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莫斯科与彼得堡的对立是俄罗斯文化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自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一片沼泽地上建起了俄罗斯的北方新都之后,莫斯科和彼得堡便成为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它们之间的对立和融合反映着俄罗斯文化的两极性和欧亚性。19世纪的经典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和别林斯基都对这两个城市的关系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笔下的莫斯科和彼得堡是“自然和文明”的对立,是“圣城和魔都”的对立,是“古老和现代”的对立,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对立,在这些对立中却时而透露出某种互补和趋同的倾向。关键词:莫斯科VS彼得堡/普希金/尼古拉·果戈理/赫尔岑/别林斯基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208)的阶段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宗虎莫斯科和彼得堡作为俄罗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首都,代表了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方面。自从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修建了北方都城彼得堡之后,两座城市的比较和争论就没有中断过。有一种观点认为,莫斯科是一个自然舒适的俄罗斯城市,有着重男轻女的家庭特征,而彼得堡是一个欧化的城市,有着莫莫、官僚、军营、不自然、抽象、做作。另一种观点认为,彼得堡是一个文明的、有文化的、有规划的、逻辑正确的、完美的、和谐的欧洲城市,而莫斯科是一个混乱的、没有逻辑的、半亚洲的国家。很难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我们应该抛弃黑白一元论,从文学的角度比较这两个城市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每个城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借用别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有两个大写字母。怎么能只说其中一个,而不跟另一个比较呢?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和特点。”[1](393)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19世纪四位经典作家的视角来一窥这两座城市的特征,以期从他们睿智的目光和犀利的文笔中发现这两座城市所蕴含的俄罗斯文化钥匙。
1。两个首都的历史
莫斯科最早形成于古洛斯的两个东斯拉夫部落的交界处,在编年史上最早作为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领地出现。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莫斯科发展迅速,在公元4世纪成为中国东北罗斯最强大的莫斯科大公国的中心。也是在这个时期,莫斯科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主教和大主教的住所。到15世纪末,在俄罗斯的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成为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家的首都,从此,东斯拉夫部落统一了。
1703年5月,彼得一世决定在涅瓦河口修建一座新的堡垒,还以圣彼得和保罗的名字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彼得堡本来是堡垒的名字,后来彼得大帝计划在这里建都,于是彼得堡就成了城市的名字,而堡垒则是以教堂命名的。自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帝国首都后,莫斯科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成为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省会。只有当皇帝的家人来参加加冕典礼或庆典时,它才稍微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俄罗斯历史学家索洛涅(исолоневич)发现,在俄罗斯宫廷中有一种统一的认识,即“莫斯科不值得改进,应该让一切见鬼去吧,包括它的传统和它的伟大。[2](522)所以彼得一世自从彼得堡建设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莫斯科。
然而,在彼得大帝之后的近三百年里,彼得堡两次失去首都地位。第一次是在彼得二世时期。1728年1月19日,根据最高枢密院的决议,宫殿迁至莫斯科。然而,仅仅四年后,1732年1月26日,安娜一世女王将宫殿迁回彼得堡,并庄严宣布将恢复其首都地位。第二次是十月革命之后。1918年春,列宁将政府从彼得格勒迁至莫斯科。直到今天,莫斯科仍然是俄罗斯不可动摇的首都。虽然有过关于搬到彼得堡的提议和讨论,叶利钦在任时把彼得堡定位为俄罗斯的文化之都,但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眼里,彼得堡只是一个省会,过去彼得一世创造的荣耀已经不在了。不知道历史会不会给彼得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