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敌意给人带来人生意义?不给糖就搞乱,熊孩子的幽默与智力有关吗?|神经周周发Vol.67

 

一晃万圣夜到,隔壁熊孩子装扮着奇怪模样,大声叫喊不给糖就搞乱,这种古灵精怪式的幽默和智商有关吗?互联网鸡飞狗跳,饭圈战争未有停歇,这种敌意与冲突为何长久,他们难道正通过集体认同与消除敌对来寻找自我价值吗?小组合作想抱大腿,你会考虑大腿同学对你的态度吗?男儿有泪不轻,这种观点给男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此外,我们的焦虑如何影响到自身的内部觉察?

开启本期周发,我们一路探索。

男性不要哭泣?

@Xhaiden

在成长过程中,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父亲不苟言笑、鲜有哀怨;长大后,又期待自己的男朋友成熟、阳刚、坚强。似乎大家对男性的所有印象与期待都与伤心等词汇无关。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男性抑郁现象也同样不可小觑。尽管男性的抑郁率低于女性,但男性抑郁后的极端行为会表现的更为突出,如滥用药物、自杀。同时,男性的抑郁诊断率较低大概与长期的社会刻板印象有关,男性被认为应该具有男子气概,拥有情绪克制、坚韧不拔等品质。类似地,出于性别规范的社会建构,相比于女性,男性更不大概去寻求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反而更大概以愤怒和自我损害的行为(如滥用药物)来应对情绪上的伤痛。换言之,越是认可、遵守传统男性角色观念的人,越有大概对心理健康问题污名化,越不大概在出现心理疾病时寻求帮助,这些倾向都会持续影响男性的生活。

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男性会避免自己表现出更符合女性气质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进一步导致男性不愿表露出自己的伤心一面,更不愿意寻求健康帮助。毕竟,在他们看来,表现得伤心本身也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和女性化。对男性抑郁患者的采访表明,他们相信社会不会接受男性患抑郁症,且相比于患病但不寻求心理咨询的男性,他们认为寻求帮助的男患者更为女性化。

-Lorenzo Plaatjies-

此外,以往研究表明,传统性别观念——男性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人对男性的看法。在人们心目中,处于社会压力之下的男性会隐藏自己的伤心抑郁。在电视上展现的男性生活中,你总会发现他们从不表达情感,他们刀枪不入。个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会展现自己软弱的一面。因此,当一名男性因为内部症状(如抑郁情绪)而非外部症状(如爆发愤怒)寻求专业的健康帮助时,人们会认为前者更加女性化。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一名男性表现出心理问题,即使他不去寻求帮助而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人们对他的印象依然不怎么样。

男性应该怎么做?许多研究者或社会活动都从改变男性的想法,而不是社会氛围的角度出发,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社会应该像对待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看待男性的软弱,如果公众大白男性抑郁也只是某种疾病,大概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性别偏见乃至污名化了。

参考资料

Li, T., & Gal, D. (2021). The Marlboro men don’t cry: Understanding the gendered perceptions of people seeking mental health ca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https://doi.org/10.1037/xap0000360

幽默是儿童高智力的表现吗?

@Robin

孩子古灵精怪的行为表现是否曾让你开怀大笑?你是否想过,古灵精怪、幽默风趣会是孩子聪慧的表现吗?

幽默一贯被认为是高情商(EI)的表现[1],如幽默的男人显得更有魅力,而幽默的女性更为活泼大方。除此之外,许多研究表明幽默风趣与成人的智力呈正相关[2],但关于儿童的幽默和智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项来自土耳其的研究探索了儿童的幽默感与智力之间的干系[3]。研究人员招募了217名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的孩子,让孩子为10幅漫画创作标题。随后,7位专家对标题的趣味性和主题相关性进行评分。实验一共得出了380个评分(217名门生×10幅漫画×两个标准×7名专家)。最后参与者按要求完成了土耳其智力测试(ASIS)。

-Lidan Chen-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的幽默与智力之间的联系要比成人要强得多。智力解释了儿童幽默能力差异的68%。从总体智商水平来说,幽默和智商有较强的干系。具体而言,儿童智商水平测试的二级要素(语言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和记忆能力)与幽默能力有很高的相关性。在第三级因素中,口头类比和推理是幽默能力的主要预测因素(β=0.325,p <0.001)。更通俗的说,越幽默的孩子,总体智商水平越高。个中,幽默风趣的孩子拥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且有良好的类比和推理能力

研究人员还指出,幽默与文化、价值观和信仰有关。某个笑话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幽默的,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大概并不有趣。智力与幽默的干系必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进行评估。

此项研究探讨了儿童的幽默与智力的干系,对于这个话题和文章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一,儿童与成人的幽默不尽相同,成人专家应该以什么标准衡量儿童标题的趣味性呢?第二、研究参与者中有一些孩子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那么在更小的儿童中,幽默与智力也存在较强的联系吗?第三、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儿童的幽默感和智力水平有关吗?如何评估儿童的幽默感呢?

幽默风趣的孩子常常古灵精怪、活泼好动,作为家长和老师,如何不泯灭孩子的天真,如何鼓励孩子幽默的鬼点子,如何包容孩子的古怪好动,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Yip, J. A. , & Martin, R. A. . (2006). Sense of hum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0( 6), 1202-1208.

[2]Kellner, R. & M. Benedek. 2016. The role of creative potential ofintelligence for humor productio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1(1). 52–58. https://doi.org/10.1037/aca0000065. Search in Google Scholar

[3]Arslan, Deniz, Sak, Ugur and Atesgoz, Nazmiye Nazli. "Are more humorous children more intelligent? A case from Turkish culture" HUMOR, vol. , no. , 2021, pp. 000010151520210054. https://doi.org/10.1515/humor-2021-0054

握手言和之外,

敌意带来的人生意义

@Xhaiden

近几年的互联网上,各色圈子不断壮大,且圈子与圈子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比较典型的是各类饭圈之间,粉丝们粉红泡泡般维护自家爱豆,但爱豆却被圈外网友骂得不敢冒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敌意,而非和善。厌恶、敌意、仇恨,这些负面态度对人们的生活到底有没有积极影响呢?

如果问大家什么能让生活更有意义,大大都答案大概都与追求崇高理想、获得满意的干系、乐于奉献有关。人生意义有三大公认的特征:目标、重要性和一致性按这个标准来看,敌意能提供目标,让人们去挑战被厌恶的对象,例如体育比赛中战胜对手,大概是在更为严重的道德矛盾中让对方折服。敌意也能提供重要性,许多暴力事件乃至种族矛盾的一大诱因便在于,人们认为消除敌对目标具有非常宏大的意义。最后,敌意大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化的世界观——我们和他们,这种世界观能激发凝聚力、消除不确定性,对于那些经历过威胁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Jori Bolton-

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Elnakouri等研究者让一部分受试者回忆了一件自己厌恶/不喜欢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某种社会现象、某个组织或某群人,并写下厌恶/不喜欢的原因和想起对象时的感受。之后,受试者对自己的生活意义感进行了评价,当下,此时此刻,我感觉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有清晰的目标/合理的/重要的。与进行回忆前相比,回忆厌恶的对象让受试者在回忆后的人生意义感上升了。进一步的中介分析也发现,厌恶会增强与行为趋近系统有关的感受(如决心、热情、渴望)、削弱与行为抑制系统有关的感受(如困惑、不确定、矛盾的),进而影响人生意义感

更有趣的是,如果对敌意的对象进行区分,只有集体性的厌恶(即针对某个群体、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个组织)才会对人生意义产生影响。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集体性的厌恶更有大概提供一种包罗万象的人生目标,超越了私人仇怨的消极性。我们也总能看到人们热衷于加入到旨在消除某些外部群体、社会不公或邪恶组织的运动之中。正如当境外势力出现时,每个网友都是爱国斗士一般。集体性厌恶针对的目标也更加抽象,能够提供一个更为简化的、纯粹邪恶的敌对目标,有助于产生意义。

虽然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敌意的另一面,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火药味十足的年代,谨慎看待敌意,多一些共识与和解,大概能让环境变得更为理想。

参考资料

Elnakouri, A., Hubley, C., & McGregor, I. (2022). Hate and meaning in life: How collective, but not personal, hate quells threat and spurs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8, 104227.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1.104227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焦虑如何影响人们的内部感觉?

@平原

我们通过身体来感知世界。尽管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关于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外部感觉)的成果已非常突出,但监控内部环境的认知机制及其重要性直到近几年才在神经科学领域获得关注。内部感觉,即我们对身体内在生理状况的感知。研究者发现,它在控制情绪、社会认知和决策中发挥着广泛作用。

焦虑是目前最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在当前的新冠大流行中,受焦虑困扰的人更甚以往。许多焦虑相关的症状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同时,它们也会使我们监测身体信号的能力受损。可在以往对焦虑的研究中,内部感觉凡是被忽略或误解。而这大概会引发和延续焦虑症状。

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的研究人员在Neuron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了焦虑症状(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呼吸急促)是如何反馈给我们,进而引发负面情绪,产生更多的焦虑。

-Gonzalo Martínez Moreno-

这项研究由哈里森博士在苏黎世大学进行,研究对象包括30名焦虑程度较低的健康人群和30名中等焦虑程度的人群。参与者要完成一份问卷和两项呼吸任务,个中一项是在大脑成像过程中评估血氧量的变化。

研究发现,与焦虑程度较低的人相比,焦虑程度较高的人对自己呼吸的感知发生了改变——他们对呼吸的变化不那么敏感,他们对自己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的‘洞察力’降低了。哈里森博士说,我们大概认为我们与自己的身体非常‘协调’,但焦虑实际上会降低我们注意呼吸变化的能力。这些结果只是我们理解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交流如何因焦虑而中断的开始。我们希望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改善治疗,给人们提供更好地感知自己身体的工具,打破焦虑症状导致的更多焦虑的负面循环。

我们也知道,瑜伽、冥想和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平静下来,减少我们的担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练习为什么或如何起作用。本研究为我们能否通过改善内部感觉,觉察我们的身体内部状态来改善精神健康状况提供了方向。

参考资料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1)00718-2

社会决策情字当头

@Xhaiden

你与大腿同学辛苦一学期,小组作业在期末展示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你俩获得了总共190分可以自由分配。如果平均分配,那么你们都能获得95分,但考虑到大腿同学贡献较高,于是他提议自己拿100分、你拿90分。可你想到在合作的过程中,你并没有感受到被带飞的愉悦,相反,大腿同学很多时候不太关心你的意见。尽管90分在全班同学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但不愉悦的合作经历让你忍不住想要拒绝大腿同学的提议。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要面对这样的社会决策,是否与他人合作?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合作意愿呢?决策研究者一般认为,人们会基于选项的价值做出决策,即该选择能带来多大的预期收益,选择完成后再根据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距(即预测误差)来更新对于环境的知识,主流的强化学习框架便是基于此。例如,你预期能拿到95分,但最终只拿到90分,5分的差距大概让你下一次不再与他合作大概寻找一个更强的队友。

-Gonzalo Martínez Moreno-

类似地,情绪对人们选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与同伴合作带来的不愉悦感会产生负面的预测误差,人们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决策(如下次不要再和他合作了)。近期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一项研究中,Heffner等研究者比较了价值与情绪预测误差对人类选择的影响。在最终博弈任务中,两名玩家共分一笔钱,玩家扮演反应者的角色,需要决定接受还是拒绝提议者的提议。在每一轮游戏中,玩家需要在看到提议前做出两项预测:①你预期会拿到多少(价值)?②你会感觉如何(情绪)?在看到提议后,玩家再次报告自己的实际情绪体验,并决定接受还是拒绝。结果表明,尽管价值和情绪预测误差都能预测人们拒绝接受提议的行为(即对提议者的惩罚),但情绪预测误差的作用更为突出。进一步的模型分析还发现,将情绪分为效价和唤醒度,负面的效价预测误差(比预期更差)和正面的唤醒度预测误差(比预期唤醒度更高)都能预测人们的惩罚行为。此外,观察玩家们的情绪变化发现,初期的情绪反应(最开始一秒内)能非常有力地预测玩家们的选择,而做出惩罚选择能让他们迅速感到愉悦。

价值和情绪对于人类决策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决策中,单纯的数值计算并不是决策的唯一依靠,情字当头,如果合作愉快,哪怕少拿了5分,我想大家还是愿意抱紧大腿的,但如果处处受气,哪怕是大腿,1分我也不想相让。

参考资料

Heffner, J., Son, J.-Y., & FeldmanHall, O. (2021). Emotion prediction errors guide socially adaptive behaviour. Nature Human Behaviour, 5(10), 1391–1401.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213-6

作者:Dora、Xhaien、平原、Robin|排版:光影

编辑:Dora、光影|封面:Diana Dementev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谢绝转载到其它平台。如需开设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规范。公众号改版,星标神经现实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

  • 现在我们似乎总是会看见一些细思极恐的题目或者图片,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恐怖的内涵图片,可能一开始看觉得没有什么,但是诡异图片看懂了
    互联网最记录:3203
  •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灵异事件,明星自然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有位大明星在
    互联网最记录:2978
  • 面具一般都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但是有的面具却并非如此,毕竟一开始面具的出现就不单单只是玩具。有
    互联网最记录:2907
  • 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总是胜过一切,毕竟吃才是最最享受的。特别是在法国,他们把美食当做高尚艺术来看待,法国菜更是作为世界三大料理有
    互联网最记录:2707
  • 地球上80%被水覆盖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源,而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的唯一途径,那么世界十大河流是
    互联网最记录:2646
  • 世界上神秘的怪兽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十类神秘怪兽,其中小编要重点提的泽西恶魔简直就是令人心惊胆寒,这样的怪物长
    互联网最记录:2620
  • 互联网排行(TOP10)