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先跟中哥做一点思维热身:谁才是中国的细胞?我一贯相信:虽然5K年历史连绵不断,但是此时此刻脚下的中国和历史课本里的中国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循着来路,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历史海洋中涌起的排浪:从康熙拉着汤若望每天研习数学,到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到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顺次耸立;从宋宣怀、张謇、荣氏兄弟的实业救国,到南泥湾大生产和大跃进;从改革开放中国人用无数双手把自己变成世界工场,到上世纪末最后几年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巨潮和海里的 BAT 三根定海神针。 写这几句是想说明:以农耕自然经济为根基的古代中国历史久长,但以实业和科技为根基的现代中国历史并不长。把康熙爷都拉出来,也只够写这么三五行。但毋庸置疑,后面这个中国才是看文章的你更熟悉的,更有未来的国家。2018年的世界,运转着一个非常明确的全球分工协作体系。这个别系就像一个奇特的舞台剧,全球二百多国家,只有少数国家有资格上台表演,其余大大都是蹲在地上的观众。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大胆,从观众席上揭竿起义,上台上抢下了工业分工的角色。这才是我们最近三十年富起来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承担工业分工角色的国家来说,出口商品的能力成为决定国运的因素。而保证这种生产力的显然是工业企业,而为工业生产力提供支持的是金融企业、服务业企业、农业企业等等。所以,在脚下的中国,企业才是国家最基本的细胞。回顾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史,凡是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企业。你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中哥觉得: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恰恰比每个中国人更需要智能。1、关于未来十年的假设:世界工场和互联网帝国的相爱相杀这第一节,中哥先来忧国忧民地帮你分析一下天下大势。一百年来,中国人依靠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庞大的人口。而庞大的人口,又孕育出了两个中国的立命之本:1)世界工场我们往前倒一倒带。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世界工场,靠的可不是先进的科技,而是我们汹涌的荷尔蒙和喷薄的廉价劳动力。在人海战术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让西方世界难以想象乃至难以理解的细密分工。分工之细有多逆天呢?就连生产一根四节的收音机天线,都有四个工场合作完成,每厂专门生产一节。。。我们能够成为世界工场,原因只有一个:把生产成本降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是请再次注意,我们生产成本降低,靠的是人肉机械臂和人肉分布式智能制造。 2)互联网帝国机缘巧合,我们在新世纪初嗷地一下成为互联网大国,连中国人自己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就已经突飞猛进,世界领先。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人海战术,不论马爸爸多有梦想,小马哥多懂产品,李厂长多爱技术,他们都不能否认:电商、社交、搜索,如果失去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分分钟说凉就凉。 中哥觉得:中国的世界工场和互联网帝国这两个身份之间,有着细思极恐相爱相杀的干系:人海战术造就了世界工场,却没能让它们涌现出高科技的协作模式;人海战术造就了互联网帝国,却让它们拿到了中国最高科技的权杖。换句话说,作为前后脚出生的两兄弟,中国互联网跑得太快了,快到已经甩掉工业生产几条街。举个例子:你大概很难想象,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工场的工人们用手机买东西分分钟就可以送货上门,打开微博抖音瞬间就能看到天南地北的新鲜事儿;而他们所在的服装厂,生产中使用的工单却还是纸质的,用一个夹子夹好,送来送去;他们所在的零件厂,还是由老湿傅用肉眼和经验为零件质量把脉看病,再靠手工一个个打磨修改。。。这样落后和先进并存冰火两重天的日子相安无事了二十年,但就在此时此刻突然持续不下去了。原因众所周知:1)川普同学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欺负中国,要把我们的心肝宝贝——制造业——抢回美国。于是毛衣战就这样开始了。2)我们支撑工场的主力军——小镇青年——马上就要用尽了。人口生育率下滑,那个造就世界工场的前提眼看就要动摇。而东南亚、印度这些新兴市场,拥有巨量的年轻劳动力,正在磨刀霍霍试图在当地建造山寨版的中国寨厂。 无论从那个方面说,中国的制造业如果再靠过去的人海战术肯定要凉,依靠智能技术才是未来。所以,制造业和互联网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从今天起,互联网小朋友必须得用力搀扶制造业老爷爷过马路了。 注意,这种搀扶,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意味着,现在在看这篇文字的每一个人,都将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见证历史。十年后你们给中哥上香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我今天说的话对不对。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多说一句中国互联网的内部格局:现在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已经完成了百家大乱斗,进入了三足鼎立的稳态——BAT 三家就基本可以代表中国80%的互联网能力。新生的公司要想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必须拜码头选边站。听起来有点残忍,但我认为这种行业整合是好事。蒋老师曾经说,攘外必先安内。就像一个猴群必须选出几位首领一样,完成内部整合之后,才具有对外统一行动的战斗力。BAT 三家完成了对中国互联网的垄断之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更长远的技术研究,比如云计算,比如人工智能,比如IoT,比如区块链。也就是说,BAT 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做好了帮助其他产业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2、制造业老爷爷最需要大脑和神经第一节我们论证了:我们正站在互联网小朋友扶制造业老爷爷过马路的历史机遇面前;这第二节我们来讨论:互联网要用什么姿势搀扶制造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制造业企业需要什么。很简单,他们需要把东西卖出去(市场),把东西卖出去的前提就是八个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刚才说了,降低成本这件事儿,靠过去的人肉是没戏了,接下来要靠各种智能来接棒。看清这个形势之后,BAT 三家的行动高度一致:用自己的云计算部门,承担起搀扶传统企业的职责。因为 BAT 旗下的三朵云中,阿里云是市场老大,也是在搀扶传统企业的路上也是走得最远的那一个。所以,接下来我就主要以阿里云为例继续说。多说一句。。。在我心里,阿里云是一个科技界巡演搞得最好;演艺界技术做得最棒的奇葩企业。每年阿里云都会在全国各地巡回召开云栖大会,展示他们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最近动态。而在每次巡演上,压轴的内容都是阿里云老大胡晓明的演讲,每次我都用追剧的心情来欣赏。最近一年我发现了胡晓明的新套路:他喜欢把各路传统企业的老板,一个一个拉到台上来,宣布阿里云和他们的深度合作,然后满脸欢乐地和他们合影留念。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我都觉得胡晓明老湿像个集邮爱好者。 合影类似于这样。。。看了这么多次巡演,中哥已经总结出规律了。胡总帮助传统企业的套路大体是这两样:他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位号曰山景,一位号曰库伟。1)山景手中的ET 大脑,专门帮助其他企业做集中化的智能。目前胡总的合影中,有一多半是属于这个系列。比如:ET 工业大脑帮协鑫光伏把堤岸吃切片良品率提高了1%,帮助恒逸石化集团的资源消耗率降低了2.6%;ET 航空大脑帮助首都机场每天减少了5000小时乘客坐摆渡车的事件,帮助重庆机场做行李的转运,还可以智能识别登机口异常聚集;ET 农业大脑帮助养猪大厂特驱集团让每头母猪都可以多生3头小猪崽,死亡率也降低3%。2)库伟手中的物联网部门,专门帮助其他企业做分布式的智能。目前胡总的合影中,有一少半是属于这个系列。比如:物联网的技术,帮助很多淘工场效能提高6%,支付周期缩短10%。说到这,中哥得停下来做个科普。因为有人会问:啥是集中化的智能,啥是分布式的智能?举个栗子: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人的话,集中化智能就相当于大脑,用来做深思熟虑的集中决策;而分布式智能就相当于神经,用来做条件反射式的机械动作。 参考生物进化史的话,神经的出现要早于大脑,也就是说,神经更为原始。但二者的重要性可是不分伯仲。想想你自己,如果只有大脑运转,但是末梢神经不听使唤,那么就好像一个植物人,针扎在手上也不知道疼,受伤流血了也没有知觉,根本不能和别人协作。如果只有末梢神经,但没有用来思考的大脑,那么就好像一颗含羞草,只会机械性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但是没办法读书认字做高级的协作。当然,对于大大都中国工业企业来说,既没有大脑,也没有末梢神经。。。随便先加上哪种智能,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云的思路是:2017年开始,先发展集中智能(就是 ET 大脑),2018年开始,再发展分布智能(就是物联网)。这种先集中再分布的思路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吗?不是的。1)对于 BAT 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么多年无论发展电商还是搜索,需要的都是集中式计算,只和软件、数据打交道,所以帮企业做集中智能,毕竟还在自己的地盘。2)然而,分布智能需要的是收集不同的信息,用低功耗的芯片和算法在车间里就把数据及时计算出来,这就要和大量的芯片、硬件打交道,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就像隔壁班的班花,看上去很美,但有点距离。要搞到手确实要下苦工夫。。。 但越难的工作越要去做。别忘了,世界工场正在等待互联网帝国的拯救:那些纸质的工单,人肉的生产流程调配,产品的人眼质量检测,每一样都等着数字化的技术去解决。。。要我说,对于中国工业来说,越发展越会发现集中智能的重要性。但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此刻更迫切地需要比较简洁的神经系统,迅速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这两年先跟川普决一死战。。。4、一个中国式 IoT的故事说到这里,一幅图景在我眼前逐渐清晰:1)中国像一条巨龙,而它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企业。2)这些企业中,最典型的就是传统的工业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就挑起中国作为世界工场的脊梁,现在却苦苦支撑等待科技的增援。3)这些企业同时需要集中式智能和分布式智能两种技术,对于大企业来说,两种技术同时需要,但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分布式智能的需求更迫切。在智博会上阿里云又搞了一场云栖大会,很巧,我遇到了阿里云 IoT 事业部的大佬库伟。用分布式智能帮助企业的任务正好就落在库伟这个活生生的人的肩上。你看,为了中国企业的兴衰荣辱,库伟老湿今年都累瘦了。、 库伟给我讲了一个重庆渝美的故事。重庆渝美是一家中型企业,只有一百多人。但是它的地位却很重要——为很多一线的车厂生产发动机外壳配件。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工场:1)所有的工单都是纸质的,人拿着纸从一个产线传到下一个产线,中间有很大的时间延迟,会经常造成产线的空转;2)所有的质检都靠老湿傅亲眼读机床上的数据+工人手工打磨。高温铸模的车间里,睁开眼都得靠勇气,几分钟脑袋就晕菜了,更别说从好几十条数据里精确地判断出次品了。重庆渝美恰恰是阿里云分布式智能最好的合作项目。为了改造它,库伟和同事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工场使用的很多机床都是九零后,已经二十多岁了,别说没有控制系统,连数字传感器都没有。渝美代表了大大都中国工场的情况,这和欧美的工业现状很不相同。简单地说,工业发展分四个等级:1.0:机械化,也就是用机器代替手工 2.0:电气化,用电力驱动所有机器 3.0:自动化,有专门的控制器控制整条生产线 4.0:物联信息化,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全部由设备之间自动沟通完成。 以德国的工场为例,它们大大都已经到达了工业3.0的水平,也就是有了自动化系统,正在向着数字化物联网系统进发。而像渝美这样的企业,只能算是到了2.5,也就是略高于电气化的水平(它有一些企业办公、客户管理软件,算是加0.5分)面对老旧的设备,阿里云方面想出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办法。工场有些很厉害的老湿傅。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可以仅凭机器的电流噪音震动,这三个普通指标就能预测下一件这件产品是不是次品。那我们干脆就在旧设备上直接装上传感器,仅仅采集电流噪音震动这三个指标,然后让老湿傅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们的飞象物联网系统,这样一来系统就自动掌握了预判次品的能力,瞬间复制出数个老湿傅。库伟说。这确实是由中国特色的土办法。但是不得不说,真 TMD 有效。基本上简单的物联网改造就能让机器具备老湿傅的九成功力。原来一条大生产线如果改造成德国那种数字化产线,光改造费用要两百多万,用中国式 IoT 改造,几十万就够了。 这里要科普一个事实:中国的小企业虽然看上去五花八门,但是同一类企业在生产特点上还是有超多共性的,所以,一个老师傅的经验,完全可以借助物联网系统帮助到成千上万的企业。库伟说,他们准备按照这样的思路,寻找十几个标杆行业,每个行业都做一套方案,然后让众多企业都开始接触智能化的改造。当然,除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也不会闲着。用不了几年,整个中国的生产基座就会发生一次效率大提升。到那时,中国制造就真正迈出了中国智造的第一步。 我知道,看到这有些童鞋会嗤之以鼻:中国人就会搞这些很 Low 的发明,各种凑合各种山寨。中哥表示不服。殊不知,这种事儿全世界都有。举个例子:美国有很多老式导弹,没有精确制导系统,但是有不能废弃。如果改造成精确制导,每颗导弹要几十万美元,于是他们拿来一个 GPS 绑在原来的导弹上,也能导航个八九不离十,起码比以前好用多了,改造费只要五万美元一颗。。。你看,这种所谓中国式创新其实并不是中国独创,而是所有人都在用的弯道超车利器。都说中国最擅长山寨,我倒觉得,山寨恰恰代表了我们渴望进步驿动的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幽默感。我们的不认输从小米步枪开始,总有一天会汇成百万雄兵。 5、十年的预言说回主题。在未来十年,我们这个国家最需要什么智能?1)因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工业分工的角色,所以我们最需要最底层的制造业智能。2)制造业智能分为集中智能的大脑和分布智能的神经。3)互联网企业的云计算部门会用中国式的方法改造传统企业,听起来很靠谱。4)未来十年,我们走着瞧。很多朋友经常问我,物联网和互联网到底是个啥干系。现在我觉得,普通人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区别。因为 Internet 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天,先驱们脑海中想象的就是万物互联的世界。这样看来,我们现在熟悉的人和人的互联网,只是那个最终万物互联网络长征的第一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有两样宝贝:能生产万物的工业 + 能连接十几亿人的互联网接下来,只要把这两样宝贝熔炼在一路,我们得到的就是:万物互联。在智博会现场,我看到很多孩子,满脸认真地审视着这些智能科技。毋庸置疑,十年后,他们将会从我们的手中接棒,去建设那个更有生命力的中国。 再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史中,是一个倾心故事的科技记者。我的日常是和各路大神聊天。如果想和我做朋友,可以搜索微信:shizhongok大概关注微博:@史中方枪枪 @浅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