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诗教观及其批评范式

内容摘要:摘要: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二、兴观群怨的文学功能论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见解和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孔子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其正乐、乐教不仅体现出他自己的独特乐感、乐论,更为重要的是,孔子既能演奏,如鼓琴、击磬、鼓瑟,又能歌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陈亢认为伯鱼是孔子之子,一定能听到孔子的特别教诲,故问伯鱼有没有听到孔子不同于其他弟子的教诲。

关键词:孔子;论语;兴观群;儒家;文学作品;观念;影响;天命;学诗;中国

作者简介:

  摘 要: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以诗教化;文学批评;批评范式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赣社规字[2008]9号,项目编号:08WX91)《中国历代名家文学批评范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和生(1955— ),男,江西乐平人,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教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文学领域,孔子又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仅从他们生活的年代来看,孔子比西方文论的鼻祖柏拉图(公元前427--374)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都要早些。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60多岁告老还乡,续娶颜家第三女颜征在为妻。迎娶之时,老夫少妻祷于尼丘山而结珠胎,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出生。父母为其取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母亲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异母兄孟皮移居曲阜阙里。鲁哀公16年(前479),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逝。

  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于《论语》一书,而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创见,主要是对《诗三百》的评价,他的这一“用诗”思想,被儒家后学概括成“诗教”学说。作为一种功利性的文艺观和诗教传统,孔子关于“思无邪”的批评标准论、兴观群怨的文学功能论、文质并重的文学文本论、学以致道的文学教化论,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及其批评影响至深。

  一、“思无邪”的批评标准论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P35)“思无邪”本是《诗经•鲁颂》中的一句话。思,原作语助词,后人多作思想解释;邪,不纯正。所谓“无邪”,是指《诗三百》符合儒家所崇尚的“仁”、“礼”要求,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的角度去衡量文学作品。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之意。这是孔子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著名观点。孔子提出的“思无邪”说,一是要求创作者创作时要“思无邪”,创作出思想内容雅正无邪的作品;二是对欣赏者提出欣赏文艺作品时也要“思无邪”,对文艺作品要能接受其兴、观、群、怨的正确教育,从而确立了他的文学批评的标准。

  但是,历代对“无邪”之理解多有不同:汉儒认为,《诗三百》完全符合儒家正而不邪的标准。为此,他们给《诗经》加上了许多牵强附会甚至歪曲的解释。例如,《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2](P4)的;说《螵有梅》是“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2](P90)其实是借果实黄落起兴,惋惜青春,呼唤爱情。感叹“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静女》是“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之德。”[2](P173)

  到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感到这样穿凿附会解诗,实在不能令人信服。于是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无邪”是指读诗的人。《朱子语类》曰:“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3](P794)这种解释,尽管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效应与读者的接受有关,但显然不是孔子的本意。

  孔子的“思无邪”说,至少有三项内容:

  一是 “中和”之美。孔子的“思无邪”,强调在情感表达上应符合“中和”之美。简单说就是《论语?先进篇》所说的:“过犹不及”,即超过了与赶不上都是不好的。诗歌不能“过动”,也不能“过和”,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中和”。这一观点,开荀子美善相乐之先声。

  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P50)《关雎》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姑娘时的欢乐和求而不得的哀伤。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没有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致损伤。哀乐是人性之本,惟哀乐应有制,当戒其“淫”和“伤”;而《关雎》诗中所表达的哀乐做到了这一点,故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提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说法,主要是求音乐的中和之美,即儒家传统雅乐的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讲,则是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不要过分激烈,不要过于直露,应当做到委婉曲折,中正平和。

  三是“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1](P54)孔子曾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主要指其音调、节拍之形式之完美。尽善:主要指其所涵蕴的思想意义之雅正。《武》:周武王时乐舞名。孔子认为舜以禅让得国,而周武王以征伐得国,故谓《韶》,尽美尽善,而《武》尽美而未尽善。

  这里,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之论,即是要求文艺作品能够尽美尽善,而这正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但到底怎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思无邪”。

内容摘要:摘要: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二、兴观群怨的文学功能论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见解和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孔子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其正乐、乐教不仅体现出他自己的独特乐感、乐论,更为重要的是,孔子既能演奏,如鼓琴、击磬、鼓瑟,又能歌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陈亢认为伯鱼是孔子之子,一定能听到孔子的特别教诲,故问伯鱼有没有听到孔子不同于其他弟子的教诲。

关键词:孔子;论语;兴观群;儒家;文学作品;观念;影响;天命;学诗;中国

作者简介:

  二、兴观群怨的文学功能论

  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见解和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P188)孔子是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志气意念,可以考见社会人心得失,可以团结他人共同提高,可以讽谏怨叹抒发不平。从近的讲可以侍奉父母,远的讲可以侍奉国君。而且还可以多认识一些草木鸟兽的名称。孔子在这里提出的“兴观群怨”之说,充分肯定了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齐家的作用。

  关于“兴”,孔子的十一代孙,汉代的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4]宋代的朱熹注为“感发志意”。[5](P221)总体可理解为:诗歌用比兴的方法创造生动感人、蕴含事理的艺术形象,感染作者的情绪、激发读者的志意,使之激动兴奋从而受到影响和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艺的教育激励作用。

  关于“观”,汉末的经学大师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6]朱熹注为“考见得失”。 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文学功能观,就是说通过诗,可以了解社会风俗习尚的盛与衰和社会政治的得与失。

  关于“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为“和而不流”。意思是说,诗可以使阅读者相互沟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孔子和弟子们通过对《硕人》、《淇奥》的研究,统一了对仁与礼的关系认识。《淇奥》是《卫风》的第一篇,赞卫武公平犬戎、辅平王东迁,九十为相,“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之事。

  关于“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朱熹注为“怨而不怒”。这里,“怨”是讽谏怨叹;“刺”是讽刺批评。如果再给它规定为“不怒”,即是有节制的怨刺,这种怨刺,就是“美刺”。“诗可以怨”开启了以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传统。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7](P917)南朝梁刘勰的“蚌病成珠”,[8](P503)韩愈的“不平则鸣”,[9](P352)欧阳修的“穷而后工”,[10](P426)李贽、金圣叹的“水浒评点”都是对“诗可以怨”的发展。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文学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以及知识学习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是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过非常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