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布宁小说的诗学研究状况综述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作为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И.А.布宁及其创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诗学特色是其创作的重要特征。本论文着重从体裁的真实与虚构、时空体的顺叙与杂糅、主题的短暂与永恒三个方面对俄罗斯学者关于布宁的诗学研究进行考察。此外,还涉及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的研究,如现象学等,以揭示其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以上是俄罗斯学者对布宁整体创作研究阶段的概况。在俄罗斯针对布宁创作记忆特色的研究中,从体裁角度的研究的比重是最大的。2002)中认为,布宁创作了有哲学意义的“散文新类型”,指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一部集艺术传记、回忆录、抒情-哲理散文、抒情日记和爱情中篇小说于一身的多体裁作品。

关键词:布宁;研究;俄罗斯;体裁;创作;文学;谢尼耶夫;虚构;评论;小说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作为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И.А.布宁及其创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诗学特色是其创作的重要特征。本论文着重从体裁的真实与虚构、时空体的顺叙与杂糅、主题的短暂与永恒三个方面对俄罗斯学者关于布宁的诗学研究进行考察,此外,还涉及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的研究,如现象学等,以揭示其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 键 词:诗学/研究综述/主题

  作者简介:王文毓(1983-),女,湖北荆州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欧语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与批评。

 

  作为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И.А.布宁及其创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和中国关于布宁的研究存在几次重大的转向,这与整个文学研究进程的几次重大转向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年代上存在差异。首先是从历史分析向语言学研究的转向,即从集中于作者的生平、世界观,对作品进行意识形态和社会学分析转向用语言学研究成果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但是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越来越局限于文本之内,暴露出其与文本外部因素研究脱节的弊端,因此随后又出现了向文化学的转向,开始关注文本中蕴含的集体记忆、民族记忆、家族记忆等文化因素。

  迄今为止,布宁研究成果斐然,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尤其是记忆诗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系统地加以研究,有必要沿着布宁研究的几次转向,重点将俄中两国对布宁的诗学研究状况加以综述。

  俄罗斯境内外布宁研究资料索引显示,1892-1999年间世界各地公开发表的关于布宁的文章有2229篇(其中1973、1974、1992年出版的关于布宁评论的文集和纪念布宁诞辰125周年、127周年、130周年的文集整体作为单条列出),最早的评论是1892年在杂志《北方》第9期上发表的对布宁诗歌的评论,最早的署名的评论是1897年А.И.波格丹诺维奇在《天堂》(“Мир Божий”)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评论短讯》的文章,对短篇小说进行了评论。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在布宁身上看到的首先是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在20世纪头二十年,俄罗斯的布宁评论随着作家1920年侨居国外而被迫中断。但是布宁仍然吸引了研究俄罗斯侨民文学的评论家和研究者,以及欧洲艺术代表者们的持续关注。布宁在1920年至1953年侨居期间的创作却是布宁整个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和侨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对布宁研究发展的新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1953年作家逝世,正逢“解冻”时期,与革命前的批评一致,普遍认为布宁的创作是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布宁是最后一批经典作家之一。

  以上是俄罗斯学者对布宁整体创作研究阶段的概况。在这些浩瀚的材料中,本论文并不打算对所有关于布宁的论著作面面俱到的评述,而只聚焦布宁创作的诗学及记忆书写问题。下面拟对俄罗斯学者对布宁的诗学研究侧重从体裁、时空体、主题、叙事学四个方面来作评述,此外,还会涉及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的研究,如现象学等。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作为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И.А.布宁及其创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诗学特色是其创作的重要特征。本论文着重从体裁的真实与虚构、时空体的顺叙与杂糅、主题的短暂与永恒三个方面对俄罗斯学者关于布宁的诗学研究进行考察。此外,还涉及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的研究,如现象学等,以揭示其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以上是俄罗斯学者对布宁整体创作研究阶段的概况。在俄罗斯针对布宁创作记忆特色的研究中,从体裁角度的研究的比重是最大的。2002)中认为,布宁创作了有哲学意义的“散文新类型”,指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一部集艺术传记、回忆录、抒情-哲理散文、抒情日记和爱情中篇小说于一身的多体裁作品。

关键词:布宁;研究;俄罗斯;体裁;创作;文学;谢尼耶夫;虚构;评论;小说

作者简介:

  1 体裁-真实vs虚构

  关于《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体裁的争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自传、非自传、不完全是自传。

  在俄罗斯针对布宁创作记忆特色的研究中,从体裁角度的研究的比重是最大的。1933年授予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紧接着这部小说很快在法国出版,随后是在欧洲其他国家发行。这部小说不仅在俄罗斯侨民评论中获得很高的评价,而且在西欧文学中的地位也很高。当时就已经有评论家把对作品中记忆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能否将《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体裁定位为自传的问题上。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整部作品以布宁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作品中描述的事件绝大部分都与事实相符,认为应将其体裁定义为自传;另一些学者觉得,作品中的虚构成分占了一定的比重,与自传体有一定的距离。

  倾向于将作品体裁定义为自传的研究者有:文学家В.Ф.霍达谢维奇(В.Ф.Ходасевич)主张将《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称为“虚构的自传”(вымыщленная автобиография)或者“虚构人物的自传”(автобиограФия вымышленноголица)。В.В.扎曼斯基(В.В.Заманская)认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存在主义的自传”(экзистенциальная автобиограФия)。М.А.库拉布赫瓦的论文《布宁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的自传性因素和艺术虚构》指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在布宁真实生活素材上加工虚构的自传性作品。

  持反对意见,认为作品体裁与自传相距甚远的学者有:О.Н.米哈伊洛夫(О.Н.Михайлов)认为这是一部“自由的抒情-哲理独白”(свободный лирико-философский монолог)。他在著作中指出,我们面前不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作品中的事件都被改造、重新加工。

  认为作品虽包含了自传的因素,但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传,倾向于把这部作品看作是多种体裁的综合体的学者有:К.Г.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这不是中篇小说,不是长篇小说,不是短篇小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尚未命名的体裁。汇集了尘世间的悲伤、失望、冥思和欢愉。”Г.Б.库尔梁茨卡娅(Г.Б.Курляндская)则提出这是一部“抒情-哲理散文诗”(лирико-Философская поэма в прозе)。Ю.马里采夫在《伊万·布宁》中把《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定位为“反小说”(антироман)、现象学小说(феноме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роман),主观和客观密不可分地结合在同一文本中。在布宁创作的手稿中给“小说”一词加上了引号,说明布宁自己也不认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更像是“关于我的生活之书”(Книга моей жизни)。文艺学家М.С.施坦恩(М.С.Штерн)将《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定位为“杰出的哲理散文典范之作”(замечательный образец Философской прозы)。Н.Е.亚历山德罗夫娜在《布宁艺术世界中作者和主人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2002)中认为,布宁创作了有哲学意义的“散文新类型”,指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一部集艺术传记、回忆录、抒情-哲理散文、抒情日记和爱情中篇小说于一身的多体裁作品。Ф.斯捷蓬(Ф.Степун)把作品定位为哲理长诗(философская поэма),认为布宁创作中的记忆有很深的宗教内涵,记忆已经凌驾于死亡和时间之上,因为记忆就是对过去的恢复,就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综合再现,记忆是一种心灵的复苏。

  上述这些学者对《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体裁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还有一些研究者则结合作品中的具体片断,更进一步详细分析了为何不能将其体裁定位为纯粹传记的原因:К.М.阿纳托利耶夫娜在博士论文《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布尔加科夫〈白卫军〉的自传性因素和艺术虚构》中认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和整个俄罗斯命运的一面镜子。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它不是一篇狭隘的个人传记,而是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布宁同时代的整个俄罗斯贵族的典型特征和命运。Б.В.阿韦林(Б.В.Аверин)在《布宁的一生和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回忆诗学(поэтика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中,通过对布宁创作《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初稿和最后定稿的比较,以及对《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创作历史和其他一些短篇小说的比较,认为手稿中体现的是记忆的过程,但是作者认为布宁并不想把这部作品写成纯粹的个人传记,因为作品中的人名、地名都进行了艺术处理,甚至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丽卡》与布宁的生活原型有较大的出入。С.Е.弗拉基米诺夫娜在《布宁侨民时期散文中回忆和自传性叙述的诗学》(2005)中把布宁的创作放在整个侨民时期自传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布宁的创作思路,得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整个创作的总结性著作,是集大成之作。他颠覆传统的文学创作形式,写一部“全新的,已经期望了很久的很久的……”,福楼拜理想中的“无情节的著作”(“Книга ни о чем”)。在书中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讲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所见、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反映心灵历程。回忆过程在作品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常常会出现“想起”、“又想起”这样的词。在小说中回忆和虚构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布宁不想把作品写成纯粹的个人自传,将初稿中真实的人名、地名都用虚构的来代替,以此来避免读者关注作品的真实性而忽略其思想性。由此也导致了作品的体裁至今也不能被确定,对这个问题布宁自己也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Б.Е.米哈伊洛夫娜在论文《在俄罗斯和西欧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布宁自传性元文本》(2007)中,在现代主义的大背景下对作品的自传性因素进行了挖掘,认为记忆在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由上可见,俄罗斯评论家虽然未能在作品的体裁定位上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基本上都不否认作品中的自传性色彩以及记忆在作品中的地位。从体裁角度为布宁创作中的记忆特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通过对俄国学者围绕《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体裁展开的争论进行的考察,笔者赞同将其体裁定位为糅合了忏悔录、回忆录、自传等多种体裁因素的作品。布宁以这样一种全新的体裁形式来描述自己的心灵史(“история души”),而“心灵史”也是贯穿布宁整个创作的一条红线,在布宁的记忆书写中,无论篇幅大小,都贯穿始终。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俄罗斯文学最记录:2620
  • 俄罗斯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