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616)刻本《朱枫林集》十卷,收录各体文102篇、诗78首。1496)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分卷,有文无诗,收录文章112篇,其中74篇与万历刻本相同, 38篇为万历刻本所无。一、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的版本价值朱升《枫林集》最早编刻于何时,目前还难以确考。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为晚清福州藏书家龚易图(1835-1893)乌石山房旧藏。但弘治刻本没有附录程富的《枫林文集序》,而且与景泰刻本“首圣旨及公卿诗文”的编纂体例不同。二、《枫林先生文集》的史料价值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见于万历刻本的38篇文章,无论对于研究朱升生平事迹,还是对于明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②据王春瑜介绍:“现存《朱枫林集》的最早刻本似即万历刻本。
关键词:刻本;朱升;枫林先生文集;学士;版本;翰林;诗文;附录;收录;四库全书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朱升是明初著名的开国文臣之一,其诗文集的通行本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朱枫林集》十卷,收录各体文102篇、诗78首。明史学界一直以明初黑口本罕见流传为憾事,但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弘治九年(1496)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分卷,有文无诗,收录文章112篇,其中74篇与万历刻本相同,38篇为万历刻本所无。虽然该本尚有残缺,但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版本和史料价值。
关 键 词:朱升/《枫林先生文集》/《朱枫林集》
作者简介:唐新梅,女,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明清文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
朱升(1299-1370),字允升,号枫林,安徽休宁(后徙居歙县石门)人。元至正四年(1344)举乡贡进士,八年(1348)授池州路儒学诰》、《耿炳文诰》、《无底学正。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邓愈攻下徽州,朱升被荐至金陵,此后连岁受征召、备顾问,为元末明初较早归附新政权的文臣。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称吴王,设立翰林院,朱升被授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后升侍讲学士。朱升肆力于学,遍注群经,著述宏富,存世的尚有《周易旁注》、《尚书旁注》、《诗经旁注》、《小四书》、《枫林集》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大陆学术界开始关注朱升研究,但由于资料局限,始终只能以万历年间刊刻的《枫林集》作为通行本开展研究①,明史学界一直以《枫林集》的明初黑口本罕见流传为憾事②。然而,根据《中国历代诗文别集联合书目》、《四库存目标注》、《中国古籍总目》等书目的著录③,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近年来,笔者因工作需要,前往台湾查阅了该书,发现弘治刻本在编次与内容方面都与万历刻本存在很大差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故撰文加以介绍。
一、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的版本价值
朱升《枫林集》最早编刻于何时,目前还难以确考。据万历刻本附录程富《枫林文集序》,景泰七年丙子(1456),朱升曾孙朱显以其家所藏文稿嘱程富诠次订证,“首圣旨及公卿诗文,次汇公撰庙谟及经书序跋,共成十卷焉”。④然此本已经亡佚,具体编纂情况还有待考证。朱升诗文集的通行本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歙邑朱府刊刻的《朱枫林集》十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单白鱼尾。万历刻本存世数量较多,《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分别据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藏本影印;刘尚恒点校的《朱枫林集》,也以万历刻本为底本,并辑录集外文5篇。
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为晚清福州藏书家龚易图(1835-1893)乌石山房旧藏。该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大黑口,四周双边,黑双鱼尾,是典型的明初黑口本。卷首有弘治九年(1496)秋七月同乡后学程迩(字远民)撰写的《枫林先生文集序》,云是其玄孙朱禧任编纂锓梓。弘治刻本与万历刻本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编次卷数不同
万历刻本分为十卷:卷一御赐官诰、诏书等,卷二赋,卷三序跋,卷四序,卷五诗,卷六策、记、说,卷七颂、赞、铭、书简、讲义,卷八墓铭、祭文、哀辞、补遗,卷九《朱枫林传》、《朱枫林赞》、《翼运绩略》,卷十附录友朋赠诗、祭文等。弘治刻本内容稍有残缺,页码也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传过程中的编次混乱。台湾大学图书馆著录为一卷,上文提到的各种书目皆沿袭其误,实际上是不分卷本,每卷卷端未标卷数,仅题为“枫林先生文集”或“枫林文集”,包括一种或数种文体,依次为表笺、颂、诰;启;赋;说;序(分二卷);记;铭;赞、说;三场文;志;墓表、跋,大致相当于十二卷。考《明史艺文志》著录有十二卷本⑤,或许与此本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收录诗文数量不同
万历刻本收录作者诗文作品180篇,包括文102篇、诗78首,其中28篇文为弘治刻本所无;弘治刻本未收录诗作,仅有文112篇,其中74篇与万历刻本相同,38篇为万历刻本所无,篇题分别是:《汤和诰》、《陆仲亨诰》、《廖永忠诰》、《王志兴诰》⑥、《郑遇春诰》、《费聚诰》(正文阙)、《顾时诰》、《耿炳文诰》、《无底赋》、《题叶斗南诗卷序》、《贺罗静观迁居诗序》、《医僧寓上人诗卷序》、《送汪得玄万户谒选序》、《送休宁徐县丞饯行序》、《送余仲谦赴官滨州序》、《赠古林黄君启先生序》、《书戴庭芳悠然阁卷后》、《跋县令周侯政绩记后》、《跋余力存稿后序》、《草庐吴先生校定郭氏葬书后序》、《跋曾肖梅地理书后序》、《跋竹轩余公谱序》、《书疑》、《书义》、《拟汉文帝赐天下今年田租之半铭》、《春晖堂记》、《断石桥记》、《审坑寺祭田记》、《三十六宫图说》、《太极说》、《先天后天合一图说》、《八卦纳甲图说》、《读易大三义》、《黄宽字伯容字说》、《黄叔宗字说》、《黄是字去非字说》、《倪成志字说》(正文缺)、《代杨主簿上李元帅》。由于弘治刻本存在严重的阙页情况,实际收录的文章数量应当更多。
3.附录内容不同
万历刻本卷首附录御赐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朱升诰》、《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朱升诰》、《免朝谒手诏》、《赐召书一道》(御翰)、《楼额四字》(御洒),曾遭到《四库全书总目》的讥评⑦,卷九附录《徽郡志》中的《学士朱升传》、廖道南《枫林传赞》、康永韶《枫林像赞》、范晞阳《休宁理学名贤朱升传》,以及反映朱升在明朝开国时“功勋”的《翼运绩略》,卷十附录友朋及后人题赠诗文28篇。而弘治刻本由于卷帙残阙,仅存《摘门人朋友敘述》一则,署名“藤溪陈氏曰”,叙述完朱升生平事迹后,摘录了朱升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时的诰文。
由此可见,弘治刻本与万历刻本分属不同的版本系统,内容差异较大。弘治刻本有文无诗,似乎与景泰刻本有一定关联。但弘治刻本没有附录程富的《枫林文集序》,而且与景泰刻本“首圣旨及公卿诗文”的编纂体例不同。万历刻本不仅与景泰刻本卷数相同,而且附录程富序,与景泰刻本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弘治刻本应该属于一个独立的版本系统。
内容摘要:1616)刻本《朱枫林集》十卷,收录各体文102篇、诗78首。1496)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分卷,有文无诗,收录文章112篇,其中74篇与万历刻本相同, 38篇为万历刻本所无。一、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的版本价值朱升《枫林集》最早编刻于何时,目前还难以确考。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为晚清福州藏书家龚易图(1835-1893)乌石山房旧藏。但弘治刻本没有附录程富的《枫林文集序》,而且与景泰刻本“首圣旨及公卿诗文”的编纂体例不同。二、《枫林先生文集》的史料价值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见于万历刻本的38篇文章,无论对于研究朱升生平事迹,还是对于明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②据王春瑜介绍:“现存《朱枫林集》的最早刻本似即万历刻本。
关键词:刻本;朱升;枫林先生文集;学士;版本;翰林;诗文;附录;收录;四库全书 作者简介: 二、《枫林先生文集》的史料价值 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见于万历刻本的38篇文章,无论对于研究朱升生平事迹,还是对于明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首先,《枫林先生文集》能够澄清有关朱升生平事迹的不少疑问。例如,至正十七年,朱升归顺朱元璋,但关于朱升首次面见朱元璋的形式和地点,文献记载很不一致。一说朱升被征召至金陵,一说朱元璋亲自到徽州微服造访,夏玉润根据朱升所作《题柏山齐祈寺和唐子华韵(丁酉赴召时作)》二诗考证,当以前说为是⑧。在弘治刻本所载“藤溪陈氏”撰写的朱升传记中,明确记述为:“岁在丁酉秋,太祖高皇帝遣使即其居聘召至金陵,自是凡往。”⑨休宁藤溪陈氏为新安望族,朱升曾经师从这一家族中的陈栎,其家族成员的记载应该真实可信,且与朱升诗自注相吻合。又如,陶安撰写的《朱升除翰林侍讲学士诰》,是有关朱升传记的重要资料,但各种文献所载该诰的首尾日期和行文格式颇多歧异:《明文衡》始于“朕闻洙泗集群圣之大成”,终于“宜令朱升准此”⑩,仅有正文部分;《新安文献志》开篇署“吴元年丁未授翰林侍讲学士制”,末尾无“宜令朱升准此”六字(11);万历刻本《朱枫林集》前有“奉天承运,吴王圣旨”八字,后有“吴元年四月御宝日”(12);而弘治刻本前有“洪武元年,钦授诰命”八字,末尾以“宜令朱升准此”(13)结束。根据《明实录》,朱升由翰林侍读学士升翰林侍讲学士是在洪武二年正月戊申(十三日)(14),弘治刻本署为“洪武元年”,很可能是洪武元年年底就拟好了诏诰,次年正月十三日才正式颁布诏命,相比于《新安文献志》和万历刻本《朱枫林集》所署“吴元年”,这一日期更为可信。 其次,《枫林先生文集》能够订补《朱升事迹编年》的阙漏。有关朱升的事迹编年,已有刘尚恒《朱升事迹编年》和王旭光《<朱升事迹编年>补遗》(15)等成果。根据《枫林先生文集》,还可补充以下编年事迹: 后至元元年乙亥(1335),友人黄君启自歙南教馆辞归,作序赠之。(《赠古林黄君启先生序》) 至正五年乙酉(1345),至友人戴庭芳所居之悠然阁,作七律一首,并撰《书戴庭芳悠然阁卷后》。 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撰《医僧寓上人诗卷序》。 四月,为赵访所撰《黟令周侯政绩记》作跋。(《跋县令周侯政绩记后》) 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为歙县丞胡君撰《春晖堂记》。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1361),撰《断石桥记》(桥在休宁县西溪上)。 冬至,撰《送汪得玄万户谒选序》。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休宁县丞徐安卿任满六年,升迁至繁昌县,为撰赠序。(《送休宁徐县丞饯行序》) 洪武元年戊申(1368)冬至,为同里余元德之族谱作跋。(《跋竹轩余公谱序》) 洪武三年庚戌(1370),撰《汤和诰》《陆仲亨诰》《廖永忠诰》《王志兴诰》《郑遇春诰》《费聚诰》《顾时诰》《耿炳文诰》等诰文。 十一月,友人李子初出示叶斗南居所画幅,忆及往事,宛如梦幻,撰《题叶斗南诗卷序》。 再次,《枫林先生文集》保存了多篇明初开国功臣诏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朱升作为文臣,在朝政上的功绩是参与了礼仪的修订,在学术上的贡献是注释了很多儒家经典,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起草了大量制诰。尽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文章乃非所长,诗学《击壤集》而不成,颇近鄙俚”(16),只将《朱枫林集》著录于“别集类存目”,但诚如程迩在《枫林先生文集序》中所说:“天下初定,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凡大制作必出其手,而朝廷表笺仪式,当时文章诗赋,权舆于世也。”(17)这才是合乎历史事实的评价。朱升所拟诏诰,除万历刻本收录的《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封宣国公诰》、《中书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封信国公诰》、《中书平章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诰》、《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邓愈诰》、《太史令刘基诰》、《翰林院学士陶安诰》等十九篇重要诰文,仅见于弘治刻本的还有《汤和诰》、《陆仲亨诰》、《廖永忠诰》、《王志兴诰》、《郑遇春诰》、《费聚诰》、《顾时诰》、《耿炳文诰》等八篇。根据相关史实,前者大致撰写于吴元年至洪武元年左右,而后者全部撰写于洪武三年,其时天下平定,大封功臣,上述八人皆得以封侯,分别是中山侯汤和、吉安侯陆仲亨、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德庆侯廖永忠。《明史》本传中对各人封侯之事的记载比较简略,但都提到了“予世券”(即“免死铁券”)一事,朱升所拟八篇诏诰中的文字可与之相印证:“今天下已定,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礼典,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18)可惜的是,尽管有“免死券”,但这些功臣中的大多数在后来还是死于非命;朱升虽因年老退休而得以善终,他的儿子朱同却没有那么幸运,仕至礼部侍郎,也于洪武十八年(1385)遭诬获罪。由于朱家五代单传,文献散落,使得《枫林集》的早期传本没能流传下来。因此,作为存世朱升文集的最早版本——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既具有非常珍贵的版本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