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曾觉之1933年发表了纪念普鲁斯特逝世十周年的长文《普鲁斯特评传》,由此起始的中国普鲁斯特小说研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政策引导、苏联学者对普鲁斯特小说的"反现实主义"和"颓废派"的定性,陷入30年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普鲁斯特研究重又兴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中国作家寻求写作新思路的实践相呼应,《追忆似水年华》主要作为西方现代派之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引入我国。1989—1991年,15位译者合作将小说译成中文,此后对普氏小说的研究渐渐由少数通法语的学者扩大至众多外国文学研究者和作家。20世纪90年代末重新兴起的国学热,使我国的一些普鲁斯特小说研究者开始从沟通中法文学世界的角度研究《追忆》。21世纪以来的中国普鲁斯特研究,侧重于对小说的时间艺术和诗性回忆的研究。近30年来,在几代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努力下,中国的普鲁斯特研究逐渐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空白,与国际这类研究渐至同步,并显示出自己的研究特色。
关键词:普鲁斯特;;小说研究;;考察分析
作者简介:
【摘要】 曾觉之1933年发表了纪念普鲁斯特逝世十周年的长文《普鲁斯特评传》,由此起始的中国普鲁斯特小说研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政策引导、苏联学者对普鲁斯特小说的"反现实主义"和"颓废派"的定性,陷入30年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普鲁斯特研究重又兴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中国作家寻求写作新思路的实践相呼应,《追忆似水年华》主要作为西方现代派之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引入我国。1989—1991年,15位译者合作将小说译成中文,此后对普氏小说的研究渐渐由少数通法语的学者扩大至众多外国文学研究者和作家。20世纪90年代末重新兴起的国学热,使我国的一些普鲁斯特小说研究者开始从沟通中法文学世界的角度研究《追忆》。21世纪以来的中国普鲁斯特研究,侧重于对小说的时间艺术和诗性回忆的研究。近30年来,在几代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努力下,中国的普鲁斯特研究逐渐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空白,与国际这类研究渐至同步,并显示出自己的研究特色。
【关键词】 普鲁斯特; 小说研究; 考察分析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