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相录,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编 者 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除了要描绘出其相异的诗学形态之外,还需要在历史之中厘清诗学嬗变的来龙去脉,并进而对此做出合理的历史阐释。明末清初,诗学嬗变,并对清代诗学产生重要影响,这里面既有诗学自身演变的逻辑因子,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紧密相关。因此,厘清传统诗学在这一时期演进的历史轨迹,辨析各种影响因素与诗学所发生的力学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本刊在此编发关于清代中前期诗学思想研究的三篇文章,或者从宏观视野出发,探寻明末清初儒学的转向轨迹,指出它与同一时期诗学变革的关联;或者从微观角度入手,选择一位诗评家,探讨分析其评论传统诗学的方法及特点,以由此观察诗学思想变革的概貌;或者从文学接受角索着眼,挑选一位诗人,考查其对传统诗学的认识以及接受状况,指出诗歌写作与创作心理的相连之处。三篇文章的视点并不相同,论述对象也皎然相异,但却都是在清代中前期诗学思想的范畴下,为探求其历史变革所提供的思考。为此,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代皇帝,掌管清朝六十余年,开创了所谓的“盛世”。虽然是皇帝,但有那么点儿“不务正业”,喜欢诗歌创作,自称“平生结习最于诗”[1]1307册四集卷25,681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笑予结习未忘诗”[1]1311册五集卷70,31玉澜堂。乾隆一生创作弘富,登基之前创作的诗歌收录在《御制乐善堂全集》(卷14—30)之中,登基之后创作的诗歌收录在《御制诗集》(初集44卷、二集90卷、三集100卷、四集100卷、五集100卷)之中,退位之后做太上皇时创作的诗歌收录在《御制诗集》(余集20卷)之中。乾隆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的数量,历来没有一个绝对精准的统计,但大约有四万三千首,这个数字是不会有问题的。乾隆一生写作之诗歌,几乎是一部《全唐诗》的诗作数量,无疑算得上古今一人,无人能出其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御制诗集提要》云:“自古吟咏之富,未有过于我皇上者。”但若就质量而言,很不幸,几乎无一首写得很成功的作品。可能是因为乾隆的诗歌写得不怎么高明,数量又多,距唐代又比较遥远,其诗歌创作对前代诗歌的接受这一颇值得关注的课题,至今尚未引起学人应有的关注,从未有一篇文章专门探讨这一问题。至于学术专著,更对这一问题不置一辞,似乎它根本就不存在一般。事实上,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来说,写得不怎么成功的作品,无疑文学价值也不高,但文学价值不高的作品并不是没有价值,很可能对文学史的生态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其文学史价值并不低。探讨乾隆对唐代诗歌的接受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乾隆的诗歌创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诗歌在后世被接受的一些情况。而了解了这些问题,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轨迹。
一、乾隆接受唐代诗歌的分布
清乾隆时期所纂修的有唐一代诗歌总集《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余位诗人的四万余首作品(包括残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作风气,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诗学观点,而且,一个人往往有自己对某个时代、某一作家、某一类诗歌作品的独特偏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作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中,就会有选择性地对某一时代的诗歌、某一作家的诗歌、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更多的关注、学习或模仿。研究者从作家的这种选择性接受中,就可以获知这位作家诗歌创作的一些“密码”,并借以窥知这位作家的诗歌创作与他所处时代的一些也许有些隐秘的关系。通过对乾隆诗歌创作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1.最喜爱中唐诗人及其作品
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最初的九十年左右是初唐时期,唐玄宗开元之后至唐代宗永泰年间的五十余年为盛唐时期,唐代宗大历之后至唐文宗大和九年约七十年为中唐时期,唐文宗开成之后至唐灭亡的七十左右为晚唐时期。虽然整个唐代诗歌在后人眼中成就甚高,是足以模仿效法的样板,但每个时期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后世文人因而对各个阶段诗歌的评价存在一些差别,对各个阶段诗歌的接受也有所不同。据笔者对《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的统计,仅就题目中所涉及的唐代诗人,就有40余位,其中涉及最多的诗人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约占所涉及的唐代诗人总数的一半。其次是初唐时期,共涉及9位诗人。再次是盛唐时期,共涉及7位诗人。最后是晚唐时期,共涉及6位诗人。初、盛、中、晚唐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并不绝对一致,诗人数量的多少也并不绝对相同,《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涉及初、盛、中、晚唐诗人数量的多少并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但毕竟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与诗人数量并不是天壤之别,因此,对《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涉及初、盛、中、晚唐不同阶段诗人数量的统计,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说明乾隆皇帝对唐代文学各个阶段的不同喜好程度。
内容摘要:一、乾隆接受唐代诗歌的分布清乾隆时期所纂修的有唐一代诗歌总集《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余位诗人的四万余首作品(包括残篇)。二、乾隆接受唐代诗歌的方式后人接受前人之作,有两个要素需要重视:一是接受的对象是什么,二是接受的方式怎样。三、乾隆选择性接受唐代诗歌的原因通过以上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乾隆虽然如其他后世诗人一样,喜欢用前人诗中之词语、句子于自己诗中,也喜欢吟咏前人诗歌之意境或将前人诗歌之意境再行推衍。乾隆对中唐诗歌引人注目的接受,在中唐诗歌领域对元白的“情有独钟”,在追和前人诗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次韵等,都正说明他有意在诗歌艺术技巧、在立意方面欲与前人一比高下。
关键词:诗歌;诗人;前人;全集;诗作;接受;创作;诗集;写作;杜牧 作者简介:2.最偏爱元稹、白居易等诗人
在《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所涉及的初、盛、中、晚唐四个阶段的诗人中,乾隆也不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是有所侧重。对有的诗人,或吟咏其事迹,或追和其诗作,或模拟其诗作,或化用其诗作之词句,乾隆一再提及,表现出对该诗人及其诗歌的极大兴趣;而对有的诗人,即使存世诗歌数量不少,其中也不乏非常有影响的成功之作,但乾隆在其创作中则略而不言;对有些诗人,乾隆或偶一言之,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随意性,根本谈不上喜欢与否。而对有些诗人及其作品,则一再涉及,充分证明了乾隆对这些诗人及其作品的偏好。在初唐诗人中,涉及最多的是李峤,虽然只有两题,但其中一次就追和李峤作品120首,单次追和规模之大,无人能及。其次是沈佺期,共9首,其中一首诗作被乾隆八次追和,创下了唐人单篇诗作被追和的历史记录。应该说,李峤与沈佺期创作的文学价值很高的诗歌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今日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能背出两人的一两首诗歌的人很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对今日文学史所述及的最重要的诗人初唐四杰,古今唐诗选本选录其作品往往多于李峤与沈佺期,但《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则很少涉及或根本就不涉及。
在盛唐诗人中,《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涉及最多的诗人是杜甫,仅题目所涉及之诗作就有33题,作品范围之广,形式之多样,都是其他作家无法望其项背的。其次是李白,仅题目所及之诗作就有14题。另外,题中涉及刘长卿的诗作也较多,共7题11首。李白、杜甫是古今公认的唐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涉及其作品较多很好理解,但乾隆对并不甚出名的刘长卿青睐有加,而对于现在公认的诗歌大家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等,则或涉及甚少,或根本就不置一辞,则多少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而且,在涉及杜甫、李白的诗作中,多是读李杜之作品有感而作,或吟咏相关本事而作,而在艺术技巧上则受李杜影响并不是太大,远远没办法与中唐的元白甚至初唐的李峤、沈佺期等人相比。
在中唐诗人中,《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涉及最多的诗人是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其中白居易尤多,仅题目所及的诗作就有30余题。至于元稹,《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题中所及的诗作有10题108首。韩愈、元稹、白居易都是元和前后诗坛的大手笔,《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多有涉及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涉及之多仍有些超出人的意料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的大诗人,其作品也颇具特色,而《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则涉及甚少,同样有些超出当代学人的预期。而且,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虽然涉及较多,但写得最成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元稹的悼亡之作,则完全没被乾隆纳诸视野,在其作品中几乎从不涉及,仍然让人乍看上去有些难以理解。
至于晚唐作家,《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御制诗集》所涉及的作品普遍不多,题目中涉及最多的是杜牧,亦仅有4题,一题为效杜牧体,两题为用杜牧诗之韵,一题为读杜牧集有感而作。其他23题涉及杜牧的诗歌都是化用杜牧的诗句或意境。而对于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李商隐,乾隆则在其诗作题目中根本就没提及过,只是在咏瑟(《御制诗集》二集卷58《瑟》、四集卷63《题旧端石雁柱砚》),咏夜雨(四集卷58《文徵明春山夜雨即用其韵》),咏岚霭(四集卷83《岚霭》、五集卷12《停霭楼口号》),咏夕阳晚照(余集卷19《宜照斋》),咏碧城(二集卷85《香扆殿》),咏绫(二集卷58《绫》、三集卷15《清绮书屋》),咏楼(四集卷84《不遮山楼》)时偶及之,既未模拟其体,亦未沿用其韵。因此,我们可以说,杜牧也好,李商隐也罢,都不是乾隆学习的主要对象。在乾隆的意识里,晚唐诗歌远没有中唐、盛唐甚至初唐诗歌显得重要,具有效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