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吉狄马加的创作,是当代诗坛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认真研究关注这位优秀诗人30年前行的足迹,从他的创作成果和他在诗坛的重要活动,可以看到他走过的三个重要的阶段:凉山及四川时期、北京中国作家协会时期、青海时期;同时肩负的三重角色:杰出彝族诗人、重要的中国诗人、世界性诗人;以及反映出时代的三个重要特征:复兴、开放、对话。
吉狄马加是杰出的彝族诗人,是彝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代言者;作为大凉山的儿子,他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了西南民族学院学习,开放之风与中国文学的新时期的大境,让这个天资聪慧的少年成为一个彝族向世界倾诉的歌手:“我是这片土地上用彝文写下的历史/是一个剪不断脐带的女人的婴儿/我痛苦的名字/我美丽的名字/我希望的名字/那是千百年来孕育着的/一首属于男人的诗……//这一切虽然都包含了我/其实我是千百年来/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其实我是千百年来/爱情和梦幻的儿孙/其实我是一千百年来/一次没有完的婚礼/其实我是千百年来/一切背叛/一切忠诚/一切生/一切死/啊,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这首自画像成为吉狄马加登上中国诗坛的第一张名片,年轻的吉狄马加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没有追风逐浪,而是认真地面对眼前的大山与河流,面对彝人的神话与传说,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独特的神话及万物有灵的彝族信仰,成为年轻的吉狄马加立身之根和创作的源头。这是吉狄马加的第一个角色,也是他的诗歌最重要的底色:彝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代言者,大凉山杰出的彝族诗人。
第二个时期的吉狄马加,他以一个优秀的彝族诗人迅速成为当代中国诗坛重量级的诗人,并为中国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除了获得重要的各种民族文学奖之外,1987年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新诗集奖(现为鲁迅文学奖)。他拥有丰富的彝文化资源,同时又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诗人,他对东方最悠久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深入理解及掌握,在26岁的彝人之子身上已经显现。正如吉狄马加在《我的歌》中写道:“我的歌是/长江黄河多声部合唱中/一个个的音符。”在这一时期,他又出版了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以更加富于象征和倾诉的诗句,为彝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画出一幅幅力作。
青海时期是吉狄马加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又是吉狄马加成为世界性诗人的时期。作为一个当代中国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吉狄马加一直受到国际诗坛的关注,同时他又是一个“行动的诗人”,努力推动中外诗歌的交流,其中在他领导下开创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边续举办了三届,前后邀请了近百名各国著名诗人来到青海湖,已经成为中国诗坛对外开放的最重要的窗口,青海湖诗歌节也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世界性的诗歌节。在青海期间,吉狄马加在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出版了《天涯海角》、《彝人之歌》等,这些诗集引起世界诗界的关注,使他成为一位世界性的诗人。
吉狄马加从大凉山走向世界,他的诗歌创作及诗歌活动正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三个特征:复兴、开放与对话。“我写诗,是因为我异想天开。我写诗,是因为我会讲故事……我写诗,是因为1978年我有幸考人了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在那里熟读了屈原和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最后一句体现了这个开放的时代对吉狄马加的影响,汉语文化的代表符号屈原,世界文化的代表符号肖洛霍夫,与早先的一些民族诗人相比,吉狄马加一开始就在开放的大环境,面对整个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视野开阔,胸怀远大。同时作为一个行动的诗人,他在诗坛重要的方式,就是“对话”,交流与对话,使吉狄马加诗歌有了更加宽广的襟怀与广阔视野,也拥有了更为广大的读者群。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吉狄马加与这个时代的关系。他是这个时代重要的代表性诗人在复兴、开放与对话的时代背景下,吉狄马加立足彝族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广泛地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与诗歌传统,面对世界诗歌的丰富资源,努力书写出了许多影响力深远的优秀诗作,从而成为当代中国诗坛和国际诗界重要的代表性诗人。
责任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