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残简阙文臆补与相关诗学问题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简残严重,学界皆略而不论。根据对残简阙文性质的推测,所缺简文文字当为“《大雅》盛德也,多言[周],□□□□□□□□□□”“[孔子]曰:诗其犹平门”“[有怨王者何如?曰:《大雅》]是也”。“□□□□□□□□□□”启示发现《诗经》四大门类的诗乐分家不同步,孔子时代“大雅”、“小雅”、“邦风”诗乐已分家,而尊贵的“颂”类还一直坚守着乐歌诗三位一体的最后领地。综上,通过对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阙文的“臆补”和探讨,发现简文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第一,其不仅指出了周“民族史诗”是“大雅”作品的核心内容,还正视了揭露周王无道之行也是“大雅”内容的重要方面,这些都符合“大雅”文本实际。

关键词:大雅;文本;小雅;邦风;简文;歌颂;孔子诗论;诗经;诗乐;音乐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简残严重,学界皆略而不论。根据对残简阙文性质的推测,所缺简文文字当为“《大雅》盛德也,多言[周],□□□□□□□□□□”“[孔子]曰:诗其犹平门”“[有怨王者何如?曰:《大雅》]是也”。简文的诗学意义在于,“盛德”论揭示出“大雅”文本内容实质是对周民族革故鼎新、除旧布新之维新精神的歌颂;“多言[周]”“[有怨王者]”概括了“大雅”正反两方面内容性质;“□□□□□□□□□□”启示发现《诗经》四大门类的诗乐分家不同步,孔子时代“大雅”、“小雅”、“邦风”诗乐已分家,而尊贵的“颂”类还一直坚守着乐歌诗三位一体的最后领地。简文还透出另一信息:诗乐分家后,“大雅”“小雅”“邦风”仍可能保留着“徒歌”《诗》之文本的遗风。

  关 键 词:《孔子诗论》/“大雅”论/阙文“臆补”/诗学史问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5AZW004),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研究”(15ZDA13)。

  作者简介:徐正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笔者以为,孔子的诗学思想是有完备体系的,这一点在上博简《孔子诗论》[1](P119-168)中体现得较为集中。《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篇“诗学”专论,2001年正式公布前后学术界曾就其讲授者问题有过热烈讨论,后逐渐归向整理者马承源、濮茅左等人的意见,确认授《诗》者就是孔子。①《孔子诗论》对《诗经》的讨论分三个层面:先分组逐篇解读《诗经》63首(包括6首逸诗)作品的文本内容;再分类归纳评述“颂”“大雅”“小雅”“邦风”四大门类作品各自的整体内容性质与整体风格特征;最后揭示出诗、乐、文三大文艺类别的各自本质。其中第二个层面开启了“颂”“大雅”“小雅”“邦风”理论正式研究的先河。惜《孔子诗论》的“大雅”论简残严重,故学术界皆略而不论,本文尝试就其文本原貌与诗学价值做些臆测,以就教方家。

  一、“大雅”论残简简析

  上博简《孔子诗论》共29支简,满简54~57字,其中2~7简上下两道编绳之外的部分被用刀削去而无文字,学术界称之为“留白简”,6支“留白简”满简38~43字。综合归纳评述《诗经》四大门类诗歌内容与风格特征的简文为2~5简,正好全部集中在“留白简”中,其中对“大雅”归纳评述的内容在第二支、第四支、第五支简中。2~5简满简依次为38字、40字、43字、38字,若不是因为上下两端被用刀削去,即便满简皆从少按54字计算,此4简两端对半平分亦当依次各缺8+8字、7+7字、6+6字、8+8字。②据此,过录马承源整理本2~5支残简原文如下:

  [第二简]□□□□□□□□寺(时)也,文王受命矣■。《颂》平德也,多言後(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篪(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盛德也,多言□□□□□□□□[第三简]□□□□□□□也,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哀)矣少(小)矣。《邦风》其纳物也溥(博),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惟能夫□□□□□□□[第四简]□□□□□□曰:诗其犹平门■。与贱民而(怨)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罢(戚)惓(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第五简]□□□□□□□□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③

  通读如上《孔子诗论》依次综论“颂”“大雅”“小雅”“邦风”内容性质和风格特征行文,据文意和语序能补出一些缺字(外加补文符号[ ])和标点,补足之后全文如下:

  [第二简]□□□□□□□□寺(时)也,文王受命矣■。《颂》平德也,多言後(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篪(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盛德也,多言□,□□□□□□□[第三简]□□□。[《小雅》□德]也,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哀)矣少(小)矣。《邦风》其纳物也溥(博),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惟能夫□□□□□□□[第四简]□□□□[孔子]曰:诗其犹平门■。与贱民而(怨)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罢(戚)惓(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曰《小雅》是也。]□[第五简]□□□□□?[曰:《大雅》]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显相”,以为其□]。□□

  将“大雅”论残简内容摘取出来则为:

  [第二简]……《大雅》盛德也,多言□,□□□□□□□[第三简]□□□。……[第四简]……[孔子]曰:诗其犹平门■。……□[第五简]□□□□□?[曰:《大雅》]是也。

  由如上残简可知,除第一句“《大雅》盛德也”有实质内容外,其余原有和新补足的文字都无关紧要。该句意思是说,“大雅”的基本内容是歌颂盛大功德。另一完句“诗其犹平门”是对“颂”“大雅”“小雅”“邦风”分类形式的一句总评,不是专对“大雅”而言的。春秋吴国城门四面八门,北面的两门称为平门和齐门,当是“平门”的原始义,由平门齐门从黄怀信之解就是平齐行列,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平分“门类”之义,该句句意为《诗》就好像平分的门类。可见此句对理解“大雅”之评几无帮助。类比“《颂》平德也,多言後(后)”④“《小雅》□德也,多言难”依次论“颂”“小雅”内容性质的行文,“《大雅》盛德也”之后的“多言□”一句也当是论“大雅”内容性质,是说在“大雅”歌颂盛大功德的内容中重点书写了某项内容。类比“与贱民而怨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戚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曰:《小雅》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依次归纳“邦风”“小雅”“颂”内容性质的行文,其“[曰:《大雅》]是也”之前的“□□□□□□”6字也当是归纳“大雅”内容性质,大意是:有书写某项内容的诗歌如何归类?说:归到《大雅》中去。类比“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评“颂”整体风格特征的行文,“大雅”论“多言□”之后的“□□□□□□□□□□”10字亦当是评“大雅”的整体风格特征。如上“大雅”论残简阙文的具体文字会是什么呢?笔者不揣固陋,拟作些“妄加臆补”。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简残严重,学界皆略而不论。根据对残简阙文性质的推测,所缺简文文字当为“《大雅》盛德也,多言[周],□□□□□□□□□□”“[孔子]曰:诗其犹平门”“[有怨王者何如?曰:《大雅》]是也”。“□□□□□□□□□□”启示发现《诗经》四大门类的诗乐分家不同步,孔子时代“大雅”、“小雅”、“邦风”诗乐已分家,而尊贵的“颂”类还一直坚守着乐歌诗三位一体的最后领地。综上,通过对上博简《孔子诗论》“大雅”论阙文的“臆补”和探讨,发现简文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第一,其不仅指出了周“民族史诗”是“大雅”作品的核心内容,还正视了揭露周王无道之行也是“大雅”内容的重要方面,这些都符合“大雅”文本实际。

关键词:大雅;文本;小雅;邦风;简文;歌颂;孔子诗论;诗经;诗乐;音乐

作者简介:

  二、“大雅”论残简阙文“臆补”

  先说“多言□”残句。笔者之所以在此断句,乃基于以下理由:“大雅”和《周颂》(上面简文中孔子所评之“颂”当专指《周颂》,详见另文专论及孔颖达疏解《毛诗序》“颂者……神明者也”一段文字)⑤的内容性质更接近,“小雅”与“邦风”的内容性质更接近,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善用同类句式排比,是《论语》中孔子言论行文的一贯特征,《孔子诗论》也当不例外。由上录2~5简全文与空格数目不难发现,孔子论“颂”与论“大雅”的句式和字数更接近,而论“小雅”与论“邦风”的句式和字数则更接近。既然孔子用“多言後(后)”3字概括《周颂》内容重点,同样也会用“多言□”3字概括“大雅”内容重点。而相比之下,用概括“小雅”内容重点的“多言难而怨怼者也”8字句式来概括“大雅”内容重点的可能性不大,这不仅由两者内容性质的相去较远所决定,更由残简空格数目所制约,若按归纳评述“小雅”或“邦风”的句式断句归纳评述“大雅”内容,后面所余评述“大雅”整体风格特征的残简缺字空格就远远不够用了。

  那么“多言□”的“□”这个关键字有可能是个什么字呢?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宽一点,先看《孔子诗论》对“颂”内容性质的归纳概括符不符合《周颂》文本实际。孔子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周颂》的内容性质,所谓“平德也,多言后”“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认为《周颂》的主要内容,一是歌颂了平定天下之功德,二是在平定天下之功德的作品中又重点歌颂了周文王,三是向先王汇报成功的作品也划归到“颂”诗中去。综合西汉至当代学人对《周颂》31首作品的解读定性,其共识为:祭祀歌颂周文王的诗6首(《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雍》《赉》),祭祀歌颂周武王的诗5首(《载见》《武》《酌》《桓》,另含1首合祭武王、成王、康王的《执竞》),祭祀歌颂成王的诗2首(《昊天有成命》,另含1首合祭武王、成王、康王的《执竞》),祭祀宗庙以报告成功的诗5首(《烈文》《天作》《有瞽》《潜》《闵予小子》),若将汇报丰收的5首农事诗《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也算在祭祀宗庙以报告成功的内容之中,几项内容多达22首,占全部作品三分之二还强。可见,歌颂平定天下功德确实是《周颂》的主体内容,而其中赞美周文王的作品又确实占的比重最大,汇报成功也确实是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孔子的“颂”论是大体符合《周颂》文本实际的。依此类推,我们可否回过头来先假定《孔子诗论》对“大雅”内容性质的归纳概括也是大体符合其文本实际的,进而用“本末倒置法”由对31首“大雅”文本的探研逆推出孔子“多言□”之“□”字的可能性。虽知这样做违背学术常理,但又实在是不得已之举。

  笔者不具备为《诗经》具体作品定性的权威性,只能依据古今较为一致的代表性意见确认之。

  孔子之前的赋《诗》引《诗》乃断章取义,《孔子诗论》则仅论及3首“大雅”作品且只有《文王》1首属于为作品定性,战国时期称引《诗》句也非出于解《诗》目的,故依据只有从汉代开始。在汗牛充栋的历代解读《诗经》著述中毛诗序传及郑笺孔疏、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陈子展《诗三百解题》、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注析》可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权威观点(虽然毛诗解读作品被后人讥为穿凿附会,但那仅限于对“邦风”“小雅”之解,而其对“大雅”“颂”的解读则是尊重文本的,因为“大雅”“颂”的创作者与解读者的立场与出发点基本一致,故解读无须穿凿),古圣前贤对31首“大雅”作品的基本定性为:《文王》,是歌颂文王德业的诗;《大明》,是叙述文王武王统一天下的诗,乃周民族史诗之一;《绵》,是周民族史诗之一,从古公亶父一直歌颂到文王受命;《棫朴》,是歌颂文王任用贤人或歌颂文王善育人才的诗;《旱麓》,是咏文王祭祖得福的诗;《思齐》,是歌颂文王美德的诗;《皇矣》,乃周民族史诗之一,叙述周人从太王开岐山到文王伐崇的历史;《灵台》,是记文王建灵台游赏的诗;《下武》,或称歌颂武王能继承先王德业的诗,或称歌颂成王康王继承德业的诗;《文王有声》,是歌颂文王武王迁都的诗,亦可视为周民族史诗之一;《生民》,乃周民族史诗之一,是追述周始祖后稷事迹的诗;《行苇》,古今意见各异,或称周内睦九族的诗,或曰述周祖先公刘事迹的诗,或云周王宴飨族人的诗,当以后者为是;《既醉》,是祭祀祖先时祝官代神主(尸)对主祭者周王的祝词;《凫鹥》,古今意见不一,或称乃颂守成之德,或称是祭祀活动之后周王谢尸的歌,当以后者为是;《假乐》,古今意见不一,或云赞美成王的诗,或云尸答《凫鹥》的诗,或云为周王祝福的诗,当以后者为是;《公刘》,是周民族史诗之一,主要述周祖先公刘迁豳历史,旧说召康公为告诫成王而咏公刘之史实;《泂酌》,意见不一,或说召康公戒成王诗,或说讽刺诗,或说颂德诗,当以颂德为是;《卷阿》,旧说召康公戒成王诗,今认为是颂周王之德诗,当以今说为是;《民劳》,古今皆以为刺厉王诗,唯朱熹疑为同僚相戒诗,当以众说为是;《板》,古今或以为刺厉王诗,或以为戒同僚诗,或以为刺厉王兼同僚诗,当以后者为是;《荡》,古今皆以为借古讽今刺厉王诗,唯陈子展认为是武王伐纣诗,当以众说为是;《抑》,古今多以为是卫武公刺厉王并自警的诗;《桑柔》,是芮良夫刺厉王的诗;《云汉》,旧说是赞美宣王的诗,今以为是宣王求雨的诗,当以今说为是;《崧高》,古今皆以为是尹吉甫为申伯送行的诗,唯毛序传以为是赞美宣王的诗,当以众说为是;《烝民》,古今皆以为是尹吉甫送别仲山甫的诗,唯毛序传以为是赞美宣王的诗,当以众说为是;《韩奕》,或以为赞美宣王的诗,或以为赞美韩侯的诗,当以后者为是;《江汉》是述宣王命召伯虎伐淮夷的诗,《常武》也是歌颂宣王平定淮夷之乱的诗,都可视为周民族史诗;《瞻卬》《召旻》,皆讥刺幽王乱国的诗。

  由古圣先贤对31首“大雅”作品的如上体认可知,颂德之作占去三分之二,而在颂德之作中叙述周族各个时期发展历程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有8首(《大明》《绵》《皇矣》《文王有声》《生民》《公刘》《江汉》《常武》),专颂周文王的有5首(《文王》《棫朴》《旱麓》《思齐》《灵台》),泛颂周王的有3首(《假乐》《泂酌》《卷阿》),分颂臣下之德的有3首(《崧高》《烝民》《韩奕》),专颂武王德业的有1首(《下武》)。不难发现,在颂德诗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重大题材的周族史诗,其为重点中的重点,若将8首鸿篇巨制有序排列便是一部完整的周民族发祥发展史。由此臆测,竹简残句“多言□”之“□”是否有可能是个“周”字?“多言[周]”是说“大雅”的颂德之作多写周族史。尽管“大雅”中颂文王之德的诗篇也不少,并且“史诗”篇中也有涉及颂文王德业内容者,但此处的“□”不大可能是指文王,因为“颂”论中已有了“多言(後)后”一句,其“后”便指周文王⑥,句意是说《周颂》的颂德之作多写周文王。“大雅”论不可能再重复指称。因此,最具冲击力和代表性的一批周民族“史诗”成为孔子关注的“大雅”重点当在情理之中。

  再说“□□□□□□?[曰:《大雅》]是也”残句。此处缺字空格正好与“颂”论“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完句字数相等,类比“颂”论是讲主体内容之外另一项内容的归类问题,此处残句也应该是讲“大雅”主体内容“盛德也,多言[周]”之外另一项内容的归类问题。对读31首“大雅”作品,除了主体的颂德之作外,所余这个“另一项”内容自然就是一组讽刺周厉王和周幽王的《民劳》《板》《荡》《抑》《桑柔》《瞻卬》《召旻》7首作品了。据此,类比“颂”论句式,笔者妄测,空格阙文是否有可能为“有怨王者何如”6字?若然,则“[有怨王者何如?曰:《大雅》]是也”之意为:有怨刺周王内容的诗歌如何归类?说:划归到“大雅”当中去。结合孔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2](P92)的自述,体会简文语气,这里似当是孔子晚年整理较为混乱的《诗》篇次序时对一些作品归类问题所持的态度。

  依笔者理解,孔子认为,那些向祖先汇报功绩的作品属于祭祖的庙堂之作,所以应该划归到“颂”诗当中而不应该窜乱到其他门类中;而直接怨刺最高统治者周王的作品,则应该统一调整到“大雅”门类中,而不应该混杂在怨刺诸侯或各级官员的“小雅”“邦风”门类中。这一点从晚出的《毛诗序》所下定义也可得到印证,《毛诗序》认为“雅”与“风”区别的关键在于“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而在“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的“天下之事”中,“大雅”与“小雅”区分的关键则又在于“政有小大”,而反映小政内容的“小雅”自当不可能直接颂王德、述周史、怨周王。无疑,“大雅”对应的所谓“大政”就应该是简文孔子所归纳的“盛德也,多言[周]”“[有怨王者]”三项内容了。

  如果以上“臆测”不太荒谬的话,“臆补”后的“大雅”残简简文当为:

  [第二简]……《大雅》盛德也,多言[周],□□□□□□□[第三简]□□□。……[第四简]……[孔子]曰:诗其犹平门■。……[有[第五简]怨王者何如?曰:《大雅》]是也。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古代文学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古代文学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古代文学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古代文学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古代文学最记录:2620
  • 古代文学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