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摘要:但丁与《神曲》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确实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然而但丁在中国仍似有一种孤独,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还在于人们的接受方式:评论者往往以主体自居,将但丁视为他者,裂之而贴以各种标签。但丁在中国亦有知音,老舍便赞《神曲》为"灵的文学",说"世界上只有一本无可摹仿的大书",他对《神曲》的评论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启发。1980年代后我国学界开始重新关注但丁,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然而与同期国际学界的但丁研究相比,与我国学界对世界文学许多重要作家诗人的研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关键词:神曲;学界;研究成果;评论;摹仿;关键词;外国文学;接受;中国;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
摘要:但丁与《神曲》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确实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然而但丁在中国仍似有一种孤独,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还在于人们的接受方式:评论者往往以主体自居,将但丁视为他者,裂之而贴以各种标签。但丁在中国亦有知音,老舍便赞《神曲》为"灵的文学",说"世界上只有一本无可摹仿的大书",他对《神曲》的评论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启发。1980年代后我国学界开始重新关注但丁,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然而与同期国际学界的但丁研究相比,与我国学界对世界文学许多重要作家诗人的研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关键词:但丁; 《神曲》; 接受; 灵的文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批号:09&ZD07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姜岳斌,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摘要:摘要:但丁与《神曲》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确实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然而但丁在中国仍似有一种孤独,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还在于人们的接受方式:评论者往往以主体自居,将但丁视为他者,裂之而贴以各种标签。但丁在中国亦有知音,老舍便赞《神曲》为"灵的文学",说"世界上只有一本无可摹仿的大书",他对《神曲》的评论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启发。1980年代后我国学界开始重新关注但丁,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然而与同期国际学界的但丁研究相比,与我国学界对世界文学许多重要作家诗人的研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关键词:神曲;学界;研究成果;评论;摹仿;关键词;外国文学;接受;中国;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