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在越南的传播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越南古时称为交趾或交州。

  唐代期间(618~907)不少交趾人来中原读书做官,如姜公辅当上唐德宗(780~805)的宰相,其汉文诗《白云照春海赋》被尊为“安南千古文宗”。又如交趾诗人廖有方,曾中进士,并任唐朝校书郎。他与中唐诗人柳宗元常相唱和,柳宗元写有送诗人廖有方序答廖贡士论文书。唐代诗人沈佺期、王维、贾岛,张籍等人都有与来唐的交趾僧人和士子唱和的诗篇。同时,当过官的初唐诗人杜审言和沈佺期曾被贬谪流放到越南,也把唐诗传播到越南。

  杜审言(约645~708)是诗圣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元年(670)的进士,历任隰城尉、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705)被贬谪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河内地区),后著有《旅寓安南诗》。在流放途中,曾写《渡湘江》一诗,诗云: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此诗以今昔对比和“人南窜”与“水北流”等反衬对照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奔赴南方边陲的感伤。杜审言年青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大力创作律诗,同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宋之问也写有《送别杜审言》一诗。

  沈佺期(约656~714)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詹事。唐中宗期间被流放驩州(今越南中部义静省)三年。在此期间写有《初达驩州》《题椰子树》和《驩州南亭夜望》等诗篇,抒写他流放时的凄凉境遇。沈佺期是武则天时的宫廷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注重音韵、格律严谨精密,都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人物。

  沈佺期和杜审言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重要诗人,被流放后直接在越南传播唐诗,对越南诗坛也有很大影响。

  公元939年,吴权起义成功,建立了吴朝。但吴朝的一切制度皆仿效中国,并把汉字定为全国通用文字。官吏和士子都能写作和吟唱汉文诗词,例如中国宋朝(960~1279)的使节李觉访问越南时,吴朝皇帝指派顺法师接待李觉。两人会见时,看见有两只鹅浮在水面,他们便模仿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进行唱和。李觉吟云:“鹅鹅两鹅鹅,仰面向天涯。”顺法师随即应对而吟诵:“白毛铺绿水,红棹摆青波。”

  初唐诗人骆宾王(640~684)10岁时所作《咏鹅》诗原文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可见当时中越两国的文人士子相当谙熟唐诗,触景生情,便能脱口吟出模仿唐诗的诗句。

  公元1009年,李太祖(974~1028)名公蕴,建立了李朝(1009~1225)。他继续提倡儒学,尊崇孔子,并于公元1075年仿照中国科举的形式开科取士。因此士子和诗人写作的汉文诗多有唐诗的影响。例如禅师、诗人杨空路(?~1119)长期攻读汉诗,其描写渔翁独钓的《渔闲》诗就有中唐诗人柳宗元《江雪》诗的影迹。试看两诗如下:

渔闲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家一村烟。

渔翁睡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世纪时,越南建立了陈朝(1226~1400),在文化上也推崇儒学,于1253年设立国子院,广召天下学者讲四书五经。同时开始采用一种叫做“喃字”的新文字。喃字是一种在汉字基础上,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形成的复合体方块字。它不象日本那样采取简化的办法,而是使汉字复杂化。许多文人学士使用喃字写诗时,采用唐诗七律体,称为“国音诗”,又因为首先使用者是韩诠(原名阮诠),故又称“韩律诗”。     

  阮诠是陈朝的刑部尚书,据传陈仁宗绍宝四年(1282)8月间,有鳄鱼在富良江兴风作浪,仁宗命阮诠用喃字写《祭鳄鱼文》投入江中,使鳄鱼离去。此事十分类似中唐诗人韩愈驱赶鳄鱼一事,所以仁宗皇帝便赐阮诠姓韩。因此人们将他采用的唐律诗体称为韩律。韩律初期的杰作诗集有阮诠的《飞砂集》、陈光启的《卖炭翁》和阮士固的《国音诗集》。

  陈朝诗人、散文家阮忠彦(1289~1370)12岁中太学生,16岁中殿试皇甲。26岁出使中国元朝,官至中国公。他对汉语文学有精深研究,在中国创作了大量描述美丽风光和思念祖国的诗篇,结集为《介轩诗集》。他奉命撰写的汉文《磨崖纪功文》颇有中国汉唐遗风,寥寥百余字,表现出越南陈朝的强盛国势和民族气概。

  公元1427年越南建立了黎朝。圣宗皇帝(1460~1497)擅长韩律诗,著有《洪德国音诗集》《十诫孤魂国语文》等。还有开国元勋阮廌(1380~1442)著有《国音诗集》《抑斋诗集》和长诗《题黄御史梅雪轩》;阮平谦(1491~1585)著有《白云国语诗》。另有无名氏用韩律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嫱传》《苏公奉使传》和《白猿孙恪传》。

  公元1495年黎圣宗成立骚坛会,与28位近臣诗文酬答、唱和往还,在此基础上编辑了《天南余暇集》《琼艺九歌》《春云诗集》和《珠玑胜赏诗集》等汉文诗集。黎圣宗的代表作《三更月》,声律严谨、风格清奇。诗文如下:

三更风露海天寥,一片寒光上碧霄。

不照英雄心曲声,乘云而去夜迢迢。

  黎朝诗人邓陈琨(1710~1745)用汉文创作七言乐府诗《征妇吟曲》,长达477行。他按照乐府体裁,大量吸收唐朝诗文,尤其是李白诗文以及唐诗中有关战争的典故撰写而成。越南诗人、文史学研究家潘辉注(1782~1840)指出《征妇吟曲》“大体上是摘取古代乐府和李白诗中的精华,聚集、融汇成篇的。因而可以称作是“集古”之作。”此长诗抒写征妇的哀怨,具有浓厚的反战思想,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被誉为“千古绝唱”,并被多人译成喃字作品,其中以段氏点(1705~1748)的译作最佳。这一时期,著名文学家黎贵惇(1726~1784)也著有《桂堂诗集》《全越诗录》等汉文诗集。

  19世纪初,阮朝诗人阮攸(1765~1820)于1813年任阮朝的勤政殿学士,曾出使中国两年。在旅途中他曾凭吊屈原、贾谊、嵇康、李白、杜甫、柳宗元和欧阳修等诗人的遗迹,写有怀念他们、表达仰慕心情的诗集《北行杂录》。他又根据清代青心才人的近14万字的章回体小说《金云翘传》(原名《断肠新声》)改写成3254行的越南六八体喃字长篇叙事诗,深受越南人民喜爱,成为越南古典文学典范,并被列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书中他也借鉴唐诗、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创作了“望月的人何往?……惟有桃花依旧笑人忙。”等诗句。阮攸还著有《清轩诗集》《南中杂吟》等汉诗集,被视为越南19世纪初的的大文豪。196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19世纪初的著名女诗人胡春香也用韩律,即唐诗的体裁来写喃字诗,著有《春香诗集》,内容取材自越南人民的实际生活,其中有讽刺诗《扇子》《午睡的姑娘》、向封建礼教挑战的《无夫而孕》和反对封建迷信的《被姑娘迷住的和尚》等。

  著名学者潘辉咏(1800~1870)十分喜爱白居易的诗,曾将白氏的长篇感伤诗《琵琶行》译成越南文,而且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文。后来又译有《国音演琵琶行》。另一位著名诗人潘文爱(1835~?)也译有两种译本的白居易的《琵琶行》,篇名为《琵琶行演音》和《又演歌曲》。另外他也译有杜甫和元稹的诗。

  公元1885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殖民政府于1936年明令废除汉字的通用,改用拼音文字,使越南文拉丁化。因此,不少越南文学家便将唐诗译成拼音的越南文,使更多的越南人能解读和欣赏唐诗。其中被誉为“越南的鲁迅”的汉学家吴必素(1894~1954)译有越南文版《唐诗》(1940)并被认为是越南的最佳译本。诗人、翻译家南珍(原名阮学士,1907~1967)也译有《唐诗》两集(1962、1963),书的前言评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作家让宋(原名黄范珍,1897~1948)译有《杜甫诗选》;曾任越南文联副主席的辉瑾(1919~?)等人译有《杜甫诗》(1962)。诗人伞沱(原名阮克孝,1888~1939)译的《唐诗》是越南知识界必读的“教科书”;诗人姜友用(1907~?)译过杜甫、李白的诗。作家黎文槐(1911~1968)和诗人阮春生(1920~?)也译过唐诗。此外,越南作家协会的双月刊《外国文学》1996年5期曾刊文谈论在越南如何讲述白居易的《琵琶行》。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比较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比较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比较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比较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比较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比较文学最记录:2620
  • 比较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