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30年

  改革开放30年,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中,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走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理论工作者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断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引向深入,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体系基本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在对诸多前沿性问题的关注中,显现出了她的持久的魅力。然而,成绩不能掩盖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不断进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笔者看来,改革开放30年,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理论研究阶段、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与回顾过去,并为今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提出些许意见。

  一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渐深入,文艺理论界有足够的条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进一步整理、翻译、介绍、评论和出版。这些工作既有利于纠正此前理解上的某些片面、失误或错误,又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为普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梳理与研究,主要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这是在引进大量西方文艺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我国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获得丰硕成果的时期。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给我国的学术研究带来了良好机遇,整理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著作成为当时学人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作品的选著或选读作品。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蒋培坤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杨柄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文艺论著选读》(江苏五院校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选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刘庆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这些著作的出版,对普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理论,促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理解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8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论著的引入,一批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著作被介绍进来,一些重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家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这一阶段,翻译出版的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著作主要有《马克思和世界文学》(柏拉威尔著,梅绍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出版)、《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里夫希茨著,吴元迈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乔·米·弗里德连杰尔著,郭值京、雪原、程代熙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出版)、《列宁文艺思想论集》(董立武、张耳编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出版)、《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陆梅林选编,漓江出版社1988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梅·所罗门编,杜章智、王以铸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董学文、荣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等,翻译和介绍了苏联的文艺理论以及普列汉诺夫、葛兰西、卢卡契、阿尔都塞、萨特等国外理论家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把握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中国学者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国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专著出版。随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理、翻译、介绍的加深,我国学者以此为基础,开始了更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他们围绕着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命题和对一些文艺现象的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并出版了一大批研究著作。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论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马列文论百题》编辑委员会主编的《马列文论百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蔡仪等著的《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董学文的《马克思与美学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蔡仪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陈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吕德申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李衍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狄其骢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赵宪章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涌的《在新时期面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陆梅林、龚依群、吕德申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李中一的《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年出版)、李衍柱、林保全、潘必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与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王善忠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等,这些都是新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著作,显示出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与此相适应,在这一阶段,一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辑刊也开始出现,主要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编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主编的《马列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编的《美学论丛》、刘纲纪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这些丛刊发表了不少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章,为深入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些辑刊大部分仍然存在,并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发表园地。

  总之,在这一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下逐渐活跃起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并思考着如何理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为了探索文艺学美学新的研究方法,还引发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论的热烈讨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艺的本质、文艺的作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典型与现实主义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以及艺术与人性、艺术与异化、艺术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得到了专门的研究与探讨。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概念、基本原理、重要理论命题和对文艺现象的理解方面,这些专题研究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研究者还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行了辨析,纠正了一些错误,发表不少理论创见。经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加深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认识,也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马克思主义最记录:2620
  • 马克思主义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