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场文人对西学的认识过程

内容摘要:以王韬为代表的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翻译、编译和编写了大量的西学著作,并亲身向国人展示西方先进科技,堪称是近代西学传播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关键词:王韬;西学;知识分子;日记;中国;洋场文人;李善兰;口岸;西方科技;接触

作者简介:

  王韬是晚清著名报刊出版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于笔耕,留下大量的日记,尤其是其早期居沪日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过程中相关认识、态度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在开放口岸为西方机构工作的中国人,王韬等人的心路历程非常具有代表性。

  西学内化的曲折过程

  王韬出身于底层知识分子家庭,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因父亲去世,家乡又遭水灾,衣食无着,他进入墨海书馆从事编译工作。西方的先进科技,令寄食沪上的洋场文人惊叹歆羡。作为西方机构的工作人员,王韬对这些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探究,显然要比一般人更为深入。他对西人西学的观察,总伴随着独立的思考,尽管这些思考在因认识深度上的不足有时显得不无偏颇,但在西学东渐之初,这种相对冷静的思考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在国家内外交困、西学日益东渐的特殊时代,以王韬、李善兰、管嗣复等人为代表的洋场文人对于传统儒生所安身立命的科举一途,已逐渐失去兴趣。洋场文人普遍推重实用之学,又因受西方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日深,故而对于时文制义,更加没有好感。王韬在咸丰八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中云:“文人好奇,喜为人所未为之事,不知已蹈空滑窠臼。在予毋宁徵诸实践耳。”重实践而轻空谈,体现出洋场知识分子不同于传统文人的崭新面貌。

  科举之路固然不通,为西人佣书的工作也难以令洋场文人感到满意,尤其是亲朋好友对他们“卖身事夷”之类的指责,往往令他们痛苦而矛盾。王韬咸丰八年十月四日三十岁生日记:“堕地以来,寒暑三十易。精神渐耗,志气渐颓,而学问无所成。徒跼天蹐地于西人之舍,仰其鼻息,真堪愧死。思之可为一大哭。”矛盾、抑郁、失志之情,跃然于纸上。

  尽管受西方的影响日益加深,从王韬早年的居沪日记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对西方的认识和对西学的态度,始终都伴有怀疑、彷徨乃至否定的因素。从王韬一生的思想轨迹来看,早期居沪时,他的思想还徘徊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时而为传统所囿,时而为先进的西方科技所折服。

  像王韬这样为西人服务、站在东西文化交汇点上的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的过程中表现出置疑、矛盾的心理,是基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与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的固守与反思。也正因为如此,王韬一方面痛斥国事之不可为,一方面仍频频上书当道献策,在得到回复后又激动万分地“挑灯即作回书,系骈俪文”,汲汲之状跃然纸上。一方面忧虑洋人不肯出兵以平内乱,一方面又痛斥洋人“素桀黠,方将乘我之危,以济其私”。在非常复杂的心态主导之下,出现如此诸多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言行,也就不足为怪了。与日本人早年在西方文明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始惊,次醉,终狂”的态度相比,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未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倾心西化。

内容摘要:以王韬为代表的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翻译、编译和编写了大量的西学著作,并亲身向国人展示西方先进科技,堪称是近代西学传播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关键词:王韬;西学;知识分子;日记;中国;洋场文人;李善兰;口岸;西方科技;接触

作者简介:

  从日渐熟谙到积极传播

  面对西方势力和科技文化的大肆进入,立于开放前沿的中国文人所持的观点和态度虽时有摇摆,但在直观接触与亲身体会后,对于不可阻挡的西学东渐之大势,他们的认识还是清晰而清醒的。

  在开埠之初的上海,以西人创办的墨海书馆为中心,聚集起了一大批中国文士,他们多是科举失意、家境贫寒而又富有探索勇气的青年才俊,比如王韬的好友李善兰、蒋敦复、管嗣复、周双庚等人,他们往往通过相互介绍和推荐,得以进入西人机构工作。王韬喜好聚会,无疑是这一交游圈的中心,居沪日久的他,逐渐扮演了向外来友人介绍和展示西方先进文明科技的角色。

  当时,国人将西学、西货当作新奇事物来看,而实未明其理。王韬纠正国人认识上的偏误、大力传播西学的行为,实际上建立在他个人对西学体会日益深刻的基础之上。王韬对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的西方学术甚为服膺,这也是他后来致力于研习中西历法的思想根源所在。咸丰九年正月二十日,王韬日记中记录了好友李善兰用数学原理阐述弹道之学的新著《火器真诀》,并大加称赞:“其所著重学之中,而亦能以平圆通之……西人所以能优胜者,率以此法,其术亦神矣哉。”对西方科技日益深入、准确的认识,使王韬成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王韬的友人管嗣复曾指出,中国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之所以一直处于下风,原因在于缺乏对对方的深刻认识,导致政策每每偏误,而洋人知我甚详,此乃大患。因此,中国需要大批精通洋务的高级人才,并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通达其国政,“诚如此,则夷之性情既悉,夷之技巧亦得矣”,王韬对此颇为认同。在展示、介绍和普及西方科技之余,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将来沪的亲朋好友引荐进外国机构工作,相关的记载在日记中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在王韬、李善兰等墨海文人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头脑聪慧、潜心科技、长于操作的年轻人,如“巧慧绝伦,制器造物,可造西人之室”的徐雪村;“能历算”、“曾来沪上,与西人韦廉臣游”的华蘅芳;“颇嗜历学、能算日月交食、五星躔度”的顾祖金;“喜西人格致之学……并将慕维廉之所著《地理》下编痛加删改,使察地之学,釐然大明”的张斯桂;“案头多陈工匠椎凿,能以新意造器,其巧思不减泰西”的吴子登;“精于天算,善圆光”且擅长绘制地图的陈子瑨等,他们无疑成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及推广的中坚人物。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中国最早倾心传播推广西方文明的使者,他们的工作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民智的启蒙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王韬为代表的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翻译、编译和编写了大量的西学著作,并亲身向国人展示西方先进科技,堪称是近代西学传播的倡导者和先驱者。此时的王韬尚未踏出国门,作为接受传统教育、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与其他洋场文人对西学的认识,必然有一个从拒斥、接近到深入了解进而宣扬的过程,他们的心路历程,在近代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极具代表性的。

  (本文系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社科规划项目(13JDJN01Z)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