大的“为艺术而艺术”,写下自己的悲欢、水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可以看出习近平对文艺市场化存在的弊端批判很深。 市场化的确给文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市场”和“消费主义”抱有敌意。 但事实证明,盲目拒绝文艺市场化是偏颇的。 事实上,通过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艺术的生产不仅能为社会创造精神财产,还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产。 因此,习近平没有使艺术与市场对立。 他指出,国际市场竞争反而提高了我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看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文艺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现代社会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离不开市场运营,作为商品艺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习近平正确地揭示了艺术市场化带来的过度功利化弊端。 “有些人认为,为了某些作品不断磨练,不能马上换成实用价值,或者不能马上换成人民币,没有价值,也没有收入。 这种态度不仅误解了创作,还会引起滥用庸俗作品,恶劣货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涵泽与渔业、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伤害。 庸俗不庸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觉娱乐不是精神上的幸福。 文艺要取得人民的认可,花拳刺绣不行,投机的方法不行,卖名钓鱼不行,自炒不行,“大花轿,抬人”也不行”( 20 )因此,习近平强调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统一。 “优秀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查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在市场上也应该受到欢迎”。 (二十一)此外,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者发生矛盾时,经济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
习近平对艺术市场化的批判与反思,以及两者关系的认识深刻而辩证。 对于艺术市场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市场化也带来了审美接受的民主化、审美兴趣的分化,也带来了审美价值观的混乱。 首先市场的商业操纵容易使艺术生产俗气、功利性。 艺术在市场需要中炮制出大量的劣质、满足人们恶俗趣味的作品,接着在艺术市场化趋势下,现在最显着的文化景观是大众文化,尤其是综艺节目的热情现象,市场化中的文化生产总是以漂亮有趣的姿态出现可以得到大众的注意, 思想认真的文艺作品从票房收入的角度难以获得市场投资的支持,再次,在市场化的喧嚣中,文艺应承担的社会价值、启蒙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容易被隐藏。 ( 22 )另外,在文学领域,从19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的“文学自主性”思潮,在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同时,加上西方形式主义美学对市场化的不满和排斥,现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性和潮流追求文学创作规律和审美属性, 在“形式”“语言”“审美”等方面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最终使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削弱了文艺的政治领导功能。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价值要点是,重建艺术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在承认艺术市场价值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艺术的社会价值,文艺创作要以追求精神高尚、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为重要目标。 从现实文化生态看,这种倡导和强调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应。 在网络文学领域,追求文学创作的正能量、社会效益和精品化已成为重要潮流。 更加明显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市场上普遍认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登场了。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包括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节目在市场和口碑上的评价,有力地证明了习近平文艺思想中艺术市场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 现代文艺生产应更加注重艺术创作的社会效应,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艺术个性,注重社会利益与市场利益的平衡,真正创造历史、人民和时代检验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