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苏辙是宋代诗人中最早发现和推尊储光羲者。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有着个人和历史的必然性,既出于“理解之同情”,又与北宋中期尊陶崇杜的诗学思潮相呼应,蕴含了苏辙对宋诗发展走向的独特思考,对宋调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由于与储光羲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苏辙很自然地与储光羲产生频率共振,将其视为异代知音,在宋人中率先发现了储光羲,并将其诗作树立成一种诗学标杆和艺术典范。朱刚曾经指出苏辙抬出储光羲意在过渡到学习陶渊明,“可见储光羲诗在苏辙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意义在《栾城遗言》中有明确的表述:‘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由此可知,储光羲只是一个阶梯。

关键词:苏辙;储光羲;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艺术;诗话;创作;手法;遗言;选择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苏辙是宋代诗人中最早发现和推尊储光羲者。苏辙推尊储光羲首先在于二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出身、科第、仕宦经历、思想底蕴、知识结构、性格等都非常接近,他们的诗歌创作更有极多相似吻合之处,艺术思想、体式选择、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大致相同。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有着个人和历史的必然性,既出于“理解之同情”,又与北宋中期尊陶崇杜的诗学思潮相呼应,蕴含了苏辙对宋诗发展走向的独特思考,对宋调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关 键 词:苏辙/储光羲/尊陶崇杜/宋调

  作者简介:刘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苏辙喜欢把欣赏的诗人比为储光羲,朱弁《风月堂诗话》曾记载其评价参寥诗云:“酷似唐储光羲。”①苏辙晚年闲居颍川,又作诗评价后学韩驹云:“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希。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②钱锺书先生认为苏辙将韩驹比为储光羲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他说:“至于苏辙那句品评,我们实在不懂;看来苏辙动不动把人比储光羲,也许这是一顶照例的高帽子,并非量了韩驹的脑瓜的尺寸定做的。”③但是笔者认为苏辙的品评应该不是一件简单和随意的事情。

  苏辙一生谨言慎行,绝少妄语,苏轼《东坡志林》称:“子由为人,心不异口,口不异心;心即是口,口即是心。”④具体到苏辙对韩驹的评价,更是带有名流印可的性质,⑤对韩驹一生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复斋漫录》云:“子苍(按:韩驹字)尝言:作诗文当得人印可,乃自不疑,所以前辈汲汲于求知也。”⑥周必大《题山谷与韩子苍帖》云:“士大夫少负轶材,其诗章固已超绝,然须经前辈品题,乃自信不疑。正如参禅,虽有所得,犹藉宗师之印可耳。陵阳先生(按:韩驹)早以诗鸣,苏黄门一见比之储光羲,暨与徐东湖游,遂受知于山谷。”⑦并一再强调苏辙对韩驹印可的重要性,“而以韩子苍比之,子苍由是知名”⑧。所以苏辙对如此意义重大的品评,其态度应是审慎的。非但如此,苏辙的这种品评还被其孙苏籀编入《栾城遗言》:“公曰……韩驹诗似储光羲。”⑨《栾城遗言》记录了苏辙晚年教授子孙的重要心得和思想,《四库提要总目》评价:“中间辨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最为详晰,颇能见辙作文宗旨。其精言奥义,亦多足以启发来学。”所以苏辙将韩驹比为储光羲,不是随意、照例所为,而是凝聚着他独特而重要的诗学理念和诗学思考。

  储光羲在北宋时期鲜为人知,如参寥就曾质疑“平生未尝闻光羲名,况其诗乎”⑩。苏辙不仅是宋人中最早提及储光羲者,且对他评价很高,《栾城遗言》记载苏辙称:“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11)并屡屡将其尊出比拟他人,足见储光羲在苏辙心中的特殊地位。苏辙为何如此看重储光羲?曾有学者思考过这一问题,指出:

  如果将两人对照,我们会发现不少有趣的相似点。首先从大环境看,他们都生在一个王朝的鼎盛时期,而且都是一个很优待文士的朝代,相对而言,个性的发展空间较为宽松;如果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他们恰又生于同光派所谓“三元论”的开元、元祐两个关节点,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诗歌异彩纷呈、蓬勃发展时期。从生活小环境看,他们身边都有一个博通众艺的大家。储光羲与王维是“伯仲之交”,曾长期偕隐终南山;而苏辙与苏轼则是一母同胞、感情深笃的亲兄弟。王维和苏轼都是洋溢着天才气质的通家,不但涉猎多种领域,而且每种领域均取得极高造诣。在他们身侧之人,既不能以相同套路在艺术上与之争衡,就只能另辟蹊径。第三,储光羲与苏辙都选择了淡泊一途。储光羲在《咏山泉》中自喻“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而苏辙不仅“为人深不欲人知”(《答张文潜书》),且作品也呈现出“汪洋澹泊”(《答张文潜书》)的特色。苏辙对储光羲诗歌艺术的赞许,是否可以归入陈寅恪先生所言“理解之同情”?(12)

  从接受学的视角看,接受者与接受对象间的相似和共鸣是接受的必要条件。瓦·霍曼就认为:“读者接受一部艺术作品的能力取决于下列因素:教育、培养、世界观、成熟程度、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性格、气质、喜好、情绪等等。”(13)循此思路,我们将储、苏二人再进一步对照,发现了他们之间还存在更多惊人的相似。

  第一,出身相似,均生长于乡间普通的耕读之家。据李永祥、于友发《储光羲事迹考略》(14),储光羲居里位于金坛县西四十里孝德乡庄城村,家庭是以“儒”传世的书香门第,但其先世无显达之人。苏辙亦生于四川眉山乡间,其祖苏序“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15),其父苏洵27岁后专志于学,并悉心教育二子,苏辙《藏书室纪》云:“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辑而校之,以遗子孙。”(16)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苏辙是宋代诗人中最早发现和推尊储光羲者。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有着个人和历史的必然性,既出于“理解之同情”,又与北宋中期尊陶崇杜的诗学思潮相呼应,蕴含了苏辙对宋诗发展走向的独特思考,对宋调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由于与储光羲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苏辙很自然地与储光羲产生频率共振,将其视为异代知音,在宋人中率先发现了储光羲,并将其诗作树立成一种诗学标杆和艺术典范。朱刚曾经指出苏辙抬出储光羲意在过渡到学习陶渊明,“可见储光羲诗在苏辙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意义在《栾城遗言》中有明确的表述:‘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由此可知,储光羲只是一个阶梯。

关键词:苏辙;储光羲;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艺术;诗话;创作;手法;遗言;选择

作者简介:

  第二,科第情况相似,均年少时即进士高第,名动一时。储光羲生于景龙元年(707)(17),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称:“开元十四年(726),严黄门知考。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毋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者,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轥轹诸子。”(18)可见储光羲19岁即登进士第。苏辙生于宝元二年(1039),18岁随父兄赴京应试,19岁举进士释褐,苏洵“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19)

  第三,仕宦经历相似,均长期沉沦下僚,并卷入政治党派斗争的漩涡之中,深受牵连,有多年闲居、贬谪经历,仕途较为坎坷。储光羲自开元十四年(726)登科授官后,长期屈居下僚,历任县尉、主簿等职。因政治上隶属于座师严挺之及其好友张九龄为领袖的文儒集团,被李林甫为代表的吏能集团所打压排挤,两度赋闲隐居。天宝七、八载间四十二三岁,才重入仕籍,拜太祝;天宝九载(750)任监察御史,是其一生仕历中最高官阶;天宝十五年(756)50岁身陷安禄山叛军中,至德二载(757)因受伪职被系狱中;肃宗上元元年(760)遇赦,是年54岁。其后事迹无考。(20)苏辙进士及第后于嘉祐六年(1061)23岁时应制举,但一直闲居侍父,后丁父忧,熙宁二年(1069)31岁才步入仕途,因与王安石新党议事每不合,外任陈州学官。元丰二年(1079)41岁又因苏轼乌台诗案贬筠州盐酒税,元祐元年(1086)48岁被起用,此后累迁翰林学士。但56岁后又开始遭致贬谪,66岁闲居颍昌,8年后病卒。(21)二人一生均仕途崚嶒,未能有较大政治建树。

  第四,思想底蕴相似,均以儒为重,儒道互补。储光羲出身于世代习儒的家庭,自谓“世业传儒行”(《游茅山五首》),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直抱有强烈的用世之心。虽然他深谙道家养生之学,但那只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方式,所以葛晓音说:“尽管他常怀独善之志,又好长生之说,积极入世仍是他的主导思想。”(22)苏辙的思想底蕴也是儒家,一生积极入世,人生低谷期则试图将孔孟的人学与老子的道论融合为一,“在人格理想上,他试图同时兼有儒家的入世、建功立业的社会价值维度与道家的清静无为、适性逍遥个体价值维度,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仕与隐、兼济与独善二元选择模式的理想人格结构”。(23)

  第五,知识结构相似,均于诗文之外致力于经学研究,颇有建树。据殷璠《河岳英灵集》记载,储光羲著有《九经外义疏》二十卷,“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24)。九经为大经(《礼记》和《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和小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的统称,是唐代明经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能为九经作疏,足见储光羲学养之深厚。(25)苏辙《颍滨遗老传》亦自称:“平生好读《诗》、《春秋》,病先儒多失其旨,欲更为之传。老子书与佛法大类,而世不知,亦欲为之注。”(26)《栾城遗言》记载:“公曰: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苏辙生平著有《诗集传》、《苏氏春秋集解》、《论语拾遗》、《孟子解》等著作,可谓经学著作颇丰,在宋代诗人中特点颇为突出。

  第六,性格相似,均较为沉稳、淡泊。储、苏二人年轻时虽也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基本性格却不是外向型的。储光羲性格内敛,不事张扬,“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储光羲集》卷五有《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表现了他不求闻达,自甘淡泊的人格精神。苏辙性格亦是如此。《宋史·苏辙传》称:“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淡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27)苏辙诗集卷六《吕梁》诗:“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这也是他自己内秀型性格的真实写照。

  除了这些生平经历、思想学识、气质个性的相似之外,储光羲与苏辙在文学创作上有更多的吻合之处。

  第一,艺术思想相似,均崇尚“风骨”与“浩然之气”,提倡诗以载道。储光羲是盛唐以张九龄为首的诗歌复古派的重要成员,其诗歌创作努力实践对汉魏风骨的回归。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指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又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28)苏辙也是北宋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一员,嘉祐二年(1057)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即提出养气说,力倡“浩然之气”。在诗学理论著作《诗病五事》中主张恪守儒家诗教,把诗歌看成“涵养道德”的工具,以“义理”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栾城遗言》第一条即批评李白“不知义理之所在”,第四条批评孟郊“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29)苏辙的诗中也充斥着道德义理,《载酒园诗话·又编》就曾评苏辙《任氏阅世堂前大桧》诗“便令杀身起大厦,亦恐众材无匹敌。且留枝叶挠云霓,犹得世人长太息”云:“不徒径直之气不衰,凛然有大臣以身存亡系国重轻之义。”(30)

  第二,诗歌体式选择相似,均偏爱、擅长古体。储光羲偏爱古体诗尤其是五古体,这种创作特点早为前人所发现。明杨慎《升庵集》就指出:“储光羲诗五卷,五言古诗过半。”(31)近有学者则详细统计了储光羲各体诗的数目,指出“五言古诗占总数的65%,足以显示储光羲的偏爱与专长”(32)。储光羲的五古不仅数量多,质量尤高,清代学者王夫之云:“盛唐之储太祝,中唐之韦苏州,于五言已入圣证。唐无五言古诗,岂可为两公道哉?”(33)苏辙对诗体的选择同样也有类似的偏好。据笔者粗略统计,苏辙诗集中除大量的次韵之作多律诗外,其余的自发之作中,五七言古诗数量过半,也足以显示苏辙的偏爱与专长。这种诗体的选择与他们沉稳朴实的性格和复古的艺术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题材内容有相似之处。储光羲和苏辙的诗集中有几类主要题材非常相似。其一,纪行。储诗有《渭桥北亭作》、《过新丰道中》、《夜到洛口入黄河》、《使过弹筝峡》、《登戏马台作》、《寒夜江口泊舟》等,苏诗有《初发嘉州》、《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夜泊牛口》、《戎州》、《入峡》、《巫山庙》、《荆门惠泉》、《石鼻城》、《南康阻风游东寺》等;其二,交游、送别、唱和、次韵。储诗有《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京口送别王四谊》、《洛阳东门送别》、《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和张太祝冬祭马步》等,苏诗有《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雪中呈范景仁侍郎》、《京师送王颐殿丞》、《送韩宗弼》、《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等;其三,闲居生活、农事劳作。储诗有《吃茗粥作》、《山居贻裴十二迪》、《闲居》、《田家杂兴八首》、《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四首》等,苏诗有《索居三首》、《葺居五首》、《闲居五咏》、《九日家酿未熟》、《南轩竹三绝》、《午寝》、《蚕麦二首》、《杀麦二首》、《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等;其四,时事。储诗有《效古二首》、《观范阳递俘》、《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有郎官点发》、《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等;苏诗有《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等。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