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百越族群的后裔。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黎族人口为1,248,022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贵州、广东雷州半岛、广西、浙江、云南等地。其中,海南省黎族人口1,172,181人,为全国之最,占全国黎族人口总数的93.9%,主要聚居在三亚市、五指山市、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市县亦有散居。目前全国各地都有黎族人生活。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有五种方言,即哈(侾)、杞、润(旧称本地)、美孚与赛(又称加茂)。其中,使用哈方言的人数占到58%,人数最多。方言下又有土语区,哈方言分为罗活土话、哈应(侾炎)土话、抱显土话三个土话区,杞方言分为通什土话、堑对土话、保城土话区。润方言分为白沙土话、元门土话 2个土语区。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表达心声、传递情感、传授文明的重要手段,被纳入2005年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遗产名录、2008年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音乐项目。2012年3月21日至4月初,笔者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黎族文化调研小组,对黎族民歌的现状、保护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研,在此将自己的经历与收获诉诸笔端,期待有助于黎族民歌的传承。
一、调研内容
1、五指山市南圣镇“三月三”活动中的民歌表演
在海南五指山,笔者首先参加了3月24日由五指山市南圣镇委、南圣镇政府组织的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民众踊跃参与的活动现场,有民歌对唱与演唱等节目,观众反响热烈,证明了黎族的民歌仍大受欢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进行民歌对唱表演的6人,均为五指山市南圣镇人。他们在台上对唱了海南话的黎族民歌,共6首,均为他们自编自创的作品,每首内容分别围绕欢迎朋友光临、感谢党和政府关怀、歌颂家乡新面貌而展开。演员的基本信息如下:1、王英兰,女,47岁,南圣镇毛祥村人,为该村村长,杞方言黎族,从小喜欢唱歌;,2、王春妹,女,48岁,保亭县大本村人,杞方言黎族,嫁到南圣镇牙南下村,喜欢学歌唱歌;3、王秀英,女,34岁,来自同甲村永忠队,杞方言黎族,是青年人中比较喜欢学习、演唱黎歌的一位;4、黄永义,男,54岁,南圣镇红合村人,杞方言黎族,职业为村医,业余喜欢唱歌;5、黄则全,男,59岁,南圣镇毛祥村人,杞方言黎族,务农,喜爱听歌、唱歌;6、黄国光,男,50岁,南圣镇牙南下村人,杞方言黎族,在家务农,平日喜欢唱歌、编歌。
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以前在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中,都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情歌对唱。一年到头,在婚庆仪式、生产劳动、日常休闲时都有自发的民歌演唱。他们从小便广泛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黎族民歌,并在耳濡目染之中主动地接受、学习,使黎族民歌成为自己表达心声、抒发感想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速度加快,他们能够演唱民歌的场合在减少,而他们所能够记住的传统的、用黎语演唱的民歌,逐渐呈下降趋势。经笔者要求,他们勉强能够唱出几首老人家曾经唱过的黎语民歌,包括《捡螺歌》、《砍山栏稻》等。他们对于较长一些的、叙事类的黎语民歌印象都已经模糊,如《甘工鸟》、《龙子歌》等,演唱一、两句就要推脱自己不会唱,只有村里的老人家才能完整地把这类民歌唱出。如今,他们平日里演唱民歌的机会也骤减,只有在婚宴等场合,大家兴致高昂时才会演唱民歌,而听众的数量也比以前大为缩减。甚至在黎族传统的“三月三”节日期间,除了政府组织的各式各样的节日汇演,民间自发的活动都已基本绝迹,着实可惜。
在现场,被誉为“五指山百灵鸟”的著名歌手黄婷丹也参加了活动。黄婷丹是五指山市毛道乡人,目前为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歌唱演员。她年纪虽然不大,但已经出了两张专辑,即《五指山的歌声》和《大地恩情》,其中的主打内容为原生态的黎族民歌。在南圣镇现场,黄婷丹演唱了一首“三月三”黎族民歌,受到了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热情呼应。可见,经过包装的、以舞台形式出现的黎族民歌,同样能够引起民众的共鸣,这也为黎族民歌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作为一名从小在黎寨长大的歌手,黄婷丹爱唱歌,虚心向会唱歌的前辈学习,她曾参加过由国家民歌传承人王妚大等知名老歌手开办的培训班,改进自己的歌唱技巧。她还曾在通什(现五指山市)旅游山庄、海南联通歌舞团等地方做过合唱或独唱演员,在不同的场合、舞台进行民歌表演,既历练了自己,也增强了歌唱的技艺。她勤学好问,通晓五种不同黎族方言的民歌唱法,在国内、省内外民歌比赛中多次获奖。她不但成功地把黎族民歌通过各种媒介带到了观众面前,还自费购买相关的录音设备,深入黎寨搜集各类黎族传统民歌,具有很强的传承使命感和文化自觉性。这些因素,都迅速地将黄婷丹打造为黎族民歌艺人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南圣镇“三月三”活动中的民歌表演,不仅具有黎族民歌明星的参与,还有普通歌手登台献艺,既适当地发挥了明星的效应,对年轻人起到了一定的号召作用,还通过普通民众的本色演出,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使民歌的亲和力通过更多的途径得以展现,增强黎族民众对于传统民歌的认同和传承。
内容摘要:黎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百越族群的后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中,保护黎族民歌,保护黎族传统的艺术精华,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歌;黎族;海南;黎族民歌;发展 作者简介:2、五指山市“三月三”节日活动中的民歌比赛
2012年3月23-25日,五指山市举办了一系列庆祝黎族苗族“三月三”的系列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就是民歌表演赛。3月24日上午,来自五指山市南圣镇、畅好乡、水满乡、毛道乡、番阳镇、冲山镇、毛阳镇七个乡镇的民间歌手,即兴表演,放情纵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身着黎族传统盛装,用抑扬顿挫、悠扬动听的黎歌,充分再现了黎族文化的悠久、丰富。现场观者如云,听得懂的在精彩之处会心一笑,听不懂的也完全被他们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歌声深深地吸引,听得十分专注。
我们在南圣镇曾采访过的王英兰六位歌手也代表南圣镇继续来参加比赛,他们是第二个登场的队伍,所唱的民歌中,部分使用了黎语,部分使用了海南话,二者曲调、句长均不一样。内容包括情歌对唱、知识问答、劳动描述等。对唱情歌时歌手含情脉脉,演绎生动;知识问答时则斗智斗勇,灵敏机智。
笔者也与其他几个队的民间歌手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第一个登场的番阳镇邢进昌(男,50岁)等6名队员,他们平日里也喜欢唱黎族民歌,但村中会唱民歌的年轻人很少,只有中、老年人才经常在各种场合哼些民歌。村里在“三月三”等节日庆典中也会组织一些民歌对唱活动,在婚礼、满月酒等民俗活动中,年龄比较大的人还会在不同的场合唱传统的民歌,表示祝福、祝贺等,但演唱的时间比较短,规模也不如从前了。水满乡的黄菊二(女,51岁)等6名歌手,自幼就对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从父母亲、长辈那里习得不少传统的歌谣。黄菊二等女性在嫁人之后仍旧没有放弃学歌,她们从家婆等亲友那里学到新的民歌,把传统延续了下来。黄菊二的家婆特别地会唱传统民歌,在共同生活中她又从家婆那里学到一些黎族传统民歌片段,如《甘工鸟》等。但当我们请她演唱的时候,她只能唱出几段短短的黎语传统民歌,歌词大部分都不太记得了。根据水满乡歌手提供的信息,乡里近年来活动骤减,除了参加市里组织的活动外,他们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在公开的场合唱黎族民歌。乡里的婚庆等活动都日益简化,婚礼上年轻人都是西方做派,穿婚纱,黎族民歌也少有人唱了。
毛道乡的黄大仁(男,47岁)、黄菊兰(女45岁)等6名歌手,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人唱歌,他们从老人家那里学到了很多黎族的短歌,在各种节庆场合中还会唱一唱。冲山镇的朱大琳(男,52岁)、黄英香(女,53岁)等6名歌手,经常到保亭、白沙县等县份参加民歌对唱表演,平时婚宴、聚会等场合仍然在唱民歌表达情感、活跃气氛。毛阳镇的王健强(男,51岁)、王正南(男,49岁)等6位杞方言黎族歌手,也是因为自幼听歌、和长辈学歌而成为当地著名的民歌演唱者,在婚礼等各种喜庆活动上经常被请去对唱民歌。畅好乡的黄玉莲(女,46岁)、黄德海(男,55岁)等6名歌手,亦从小爱好民歌,在日常生活中学到了大量的黎族民歌,但因为演唱的场合日益减少,所以只有在组织性的民歌比赛中,才能尽情地演唱他们喜爱的这些歌曲了。
经过2个多小时的比赛,南圣镇民歌队以出色的演唱赢得了一等奖,水满乡夺得二等奖,畅好乡和毛阳镇则并列荣获三等奖,并有数额不等的奖金。
根据访谈可以看出,黎族民歌依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传承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少量青年人仍然会唱。由于黎语五个方言之间不能对话,出于交流和扩大受众面的目的,歌手用海南话演唱黎族民歌的情况较多。他们虽然也会唱黎语民歌,但唱的机会少,所能够记得住的曲调和歌词不多。因此,海南话的民歌相较而言更受欢迎。其次,民间歌手演唱民歌,多数还处在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自为状态,各级政府每年组织的各种民歌活动日益成为歌手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而平时的民歌演唱活动则出现骤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