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至乐》所见佛教文化因子

内容摘要:《庄子·至乐》所见之髑髅非中国之本土文化,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南楚以后庄子受到影响而引介入文学创作的。《至乐》篇吸收了佛教文化中以髑髅寄死生一理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延展,形成了《至乐》篇独特的思想。而《至乐》篇之髑髅佛教文化因子说明庄子一派文化渊源的多样性,同时说明在道家文化的早期,佛道就已开始融合。此外,《至乐》篇也再次证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迟当在战国庄子之前。

关键词:《庄子》;《至乐》;髑髅;佛教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庄子·至乐》所见之髑髅非中国之本土文化,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南楚以后庄子受到影响而引介入文学创作的。《至乐》篇吸收了佛教文化中以髑髅寄死生一理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延展,形成了《至乐》篇独特的思想。而《至乐》篇之髑髅佛教文化因子说明庄子一派文化渊源的多样性,同时说明在道家文化的早期,佛道就已开始融合。此外,《至乐》篇也再次证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迟当在战国庄子之前。

  【关 键 词】《庄子》/《至乐》/髑髅/佛教

  【作者简介】李其霞(1978- ),女(苗族),贵州绥阳人,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讲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贵州 贵阳 550001)。

 

  学界关于《庄子·至乐》髑髅之研究多矣,而以本篇“髑髅”为原型所产生的系列如张衡《髑髅赋》、吕安《髑髅赋》、李康《髑髅赋》、曹植《髑髅说》等则可以直呼之“髑髅文学”矣。但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的着眼点或多据此探讨庄子之生死观,或据此探讨本篇之对于后世相应“髑髅文学”之影响,而于庄子对髑髅选择之文化深层意义则未暇关注。我们认为,《至乐》篇所见之髑髅文化现象当非庄子所创造,而是佛教传入楚地后庄子耳闻目睹后吸收融合所形成的。但过去学者囿于佛教于东汉方传入中土之固有观念所限而未能于此深究。事实上,佛教不仅于先秦已入南楚,且已影响诸如庄子之创作,今不揣简陋,试述如下。

  一、论先秦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先秦时期中西文化即已开始交流,而佛教已于此期传入南楚。如李学勤先生《商代通向东南亚的道路》一文指出“商代存在中原与西南以致东南亚地区的交往”[1]199,张启成先生《美洲古文明与中华古文明之关系》一文也详细论述了在先秦时期东西文化即有广泛的交往接触与相互影响[2]368-384,而伏俊琏先生《略论先秦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的重建》一文援引诸家学说,并及传世与出土文献,证明先秦时期中西文化确实即已开始广泛交流与往来。[3]246-267此外,饶宗颐先生《由出土银器论中国与波斯、大秦早期之交通》一文认为“西域丝路交通,更早可推前至周穆王时代”[4]173,而其《三首神考》也认为《山海经》等所载三首神当也是受到印度文化影响之结果。[5]128-141可见,先秦时期中西文化之交通不必怀疑。而此时期楚国与印度之交往也已开始,如张正明、院文清先生《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一文即谓“楚国与印度之间,最迟在春秋晚期就有商贩往来了”,其以“蜻蜓眼”为代表的彩色玻璃,就是在春秋晚期经由印度传入南楚的。[6]68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先秦典籍虽有已于先秦传入中国之记载,如《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国,贵道德,有文书、金银、钱货,浮屠出此国中也。”[7]501是其证。此类记载过去因苦无实证而向不为学者所重,但随着考古以及相应研究的深入,证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当非学界东汉明帝始入之固有认识,如上揭饶宗颐先生《由出土银器论中国与波斯、大秦早期之交通》一文即认为“佛教经过阿育王的倡导,传播入秦,亦非无可能之事”,而“佛教的传入,至少应该推前至西汉时期”[4]170-171,是其认识超迈前修。而现在看来,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当比饶先生的认识更为提前,至迟当在战国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以及楚地,如上揭张正明与院文清先生《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一文即据江陵天星观2号墓出土“羽人凤鸟”(妙音鸟)及“莲花豆”等实物结合楚地早期出土文物指出:“楚国有一幅《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2月盗掘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后由湖南省博物馆征集、收藏,1953年公之于世,备受学术界、艺术界人士青睐。画上有一位娴雅雍容的贵妇,双手合掌,令人不胜惊诧,因是孤证,一时不宜邃断。现在又出了这只双手合掌的妙音鸟,疑云顿消,就可以肯定楚人曾见过来自印度的佛教信徒向他们合掌致敬,而且见过多次”。因此可以肯定“佛教造像传入南楚的年代不会晚于战国中期”[6]68。其后,张正明先生在其《秦与楚》一书中再次申述了此观点[8]200-203,立论精辟,可以信赖。在以上先生的启发下,我们尚可补充以下刑天神话以为明证。

  刑天神话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其辞谓:“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7]257-258对于刑天之三目,赵逵夫先生谓:“形天氏是在额上刻着一只纵立的眼睛。”[9]44赵先生所言甚是,而额上刻眼非独刑天为然,《华阳国志·蜀志》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10]118也为此类。而额上刻眼这一文化现象也当是佛教传入中国影响之结果。因为无独有偶,在南方地区其佛教造像即有三眼之造型,如窦修林先生《早期佛教造像的南式风尚》一文即指出在“西南地区的神祇造像,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点是额中有第三只眼”[11]82。此种巧合,当非偶然。事实上,蚕丛之额中有眼亦是受佛教文化影响所致。现在看来,西南地区早期亦曾有佛教造像传入之事实,此诚如任乃强先生所言,“魏晋佛法尚未入蜀时,早期之印度密法,即已流行于南中各阶层人物间。近年见南充天宫山西汉崖墓造像,有檀城与飞天夜叉,知佛法尚未入中华时,早期之印度密法已从南中传入川北之賨民住区。”[10]325其说可据。而刑天、蚕丛等额中有眼之现象当是受佛教三眼也即天眼观之影响所致。因为比较而言,三眼之说于佛教文化中最为明显也最成系统,如《十住心论打闻集》谓“肥满童子形现在种种义额有水波文,即三眼也”,是明确指出三眼于额中也;而《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十五:“西门须弥卢山顶上天帝释面有三眼。”《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以白檀木刻作其像。身高五寸似天女形。面有三眼头著天冠。身著天衣璎珞庄严。”《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四:“黑大天右手执三铦戟左手按左腿。一面三眼黑色。坐收左足垂右足。大自在天右手执奢刀横于左手。一面三眼金黄色。坐收左足垂右足。大大天一面三眼白色。右手以金刚杖头刺地。”是《山海经》所载“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言及今之印度,而《海外西经》之言刑天神话皆非偶然,只能说明在先秦时期佛教文化与中土文化已有交流。是“世只知明帝迎金人于西域,达摩由海道入东吴者,亦为陋矣”[10]325。

内容摘要:《庄子·至乐》所见之髑髅非中国之本土文化,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南楚以后庄子受到影响而引介入文学创作的。《至乐》篇吸收了佛教文化中以髑髅寄死生一理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延展,形成了《至乐》篇独特的思想。而《至乐》篇之髑髅佛教文化因子说明庄子一派文化渊源的多样性,同时说明在道家文化的早期,佛道就已开始融合。此外,《至乐》篇也再次证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迟当在战国庄子之前。

关键词:《庄子》;《至乐》;髑髅;佛教

作者简介:

  二、论《至乐》篇所见髑髅之创作即受佛教文化影响所致

  《庄子·至乐》相关髑髅之描述,为学界所常谈,今为论述方便直观计,移录如次: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汝果养乎?予果欢乎?”[12]336-339

  上引“髑髅”一词及其隐喻意义于先秦经书不见称引,而于先秦诸子中也只有《庄子·至乐》与《列子·天瑞》,《天瑞》篇言:“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13]10-11我们认为《天瑞》篇之“髑髅”当是吸收《至乐》篇之思想与创作而模拟,因为《列子·天瑞》一篇其用语及思想皆非先秦时语,学者考其为先秦后作品,殆无疑义。[13]275-332此与《天瑞》“种有几,若蛙为鹑,得水为继”因袭《至乐》“种有几,得水为继”之理一致。是髑髅于中土文学中当为《至乐》所首创。而过去学者引此则仅谓庄子死生之观念,而于其深层之文化意义则未措意也。

  我们认为《至乐》篇髑髅之创作实则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土以至南楚之影响所致。前面已言髑髅一词及其隐喻意义于先秦典籍唯《庄子·至乐》见之外再无其他作家作品所称引则甚为可疑,因为就语言而言,某一成熟词汇及其意义的流通不至于这么孤立地存在于庄子作品而不见于其他作品所称引。究其实质,其实是髑髅一词及其文化现象并非中土所有,而是源自于佛教文化。检之相关典籍,髑髅确实于西方诸国或佛经载籍中屡见不鲜,如下所举可窥一斑:

  1.《大唐西域记》卷一谓西方迦毕试国,“伽蓝百余所,僧徒六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乘法教。窣堵波僧伽蓝,崇高弘敝广博严净,天祠数十所,异道千余人,或露形,或涂灰,连络髑髅以为冠鬘”,而“其北印度,风土寒烈短制褊衣,颇同胡服,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尾,或饰髑髅璎珞”。

  2.《续高僧传》卷四载:“城南不远醯罗城中,有佛顶骨,周尺二寸,其相仰平形如天盖,佛髑髅盖如荷叶盘。”

  3.《法苑珠林》卷十七载婆罗门言,“我此髑髅皆悉无异,何故与价差别不等。优婆塞言:前彻过者,此人生时听受妙法智慧高胜,贵其如此相与多价;其半彻者,虽听经法未善分别,故与少直;全不通者,此人往昔都不听法,故不与价。时优婆塞持此髑髅,往至城外起塔供养,命终之后悉得生天,以是因缘,当知妙法有大功德,此优婆塞以听法人髑髅起塔而供养之。”

  4.《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一:“大烦恼味遍满于世集会恶党,手执髑髅血涂其掌共相杀害。”

  5.《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欲使鬼者,取野髑髅净洗,于千眼像前设坛场,以种种香华饮食祭之,日日如是七日,必来现身随人使令。”

  从上可见,髑髅一词于中土虽罕见,而于西方诸国及佛教经典中屡见不鲜,且于相应记载中髑髅不仅非为可怕,且或为缨饰或为圣物。因此综合前论,我们可以认为《庄子·至乐》所援引髑髅一词及其文化意义当是受到当时佛教传入南楚之影响所致。由此而言,《至乐》篇所谓“庄子之楚,见空髑髅”当非凿空之言。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