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诗人佟明光近十年来的创作,语言、思路、抒情习惯、审美观念都有了非常鲜明的变化,他的思想和创作都进入了一种相对自由的阶段,不再接受较为严谨的新格律诗的约束,力图以更为简洁洗练的语言表述、记录和表达个人心灵不与人同的体验。
以诗集《北方的太阳》为例。正如该书的序言作者康启昌所指出的,该书其中两辑《阡陌无瑕》和《生命感悟》中已经有了新的艺术创造因素,小视角、小意境中表现了细腻精美的内涵。如这首《思念》:
“是静静的港湾/是轻轻拨响的琴弦/是望穿秋水的视线/是心如止水的春蚕/一寸寸抽丝作茧/将你紧紧裹在里面。”
简洁的篇幅、深沉的情感、隐含秘密的欲言又止的倾诉、丰富的想象空间,好像受到李商隐的影响和暗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的扩展和深化。其意境、风韵颇似那首著名的《无题》,佟明光逐渐拓展了表现诗意和感悟的笔墨,不再醉心于颂歌风格的长句表达,而更多地使用了简洁、含蓄、内敛、空灵的短句。
《秋天的树》这首短诗写得宁静而自然,深邃而朴素,动情地描绘出秋叶楚楚可人的形象,透露出温馨怜惜的情怀:“站在深秋的门口/一下子变枯、变瘦/与最后一片叶子分手/变成一千只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手”。
在《独坐》中,佟明光写道:“在船头独坐/拜读千古不变的寂寞/留白/一些虚无的许诺/也留一些具象可感的山河/蘸满天曙色/填绝妙好词”。他细心品读了独坐的感悟。神游今古,心驰万里,体会并独自享受寂寞。在心中“留白”,就是摈除虚无的许诺,给真正有益的体悟留出容纳的空间。
从佟明光最近发表的作品《春天的生日》可以看出,他的抒情方式在进一步拓展,灵感的爆发更借助于细微的观察、小心的体悟,视角变得很小,宛如国画的工笔细描,他以喜悦、怜爱、赏识、赞叹的心态,发现了春天带来的极其细微的变化,那份细心与柔情,真像年轻的母亲用温暖和爱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在《梨花》中,他寻觅了一个奇异而朴素的视角抒发珍惜梨花的洁白纯粹的情感:“在失去雪花的日子里/依然保留着雪的圣洁//真的不希望/后半生的你/会变作一只只/笨拙的梨”。希望梨花接续圣洁的雪花逝去后留下的空白,多么美丽的心愿,用“笨拙”这个词描绘甜美多汁的梨让人觉得十分恰切。这就是锻炼得更灵敏、更优雅、更触动人的佟明光的笔墨。在他的笔下,每一种生物都是有生命有知觉的,都应该得到佑护,意外的夭折,往往会引起他心中的感伤和惋惜。
在《夭折的树宝宝》中,他动情地写道:“我们不曾亏待过/任何一棵树宝宝/一个快要夭折的婴儿/不哭也不闹//也许早在入土之前/它就死了/只是栽树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佟明光钟情于最质朴卑微的生命的局部,《小草的根部》一诗,精细的刻画和精湛的哲理感悟并行不悖:“衔泥结庐/从泥土构筑的小屋/以无数鲜活柔嫩的草叶儿/将春天和盘托出//小草的根部/含辛茹苦/没有一寸奴颜媚骨/整个科尔沁的青春活力/都生长在小草的根部”。
佟明光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化,大量阅读古典诗词、古代贤哲的著作,使这位科学工作者具备了非常扎实的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不但思想和行为,就连风度、语言、文笔都氤氲着传统文化的气息。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记忆库存中有大量诗词佳句、精彩典故、历史画面、人物形象,他的作品中就会自然地融进这些闪光的珍珠,因而焕发出神采。
如这首《烟雨小楼》:“花间一壶酒/听微风穿梭于/烟雨小楼/将一首朦胧诗/织进苏绣/窗外不尽江流依旧/只不见红酥手/相约黄昏后”。一派古色古香的韵致。
这首新诗更像一首宋词小令:“三月草长江南岸/莺啼柳软/好时节/走进酡颜初上的三潭/邀得明月/一杯又一杯/品茗虎跑泉”(《西湖》)。仿佛是杜牧绝句中的江南,是《邱迟与陈伯之》笔下的江南,那样典雅、精致、超脱,充满了士大夫的情趣。
“登香炉峰听八面风来/看十二只碧螺凝神膜拜/久违了寻求仙药的帝王将相/更不见垂泪斑竹的后妃裙钗”(《君山》)。把君山上香炉峰的景色和七十二峰的俊美,以及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的眼泪哭成斑竹的故事,都糅进他的诗句,使他笔下的君山更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故乡的月亮/站在河水中央/以万般妩媚纤纤玉指/浣洗它洁白的衣裳/谁解游子衷肠/谁来读我/今夜热泪两行”(《故乡的月亮》)。真挚的情感跨上古典诗词笔墨的骏马,就具备了分外高雅的气质。简洁、空灵、蕴藉、优雅,诉说了游子心中对故乡明月的那番深情,又是一首颇具唐风宋韵的小诗。
责任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