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旅行”激发文明对话

内容摘要:文学是了解文明的一面镜子,根植于不同文明传统的文学是如何“旅行”的?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本报上海6月21日电 (记者李玉 实习记者潘玥斐)文学是了解文明的一面镜子,根植于不同文明传统的文学是如何“旅行”的?这是比较文学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6月18—20日,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双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海内外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并围绕“旅行的文本、影像与媒介”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此次会议的召集人之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吴盛青告诉记者,“旅行”已成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独特视角,它的着眼点在于不同语言、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对话甚至对撞,是如何通过文本的“旅行”而激发的。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旅行”所强调的是不同文明间如何通过文本、图像、影像等文化信息实现接触并互相借鉴。与会学者表示,不同文学传统的相互观看,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自己。

  世界上伟大的文明都有着自己风格独特的文学传统,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相遇往往可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和互相尊重。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引驰看来,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全球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度也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的文学交流也更加充分而富有成效,从而激发出更为绚烂的文化。

  与会学者认为,翻译是文本“旅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翻译过程中时常出现明显的误译和误读,而在比较文学研究者看来,恰恰通过这种误译和误读,可以看到文化观念如何在文学“旅行”过程中实现构建。

  《西游记》的早期译介就是一个经典例证。在《西游记》长达近120年的英译史中,早期译文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正是这些部分章回的零星翻译,为节译本和全译本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也显现出英语世界初次邂逅《西游记》的复杂心态。目前已知最早的《西游记》英译文是1895年北华捷报社刊印的《金角龙王》,译者为美国来华传教士吴板桥,译文中的具体情节和小说相差颇大,增加了许多原作中并不存在的细节。有学者认为,吴板桥的译文正是晚清中西交汇碰撞之际,西方对中国的主观阐释和客观历史语境相互交织作用的产物。

  也有学者认为,从翻译的选择、策略,到译本的流通、阅读、评价,文学翻译都会受到译入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就此提出,经由翻译的文学作品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著作,而是经过了译入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操纵的文本。翻译文学的这种文化操纵性质,也决定了不同文学系统之间关系发展的深度和特质。

  据悉,此次年会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联合协办。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比较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比较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比较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比较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比较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比较文学最记录:2620
  • 比较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