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内容提要: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三分之一。从宏观研究与个体作家研究的分布来看,是以个体作家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为辅。一、成果总量的地域分布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一篇论文、一部著作、一个选本等均作1项统计),其中国内的研究成果为23404项,占成果总量的67%,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和欧美、日本、韩国等)的研究成果为11414项,占成果总量的33%,详表1。白居易最受日本学者的青睐,成果量高居榜首,白居易一人的研究成果量,比李、杜二人的研究成果量之和还多,占了日本全部个体作家研究成果量的四分之一,表明日本学者对白居易是情有独钟。
关键词:研究成果;成果量;文学研究;分布;学者;学术;定律;日本;活跃作者;作家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三分之一。发表过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的作者共14718人,其中国内作者占七成,海外占三成。国内业余作者占比大于海外,显示民众的参与度高;海外的业余作者较少,故作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从作者队伍类型的结构来看,高产作者、中产作者和低产作者呈金字塔形分布。高产作者中,国内的最多,台湾地区的较少,体现出不同的学术风气和治学路数。文体研究的基本格局是重诗轻文。从宏观研究与个体作家研究的分布来看,是以个体作家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为辅。个体作家研究涉及469位作家,但分布冷热不均,杜甫、李白和白居易是三大焦点作家,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王维、李贺、刘禹锡、杜牧、元稹、岑参、李煜是十大热点作家。各地的热点同中有异,杜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学者的最爱,李白在欧美学者中人气最高,白居易最受日本学者的青睐,海内外人气指数落差最大的作家是张鷟和寒山。 关 键 词:唐代文学研究/成果量/地域分布/作者分布/计量学术史/普赖斯定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唐五代文学论著检索系统及定量分析”(09BZW026)。 作者简介:王兆鹏(1959- ),男,湖北鄂州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本文主要考察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总量的地域分布、作者分布、热点分布及其差异,藉此了解20世纪海内外研究唐五代文学的成果总量是多少,相关国家和地区各有多少成果,国内占多少份额,海外各地区占多少比重,百年之内出现了多少作者,哪些是活跃作者、哪些是高产作者,这些作者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各个地区的研究热点有何异同等。① 一、成果总量的地域分布 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一篇论文、一部著作、一个选本等均作1项统计),其中国内的研究成果为23404项,占成果总量的67%,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和欧美、日本、韩国等)的研究成果为11414项,占成果总量的33%,详表1。由此可见,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了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提醒我们,从事唐五代文学研究,不能无视海外数量庞大的研究成果。海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一般会关注参考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学者,常常只留心和借鉴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时不太关心和参考海外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闭门造车,既造成无谓的重复与浪费,也显得学术视野有限、学术气量不大。长期在海外任教的大陆籍学者詹杭伦教授曾指出:“大陆学者仿佛住在玻璃球里面,港台学者对大陆同行学者的研究比较了解,取得参考资料也比较方便;大陆学者由于客观研究条件限制,对港台同行学者的研究状况却不够了解,取得参考资料也比较困难,因此‘闭门造车’的状况便难以避免。这种状况亟待改变!”[1](P390)国内学者不太了解海外的研究状况,固然与获取资料的条件受限有关,但恐怕跟学术态度和学术眼光有着更深层的关系。这种现象值得反思,更需要改变。 分区域来看海外的研究成果量,日本的成果量最多,占海内外成果总量的12.8%;台湾的成果量居次,占海内外成果总量的12.2%,略低于日本。欧美(包括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意大利、荷兰和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的成果,单纯从数量来看,并不算多,只占总量的3.6%,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却别具只眼,也很值得注意。特别是Nienhauser William H(倪豪士)、Stephen Owen(斯蒂芬·欧文)和华裔学者刘若愚、马幼垣、李珍华等名家的研究成果,创辟颇多,尤需借鉴。韩国的成果量跟欧美的成果量相当。作为亚洲的近邻,韩国学者对唐五代文学的关注和投入、对唐诗的译介和传播,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尊敬。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等)的成果量虽然不是太多,但也有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在整理发掘域外传播与接受的文献史料方面,因其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更能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三分之一。从宏观研究与个体作家研究的分布来看,是以个体作家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为辅。一、成果总量的地域分布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一篇论文、一部著作、一个选本等均作1项统计),其中国内的研究成果为23404项,占成果总量的67%,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和欧美、日本、韩国等)的研究成果为11414项,占成果总量的33%,详表1。白居易最受日本学者的青睐,成果量高居榜首,白居易一人的研究成果量,比李、杜二人的研究成果量之和还多,占了日本全部个体作家研究成果量的四分之一,表明日本学者对白居易是情有独钟。
关键词:研究成果;成果量;文学研究;分布;学者;学术;定律;日本;活跃作者;作家研究 作者简介: 二、作者成果量的分布规律 文献计量领域最早揭示科技论文作者与文献成果量关系的是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洛特卡,他于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洛特卡定律”,主要内容:在某一时间里,具有论文数x的著者频率y与成反比,即。由于洛特卡只统计了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因此这一规律的普适性备受质疑。后经弗拉奇和M.L.帕欧等科学家广泛验证发现,在大多数学科领域,作者和论文数量之间的确普遍存在倒数反比例关系,即数学上的幂函数关系:,只不过像洛特卡所说的n等于2的情况不多见,多数学科n并不等于2。后来弗拉奇的工作证明,在大多数学科领域,n值在1.2~3.5之间浮动,最大可达4.8,这就是广义的洛特卡定律。[2]“洛特卡定律”是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一般情况下,符合“洛特卡定律”的学科研究,发展趋势可以预期。 在“洛特卡定律”基础上,普赖斯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能力层次科学家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著名的“普赖斯定律”,他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2]并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论断,如:“10%的科学家在其一生中所发表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一半”、“75%的科学家一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等等。尽管这些论断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人们研究发现,在诸多学科领域,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且看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作者的成果量分布是否符合这两大定律。 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的海内外作者共计14718人,成果量最高的是143项,最低的是1项。成果量超过100项的,有5人,拥有70—95项成果的作者为16人,拥有40—67项成果的为47人,有10—39项的492人,有2—9项的4068人,有1项的10090人,详表2。可见,作者成果量的层级分布呈金字塔型,成果量越高的人数越少,成果量越低的人数越多。 从表2可以看出,发表过1项成果的作者共有10090人,占作者总人数的68.55%。这与“普赖斯定律”所描述的“75%的科学家一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的结论较为接近。成果量为1、2、3、4项的作者占作者总人数的90.23%,其成果量占总量的49.79%;而成果量在5项以上的作者只占总人数的9.77%,却生产了50.21%的成果。这与“普赖斯定律”中“10%的科学家在其一生中所发表的论文占所有论文的一半”的说法甚为相符。 再来看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作者分布是否也符合“洛特卡定律”。我们以“单人成果量(项)”一列数据为横坐标,“作者百分比”一列数据为纵坐标,绘制出“20世纪海内外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量和作者比例关系曲线”,如图1。 图1中有两条曲线,一是生成的实际曲线,二是电脑模拟的趋势线,从图上看两者几乎重合在一起,无法分辨,其中越接近1,二者吻合度越高,图中=0.9737,说明二者高度吻合,而图中电脑自动生成的模拟曲线公式为,亦可写成,符合“洛特卡定律”幂函数公式的表达,其中C=0.6192,n=2.149,那么实际生成曲线的n值当接近2.149,在1.2—3.5的范围内,说明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作者分布符合广义的“洛特卡定律”,未来的研究前景、成果量、作者人员构成是可以预期的。从其n值略高于经典洛特卡定律中的n=2来看,作者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尚有一定的离散性,即低产作者的贡献率较高。至于作者分布是否完全符合洛特卡分布,尚需进一步检验,当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图1 20世纪海内外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量和作者比例关系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