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蒲松龄,似乎他跟聊斋这个词是息息相关的。他穷尽毕生心血创作出的《聊斋志异》因其内容的出彩,被大量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创造出对蒲松龄聊斋的不同定义。其实除了蒲松龄聊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惊世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
科举制的受害者:蒲松龄
蒲松龄为了做官,穷其一生精力,研究八股文章、诗赋、策论,志在金榜题名,走上仕途,改变命运,荣宗耀祖。
蒲松龄一生至少参加过6次乡试,均落败。从21岁考到63岁,他对科举考试既废寝忘食,苦苦追求,又对科考的艰辛挫折,充满怨恨愤怒。
直到他70岁时,才援例被补上一个贡生。授予“候补儒学训导”也是虚衔,有资格,无实职,没有薪水,还要过他的穷日子。
他对科举考试,爱恨交加,求舍难分,充满矛盾,不能自拔。可见当时文人既皓首穷经,屡败屡试,又沮丧愤怒,愁肠纠结的两面人生。
蒲松龄聊斋创作背景
蒲松龄用将近一生的时间来写女鬼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和他少年时代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大关系。蒲学专家马瑞芳教授曾经介绍说,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正值明末清初。在这个改朝换代的时代,民族灾难深重——清兵入关屠杀中原百姓,人民奋起反抗,抵御满清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