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之初的赋集编纂

内容摘要: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赋学界推出了几部重要的赋体文学总集,为新世纪的赋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献资料。下面即略作评介。

关键词:校勘;研究;辞赋;文学;历代;小传;汉赋评注;辑录;全唐文;索引

作者简介:

《全汉赋评注》

  赋是中国古代韵文(诗、赋、词、曲)之一体,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她肇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至明、清,产生了数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唐、宋、清三代,律赋还成为科举考试或馆阁考试的重要内容,因而为文人士子所青睐,影响深远。但目前学术界对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远远落后于诗、词、曲的研究。令人欣喜的是,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赋学界推出了几部重要的赋体文学总集,为新世纪的赋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献资料。下面即略作评介。

  龚克昌等《全汉赋评注》(全三册,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该书凡101.6万字,是第一部对两汉时期所有赋作进行注释与评点的著作。该书共评注汉赋70家,195篇,始于陆贾《孟春赋》,迄于祢衡《鹦鹉赋》,不含建安赋。该书不仅将前人未曾注及或不屑一顾的小赋、残赋、残句全部纳入注释的范畴,而且还注意搜集最新资料,将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傅(赋)》收入书中并详加注评,对仅存篇目的赋作也略加介绍。每篇赋分为作者小传、正文、说明、注释、辨析5个部分(有些赋作略去作者小传与辨析两部分)。“作者小传”简介作者的一生行事、思想倾向与主要著作,是我们理解赋作的前提;“说明”交代正文出处,赋篇的创作原委、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学史地位等;“注释”简要明晰,周备通达,不作烦琐考辨,但有时进行必要的征引;“辨析”则对围绕该赋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全汉赋评注》为我们阅读汉赋作品提供了全面、可靠又十分有用的资料,既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欣赏,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资料性。该书修订版更名为《两汉赋评注》(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篇目增至75家,205篇。

  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全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该书凡169万字,对两汉时期(含建安时代)的91位赋家、319篇赋作分别进行校勘、注释和评析,始于陆贾《孟春赋》,迄于张升《白鸠赋》。实际上,早在1993年,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先生就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汉赋》一书,辑录、校勘汉赋作品83家,293篇,筚路蓝缕,影响甚大。10余年后,著者又推出《全汉赋校注》,不仅纠正了《全汉赋》的文字错误,而且继续辑佚,将作品增加到319篇,辑赋数量空前完备。著者还为每篇赋撰写了作者简介、校勘和注释(其中 “校勘”部分大多因袭 《全汉赋》),又在赋末增加 “历代赋评”一栏,辑录历代学者对本赋的评论。书末附录包括《〈汉书·艺文志〉汉赋目录》、《辨疑》、《汉赋评论者简介》、《本书校注者简介》等。该书内容丰富、规模空前、体例严谨、资料详赡,并使用繁体字排版,为学术界研究汉赋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资料。

  龚克昌、周广璜、苏瑞隆《全三国赋评注》(齐鲁书社2013年版)。该书凡82.6万字,是第一部将三国时期所有辞赋作品进行全面汇辑、校注、评析、研究的重要著作。著者吸收了俞绍初《建安七子集》、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等研究成果,继续辑佚,共得三国时期(含建安时代)赋作53家,282篇 (含残篇、存目)。编撰体例沿袭《全汉赋评注》,每篇赋均有作者介绍、赋文、说明、注释、辨析5部分内容(有些赋作略去作者简介和辨析)。其中“注释”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内容最为丰富,但每个词条都言简意赅,准确凝练。“辨析”一般文字不长,但皆有为而发,针对性很强,或辨作者,或考年代,或纠讹误,或探赋旨,或梳理题材源流,或分析艺术贡献,或进行学术论争,或抉发赋史意义。

  韩格平、沈薇薇、韩璐、袁敏《全魏晋赋校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本书凡91万字,是一部在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校魏晋赋的基础上,予以辑佚、校勘、注释的魏晋赋总集。该书上继费振刚等 《全汉赋校注》,收录三国(不含建安)、两晋时期148位赋家的664篇赋作,分为 “三国·魏”、“三国·吴”、“晋朝”凡3大部分,厘为7卷。该书严于文体之辨,只收以“赋”名篇的作品,不收辞、颂、七、连珠等具有赋体特征的诗文;至于作家排列顺序,则大致依从严可均《全三国文》和《全晋文》而略作调整。著者为每篇赋都撰写了作者简介和校注,“校注”的第一条即交代本赋校勘所用之底本和校本,体例甚为明晰。尽管该书在繁简转换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且没有为每篇赋撰写题解和评析,但作为第一部全面辑校、注释魏晋赋的著作,仍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为学术界研究魏晋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内容摘要: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赋学界推出了几部重要的赋体文学总集,为新世纪的赋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献资料。下面即略作评介。

关键词:校勘;研究;辞赋;文学;历代;小传;汉赋评注;辑录;全唐文;索引

作者简介:

  简宗梧、李时铭主编《全唐赋》(全八册,台湾里仁书局2011年版)。该书是台湾逢甲大学唐代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约230万字,专门收录唐五代时期的赋作。除了以“赋”为名者外,酌收七体、骚体和其他赋体杂文。所收作家及其赋作,大致以《全唐文》所录为范围,并参考周绍良 《全唐文新编》、陈尚君《全唐文补编》所补。本书以赋系人,以年代先后为序,其世次大都依照《全唐文》。本书共收录唐五代时期赋家573家(阙名计1家),赋作1714篇,每篇赋均有作者小传、正文和校勘记3部分,而以校勘记用力最多,价值亦最高。通查全书,大都以《全唐文》为底本,以 《文苑英华》、《历代赋汇》、《古今图书集成》为校本;《全唐文》不收者,则以他书为底本。体例较为严谨,校记亦十分详尽。书前有序言、《编校记》和《编校说明》,交代编纂的缘起、过程、体例和方法;书后附有《通同字、异体字表》、《参引书目》和《作者、篇名索引》,以便检核。本书是第一部专门辑录唐五代赋的大型断代文学总集,为研究者查阅、利用、研究唐五代赋提供了方便。

《宋代辞赋全编》

  曾枣庄、吴洪泽主编《宋代辞赋全编》(全六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凡216万字,其中卷一至卷三十辑录两宋“骚体辞”,凡848篇(组诗按多篇计数);卷三十一至卷一百专门辑录“赋”,凡1276篇。全书共收辞赋2124篇。其实该书“骚体辞”部分,并不限于楚辞体,而是包括了歌、谣、吟、引、词、操、箴、铭、赞、颂、祭文等不同文体,编者在《凡例》中称,大凡使用“兮”字者皆予以选录,因而选进了大量的诗歌,似有泛滥之嫌。对于“骚体辞”,编者按照作家先后顺序加以排列;而对于“赋”,则按照作品的表现题材分类编辑,体例并不一致。该书将两宋“赋”分为35类,其类目与顺序皆与《历代赋汇》略同,因袭之迹明显。曾枣庄先生曾主编大型散文总集 《全宋文》(36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影响巨大。本书的编纂即以《全宋文》所辑之“赋”为主要依托,吸收 《全宋诗》、《全元文》、《历代赋汇》的成果,排比去重,并与宋人别集、文章总集和其他相关材料互相比勘,因而收录作品完备。每篇作品皆注明出处,撰写校语。书后附有《评论资料》、《引用书目》、《作家小传及作品笔画索引》、《篇目笔画索引》4项。该书对于宋代辞赋、宋代文学、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皆有重要参考价值。赋体文学总集的编纂、校勘和注释是赋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因为大多数赋作不曾有人做过校理和研究,难度极大。但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上6种断代赋集的面世,为新世纪赋体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但是,元代、明代、清代赋的汇集和整理工作,尚需有识之士来完成。据悉,马积高先生主编的《历代辞赋总汇》即将出版,这是20世纪一批赋学家联袂完成的大型通代赋体文学总集,收赋家7400余家,赋作3万余篇,卷帙是陈元龙《历代赋汇》的8倍之巨。书稿在出版社积压10余年,终获面世。伴随着《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新世纪的赋学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局面。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