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翻译” 思潮的冲击, 以及视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之媒介的“译介学” 理论的影响,与此相关, 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普遍缺乏对译文文本的观照、批评与研究,存在着“译文学” 意识严重缺乏、“译文不在场” 的情况,把“翻译文学史” 写成了叙述翻译史外部史实的“文学翻译史”,或强调翻译文学文化功用的大而化之的“翻译文化史”,与理应建立在具体细致的译文批评基础上的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尚有相当的距离。“翻译文学史” 首先应该是“文学史”,其次是“翻译史”,最后才是“文化史”。“文化史” 只是其外围的、背景的叙述。今后“翻译文学史” 的研究与书写,应强化“译文学” 意识,改变“译文不在场” 的状况,把微观的译文分析与宏观的文学史视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学史;缺憾
作者简介:
“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 ——“译文学”意识的缺失与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的缺憾 摘要: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翻译”思潮的冲击,以及视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之媒介的“译介学” 理论的影响,与此相关,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普遍缺乏对译文文本的观照、批评与研究,存在着“译文学”意识严重缺乏、“译文不在场”的情况,把“翻译文学史”写成了叙述翻译史外部史实的“文学翻译史”,或强调翻译文学文化功用的大而化之的“翻译文化史”,与理应建立在具体细致的译文批评基础上的真正的“翻译文学史”尚有相当的距离。“翻译文学史”首先应该是“文学史”,其次是“翻译史”,最后才是“文化史”。“文化史”只是其外围的、背景的叙述。今后“翻译文学史”的研究与书写,应强化“译文学”意识,改变“译文不在场”的状况,把微观的译文分析与宏观的文学史视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内容摘要: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翻译” 思潮的冲击, 以及视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之媒介的“译介学” 理论的影响,与此相关, 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普遍缺乏对译文文本的观照、批评与研究,存在着“译文学” 意识严重缺乏、“译文不在场” 的情况,把“翻译文学史” 写成了叙述翻译史外部史实的“文学翻译史”,或强调翻译文学文化功用的大而化之的“翻译文化史”,与理应建立在具体细致的译文批评基础上的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尚有相当的距离。“翻译文学史” 首先应该是“文学史”,其次是“翻译史”,最后才是“文化史”。“文化史” 只是其外围的、背景的叙述。今后“翻译文学史” 的研究与书写,应强化“译文学” 意识,改变“译文不在场” 的状况,把微观的译文分析与宏观的文学史视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学史;缺憾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