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当代价值之我见

内容摘要:就我们中国而言,各行各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儒道名法、文史医卜、农林牧渔乃至种花莳草、饮食品茗、从艺习武、营造建筑、风水堪舆,全都有本门本行的经典。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物质生产水平颇有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亟须提升,这是有关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关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大事,经典和传统文化在其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第二个感想是经典的传承靠教育,靠每个人从我做起,特别是靠负有教育职责的人,如教师、公务员、各级官员、国家领导人的言行示范。在我看来经典就是这样,它产生于往昔,但有的内容至今仍有活力仍有价值仍有发展创造的余地,就看你如何对待它,其关键实存乎今人之一心,更存乎今人的认真实践。

关键词:经典;文化;中华民族;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乃斌;继承;刘子;哲学;文本;需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乃斌,上海大学文学院

 

  近些年,传统文化受到重视,中华经典当代价值的问题自然为人们所关注,引发思考和讨论。

  在我看来,经典是一个范围很大、活性很强的东西。就我们中国而言,各行各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儒道名法、文史医卜、农林牧渔乃至种花莳草、饮食品茗、从艺习武、营造建筑、风水堪舆,全都有本门本行的经典。每个时代的经典也有所不同,儒家定于一尊之前,诸子百家竞起,家家有自奉的经典;就是儒家独尊之后,有些小家小派逐渐消泯,但其经典依然存在,至于道、佛两家更是足与抗衡,拥有大量翻译或自创的经典。若放眼世界,情况就更为复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种宗教都有他们心目中的经典,可谓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现在我想在本文中讨论的经典,大致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和范围。它大抵是指一种文本,但不是普通文本而是承载着众所公认的、积淀在民族精神深处、蕴含着民族文化基因的一些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伦理、人生信仰乃至审美趣尚的文本,也包括早已烙印在人心深处的无字文本。我们所说的经典其实便是传统文化或中华文明的精华和代表。

  既然如此,经典的价值自是毋庸置疑,而且这价值还主要指其有益国计民生、世道人心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正面价值。

  经典虽肯定有其价值,情况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地、人的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异。由时间言,这价值包含历史价值(其产生、形成时的价值)、当代价值(在当下的现实价值)、永恒价值等,三者关系密切,但并不重合,也不相等;由地和人而言,则有区域性价值、民族性价值、一国之价值和普遍价值——中华经典产生于中华大地,由中华民族所创造,它主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理由和保障。它的丰富内容有一部分为别国别民族所赞赏所认可,它的价值便跨出了国门。可是,究竟哪些部分为他人欣赏或吸取,那是人家的事,全得根据人家的历史、处境和需要来决定;其中越被广泛认可的部分,价值就越高,最广最高而为全世界所接受的,便具有了普遍价值。

  经典反映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历史经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内涵极为丰富,可以分出起码四个层次。有表层初级的,指导个人日常言行和心念、思维;有较高层的,指导人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规范民族共同体的健康运行;再高一层,指导国家决策,应对国际事务;而最高最泛最空灵的一层,当能指导人处理与大自然、与宇宙空间的关系等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现在看来,我们接触和运用得较多的,还是经典中表层初级的内容,包括先圣前贤的谆谆教诲、他们的嘉言懿行、他们诗文中的种种警句佳语等等,因为这些与人人都有关,又人人都能懂,便于学习贯彻,若想付诸实践则完全可以从我做起,从眼前小事做起。像《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的“满招损,谦受益”,《礼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像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又如清代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两家邻居在修宅时因巷道占地发生争执,其中一家给在京做官的家长写信报告,这位家长非但不仗势欺人,而且回信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憬悟,于是率先退让三尺。另一家为之感动,随即也退后三尺,两家之间遂形成一条长达百米的六尺巷,也树立了因克己谦让而和谐共处的典范。仅就上述种种内容,今天如能深入人心,付诸行动,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改善社会道德面貌就大有好处。倘能发掘更多,把更多的经典教诲、传统良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教育宣传、培育濡养,那么,其社会效果一定更为可观。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物质生产水平颇有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亟须提升,这是有关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关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大事,经典和传统文化在其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事实上,中国还有很多经典,阐明了更深刻更重要的道理,对国家和民族都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发掘、继承和弘扬的重点。

内容摘要:就我们中国而言,各行各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儒道名法、文史医卜、农林牧渔乃至种花莳草、饮食品茗、从艺习武、营造建筑、风水堪舆,全都有本门本行的经典。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物质生产水平颇有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亟须提升,这是有关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关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大事,经典和传统文化在其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第二个感想是经典的传承靠教育,靠每个人从我做起,特别是靠负有教育职责的人,如教师、公务员、各级官员、国家领导人的言行示范。在我看来经典就是这样,它产生于往昔,但有的内容至今仍有活力仍有价值仍有发展创造的余地,就看你如何对待它,其关键实存乎今人之一心,更存乎今人的认真实践。

关键词:经典;文化;中华民族;上海大学文学院;董乃斌;继承;刘子;哲学;文本;需要

作者简介:

  比如经专家研究确认由《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所著的《刘子》,就是一部具有经典价值、以往却重视不够的子书。日前读上海的《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24日,总第1408期),有涂光社《反战且不忘战》一文,介绍《刘子》关于战争的理念,并阐发了其现实意义。此文说到《刘子·阅武》开篇即引《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兵术》篇又有“夫兵者,凶器,财用之蠹,而民之残也”的论断,刘勰由此得出国家应当“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即既保卫和平、恪守反战,又居安思危、不忘打仗的结论。文章指出从《司马法》、《史记》、《汉书》、《刘子》到唐太宗的《帝范》都持这样的战争观,这个自古一脉相承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所拥有的深刻历史经验和治国智慧,即在今天也完全正确。而且它还有着逾越时代和国度的不朽价值,不但我国应予遵循,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极具启发性和警示性,违背了它,就难免遭遇灾难和失败。这篇报刊文章虽仅两千来字,但却说古论今,放眼世界,内容很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为弘扬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

  由此,我产生两点感想。一是经典的价值虽是客观存在,但还须当代人去发现、挖掘、激活、阐释、弘扬。对待任何古代典籍,包括经典,都有个去粗存精、去弊存利的鉴别判断过程和使之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过程。在这里,我们当代人,特别是以研究古代文化或文学典籍为业的人们,是有责任也有用武之地的。我们不但可以将古人(包括近人)被掩盖或淡忘的嘉言懿行发掘出来,刮垢磨光,使之发挥现实作用;还可因应形势,对经典和传统加以发展创造。比如上述短小精悍而述古道今的《反战且不忘战》一文就做得很好。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编选一些经典读本,详加注释或译解,在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中适当推广,为他们打下了解和熟悉经典的基础。而这类书要编选得好,就需要专业人员不仅懂得经典,而且深知现实。

  只要有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经典的教诲。比如,我国伦理传统自古讲究孝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教导我们应及时尽孝和厚养薄葬,这对当代人就很有意义。时下的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其意即与之相符。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恰恰相反,平日不孝,殡葬父母却大讲排场。薄养厚葬,除了向周围人显摆权势或财富外,对已逝的父母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这种行为在经典和传统中也是予以否定的。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经典的有关论述,认真弘扬古人的好传统,就颇有利于克服这种陋习。

  有时对于经典言论,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创造发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就是古人很好的遗训。今天我们还发现,它除了教导我们不要以邻为壑之外,还可从另一角度启发我们:己之不欲固然不应强加于人,即使己之所欲,其实也是不该强加于人的。无论所欲不欲,“勿施于人”总是对的。人家有人家的需要,有自己的情况,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喜欢的,人家未必喜欢;你的东西好,人家自然会来学,何必硬塞给人家?这也许可以算是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的例子。我所说的经典的“活性”,也表现在这里——有不少经典是可以赋予现代意义并为今人所用的,就看我们能否深入而灵活地理解和运用。

  第二个感想是经典的传承靠教育,靠每个人从我做起,特别是靠负有教育职责的人,如教师、公务员、各级官员、国家领导人的言行示范。首先是要懂得经典,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光说不练,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是不行的。这在经典中就有大量精彩论述和实例。从这些人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再普及到社会各层面,乃至每个人,形成良性循环,经典的精神才有望继承和发扬,并创造出新的更好的传统,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经典精神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同样的儒家经典,五四时期曾是群起而攻之的对象,那时响彻云霄的是“打倒孔家店”的激进口号。此后,鲁迅和一批革命作家都曾猛烈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鼓吹的尊孔读经。这与当时强敌环伺、民族危亡,当务之急是救国救亡和唤醒民众、解放民众分不开。靠尊孔读经是推翻不了“三座大山”的。而今天,我们深深理解和体会了“以马上取天下”,但绝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我们在建设国家、脱贫致富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当然应该充分尊重并利用经典和传统的精华(同时不忘剔除糟粕,克服消极因素)。今天我们对包括孔孟之道在内的诸多经典,也都有条件重新审视和调整态度了。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上,无论“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可以敞开讨论,而不怕有人再来“上纲上线”。比如有人热心组织天真未凿的孩子读经,有人甚不以为然,但没人再挥舞“复古倒退”之类大帽子,而是认为小规模小范围的实验不妨尝试。这就是现实条件变化的缘故。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