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花山岩画为壮族先民所创作,从神话所展示的壮族先民宇宙观来看,岩画所表现的境界当为“天、地、水”立体三界(或“天、地”两界),三界各有掌控者雷王、布洛陀、图额,他们是同一个石蛋同时生出的三兄弟,具有亲缘关系,这一情节标示了壮族先民世界观一个重要的定位,即人类与自然是兄弟。“天、地、水”三界和谐发展,宇宙有序运行,天人亲密接触,整个画面表演了一出“天、地、水”三界和谐的协奏曲。
关键词:花山岩画;壮族神话;三界和谐花山岩画可能不直接表现神话,但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最深层,可能会形成整个构图的底蕴,这里尝试作点探讨。
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两个观点,一是花山岩画为壮族先民所创作,二是构图与祭祀活动相关, 是“把祭祀的场景描绘在岩壁上,用岩画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祭礼”。综合各种相关说法分析,此两者 相对而言皆最具合理性。本文以此为起点,顺着这条思路,结合壮族神话,进一步分析岩画所表现的祭祀主体、祭祀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一个民族神话的基石,当为关于天地形成、始祖诞生的叙述,它体现了民族传统的世界观,并由此生发出一些最基本的信仰风俗、祭祀活动。壮族这方面的神话,即关于女性始祖▉(女 +米)洛甲、男性始祖布洛陀出生的叙述。
神话《▉(女 +米)洛甲出世》( 1)叙述:
古时候天地还没有分家,空中旋转着一团大气,越转越急,越转越快,转成了一个蛋的样子。这个蛋里有三个蛋黄。
这个蛋由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还有—个螟蛉子爬到上面钻洞,天天都来钻,有一天钻出一个洞来,这个蛋就爆开来,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空,一片飞到下边成为水,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我们中界的大地。
中界的大地上,天天风吹雨打,长出许多草。有一棵草开出一朵花,这朵花长出一个女人来。这个女人就是人的老祖宗。她披头散发,满身长毛,很聪明。后世人叫她 ▉ ( 女 +米 )洛甲,因为她有智慧,做聪明人的师傅,所以又叫她 ▉ ( 女 +米 )洛西。
这里描述大气蛋形爆开,“天、地、水”三界形成,女始祖诞生。大气蛋形说当萌生于古代百越文化。百越先民居住在南方海滨水乡,水气重,阳光足,水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受热上升,形成气流;遇冷下降,又形成雾露。气流风吹时旋转运动,雾露散去后现出天地人物,此当为“大气急速旋转分为天地、生出人物”神话的生活基础。转成一个蛋的样子大概 与鸟崇拜有关。
这里,除了中界▉(女 +米)洛甲,其他两界还没有“掌控者”的角色。到了男性始祖布洛陀诞生的神话,开始出现:
最初的世界什么也没有,漆黑无边。后来,吹来黑、白、黄三股气体,相混成浓浆,逐渐凝固成团,外壳越来越硬,成了一个大石蛋。蛋里有三个蛋黄,孵化出三个不同模样的兄弟,即雷王、龙王(现在一般称“图额”,与龙王似乎相似又有区别的水神)和布洛陀。三兄弟在蛋里半睡半醒,各自挣扎出蛋壳。但蛋壳太硬,靠大仙派使者屎壳郎来帮忙,又咬又推,最后一声巨响,石蛋爆成三大片,一片往上升变成了天,一片往下沉变成了水,有一片不动就成了大地。 ( 2 )
这里,原始混沌大气旋转而成了石蛋,从中诞生三弟兄, 石蛋爆成三大片,“ 天、地、水”三界各有了雷王、布洛陀、图额掌控者。
内容摘要:花山岩画为壮族先民所创作,从神话所展示的壮族先民宇宙观来看,岩画所表现的境界当为“天、地、水”立体三界(或“天、地”两界) ,三界各有掌控者雷王、布洛陀、图额,他们是同一个石蛋同时生出的三兄弟,具有亲缘关系,这一情节标示了壮族先民世界观一个重要的定位。
关键词:和谐;协奏曲;布洛陀;壮族先民;青蛙 作者简介:“三界说”并不是壮族独有,北方民族神话也有“三界”, 蒙古族“三界”是神灵世界、人类与动物世界、死神与魔鬼世界。壮族“三界”更具自然形态,而尤其是,在壮族神话里,“三界”掌控者雷王、 布洛陀、图额是同一个圆蛋里生出来的三兄弟,具有亲缘关系。这一情节,标示了壮族先民世界观一个重要的定位,即人类与自然是兄弟。可以认为,这是壮族传统的追求“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和谐相处”观念的思想源头。
这一类观念的形成,当与壮族先民栖息环境、谋生手段有关。百越系统各民族身居丘陵平坝、海滨水乡,从事农耕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如 《史记·货殖列传》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
这样的“饭稻羹鱼”, “火耕水耨”, 老天眷顾,自然恩赐,故壮族先民与自然的关系也比较亲密,容易产生这一类神话与观念。
“石蛋”说除了显露鸟崇拜以外,还体现了壮族先民对石、对岩洞的崇仰。壮族人民栖息的桂西地区山多岭多,尤其是遍布喀斯特地形,生成无数岩洞。早期先民往往利用岩洞遮风避雨,如《隋书·南蛮传》所说:
南蛮……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由此,壮族先民产生对石、对岩洞的崇仰之心是很自然的。同时,桂西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岩洞又往往有地下河,构造奇特,境界层叠,这样的层叠结构也启发了壮族先民天、地、水三界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